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54元的發行價,高於珀萊雅當初的15.34元/股,高於上海家化的9.18元和拉芳家化的18.39元,創下迄今為止本土美妝IPO最高價。

孫懷慶,這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很多的國內美妝界“奇才”,離他為丸美確立的遠大前程又近一步——

“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全世界每位女性的化妝臺上,都有一支丸美眼霜。今天我們成為中國眼部護理第一品牌,未來要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超級品牌。”

“彈 彈 彈,彈走魚尾紋。”

這句在2008年前後火遍中國各大衛視的廣告語,不僅助力丸美在當時資生堂、歐萊雅、玉蘭油、雅詩蘭黛等外資巨頭環伺下驚險打入單品售價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市場,而且在此後十年穩穩佔據中國眼霜第一品牌,幾乎以本土唯一高端眼霜“獨苗”與外資爭勝。

在國內,“眼部護理專家”等於丸美。

一瓶按克計重的丸美眼霜,2013年的銷量是98噸,2014年143噸,2015年189.8噸,每年增速30%以上。最近兩三年,丸美僅眼部護膚產品的年銷量粗估突破200~300噸。

市場二八效應讓強者愈強。

2014~2018年,丸美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7~74%的高位區間,大步甩開同行6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曾連續多年力壓上海家化、拉芳家化、珀萊雅、伽藍等國內第一梯隊品牌企穩毛利率冠軍。

2018年,丸美全年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16.5%;淨利潤4.12億,同比增長32.1%,繼續在30%~40%的增長高速公路上奔馳。公司貨幣現金超15.6億元,賬面上流淌著相當於一整年營收的現金流。

穩健,多利,高週轉,高增長。

這是支撐丸美站上本土美妝IPO最高位的財務底盤,也是“眼霜第一股”十七年來精研深鉤、高舉高打所積蓄的價值爆發。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54元的發行價,高於珀萊雅當初的15.34元/股,高於上海家化的9.18元和拉芳家化的18.39元,創下迄今為止本土美妝IPO最高價。

孫懷慶,這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很多的國內美妝界“奇才”,離他為丸美確立的遠大前程又近一步——

“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全世界每位女性的化妝臺上,都有一支丸美眼霜。今天我們成為中國眼部護理第一品牌,未來要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超級品牌。”

“彈 彈 彈,彈走魚尾紋。”

這句在2008年前後火遍中國各大衛視的廣告語,不僅助力丸美在當時資生堂、歐萊雅、玉蘭油、雅詩蘭黛等外資巨頭環伺下驚險打入單品售價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市場,而且在此後十年穩穩佔據中國眼霜第一品牌,幾乎以本土唯一高端眼霜“獨苗”與外資爭勝。

在國內,“眼部護理專家”等於丸美。

一瓶按克計重的丸美眼霜,2013年的銷量是98噸,2014年143噸,2015年189.8噸,每年增速30%以上。最近兩三年,丸美僅眼部護膚產品的年銷量粗估突破200~300噸。

市場二八效應讓強者愈強。

2014~2018年,丸美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7~74%的高位區間,大步甩開同行6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曾連續多年力壓上海家化、拉芳家化、珀萊雅、伽藍等國內第一梯隊品牌企穩毛利率冠軍。

2018年,丸美全年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16.5%;淨利潤4.12億,同比增長32.1%,繼續在30%~40%的增長高速公路上奔馳。公司貨幣現金超15.6億元,賬面上流淌著相當於一整年營收的現金流。

穩健,多利,高週轉,高增長。

這是支撐丸美站上本土美妝IPO最高位的財務底盤,也是“眼霜第一股”十七年來精研深鉤、高舉高打所積蓄的價值爆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護眼17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日化市場增長乏力,跨國巨頭集體搶食中國這塊處女地。

到本世紀初,外資企業迅速鯨吞了中國化妝品80%以上的市場。國內但凡做出點成績的本土品牌,羽西、大寶、小護士、丁家宜……很多都沒逃過被外資先打壓後收購的命。

2002年,當時中國本土唯一的化妝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被外資精準打擊。靠3塊錢一支的美加淨和6塊錢一瓶的六神沐浴露,上海家化死扛著寶潔、雅芳們的對華猛攻。

日後創立自然堂、美素、冰美人等七大化妝品牌的伽藍集團鄭春影,彼時剛剛帶著獨門祕製的“暗瘡王”來上海打拼,魔都化妝品市場的白刃廝殺濺他一身血,鄭春影選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路,從平民價的美白產品做起。

