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微信太當一回事了,你沒想象那麼重要'

"
"
別把微信太當一回事了,你沒想象那麼重要


今天借微信這個場景,來聊聊日常的專注。

01

有個日常情景,也是我以前的寫真:

做一個PPT,20分鐘,疑似手機震動了一下,似乎有人發微信來,拿起來一看,只是各類新聞通知,就順便刷個新聞;

繼續做PPT,20分鐘後,真有人發微信來,雖然內容不是很重要,但也回覆下,發幾個表情包;

繼續做PPT,遇到了難題,唉聲嘆氣了一會,思路中斷,於是不自覺拿起手機刷會微信朋友圈

......

這種情形不止於微信,但多發於微信;放在日常生活,本來也不代表什麼,但如果是學習和充電時候,卻是注意力無法專注的典型表現。

這也是多數人的常態,在做事的時候,只要沒經過刻意的注意力訓練,並且當下事情不是特別感興趣,沒法主動地吸引你的注意力,一有轉移注意力的機會,大腦就會很配合地馬上轉移,比如看看有沒新文章更新,看看有沒新聞發佈......

只要能轉移當下的注意力,對潛意識都是一種很好的及時反饋,雖然理性來看待,你很不樂意這樣。

02

我經常在知乎看到各類問題,諸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其實用處實在有限,所有的外在技巧,都得建立在“能夠持續專注”的基礎上,也就是注意力集中,這是底層邏輯,如果做不到或者做不好,技巧再多也是花架子。

還有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做事的時候,事後能否取得愉悅感,跟事情的屬性是沒關係的,就是跟看劇,還是打遊戲,還是看書學習關係不大,真正有關係的“心流”有沒產生,也就是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沒明確的任務,及時的反饋,匹配的難度。

第一個“注意力是否集中”是最重要最基礎的,沒有它後面的都免談。

無聊為什麼難受?因為注意力完全分散,不知道附著在哪個事物上,而它天性就需要附著在某樣事物上,才能有滿足感。

讓我想起今年在長汀禪修11天,就是每天打坐冥想,從早坐到晚,最難受的時候不是坐著腿麻,而是無聊的時候,冥想不下去,想東想西,注意力完全分散了,時間就過得很慢;

擺脫這種感受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保持冥想狀態,雖然開始的情緒成本較高,但事後的滿足感更高。

從前年開始我就特別煩做事突然被中斷的狀態,尤其是剛開始15分鐘內,這種中斷有兩種情況:

1)主動地中斷

比如學習遇到難題,突然就想要不看章最新的小說?看看朋友圈有沒更新?

2)被動的中斷

比如手機振動,有群消息等等

第一種需要可以克服,但第二種卻是可以馬上行動,讓注意力得到極大的改善,大多數人都可以先從這裡下手。

03

不需要什麼全方面的改善,常人只要做好一步,就足夠了:儘量不主動拿起手機,不被動被手機干擾。

這也是我開始鍛鍊注意力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稍微總結下方法:

1)避免注意力被幹擾,比如微信

對於手機,佔大頭的是微信的干擾,我經常採取:靜音+不振動+放在看不到的地方

時不時震動一下,打斷當前的事物,這種感覺很討厭,一打開微信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不是某個群消息,就是誰問了個問題,都是不著急不重要的事兒。

我這兩年用微信最大的感觸:你沒想象的那麼重要,找你的事兒也沒想象那麼急迫,過幾個小時再回復完全沒影響,急迫只是心理作用。

有少量群體,尤其是職場精英,更傾向於集中回覆,不管是郵件,還是微信,INS等等,只會對個別人採取馬上回復,重要且急迫的事情都會直接打電話。

有部分人可能由於環境關係做不到,要時刻盯著手機,這沒辦法,你沒這條件,只能從其他地方下手。

干擾注意力是不僅僅是手機,還可以是噪音,建議關上門做事;可以是音樂,歌詞容易分神,建議關掉或者聽純音樂等等

2)克服強迫症

拿起手機,很多人看到未讀消息,哪怕是無用的“服務號的推送”等,不去點開就不舒服,可以嘗試運用少量的意志力去克服,刻意不點開,一段時間後,大腦可以適應,就能克服這類的強迫症。

同類的還有:朋友圈的小紅點,微信圖標右上角的小紅點等等

3)刻意地停留

即使盡可能地避免干擾,仍會產生主動地分散注意力,尤其是事務遇到難處的時候,大腦就迫切地想你轉移注意力。

比如看書20分鐘,突然出現了某種狀態, 就忍不住打開淘寶看看,或者刷個朋友圈等等。

這種情況經常會出現,只能慢慢過渡,我的建議是可以用5秒法則,停下來默數5秒,用少量的意志力去克服這個慾望,然後你也有權利停下來,讓大腦放空,甚至可以發呆幾分鐘,但就是不能做其他。

4)減少干擾源

減少干擾源+主動避免干擾是相輔相成的,一進一退,干擾源越少,主動要避開的對象就越少。

除了前面提到的1)外,還有升級版的干擾源,如果能做好,“刻意停留”就更容易做到。

如何避免進一步的干擾?答案是“簡潔”

什麼意思?書房簡潔,桌子簡潔,電腦桌面簡潔等等

這也我最喜歡做的,把桌子清空,只剩下電腦和幾支筆,把桌面圖標全丟進一個文件夾,只剩幾個圖標留存等等。

舉個栗子,當你有意分神的時候,如果桌子上突然有一個指甲刀,你會怎麼想?很可能就是要不剪個指甲吧!

當你剛剛關掉電腦文檔,看到電腦桌面一個遊戲圖標,要不順手玩會吧?

這都是人的心理作用,儘量避開干擾源,創造一個簡潔的環境。

這也是為什麼高效工作的人喜歡單獨的書房,單獨的工作電腦,單獨的......

5)控制外在目標

你認真看看前面的內容,有沒發現全都跟你個人的主觀態度相關?

這回的只跟外在因素相關:控制外在目標(對象)

就是你分神了,不僅僅取決於你自身,還取決了手頭上的事兒。

讓你看人物傳記你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但看心理學教科書可能就頻繁走神了。

這是正常現象,我也經常遇到,尤其是看不同種類的書籍,我投入的注意力明顯是不同的,比如心理學的書籍,我最不喜歡積極心理學,看的時候更容易走神是正常的。

讀外語書籍也一樣,如果你詞彙量3-5k,讀正經的名著遇到大量的生詞,頻繁走神是正常的。

遇到無法理解的內容,大腦的處理速度跟不上接收速度,走神是正常現象。

這時候就需要你自己處理了,是降低目標難度,還是切換對象,還是還是如何?

比如讀書,不太感興趣,或者難度太高,可以只讀感興趣的兩章節,其餘的不看,或者最後再看。

04

回到最後,如果是希望全面提高專注度,可以刻意訓練上面提到的,搭配使用,雖然不夠全面,但也足夠了。

如果要求不高,只是簡單工作和生活,可以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也就是一開始提到的,把手機管好,尤其是微信,就夠了,維持最基本的專注度。

=================

作者:思想假

更多的自媒體乾貨文章會陸續更新,一定要搜索關注“思想假”喲

(外語、學習、思考、習慣、閱讀、寫作、時間管理等自我提升乾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