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中華文明為何能夠綿延不絕?這是因為我們文明很早就有了穩定的根據地,並培育出了幾大重要“文化基因”。它們都是在關中盆地建都的盛世王朝——周秦漢唐時期完成的。同時,在關中兩翼,有汾河與伊洛河的輔助,這個文明大本營、華夏基因庫,不僅有助推器,還有緩衝器。

  • 基因庫,是桑田沃野八百里的“天府之國”——關中盆地。

【“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語出《史記·留侯世家》】

  • 助推器,是險固如城堡的“表裡山河”之土——汾河谷地。

【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語出左丘明《左傳》)】

  • 緩衝器,是背山而面河的“逐鹿問鼎”之地——河洛盆地。

以此為中心的河南,被稱為“中原”——逐鹿中原、問鼎中原,多指的洛陽周圍。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語出左丘明《左傳》)】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這,就是黃土高原金三角:它不僅為洪荒時代的文明提供了“諾亞方舟”,更為中華文明的傳播擴散提供了最強盛的王朝、製造出最強大的基因。

中華文明起源有爭議?NO!它就誕生在“黃色的家園”

不知何時起,以部分喜歡製造爭議、吸引眼球的所謂專家為話筒,部分只負責製造熱鬧、不負責嚴重後果的媒體為幫凶,在輿論上製造出這樣一種景觀:中華文明到底是本土的,還是外來的?中華文明的起源,到底是黃河地區單一起源,還是多元起源?加上部分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不知有多少地方,藉著某次考古發現和相關記載,爭當“文明發祥地”。

實際上呢?這些爭議其實是來回混淆並偷換概念:所謂的“非洲外來說”,即便是結論靠譜的,其實探討的是人類起源,這中華文明誕生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所謂的文明多元起源,其實是說的是“文化多元”——文明之前的漫長煎熬過程,舊石器與新時期時期,全國各地都有各種“文化遺址”比如東北的紅山,江浙的良渚、馬家浜,西北的齊家、仰韶,山東的大汶口、龍山。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文化起源很多,文明起源很少

文化起源很早,文明起源很晚

文化積累是量變,文明誕生是質變

中華文明真正的起源的爭議,尤其是文明的最終奠基之地,其實基本沒有爭議——而持續綿延不斷地華夏文明,更是在一個偉大的地方完成了文化層面“基因圖譜”的塑造。不能否認:在華夏文明初聲發出的前夕,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接近文明或準文明的遺址,它們有文字的抽象符號;出現一定規模的城池;發生經濟階層的分化。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但,那些遍佈大江南北的文化遺址,有的斷層消失,有的被其他文化融入——在人類認知、改造自然能力有限的條件下——最終形成穩定的文明大舞臺的地方,是覆蓋黃土層的黃土高原,而其中的盆地,則是最肥沃、最安全的地方。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微觀層面的爭議是必然存在的,比如年代上下界限、人物生卒始末、地區方圓尺度。但是,無論古史傳說、文獻記載、考古發現,無論人文學者的考證,還是科學家的研究,均充分表明: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寧夏、內蒙古、青海7個省區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文明形成、發展、成熟的最重要舞臺。

從西侯度人、藍田人、大荔人、許家窯人、丁村人等舊石器遺存,到大地灣、齊家、仰韶、半坡、廟底溝、姜寨等新石器遺址,再到石峁、陶寺等“準文明遺址”——不同時期的文化與文明,幾乎連續相繼地出現在黃土高原。這種時間上的高度連續,在其他任何地區,都是無法做到的。

今天中國大地上的眾多石器時期的文化,就像絢爛的百花與星座,齊放絢爛之後,有的沉寂,有的消失,但它們的營養元素,不同程度地匯聚到那個隆起的黃色島嶼——黃土高原。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冰川融化後的海岸線變化圖圖源 @ National Geograhic

這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後的亞洲地圖——我們可以接它來直觀感受洪荒時期沼澤遍地、洪水氾濫的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關係:華北平原被水覆蓋時,黃土高原依舊是安全的大陸。


