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

最近,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項作業上了微博熱搜: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

在網友對大V爆料出來後,有部分網友開始嘲諷佈置作業的老師,覺得這是個很荒唐的作業。

但後來在相關媒體的採訪後,事情又有了反轉。

原來,這位老師是網絡新媒體專業的,因為專業的原因,老師會要求學生們在微信上發佈一些內容,而發佈內容之前,建立流量是必須的,這樣發佈出去的內容,會保證有人看。

另外,他還表示,在後續,還會推出維護、管理好友關係的課程。而對於有些學生不願用私人微信加陌生人,他也表示,好多學生也申請了一個專門運營的微信號,這都是沒問題的。

這下輿論的聲音又開始往老師一邊倒。

那麼,老師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在新媒體人眼裡,有什麼可取和反思的呢?


"

最近,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項作業上了微博熱搜: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

在網友對大V爆料出來後,有部分網友開始嘲諷佈置作業的老師,覺得這是個很荒唐的作業。

但後來在相關媒體的採訪後,事情又有了反轉。

原來,這位老師是網絡新媒體專業的,因為專業的原因,老師會要求學生們在微信上發佈一些內容,而發佈內容之前,建立流量是必須的,這樣發佈出去的內容,會保證有人看。

另外,他還表示,在後續,還會推出維護、管理好友關係的課程。而對於有些學生不願用私人微信加陌生人,他也表示,好多學生也申請了一個專門運營的微信號,這都是沒問題的。

這下輿論的聲音又開始往老師一邊倒。

那麼,老師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在新媒體人眼裡,有什麼可取和反思的呢?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提問

專業的新媒體從業者怎麼看這位老師的做法?

回答

我認為,這個老師的教學是基本符合新媒體專業理念的。

1、具備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方法裡,具備了觸達陌生人、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無論做新媒體,還是自媒體,首先要做的傳播邏輯,就是突破自己的熟人社交。

雲知團隊一直在說的,是1和n的邏輯,即綁定了一個人幫忙轉發,運營者獲得的是n個加關注的可能性,也就是幫忙轉發的人朋友圈的可能性,這是一種不斷突破的理念。

"

最近,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項作業上了微博熱搜: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

在網友對大V爆料出來後,有部分網友開始嘲諷佈置作業的老師,覺得這是個很荒唐的作業。

但後來在相關媒體的採訪後,事情又有了反轉。

原來,這位老師是網絡新媒體專業的,因為專業的原因,老師會要求學生們在微信上發佈一些內容,而發佈內容之前,建立流量是必須的,這樣發佈出去的內容,會保證有人看。

另外,他還表示,在後續,還會推出維護、管理好友關係的課程。而對於有些學生不願用私人微信加陌生人,他也表示,好多學生也申請了一個專門運營的微信號,這都是沒問題的。

這下輿論的聲音又開始往老師一邊倒。

那麼,老師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在新媒體人眼裡,有什麼可取和反思的呢?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提問

專業的新媒體從業者怎麼看這位老師的做法?

回答

我認為,這個老師的教學是基本符合新媒體專業理念的。

1、具備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方法裡,具備了觸達陌生人、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無論做新媒體,還是自媒體,首先要做的傳播邏輯,就是突破自己的熟人社交。

雲知團隊一直在說的,是1和n的邏輯,即綁定了一個人幫忙轉發,運營者獲得的是n個加關注的可能性,也就是幫忙轉發的人朋友圈的可能性,這是一種不斷突破的理念。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2、學生不願主動思考、社交

我覺得好像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後的孩子,因為屏幕增多,在私人時間裡可乾的事越來越多,導致了一個現象的普遍存在,即“社交恐懼”。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整體在校人數至少有1萬人以上,微信加上1001個人並不是什麼難事兒。其實,你就站在食堂門口,對其他同學說一聲:“同學能幫我完成個作業嗎?”站上幾個飯點兒,就可以做好這項作業了。

這裡面突顯了現在大學生的兩個問題,從雲知團隊眾多實習生的表現也能看出來——

1)很多學生不會思考方法,或是主動思考方法的意識不強;

2)不願社交和溝通,他們更願意待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其溝通,不如自己刷微博、逛淘寶。

"

最近,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項作業上了微博熱搜: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