做些低端的“水乳霜”餬口,幾乎是當時本土化妝品的唯一生路。

誰也沒有注意到廣州美博會(國際美容美髮化妝用品進出口博覽會)上,一個不識時務的年輕人帶著他又貴又“非主流”的產品四處叫賣。

“2002年之前,國際國內品牌幾乎沒人關注眼霜。”孫懷慶回憶,一是大家認為消費市場小、成本高,二是因為眼霜在化妝品中最難做。

人的眼周肌膚是面部肌膚裡最薄、最脆弱、最難以護理的部位。

正常人的眼睛一天要眨動約14000次,這極小但高頻的微運動相當於眼睛每天行走8公里,眼周皮膚最易疲勞,極易衰老。

其他面部護膚品,只要能保溼、不過敏,無過即功。可用在眼部的產品,塗上收不到效果就會被認為雞肋,用了劣質產品馬上就長脂肪粒。

這塊極其敏感但亟需保養的方寸之膚,是當時外資巨頭們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市場空白。

“最難做的,我們來做。”

2002年,孫懷慶把從業十年的積蓄悉數砸進自己的眼霜產品開發。去日本學護膚技術,去法國學產品設計,在當時小散亂化妝品作坊集中的珠三角地區,憋著勁兒要搞個大動靜。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54元的發行價,高於珀萊雅當初的15.34元/股,高於上海家化的9.18元和拉芳家化的18.39元,創下迄今為止本土美妝IPO最高價。

孫懷慶,這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很多的國內美妝界“奇才”,離他為丸美確立的遠大前程又近一步——

“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全世界每位女性的化妝臺上,都有一支丸美眼霜。今天我們成為中國眼部護理第一品牌,未來要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超級品牌。”

“彈 彈 彈,彈走魚尾紋。”

這句在2008年前後火遍中國各大衛視的廣告語,不僅助力丸美在當時資生堂、歐萊雅、玉蘭油、雅詩蘭黛等外資巨頭環伺下驚險打入單品售價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市場,而且在此後十年穩穩佔據中國眼霜第一品牌,幾乎以本土唯一高端眼霜“獨苗”與外資爭勝。

在國內,“眼部護理專家”等於丸美。

一瓶按克計重的丸美眼霜,2013年的銷量是98噸,2014年143噸,2015年189.8噸,每年增速30%以上。最近兩三年,丸美僅眼部護膚產品的年銷量粗估突破200~300噸。

市場二八效應讓強者愈強。

2014~2018年,丸美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7~74%的高位區間,大步甩開同行6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曾連續多年力壓上海家化、拉芳家化、珀萊雅、伽藍等國內第一梯隊品牌企穩毛利率冠軍。

2018年,丸美全年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16.5%;淨利潤4.12億,同比增長32.1%,繼續在30%~40%的增長高速公路上奔馳。公司貨幣現金超15.6億元,賬面上流淌著相當於一整年營收的現金流。

穩健,多利,高週轉,高增長。

這是支撐丸美站上本土美妝IPO最高位的財務底盤,也是“眼霜第一股”十七年來精研深鉤、高舉高打所積蓄的價值爆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護眼17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日化市場增長乏力,跨國巨頭集體搶食中國這塊處女地。

到本世紀初,外資企業迅速鯨吞了中國化妝品80%以上的市場。國內但凡做出點成績的本土品牌,羽西、大寶、小護士、丁家宜……很多都沒逃過被外資先打壓後收購的命。

2002年,當時中國本土唯一的化妝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被外資精準打擊。靠3塊錢一支的美加淨和6塊錢一瓶的六神沐浴露,上海家化死扛著寶潔、雅芳們的對華猛攻。

日後創立自然堂、美素、冰美人等七大化妝品牌的伽藍集團鄭春影,彼時剛剛帶著獨門祕製的“暗瘡王”來上海打拼,魔都化妝品市場的白刃廝殺濺他一身血,鄭春影選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路,從平民價的美白產品做起。

做些低端的“水乳霜”餬口,幾乎是當時本土化妝品的唯一生路。

誰也沒有注意到廣州美博會(國際美容美髮化妝用品進出口博覽會)上,一個不識時務的年輕人帶著他又貴又“非主流”的產品四處叫賣。

“2002年之前,國際國內品牌幾乎沒人關注眼霜。”孫懷慶回憶,一是大家認為消費市場小、成本高,二是因為眼霜在化妝品中最難做。

人的眼周肌膚是面部肌膚裡最薄、最脆弱、最難以護理的部位。

正常人的眼睛一天要眨動約14000次,這極小但高頻的微運動相當於眼睛每天行走8公里,眼周皮膚最易疲勞,極易衰老。

其他面部護膚品,只要能保溼、不過敏,無過即功。可用在眼部的產品,塗上收不到效果就會被認為雞肋,用了劣質產品馬上就長脂肪粒。

這塊極其敏感但亟需保養的方寸之膚,是當時外資巨頭們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市場空白。

