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衛河 芭蕉 糖葫蘆 小吃 芭蕉雨聲 2017-06-08

新鄉解放橋,相伴30年

2017-06-01 芭蕉雨聲(bjysxx)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往遠處看,看見橋了嗎?那就是解放橋。

解放橋,相伴30年


圖文|| 芭蕉雨聲

一說解放橋老了,要拆除重建,今夜將設圍擋禁行,翌日晨我便起個大早,搭27路車直奔解放橋來了。圍擋迫使公交變線,我在人民戲院下車,經花鳥早市,勝利橋左折,穿過整個公園下到內堤,步步接近了我的解放橋。就像會一個即將別離的摯友,如何都擋不住急切想見的心。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順內堤,走到了橋下南頭。

解放橋與衛河公園,這兩樣得連著說。衛河西向東逶迤著穿城而過,市區內一入西幹橋,便是解放橋,水在橋下向東北漫過一個彎兒,過勝利橋而去。高處的彎地,山石小徑與風雨長廊很周到地四面延伸,山水相依,林木蔥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公共園地。我去公園散步,總是先走解放橋。走來走去,算算,30年整。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北頭,釣魚人很專注。

1987年畢業分配到新鄉,單位就在衛河北岸,與公園隔著一彎河水。初來乍到,人地兩生,敏感膽怯的我常獨來獨往。集體宿舍和食堂都在廠內,吃住不必出大門,可我晚飯後總要出去溜達一圈才回宿舍,一溜達必朝西,順河邊走,上橋。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賣糖葫蘆的老人就在左下角位置,右上為豫北影院的樓翻蓋後的樣子。

沿河小路彎曲細長,右側現在是綠草地的休閒區域,當時是一片平房,地面比河堤低了不少,下沉式,雞腸小巷四面通達,河沿不止一個巷口,往北與一條東西路、即現在的濱河路相通,往西能走到解放路站牌下。人們擁擠著住在一處,房簷抵房簷,山牆挨山牆,孩子們不覺仄狹,門前玩耍,嬉笑自若。炒菜做飯的煙氣纏繞融合,色香味也分不出彼和此了。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對面就是我以前散步的沿河小路,現在綠樹成蔭了。

傍晚時分,市聲漸收,疏影橫斜,一個人慢慢走著,經過那些無花果,石榴樹,黑槐樹,夾竹桃,抬腳就上了橋。西邊晚霞正好,橫過馬路,倚欄杆西望,雲彩落在水面,波光一閃一閃讓人愁,就想家,想爹孃。後來的反覆流連,甚而對上橋有了癮,晴雨無阻。橋頭,斜陽,獨憑欄,幽幽的思念,畫一般刻印在心裡。上橋頭就像回孃家,有著與故園一模樣的夕照晚景,可生憂,亦可解思鄉意。每回顧,常勾起自憐情緒。後來男友來了,就兩個人上橋。再後來有了兒子,帶兒子上橋。夕陽下的惆悵淡了,心力也強韌了許多。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站在上面,靠著欄杆看夕照。

橋頭有很多賣小吃的,水煮花生,冰糖葫蘆,五香牛肉,麵筋泡,豆腐腦,涼皮兒,熱包子。簡易小攤兒,祖傳老味兒,很家常的吃食兒,每一樣都讓人吃了還想家。賣糖葫蘆的老人每日傍晚準時站在橋南東頭固定位置,框裡放一摞糖葫蘆,面對行人高聲吆喝。他的吆喝聲非同一般,有著話劇演員訓練有素的發聲本領,高腔大嗓,渾厚嘹亮,極具穿透力。前二字斷開喊,後二字連著發音且猛力上仰,尾音慢慢打開,發散。冰——糖——葫蘆!聲震八方,我在宿舍都能聽見。他的山楂果圓又大,紅亮飽滿,很粗壯的一串串,酸甜酸甜。買了糖葫蘆的人,邊吃邊小聲學他吆喝,會心一笑。魁梧執著的老人若健在,應逾百歲。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衛河,新鄉人的母親河。解放橋是最老的鋼筋混凝土橋。建於1954年。

還有那家涼皮兒,住在橋北平房裡的姊妹倆親手做的,深得我廠女工歡心,姊妹倆長得黑,被親暱地呼之黑妮兒涼皮兒。常常在飯點兒由兩名女工抱一大摞鋁飯盒到橋頭去,買回來在車間吃。涼皮兒勁道,芥末蒜汁兒夠味兒,辣椒油太香了,吃一百回也吃不煩。有個鏡頭難忘,剛分配來的學妹第一次吃需自己動手調味的涼皮兒,很糾結,說黑妮兒:“我又不知你家料汁兒濃度,咋調啊!”濃度,學院味濃的名詞用在這裡,惹人嗤嗤發笑。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頭。楮桃樹經歷了30多年的風雨。

相比普通小吃,有個名氣很響的美味,即橋頭燒雞。店面不大,橋北路東,1路站牌跟兒,那時候買燒雞隻買橋頭燒雞。逢年過節啥的,排長隊,一直排到解放路上。燒雞店北臨有個小百貨店,針頭線腦衛生紙,我都在這兒買。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右上角,我廠遺址。