在網友對大V爆料出來後,有部分網友開始嘲諷佈置作業的老師,覺得這是個很荒唐的作業。

但後來在相關媒體的採訪後,事情又有了反轉。

原來,這位老師是網絡新媒體專業的,因為專業的原因,老師會要求學生們在微信上發佈一些內容,而發佈內容之前,建立流量是必須的,這樣發佈出去的內容,會保證有人看。

另外,他還表示,在後續,還會推出維護、管理好友關係的課程。而對於有些學生不願用私人微信加陌生人,他也表示,好多學生也申請了一個專門運營的微信號,這都是沒問題的。

這下輿論的聲音又開始往老師一邊倒。

那麼,老師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在新媒體人眼裡,有什麼可取和反思的呢?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提問

專業的新媒體從業者怎麼看這位老師的做法?

回答

我認為,這個老師的教學是基本符合新媒體專業理念的。

1、具備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方法裡,具備了觸達陌生人、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無論做新媒體,還是自媒體,首先要做的傳播邏輯,就是突破自己的熟人社交。

雲知團隊一直在說的,是1和n的邏輯,即綁定了一個人幫忙轉發,運營者獲得的是n個加關注的可能性,也就是幫忙轉發的人朋友圈的可能性,這是一種不斷突破的理念。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2、學生不願主動思考、社交

我覺得好像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後的孩子,因為屏幕增多,在私人時間裡可乾的事越來越多,導致了一個現象的普遍存在,即“社交恐懼”。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整體在校人數至少有1萬人以上,微信加上1001個人並不是什麼難事兒。其實,你就站在食堂門口,對其他同學說一聲:“同學能幫我完成個作業嗎?”站上幾個飯點兒,就可以做好這項作業了。

這裡面突顯了現在大學生的兩個問題,從雲知團隊眾多實習生的表現也能看出來——

1)很多學生不會思考方法,或是主動思考方法的意識不強;

2)不願社交和溝通,他們更願意待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其溝通,不如自己刷微博、逛淘寶。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3、用戶運營的基礎落點在微信公眾號

從整個傳播邏輯來講,這位老師的整體思路沒有問題,而且他也表示,未來會運營這些好友。

但大家一定要知道,我們做用戶運營的根本,不在於微信的朋友圈或是微信私信。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微信私信變成一個公共的平臺,要不微信不會開發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功能。

雲知團隊用戶運營的商務模式,雖然是構建在7*16小時的在線用戶群組運營上,但微信運營,以及用戶運營的根基點,還是在用戶留言區。

因為它屬於一個公共平臺,並非一個私人化平臺,這也是未來企業新媒體和個人自媒體的最典型區別。

個人自媒體,比如雲知團隊的KOL號“電影小鎮”,運營者會把每個人拉到群裡,所以他首先必加用戶私信。剛開始的時候,數據比較低,運營者也覺得忌憚,但後來數據持續高漲,運營者開始覺得心裡沒障礙,就開始加用戶私信,而後拉粉絲群,這是網紅、KOL成長的邏輯。

但企業新媒體,運營者構建的是一個虛擬的人格化運營形象,一開始運營的基礎平臺應該是微信公眾號,然後逐漸把已構建起來的人格化運營形象,放在一個真實的微信裡,再構建朋友圈網絡。

"

最近,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項作業上了微博熱搜: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

在網友對大V爆料出來後,有部分網友開始嘲諷佈置作業的老師,覺得這是個很荒唐的作業。

但後來在相關媒體的採訪後,事情又有了反轉。

原來,這位老師是網絡新媒體專業的,因為專業的原因,老師會要求學生們在微信上發佈一些內容,而發佈內容之前,建立流量是必須的,這樣發佈出去的內容,會保證有人看。

另外,他還表示,在後續,還會推出維護、管理好友關係的課程。而對於有些學生不願用私人微信加陌生人,他也表示,好多學生也申請了一個專門運營的微信號,這都是沒問題的。

這下輿論的聲音又開始往老師一邊倒。

那麼,老師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在新媒體人眼裡,有什麼可取和反思的呢?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提問

專業的新媒體從業者怎麼看這位老師的做法?