是的,早期的華北大平原,從燕山腳下到江淮之間,沼澤遍地,甚至氾濫為汪洋澤國。這時候的黃土高原,儼然就是“沿海地區”。其他地方也海拔較高,卻為何沒能搶佔“文明高地”呢?青藏高寒、西北缺水、東南溼熱,最重要的是,黃土高原有水、有最廣闊的安全搖籃——河谷盆地,而這裡沉澱了全球最後的黃土層,在農業社會初期,這種具有“自我加肥”能力的黃土地(學者何炳棣轉引李希霍芬文章語),是當時最理想的文明之舟。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冰川融化後的海岸線變化圖(中國海岸部分)圖源 @ National Geograhic

從上游曲折蜿蜒北上的黃河,穿過內蒙古高原南緣,然後突然直角大拐彎俯衝南下,形成了晉陝大峽谷,到了今陝西、山西、河南交界處,又拉出一個直角向東奔去:三省交界處的河段,右岸從秦嶺北麓發源而來了第一大支流——渭河,接著又迎來了從秦嶺支脈伏牛山發源的伊洛河;左岸,距離渭河口不遠處,從管涔山、呂梁山區發源而來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汾河、渭河、伊洛流域水系圖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黃土高原始終是中華文明的主舞臺,它演繹了河圖洛書的神祕悠遠、兩週戰漢的百花齊放、魏晉風度的玄妙清朗。當然,在農耕的主基調中,夾雜著漢牛與胡馬的博弈,中原與塞外的融合——穩健中有飄逸,開放中有內斂。正是這種“多元一體”的文明,影響、奠定、形成了中國的版圖疆域與文明傳統。


這三條河,渭河:從西向東;汾河:由北而南;伊洛河:自西南向東北。三條支流,匯入黃河的地方,最大相距不過200公里。在各自流域內,因為周邊山體隆起、中間地臺下限,分別有盆地河谷形成:渭河流域有關中盆地;汾河流域有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伊洛河流域有洛陽盆地,或稱河洛盆地。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早期文明文化遺址與黃土“金三角”位置關係製圖 @ 王巖


這個區域,汾、渭、伊洛河,是相隔不遠的枝杈、支脈,黃河是它們的樹幹、動脈。這三個支流流經的盆地,孕育了早期及古代中國最輝煌的文明大本營。

從時間來說,汾河的晉西南首先登場:炎黃時代至今還沒有確切可考的考古證據,但最靠譜的考古與記載顯示,堯舜禹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晉西南汾河流域,尤其是汾陽陶寺遺址的發掘中,一個陶器文字被識別為“文”,一個文字符號被解讀為“堯”、“邑”等——這很可能是4500年左右舜時期的都城。

接下來是伊洛河的洛陽盆地:疑似夏代都城遺址的二里頭、商代偃師城遺址,都在伊洛河下游左岸。

渭河的關中盆地厚積薄發:商朝西部所屬部落周,先是在渭河上游岐山周原興起,取代商朝後將都城遷到今西安城郊的鎬京。伺候,在這裡先後出現秦、漢、唐三大強盛帝國,周—秦—漢—唐的最強文明交響曲,就是在這裡上演的。

汾河流域並沒有停止律動,秦強大之前的春秋,以汾河流域為核心的晉首先以軍事實力稱霸(注:更早的齊桓公是以溫和方式稱霸),兼併了周圍諸多諸侯。隋煬帝上臺之前為“晉王”、唐李淵父子以晉陽太原為根據地,北朝魏、五代北漢等政權也曾以山西為都。三朵文明之花中,汾河地區盛開最早,並在盛世到來之前充當“發動機”與“助推器”的角色。

除了夏、商,伊洛河流域還有東周洛邑、漢魏洛陽、唐五代洛陽等都城,此地向東不遠的北宋都城東京汴梁,也可算作大的河洛地區。伊洛河及其周邊,是盛世落幕後的王朝建都地,扮演著“緩衝器”和“調和劑”的角色——這是重要的亂世文明中心。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黃土高原關係版權歸屬 @ 圖右下角


盛世的政治文化中心,自然就是關中盆地了。除了周秦漢唐,西安(包括咸陽地區)還做過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的都城,這就是“十三朝古都”的來源。

三朵奇葩,一箇中心、一對翅膀,共同書寫了古代中華文明最燦爛、最厚重的篇章。而正是在這裡,我們能夠回答一直以來眾人追尋的那個問題:四大古文明中,為什麼唯獨中華文明能夠延續不絕?

