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先祖,祈福豐收,地官赦罪,你不知道的中元節'

"

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繁衍發展,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民俗文化,哲學內涵,有的保留至今,有的幾乎失傳。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十月十五)也被稱為七月半祭祖節,施孤節,瓜節,地官節等。主要的習俗活動就是祭祖,放河燈,祭祀亡魂,焚紙錠。

關於中元節各家眾說紛紜,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是弟子修行圓滿的日子(有目連救母的傳說故事)。其中道教稱為中元,起源於北魏時期,在《道藏》中有記載,中元之日是地官評判萬鬼赦罪的日子,也是地官的誕辰。民間有民謠:“七月半,鬼亂串”的說法,所以在這一天人們都早早的回家,準備豐盛的餐飯,供奉祖先,點燈,上香,不外出了,以免撞上野鬼,當然這都是過去的傳說。作為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它還是有很多的文化內涵的,比一般的節日更加豐富。傳統民俗中提倡孝敬父母,追念先人,傳承文化,鄰里和諧,關愛弱勢群體,和今天提倡的價值觀完全相符,只要文明祭祀,注意正確的文化傳承,還是有現實意義的。(尤其要注意火災隱患,安全問題各地發生過很多類似的事情)

"

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繁衍發展,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民俗文化,哲學內涵,有的保留至今,有的幾乎失傳。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十月十五)也被稱為七月半祭祖節,施孤節,瓜節,地官節等。主要的習俗活動就是祭祖,放河燈,祭祀亡魂,焚紙錠。

關於中元節各家眾說紛紜,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是弟子修行圓滿的日子(有目連救母的傳說故事)。其中道教稱為中元,起源於北魏時期,在《道藏》中有記載,中元之日是地官評判萬鬼赦罪的日子,也是地官的誕辰。民間有民謠:“七月半,鬼亂串”的說法,所以在這一天人們都早早的回家,準備豐盛的餐飯,供奉祖先,點燈,上香,不外出了,以免撞上野鬼,當然這都是過去的傳說。作為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它還是有很多的文化內涵的,比一般的節日更加豐富。傳統民俗中提倡孝敬父母,追念先人,傳承文化,鄰里和諧,關愛弱勢群體,和今天提倡的價值觀完全相符,只要文明祭祀,注意正確的文化傳承,還是有現實意義的。(尤其要注意火災隱患,安全問題各地發生過很多類似的事情)

祭祀先祖,祈福豐收,地官赦罪,你不知道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開始時是對祖先的崇拜和祭祀,在先秦時期祭祀活動先迎接秋神的降臨,然後祭祖,人們把珍貴的新鮮食物奉獻給神明祖先,叫秋償。因為這時候穀物成熟,瓜果新鮮,為了能讓秋天有更好的豐收所以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供奉。從七月初七這天開始,商家就開始經營出售各種祭奠物品,有服裝鞋帽,現在一些地方還有現代化的別墅,汽車,手機電腦等無奇不有,商家也真是處處商機。當然在保留傳統習俗的過程中,不提倡鬼神論。在有些地方還講究從十三十四、十五、開始早晚都要上供,倒茶敬香,擺上時令的蔬果。

"

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繁衍發展,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民俗文化,哲學內涵,有的保留至今,有的幾乎失傳。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十月十五)也被稱為七月半祭祖節,施孤節,瓜節,地官節等。主要的習俗活動就是祭祖,放河燈,祭祀亡魂,焚紙錠。

關於中元節各家眾說紛紜,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是弟子修行圓滿的日子(有目連救母的傳說故事)。其中道教稱為中元,起源於北魏時期,在《道藏》中有記載,中元之日是地官評判萬鬼赦罪的日子,也是地官的誕辰。民間有民謠:“七月半,鬼亂串”的說法,所以在這一天人們都早早的回家,準備豐盛的餐飯,供奉祖先,點燈,上香,不外出了,以免撞上野鬼,當然這都是過去的傳說。作為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它還是有很多的文化內涵的,比一般的節日更加豐富。傳統民俗中提倡孝敬父母,追念先人,傳承文化,鄰里和諧,關愛弱勢群體,和今天提倡的價值觀完全相符,只要文明祭祀,注意正確的文化傳承,還是有現實意義的。(尤其要注意火災隱患,安全問題各地發生過很多類似的事情)

祭祀先祖,祈福豐收,地官赦罪,你不知道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開始時是對祖先的崇拜和祭祀,在先秦時期祭祀活動先迎接秋神的降臨,然後祭祖,人們把珍貴的新鮮食物奉獻給神明祖先,叫秋償。因為這時候穀物成熟,瓜果新鮮,為了能讓秋天有更好的豐收所以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供奉。從七月初七這天開始,商家就開始經營出售各種祭奠物品,有服裝鞋帽,現在一些地方還有現代化的別墅,汽車,手機電腦等無奇不有,商家也真是處處商機。當然在保留傳統習俗的過程中,不提倡鬼神論。在有些地方還講究從十三十四、十五、開始早晚都要上供,倒茶敬香,擺上時令的蔬果。

祭祀先祖,祈福豐收,地官赦罪,你不知道的中元節

古人還要在祭祀時焚燒紙幣,古詩中寫到:“又到中元送袱錢,晚風無語送青煙…”給先人化袱錢,由家裡的小孩子寫包袱單子,像寫快遞單一樣。名字要寫三代,能記住的寫七代。記住了祖先名字同時,也練了書法。古人的智慧,難怪有那麼多的書法家。