“最難做的,我們來做。”

2002年,孫懷慶把從業十年的積蓄悉數砸進自己的眼霜產品開發。去日本學護膚技術,去法國學產品設計,在當時小散亂化妝品作坊集中的珠三角地區,憋著勁兒要搞個大動靜。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他的產品做出來,從定位到定價,透著一股反骨和不服。

那時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巴黎歐萊雅均價75元,日本資生堂旗下歐珀萊不超過100塊,火遍中國的大寶五六塊錢一瓶,央視刷屏的小護士也才賣十六七元。

孫懷慶的丸美眼霜一出道就是160元。一盒丸美頂十瓶小護士。

“賣便宜貨不是能力,賣貴貨才是能力。我堅信好東西一定會有人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初生品牌,賣著貴得離譜的價格,抱著直搗黃龍的勇氣。

“丸美這樣搞,是會把自己玩死的。”這是當年很多同行的反應。

然而,不論當時還是現在,始終令人詫異的是,為什麼丸美當年首推的那款高定價眼霜可以魔幻般地躥至同品類第一名,4年後賣到一個億,10年後賣到十個億。

更難理解的是,十年以後,這款眼霜經過幾代升級,售價已經升到三四百元,競品、仿品林立,仍然能賣到國內眼霜品牌第一。

一年賣15億

丸美的祕密,就是完美。

圍繞人眼周圍的方寸之地,把護膚技術做到可與國際巨頭PK的國內第一,像一束激光穿透鋼板那樣穿透一個細分市場。

只做拔尖,從一起步就與世界接軌。這是丸美的生存信念。

孫懷慶很清楚,“對東方肌膚的研究,日本還是第一”。創業伊始,他通過朋友介紹親自到日本化妝品企業一一拜會,希望得到研發合作和技術引進,結果這些品牌要麼已有合作,要麼“不看重中國市場”。

他輾轉找到一家做化妝品原料貿易的日本公司合資,在獲得日本成熟配方的同時,花高價從日本進口優等原料,第一代丸美眼霜160元的售價,是被這些高昂的生產成本抬起來的。

從誕生至今,丸美在產品研製上起步高,步步高。

今天丸美產品95%以上的生產原料來自全球一級原料供應商,包括保溼液、液體油脂、乳化劑、活性物以及各種添加劑在內,分別來自法國SEPPIC、韓國 BIOLAND、日本一丸、德國巴斯夫和美國陶氏等國際TOP級供應商。

所有外部採購,必須經小批量試製測試後再批量使用。

品控也很刁鑽,比如眼霜的菌落總數,中國的國家標準是少於500個每克,日本標準是100個,丸美要求少於50個。類似的標準如果國內現有生產線達不到,都需要投入資金自主開發生產技術。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54元的發行價,高於珀萊雅當初的15.34元/股,高於上海家化的9.18元和拉芳家化的18.39元,創下迄今為止本土美妝IPO最高價。

孫懷慶,這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很多的國內美妝界“奇才”,離他為丸美確立的遠大前程又近一步——

“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全世界每位女性的化妝臺上,都有一支丸美眼霜。今天我們成為中國眼部護理第一品牌,未來要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超級品牌。”

“彈 彈 彈,彈走魚尾紋。”

這句在2008年前後火遍中國各大衛視的廣告語,不僅助力丸美在當時資生堂、歐萊雅、玉蘭油、雅詩蘭黛等外資巨頭環伺下驚險打入單品售價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市場,而且在此後十年穩穩佔據中國眼霜第一品牌,幾乎以本土唯一高端眼霜“獨苗”與外資爭勝。

在國內,“眼部護理專家”等於丸美。

一瓶按克計重的丸美眼霜,2013年的銷量是98噸,2014年143噸,2015年189.8噸,每年增速30%以上。最近兩三年,丸美僅眼部護膚產品的年銷量粗估突破200~300噸。

市場二八效應讓強者愈強。

2014~2018年,丸美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7~74%的高位區間,大步甩開同行6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曾連續多年力壓上海家化、拉芳家化、珀萊雅、伽藍等國內第一梯隊品牌企穩毛利率冠軍。

2018年,丸美全年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16.5%;淨利潤4.12億,同比增長32.1%,繼續在30%~40%的增長高速公路上奔馳。公司貨幣現金超15.6億元,賬面上流淌著相當於一整年營收的現金流。