我將這種維繫文明不絕的密碼稱為“華夏基因”,這是不同於生物基因的後天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一個人或群體身上的非生物基因,主要指先天遺傳和後天習得,主動或被動,自覺與不自覺而置入人體內的信念、習慣、價值觀等。“中國人的孝順與西洋人的尊敬父母,看起來相似,其實是兩碼子事…… 若與西方人相較,我們的身上,的確有著很不一樣的文化基因。”(語出中國臺灣學者薛仁明2012年撰文)

渭河、汾河、伊洛河這三大流域,堪稱黃土高原金三角。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根植並誕生於這黃土“金三角”,它們在這個大舞臺上完成奠基禮。從這裡開始,我們的文明不停向更廣闊的區域完成播種和擴散。齊魯、巴蜀、燕趙、三晉、吳越、八閩、嶺南……各地的文明之花,皆以“金三角”為祖源。洪荒退去的大地,此時已經連成一片安全的大陸。而此前那裡曾有過的各種新石器文化,跟新形成的文明已經不是傳承關係——比如,良渚與後來的吳越,龍山與後來的齊魯,已經相隔很遠。

那麼,“華夏基因”到底有哪些?它們是如何製造完成的呢?基因的塑造和積澱,需要穩定的環境,需要維新的人物——所以強盛的王朝周、秦、漢、唐中心所在的區域,擔負了這一使命:周、秦、漢、唐,或開創,或改革,或完善,形成了一系列關鍵性的制度,它們構成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文化基因”。

當然,兩翼的汾河、伊洛河區域,也充當了“左膀右臂”,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這些“革命成果”是金三角地區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周製造-基因圖譜

宗法制

天下共主

家國同構

宗族觀念

根據傳說和先秦文獻記載,華夏先民的炎帝部遊牧、黃帝部農耕、蚩尤部冶金(說法參照易中天《中華史》之“奠基者”卷),後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組合之後的炎黃,從牧場進入農場,據說最先吸引他們的就是厚達數十米的鬆軟黃土層,天然適合石器、木器、銅器農具的運用,以及粟、稷等耐旱作物的生長。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黃土高原區域與汾河、渭河、伊洛河示意位置

文物是文明的最直接物證。作為古都眾多的省份,河南、陝西是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最豐富的地區,更是重大考古發現次數最多的區域。晉陝豫三省交界的黃河拐彎地帶——即黃土金三角地區,更是我國文物遺存分佈最為密集的區域。


隨著華夏族的逐漸成型,黃土高原也深深紮根在了炎黃子孫的觀念之中——土地崇拜。就連黃帝稱謂,也是跟這片土地系在一起的,如《史記》所說:“有土德之瑞,故號稱黃帝。”

王國時代的周,是農耕文明的真正定義者,而源於山東半島的商族,是一個商業部落。按照西周時期的史料,周人的先祖就是一個擅長農事的部落——“務耕種,行地宜……周道之肖,自此始”。部落聯盟時期,內部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專長,比如夏的先祖擅長治水,商的先祖精於商業和手工,周則是擅長耕種的部落(參照易中天《中華史》之“奠基者”卷)。甲骨文、金文中的“周”字,就是一方耕田的模樣。

經過前幾代的遷徙之後,一直偏居夏、商邊陲的周部落,來到了岐山之下的周原,並最終在這裡開啟了周王朝的篇章。相比遊牧商業的浪漫、神奇、詭異,農耕經濟是理性而穩健的。這樣的經濟基礎,形成的制度,比如祭祀禮儀,是莊嚴肅穆的,就像他們面前的黃土一樣——平實無華,卻平穩安全。

無論是傳說時代的黃帝部落,還是歷史時期的周人先祖,都是因農耕而興旺,人們因此與土地血脈相連、須臾不分,造就了安土重遷的民族性格,也使得社會結構有了超強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需要形成制度來保障。