回答

我認為,這個老師的教學是基本符合新媒體專業理念的。

1、具備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方法裡,具備了觸達陌生人、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無論做新媒體,還是自媒體,首先要做的傳播邏輯,就是突破自己的熟人社交。

雲知團隊一直在說的,是1和n的邏輯,即綁定了一個人幫忙轉發,運營者獲得的是n個加關注的可能性,也就是幫忙轉發的人朋友圈的可能性,這是一種不斷突破的理念。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2、學生不願主動思考、社交

我覺得好像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後的孩子,因為屏幕增多,在私人時間裡可乾的事越來越多,導致了一個現象的普遍存在,即“社交恐懼”。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整體在校人數至少有1萬人以上,微信加上1001個人並不是什麼難事兒。其實,你就站在食堂門口,對其他同學說一聲:“同學能幫我完成個作業嗎?”站上幾個飯點兒,就可以做好這項作業了。

這裡面突顯了現在大學生的兩個問題,從雲知團隊眾多實習生的表現也能看出來——

1)很多學生不會思考方法,或是主動思考方法的意識不強;

2)不願社交和溝通,他們更願意待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其溝通,不如自己刷微博、逛淘寶。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3、用戶運營的基礎落點在微信公眾號

從整個傳播邏輯來講,這位老師的整體思路沒有問題,而且他也表示,未來會運營這些好友。

但大家一定要知道,我們做用戶運營的根本,不在於微信的朋友圈或是微信私信。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微信私信變成一個公共的平臺,要不微信不會開發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功能。

雲知團隊用戶運營的商務模式,雖然是構建在7*16小時的在線用戶群組運營上,但微信運營,以及用戶運營的根基點,還是在用戶留言區。

因為它屬於一個公共平臺,並非一個私人化平臺,這也是未來企業新媒體和個人自媒體的最典型區別。

個人自媒體,比如雲知團隊的KOL號“電影小鎮”,運營者會把每個人拉到群裡,所以他首先必加用戶私信。剛開始的時候,數據比較低,運營者也覺得忌憚,但後來數據持續高漲,運營者開始覺得心裡沒障礙,就開始加用戶私信,而後拉粉絲群,這是網紅、KOL成長的邏輯。

但企業新媒體,運營者構建的是一個虛擬的人格化運營形象,一開始運營的基礎平臺應該是微信公眾號,然後逐漸把已構建起來的人格化運營形象,放在一個真實的微信裡,再構建朋友圈網絡。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而這個老師在過程中,有些本末倒置了。

但我們不能排除,很多時候,在一些號兒剛上手後,我們會採取一些推群、分享給有清楚匹配標籤的好友,這是一種推廣新媒體號兒的方法。

這種方法,能給你帶來第一波關注的粉絲,但不能持續。

比如,雲知團隊已經服務過56個號兒了,兩年來,團隊裡的每位成員,只要有內容更新,就會同步分享到朋友圈。剛開始的時候,朋友圈裡的好友會買賬,覺得是好友,所以幫忙關注一下,但時間一久、號兒的數量越來越多後,用“是好友=要幫忙關注”的等式也不成立了。

舉個具體例子,雲知團隊有個號兒,叫“五百斤美食”,第一篇內容發佈當晚閱讀量破千。因為當時雲知團隊的所有成員,都在幫忙推送給自己的好友。但第二條內容的閱讀量,只有20。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所以,運營的基礎落點,並不在私人微信裡,而是在微信公號裡。

綜上,我認為,這位老師具有新媒體初期的理念,是個好老師。

但方法有些本末倒置,應該從微信訂閱號開始,做自己的粉絲池,再進行運營,構建自己的人格化運營形象,當號兒粘合住一些粉絲時,再拉用戶進群,更容易和他們成為更好的朋友。而非只是在販賣自己的交情、友誼,讓別人施捨給你,他的關注。

"

最近,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項作業上了微博熱搜: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

在網友對大V爆料出來後,有部分網友開始嘲諷佈置作業的老師,覺得這是個很荒唐的作業。

但後來在相關媒體的採訪後,事情又有了反轉。

原來,這位老師是網絡新媒體專業的,因為專業的原因,老師會要求學生們在微信上發佈一些內容,而發佈內容之前,建立流量是必須的,這樣發佈出去的內容,會保證有人看。

另外,他還表示,在後續,還會推出維護、管理好友關係的課程。而對於有些學生不願用私人微信加陌生人,他也表示,好多學生也申請了一個專門運營的微信號,這都是沒問題的。

這下輿論的聲音又開始往老師一邊倒。

那麼,老師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在新媒體人眼裡,有什麼可取和反思的呢?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提問

專業的新媒體從業者怎麼看這位老師的做法?