燒雞店正對面是豫北影院,現在是啥啥錢櫃,KTV娛樂場所。閒暇時,與宿舍姐妹結伴來看場電影,幾毛錢一張票,便宜。後來影院改為錄像廳,兩塊錢可以看半夜,在瓊瑤劇裡死去活來。出了影院,餓了,就地攤兒來一碗麵筋泡,一碗餛飩也行。低桌子矮板凳,男人們一杯一杯接扎啤喝,新鮮的航空啤酒,裝在很大的木桶裡,7毛錢一紮。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下,光影反射,燦燦金光紋飾。

鍾情草木的我,有兩蓬綠最掛心頭,很在意它們的榮枯胖瘦。河邊那棵黑槐樹,細細的一握,因老家也有黑槐,無端給我懷鄉溫情。每經過,必抬頭仰望。今日,蓊蓊鬱鬱一地陰涼,摟摟樹幹,一摟摟不住。另一處在解放橋北頭東側面,緊貼拐角牆壁生了一棵楮桃樹,猛一看,似懸空長在絕壁上。只細弱的一棵苗,因紮根水泥磚縫,30年了,還是一蓬灌木叢,沒有長成大樹,但也不再孤單,已擴展出大片濃綠,枝肥葉秀,梢頭高出了護欄。這次拆橋,楮桃樹將會隨之消失,它頑強的生命過程,唯我銘記。黑槐樹,離橋足夠遠,願不受波及。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楮桃樹在牆壁上紮根三十多年。梢頭超過了護欄。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黑槐樹,國槐,懷鄉的懷。長粗了,摟不住了。看到的是支幹。

還有一幕,散步走在高處,低處河邊總有捶布聲。這裡是我廠汙水排放口,五彩廢水對著衛河噴薄而出,出口處早晚都有勤謹人穿著長筒靴戴著膠手套在專注勞作。梆,梆,梆!捶捶打打,不休不止。就著染化廢水洗滌紗廠丟棄的廢紗,成份複雜的廢水,或鹼或酸,其中的表面活性劑能把紗上髒汙漂洗得潔白如新。順勢攤開晾晒在周遭的荊棘撲稜上,半晌就幹了,收起來可以賣錢。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影影綽綽,如夢如幻。

汙水排放加速河道汙染,忽一日,清水河變成了臭水溝。清淤疏浚工程浩大,軍民齊上陣,我車間還分得一塊清淤任務。大機器日夜作業不停歇。更新後的衛河,河堤分出內堤和外堤,水面開闊,楊柳婆娑,依稀迴歸20世紀50年代“衛水金波”好時候。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上往東看。

我廠已於2007年破產關門,廠房和宿舍樓痕跡不存。門前寬闊的濱河路,早市熙熙攘攘,公園內外,堤岸上下,唱戲,舞劍,跳操,健身娛樂,海晏河清。橋頭南北那些物事人聲淡化為雲影,影影綽綽。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透過綠草地的紅葉李看早市,熙熙攘攘挺熱鬧。

搬出廠區後住在家屬院,買菜溜達,越過一個十字路口和兩個站牌,還是朝著解放橋走,橋頭菜市場的菜新鮮又便宜,河邊綠草地適宜靜思閒步。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彎彎的河流,衛水清波。

後來移出老城區,遷入東南新區,十來年了,解放橋與我的舊鄰居一樣,想,卻極少相見。今又重逢,解放橋老了,我也青春不在。解放橋坎坷的橋面,破舊的欄杆,近一個甲子的風雨摧迫,它已風燭殘年。避圍擋上橋,摸摸欄杆看看河水,波光粼粼晃人眼。下蹲,儘可能地接近地面去拍照,恍惚間,它粗重的喘息清晰可聞。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面坎坷,似聞其粗重的喘息。

層層新腳印覆蓋我的舊腳印,宛若粒粒春芽取代深秋黃葉,歲月更迭著向前滾動,周而復始。解放橋,也像其他美好的物事一樣,終將成為不可復原的影像存留在我的記憶深處,留在每個新鄉人的心中。建造一新的解放橋是老橋的重生,它將以更強壯更挺拔的姿態,承載其又一茬的使命,擔負起更有力更久遠的運送之責。新鮮的朝陽,溫軟的夕照,秋去春來,新的解放橋將與新建的勝利橋、勞動橋、和平橋一起,貫通老城南北,刻錄新的記憶。我還會在解放橋上走過,憑欄遠眺,任風吹過髮梢,流水東去。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風雨相伴30年,我的解放橋即將遠去。

2017年5月31日 農曆五月初六


1954年的橋,摘自網絡。感謝原攝者。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清晨急急走到這裡,抬眼看。橋身吉祥雲紋清晰。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對面是我常散步的小道。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上的字牌。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下木欄,親水平臺。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橋北頭的圍擋。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隔水遙看我廠舊址(右上)。

新鄉解放橋,風雨相伴30年

蜿蜒而去,向東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