與大約同時期濫觴於沿海環境的古希臘文明(肇始於公元前800年)不同,周王朝深耕於大陸腹地,“天下”、“中國”觀念,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在這裡得到穩定,到了後來也無法衝破血緣紐帶關係,這就是宗法制的社會基礎。

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是宗法制的創始人。《尚書大傳》:“周公攝政,一年救亂,兩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制禮作樂,就是要確立禮樂制度,最重要的內容則是宗法制。其一為確立嫡長子繼承製。商王朝之所以滅亡,除了自身腐敗,還跟它的兄終弟及繼承製不無關係,這常常因為兄弟爭王位而造成社會動亂。周王朝滅商之後,汲取前朝教訓,將父系社會以來形成的父權制進行了升級換代——早期鬆散的制度,升級為父權制2.0或加強版,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關係圖


嫡長子繼承製,是用父子血緣親情來維繫王朝的威嚴。從空間上看,周天子及其繼承者是天下的共主;從譜系看,他是天下的大宗。貴族階層,又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在各個階層內部,又有大宗、小宗之分——形成了森嚴、穩定的宗法體系。

在政治制度上,與之相適應的是分封制,即所謂的封建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語出《左傳》)意思是說:周王室分封同姓子弟親屬到各地建立“國家”,這裡的國是諸侯國,以血緣紐帶聯繫,作為保護天子的屏障。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西周早期分封諸侯與“金三角”地區關係圖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春秋早期分封諸侯與“金三角”地區關係圖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春秋晚期早期分封諸侯與“金三角”地區關係圖


從上到下,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越分越細。從下到上,士、卿大夫、諸侯,各自管理經營所屬地盤,下層逐級為上層服務。隨著人口繁衍增多,如何把他們凝聚在一起呢?宗廟制度誕生了。為了維護宗族團結,周天子確立宗廟祭祀制度,宗廟規模同樣等級森嚴: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為一廟,具體生活方面皆有規制。如,天子食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

宗法制中的分封制,到了西漢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但“藩王制度”一直到了明清而不絕。嫡長子繼承製、宗廟祭祀制度,進入帝國時代之後,依舊沿襲到清代,祭祀制度甚至到現在也在延續。

周王朝建立的成熟宗法制,基本是夏以來“家天下”的完善版本。西周時期,統治天下的家族是“姬”。這種制度的思想,經過數百年的滲透,深深印在人們心中,哪怕是西漢農民起義,也要找一個西漢皇室後裔來做代言人。一部中國王朝史,幾乎就是一部部家族史:一個家族統治一個朝代,只要這個朝代不滅,就算繼承人是傻子,也帶讓這個家族當“天子”,只要朝代不滅,這個家族就不會改姓。

社會組織方面,因宗法而形成了“家國同構”。如梁啟超所說:“吾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不以個人為單位……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雖廢,其精神猶存也。”由漢到唐,崇尚門閥譜系,是宗法制的衍生品。北宋出臺“百家姓”、南宋興起修纂家譜,成為中國人維繫家族、維繫文明傳承的重要紐帶。

這是華夏基因之一:父權—共主—宗法—家族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山西:聚族而居的“大院”繪圖 @ 王其鈞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安徽:聚族而居的徽商“大院”繪圖 @ 王其鈞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廣東:聚族而居的客家圍龍屋繪圖 @ 王其鈞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福建:南方聚族而居的“五鳳樓”繪圖 @ 李乾朗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福建:南方聚族而居圓形土樓繪圖 @ 王其鈞


二:秦製造-基因圖譜

郡縣制 統一文字貨幣

中央集權

大一統制度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至今還在使用的古老象形文字,這是華夏文明的穩定傳承的最重要法寶。文字,是公認的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又是記載歷史的最重要證據。

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最早漢字雛形,或許就是陶寺朱書。這件出土於黃土高原東緣古老遺址中殘破陶質扁壺上,兩側有兩個用硃砂書寫的符號,多數專家認為其中一個是“文”,另一個符號被解釋為“堯”,“文”、“堯”連起來解釋,可能是當時人們對堯帝的一種稱頌。另有專家將後者解釋為“命”、“昜”、“邑”、“唐”等字。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陶寺遺址的“文”