回答

我認為,這個老師的教學是基本符合新媒體專業理念的。

1、具備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方法裡,具備了觸達陌生人、突破熟人社交的理念。無論做新媒體,還是自媒體,首先要做的傳播邏輯,就是突破自己的熟人社交。

雲知團隊一直在說的,是1和n的邏輯,即綁定了一個人幫忙轉發,運營者獲得的是n個加關注的可能性,也就是幫忙轉發的人朋友圈的可能性,這是一種不斷突破的理念。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2、學生不願主動思考、社交

我覺得好像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後的孩子,因為屏幕增多,在私人時間裡可乾的事越來越多,導致了一個現象的普遍存在,即“社交恐懼”。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整體在校人數至少有1萬人以上,微信加上1001個人並不是什麼難事兒。其實,你就站在食堂門口,對其他同學說一聲:“同學能幫我完成個作業嗎?”站上幾個飯點兒,就可以做好這項作業了。

這裡面突顯了現在大學生的兩個問題,從雲知團隊眾多實習生的表現也能看出來——

1)很多學生不會思考方法,或是主動思考方法的意識不強;

2)不願社交和溝通,他們更願意待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其溝通,不如自己刷微博、逛淘寶。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3、用戶運營的基礎落點在微信公眾號

從整個傳播邏輯來講,這位老師的整體思路沒有問題,而且他也表示,未來會運營這些好友。

但大家一定要知道,我們做用戶運營的根本,不在於微信的朋友圈或是微信私信。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微信私信變成一個公共的平臺,要不微信不會開發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功能。

雲知團隊用戶運營的商務模式,雖然是構建在7*16小時的在線用戶群組運營上,但微信運營,以及用戶運營的根基點,還是在用戶留言區。

因為它屬於一個公共平臺,並非一個私人化平臺,這也是未來企業新媒體和個人自媒體的最典型區別。

個人自媒體,比如雲知團隊的KOL號“電影小鎮”,運營者會把每個人拉到群裡,所以他首先必加用戶私信。剛開始的時候,數據比較低,運營者也覺得忌憚,但後來數據持續高漲,運營者開始覺得心裡沒障礙,就開始加用戶私信,而後拉粉絲群,這是網紅、KOL成長的邏輯。

但企業新媒體,運營者構建的是一個虛擬的人格化運營形象,一開始運營的基礎平臺應該是微信公眾號,然後逐漸把已構建起來的人格化運營形象,放在一個真實的微信裡,再構建朋友圈網絡。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而這個老師在過程中,有些本末倒置了。

但我們不能排除,很多時候,在一些號兒剛上手後,我們會採取一些推群、分享給有清楚匹配標籤的好友,這是一種推廣新媒體號兒的方法。

這種方法,能給你帶來第一波關注的粉絲,但不能持續。

比如,雲知團隊已經服務過56個號兒了,兩年來,團隊裡的每位成員,只要有內容更新,就會同步分享到朋友圈。剛開始的時候,朋友圈裡的好友會買賬,覺得是好友,所以幫忙關注一下,但時間一久、號兒的數量越來越多後,用“是好友=要幫忙關注”的等式也不成立了。

舉個具體例子,雲知團隊有個號兒,叫“五百斤美食”,第一篇內容發佈當晚閱讀量破千。因為當時雲知團隊的所有成員,都在幫忙推送給自己的好友。但第二條內容的閱讀量,只有20。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所以,運營的基礎落點,並不在私人微信裡,而是在微信公號裡。

綜上,我認為,這位老師具有新媒體初期的理念,是個好老師。

但方法有些本末倒置,應該從微信訂閱號開始,做自己的粉絲池,再進行運營,構建自己的人格化運營形象,當號兒粘合住一些粉絲時,再拉用戶進群,更容易和他們成為更好的朋友。而非只是在販賣自己的交情、友誼,讓別人施捨給你,他的關注。

微信加1001個好友,成績才能合格!專業的新媒體人怎麼看這做法?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