七月十五是地官的生日,因為他掌管著豐收的事情,所以人們也要祈禱豐收,在地裡插五色的小旗也叫插彩,在小的時候還見到過這些彩色的旗子,現在已經很少能見到或者已經沒有了。在祭祀先人的同時,也會適當的照顧一下鄰居家的墓地,適當打掃一下,促進鄰里間的關係融洽。這個發心很好,和諧共處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在一些地方還會有廟會,過去的很多地方會把城隍廟的神像抬出來,舞龍、踩高蹺、吹打嗩吶等樂器、還有彩車等活動。在山西河北一帶,有姥姥送外孫、外孫女羊的習俗,過去送的有活羊後來演變成面羊(麵粉做成羊的形狀)寓意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意思,教育孩子從小孝順父母,學會感恩。宋朝的時候在七月出現了鄰里間互相贈送玩偶,祝福沒有孩子的家庭早日生育,人丁興旺,延續香火。作為禮尚往來,增進了鄰里間的感情關係。

"

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繁衍發展,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民俗文化,哲學內涵,有的保留至今,有的幾乎失傳。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十月十五)也被稱為七月半祭祖節,施孤節,瓜節,地官節等。主要的習俗活動就是祭祖,放河燈,祭祀亡魂,焚紙錠。

關於中元節各家眾說紛紜,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是弟子修行圓滿的日子(有目連救母的傳說故事)。其中道教稱為中元,起源於北魏時期,在《道藏》中有記載,中元之日是地官評判萬鬼赦罪的日子,也是地官的誕辰。民間有民謠:“七月半,鬼亂串”的說法,所以在這一天人們都早早的回家,準備豐盛的餐飯,供奉祖先,點燈,上香,不外出了,以免撞上野鬼,當然這都是過去的傳說。作為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它還是有很多的文化內涵的,比一般的節日更加豐富。傳統民俗中提倡孝敬父母,追念先人,傳承文化,鄰里和諧,關愛弱勢群體,和今天提倡的價值觀完全相符,只要文明祭祀,注意正確的文化傳承,還是有現實意義的。(尤其要注意火災隱患,安全問題各地發生過很多類似的事情)

祭祀先祖,祈福豐收,地官赦罪,你不知道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開始時是對祖先的崇拜和祭祀,在先秦時期祭祀活動先迎接秋神的降臨,然後祭祖,人們把珍貴的新鮮食物奉獻給神明祖先,叫秋償。因為這時候穀物成熟,瓜果新鮮,為了能讓秋天有更好的豐收所以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供奉。從七月初七這天開始,商家就開始經營出售各種祭奠物品,有服裝鞋帽,現在一些地方還有現代化的別墅,汽車,手機電腦等無奇不有,商家也真是處處商機。當然在保留傳統習俗的過程中,不提倡鬼神論。在有些地方還講究從十三十四、十五、開始早晚都要上供,倒茶敬香,擺上時令的蔬果。

祭祀先祖,祈福豐收,地官赦罪,你不知道的中元節

古人還要在祭祀時焚燒紙幣,古詩中寫到:“又到中元送袱錢,晚風無語送青煙…”給先人化袱錢,由家裡的小孩子寫包袱單子,像寫快遞單一樣。名字要寫三代,能記住的寫七代。記住了祖先名字同時,也練了書法。古人的智慧,難怪有那麼多的書法家。

七月十五是地官的生日,因為他掌管著豐收的事情,所以人們也要祈禱豐收,在地裡插五色的小旗也叫插彩,在小的時候還見到過這些彩色的旗子,現在已經很少能見到或者已經沒有了。在祭祀先人的同時,也會適當的照顧一下鄰居家的墓地,適當打掃一下,促進鄰里間的關係融洽。這個發心很好,和諧共處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在一些地方還會有廟會,過去的很多地方會把城隍廟的神像抬出來,舞龍、踩高蹺、吹打嗩吶等樂器、還有彩車等活動。在山西河北一帶,有姥姥送外孫、外孫女羊的習俗,過去送的有活羊後來演變成面羊(麵粉做成羊的形狀)寓意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意思,教育孩子從小孝順父母,學會感恩。宋朝的時候在七月出現了鄰里間互相贈送玩偶,祝福沒有孩子的家庭早日生育,人丁興旺,延續香火。作為禮尚往來,增進了鄰里間的感情關係。

祭祀先祖,祈福豐收,地官赦罪,你不知道的中元節

最吸引眼球的是燃燈祈福的活動,可以說是標誌性的民間活動。《史記》中記載,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就有點燈祭神明祭祖先的的習俗,《四庫全書》中記載,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多年皇帝,每年都要寫關於中元節的詩,

中元觀河燈

[清] 乾隆

太液澄波鏡面平,無邊佳景此宵生。

滿湖星斗涵秋冷,萬朵金蓮徹夜明。

逐浪驚鷗光影眩,隨風貼葦往來輕。

泛舟何用燒銀燭,上下花房映月榮。

從詩中可以感受到,中元節之夜,平靜的湖面上蓮燈萬盞,習習秋風涼爽宜人,在船上都不用點燈了。在承德山莊和皇家園林都辦中元節,而且都很隆重。

中國在很早的先秦時期就形成了崇拜祖先的觀念,七月十五是中國的鬼神觀念,認為人死後去往冥界,與現實生活無異,要定期與我們溝通,於是就產生了悼亡活動,送吃穿等日用品還要送冥幣(紙錢)。其次,七月悼亡還有它的哲學內涵,包括陰陽五行之說。所謂“鬼節”,最初的本意是祭祀先祖。今天有很多流於形式的活動並不可取。心存敬畏和孝心,用孝和真誠善意侍奉先輩的生前身後,也許這才是古人的初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