中國有明確可考的歷史,是從殷墟甲骨卜辭開始的。幾乎與甲骨文同時代,還存在著另一種字體的漢字——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從金文開始,漢字走上了一條實用性和藝術性兼善並美的發展之路。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殷墟遺址鹿頭上的的“文”

春秋戰國,諸侯紛爭,漢字也隨時局一起跌宕起伏,形體不一,標準十分混亂。秦始皇滅六國,將“書同文”提上重要工作日程。李斯等負責組建的文字標準研究小組,在原秦篆基礎上創造了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向全國推廣。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戰國中山國王青銅禮器方壺上的“文”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古今漢語言與語共聲,漢字不受語音的羈絆,一直保持著表意性質,字型比較穩定。所以,兩漢以至先秦的古代典籍著作,至今仍能認識,使我們的文化歷史傳統沒有被中斷。

與文字同時,還有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配套措施——他們影響了後世兩千餘年,直到今天。

“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戰國:(崤)山(以)東六國貨幣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從秦代開始,圓形、方孔的貨幣基本形式確立——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財富與金融事業的象徵。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漢至隋:五銖錢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唐代:開元通寶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宋代:大觀通寶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明代:洪武通寶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清代:洪武通寶繪圖 @ 付大偉

從秦到清的2000多年裡,通行貨幣基本上保持了這一基本樣式,短暫的新莽王朝推行的“一刀平五千”雖有例外,但上部依舊是“圓形方孔”。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當代金融機構LOGO中的“圓形方孔”元素

秦半兩外圓內方,是中國錢幣的定型標誌,至今還在影響著金融界,如建設銀行等LOGO,均有“孔方兄”元素。


在國家組織制度上,延續了近八百年的分封制,也早已不適應帝國時代。於是,秦人將戰國時期就有的郡縣制推廣至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分為三級:中央—郡—縣,猛一聽似乎跟舊時天子—諸侯—卿大夫類似。但二者本質上是不同的:同是家族統治,郡守、縣令是皇帝的代理人,是自下而上對上級負責的關係;諸侯、卿大夫是土地的主人,其行為只對自己負責,連帶有保衛天子的義務。

前所未有的帝國,要分封,還是郡縣?以丞相王綰為代表,主張全天下沿用封國制,理由是有利於統治新徵服六國地區。廷尉李斯則主張廢除分封諸侯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李斯的主張符合秦始皇對皇權的野心,也更適合帝國時代的要求:秦朝初期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八郡。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封國制與郡縣制組織結構對比製圖 @ 王巖


郡縣制讓皇權帝制完成了“集中”,同時徹底廢除了邦國、王國時代的世襲特權,形成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中國第一個強盛而長命的帝國王朝——漢,就是在秦朝基礎上走向繁榮的。接下來的漢,繼續為“華夏基因”拼圖添磚加瓦。

這是華夏基因之二與之三

▼統一文字貨幣與開設郡縣
▼完成了中央集權與大一統奠基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秦代主要郡縣與疆域版圖製圖 @ 王巖


三:漢製造-基因圖譜

尊儒

讀經入仕

思想文化統一

開創帝制的秦朝有些操之過急。統一文字、推行郡縣成功了,但是在文化領域,秦延續了商鞅變法以來獨尊法家的做法,將“創業時期”的政策用於和平時期,問題就來了:法家的“嚴刑酷法”,在懲治監犯、獎勵耕戰時很有效,但在和平時期的文化領域推行,就容易帶來適得其反的後果。

這就造成了被征服的六國:尤其是那些讀書的人,名義上被征服了,內心卻不服。老百姓則對嚴刑酷法怨聲載道,六國地區更是一下子難以適應這種尺度。後來秦亡,與此脫不開干係。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關中盆地歷代都城與府治遺址變遷圖


漢的都城緊貼秦咸陽城址上,又向東移動了一步,來到了渭水下游的長安。但是,作為帝制鼻祖的秦,卻是短命的。所以,在“漢承秦制”方面,漢並非一味“複製+粘貼”前朝,而是在批判基礎上進行了反思,並找到了補救辦法。

孔子生前到處奔走遊說,也沒能實現自己的“周國夢”。到了漢代,他發揚光大的儒(嚴格來說,周公是儒家思想開創者,孔子是周公的“迷弟”“粉絲”)卻有了用武之地(注:這裡的尊儒與尊孔,是名義上的,至於是否所謂原汁原味的儒家思想,我們不做探討,撕逼請去別處)。與法家的嚴酷相比,儒家之“仁”更適合教化廣袤土地上的眾生,符合了新時代的需求。


經過漢初休養生息,到了武帝時期,國家達到鼎盛。在號稱“西漢孔子”的董仲舒建議下,“獨尊儒術”思想確立。從目的上說,它跟秦朝的“以法為教”並無區別,都是為了思想統一,為“中央集權”服務。但,儒家的教化方式顯然更高明。

西漢統治者高舉儒學旗幟,確立“五經”為國家經典,並以是否熟讀這些“政策讀本”來選拔人才。天下讀書人,有了進入仕途的機會。有了這種驅動,研習五經風靡全國。讀書人按照儒家思想去讀書了,農民則按照“無為而治”的寬鬆制度去種地了。漢朝這一招,成功了!

從漢到清,中間雖有微調,但主流官學一直是“經學”。農耕文明,也很可能因此被視為“儒家文明”。後來,魏晉興起的玄學,融入了陰陽五行學說,唐代有了儒釋道三家並舉的局面,宋代有了經世致用的理學——但是,無一例外,儒學始終都是國家的主要精神支柱。即使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都不同程度地採取了尊儒的政策。

這是華夏基因之四

▼尊儒讀經
▼開創了好好學儒、天天向上的讀書傳統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四書與五經書影


四:隋唐製造-基因圖譜

六部 科舉

權力制衡 人才保障

政權穩定 文明定格

隋唐與秦漢,彷彿如影隨形。前者的相繼關係,簡直是後者的翻版。

先看秦與隋。秦結束封國紛爭,開創第一中華帝國,短命;隋,結束長期分裂,開創第二中華帝國,短命。再說漢與唐。漢承秦制,北擊匈奴,西拓絲路,疆域版圖空前擴大;唐襲隋祚,北滅突厥,重通絲路,經濟社會空前開放。


從漢初創到唐立國,時間跨過了8個世紀之久,但二者卻常被連用為“漢唐”,原因何在呢?首先,根據地都沒有離開黃土高原,都以長安為都中心。其次,二者都大刀闊斧推行制度創新,分別開創了巔峰時代。

說強漢,不能忘秦之惠。道盛唐,不能忘隋之功。在民間說書人那裡,隋唐兩朝的故事,大概是僅次於三國的存在。不過,三國是亂世,隋唐並不是,這大概是因為:隋唐兩朝絢爛的背後,伴隨著一系列血腥事件——隋文帝殺北周皇帝,隋煬帝殺兄長,唐太宗殺兄與弟。這些故事,在民間藝人那裡,被演繹得更加曲折迷離。


然而,這兩個引發喋血的王朝,卻開創了世界性的文明。即便在海外,無處不在的唐人街,也在述說著“唐”的影響。唐宋元明清,是一句常用口頭禪。五個朝代並不完全相連,唐與宋之間有半個世紀以上的五代十國。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這幾乎就是中國歷史的縮影。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根線,將它們串了起來。是什麼呢?三省六部和科舉制度。

秦漢以來,中央政府的組織制度是“三公九卿”,選拔人才的制度是“徵辟察舉”。不過,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學“五經”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種群體形成了“士族”。士族的壯大,逐漸取代軍功和外戚集團。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形成了門閥——即名門望族,是做官入仕的門檻。

不過,士族終究還是看出身的貴族階層,這些人不太可能放下身段,完成進一步的質變。所以此時能夠讀書做官的人,仍要受門戶限制,從漢到魏晉:廣大寒門子弟,是沒有機會進入這個階層的。因為門閥政治的影響,貴族官僚與底層的矛盾越來越大——漢末年到南北朝,中國再次陷入亂世。

血腥中建國的隋唐高層,不可能不知這一點:什麼樣的制度,能夠帶來帝國的長治久安的呢?為挽救局面,東漢也做出過努力,當時就形成了尚書省的前身——尚書檯。不過,受到時代侷限,當時的中央政府機構沒有將皇帝后宮事務與國家行政事務分開:比如,尚書檯下設的分工部門“九卿”,既負責皇帝大家庭的事務,又負責國家事務。

而秦代形成的“三公”——其行政、軍事、監察大權在握,皇帝后來幾乎被架空了。皇帝不開心,要皇權獨尊,那就只好另想辦法,這就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的雛形——不過,它們似乎一直跟三公糾纏在一起,誰也無法取代誰。誰來完成這個使命呢?隋唐。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隋代之前三公九卿與隋代之後三省六部比較製圖 @ 王巖

三公與三省有啥區別呢?三公:丞相,負責行政;太尉,負責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這三者看似分工明確,其實互相獨立,沒有監督與互相監督。三省:中書省出臺政令,尚書省執行政令,門下省審核政令,三者是互相制衡的。

此前皇帝家務與國務不分的“九卿”,則被專門負責國家各項事務的“六部”取代,負責皇家事務的部門,從行政機構中脫離出來,單獨立項編制。這樣一來,中央政府機構就比較純粹了。尚書省,大致相當於今國務院,其下設立六部:工部搞土木建設,刑部搞司法事務,兵部負責軍事,禮部專司文化教育,戶部管理財政,吏部負責文官人事。

政治制度搞定了,還要有與之適應的人才選拔制度。

漢代形成了察舉制度,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其中一種。這種方式,負責選才的是各級官員。這一制度其實就是“人選人”,標準十分主觀,時間久了,常常選出一些庸才,有選才權力的官員也多有腐敗。

於是,隋朝就發明了考試,即科舉取士制度。這是隋朝的發明,也是中國人為世界做出的貢獻。雖然科舉在晚清廢除,但無論是教育階段的高考,還是進入體制內的公務員考試,都脫不開科舉的烙印。考試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許多人還是坦承:它是相對公平的用人方式。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簡史


科舉的具體措施不再贅述,簡言之就是:分科考試,按照得分高低排名定級。三省六部和科舉制,隋朝開創,唐朝完善,並被後世大多數王朝所沿用。科舉、六部制度,一直延續到晚清,持續時間長達千餘年。正是三省六部與科舉制,串起了今人脫口而出的“唐宋元明清”。今天,我國中央政府部門多用“部”,日本中央政府部門多用“省”,足見這一制度的影響深遠。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簡史


因為科舉制度,孔廟也成為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精神活動場所,即使後來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入主中原,為了統治需要,也不得不高舉科舉與儒家大旗。明清時期,科舉與尊孔達到頂峰,儒家學子的足跡遍佈全國,即便邊疆省份也貢獻了進士。截至近代,大江南北一度分佈著4000座以上的文廟(孔廟)。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清代科舉考試進士數量與地域分佈圖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中國曆代修建遺存的孔廟分佈圖


尊儒和科舉,一個奠定於漢,一個確立於唐。這兩個影響深遠的創舉,是在渭河關中盆地最輝煌的漢唐完成的,不管後來如何遷都,“文化基因”基本不變。

這是華夏基因之五、之六

▼六部、科舉
▼政治機構穩!優秀人才多!

我們的“華夏基因”,可總結為六大法寶▼

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形成的宗族觀念,周朝製造

郡縣制度帶來的疆域大一統局面,秦朝製造

統一表意的文字系統,不晚於堯時期開創,秦朝定調

尊儒觀念形成的精神文化統一認同,漢朝製造

三省六部帶來的政府行政制度框架,隋唐製造

開科考試形成的人才選拔傳統,隋唐製造

渭、汾、伊洛與黃河區域,一根藤上三朵花。跟文字一樣,城的出現,是文明時代最重要而象徵。這三朵花所在地區的城市群,也是中國最早形成城市群的區域。今天的各城市群,已經像星座一樣散佈在華夏大地。

它們雖星羅棋佈在大江南北,但無疑都是“華夏基因”播出下的種子、結出的碩果。

關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盆地:誕生了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文化基因


參考資料:

易中天 著:《易中天中華史》,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7月

張岱年 等 主編:《中華文化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