穩健,多利,高週轉,高增長。

這是支撐丸美站上本土美妝IPO最高位的財務底盤,也是“眼霜第一股”十七年來精研深鉤、高舉高打所積蓄的價值爆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護眼17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日化市場增長乏力,跨國巨頭集體搶食中國這塊處女地。

到本世紀初,外資企業迅速鯨吞了中國化妝品80%以上的市場。國內但凡做出點成績的本土品牌,羽西、大寶、小護士、丁家宜……很多都沒逃過被外資先打壓後收購的命。

2002年,當時中國本土唯一的化妝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被外資精準打擊。靠3塊錢一支的美加淨和6塊錢一瓶的六神沐浴露,上海家化死扛著寶潔、雅芳們的對華猛攻。

日後創立自然堂、美素、冰美人等七大化妝品牌的伽藍集團鄭春影,彼時剛剛帶著獨門祕製的“暗瘡王”來上海打拼,魔都化妝品市場的白刃廝殺濺他一身血,鄭春影選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路,從平民價的美白產品做起。

做些低端的“水乳霜”餬口,幾乎是當時本土化妝品的唯一生路。

誰也沒有注意到廣州美博會(國際美容美髮化妝用品進出口博覽會)上,一個不識時務的年輕人帶著他又貴又“非主流”的產品四處叫賣。

“2002年之前,國際國內品牌幾乎沒人關注眼霜。”孫懷慶回憶,一是大家認為消費市場小、成本高,二是因為眼霜在化妝品中最難做。

人的眼周肌膚是面部肌膚裡最薄、最脆弱、最難以護理的部位。

正常人的眼睛一天要眨動約14000次,這極小但高頻的微運動相當於眼睛每天行走8公里,眼周皮膚最易疲勞,極易衰老。

其他面部護膚品,只要能保溼、不過敏,無過即功。可用在眼部的產品,塗上收不到效果就會被認為雞肋,用了劣質產品馬上就長脂肪粒。

這塊極其敏感但亟需保養的方寸之膚,是當時外資巨頭們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市場空白。

“最難做的,我們來做。”

2002年,孫懷慶把從業十年的積蓄悉數砸進自己的眼霜產品開發。去日本學護膚技術,去法國學產品設計,在當時小散亂化妝品作坊集中的珠三角地區,憋著勁兒要搞個大動靜。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他的產品做出來,從定位到定價,透著一股反骨和不服。

那時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巴黎歐萊雅均價75元,日本資生堂旗下歐珀萊不超過100塊,火遍中國的大寶五六塊錢一瓶,央視刷屏的小護士也才賣十六七元。

孫懷慶的丸美眼霜一出道就是160元。一盒丸美頂十瓶小護士。

“賣便宜貨不是能力,賣貴貨才是能力。我堅信好東西一定會有人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初生品牌,賣著貴得離譜的價格,抱著直搗黃龍的勇氣。

“丸美這樣搞,是會把自己玩死的。”這是當年很多同行的反應。

然而,不論當時還是現在,始終令人詫異的是,為什麼丸美當年首推的那款高定價眼霜可以魔幻般地躥至同品類第一名,4年後賣到一個億,10年後賣到十個億。

更難理解的是,十年以後,這款眼霜經過幾代升級,售價已經升到三四百元,競品、仿品林立,仍然能賣到國內眼霜品牌第一。

一年賣15億

丸美的祕密,就是完美。

圍繞人眼周圍的方寸之地,把護膚技術做到可與國際巨頭PK的國內第一,像一束激光穿透鋼板那樣穿透一個細分市場。

只做拔尖,從一起步就與世界接軌。這是丸美的生存信念。

孫懷慶很清楚,“對東方肌膚的研究,日本還是第一”。創業伊始,他通過朋友介紹親自到日本化妝品企業一一拜會,希望得到研發合作和技術引進,結果這些品牌要麼已有合作,要麼“不看重中國市場”。

他輾轉找到一家做化妝品原料貿易的日本公司合資,在獲得日本成熟配方的同時,花高價從日本進口優等原料,第一代丸美眼霜160元的售價,是被這些高昂的生產成本抬起來的。

從誕生至今,丸美在產品研製上起步高,步步高。

今天丸美產品95%以上的生產原料來自全球一級原料供應商,包括保溼液、液體油脂、乳化劑、活性物以及各種添加劑在內,分別來自法國SEPPIC、韓國 BIOLAND、日本一丸、德國巴斯夫和美國陶氏等國際TOP級供應商。

所有外部採購,必須經小批量試製測試後再批量使用。

品控也很刁鑽,比如眼霜的菌落總數,中國的國家標準是少於500個每克,日本標準是100個,丸美要求少於50個。類似的標準如果國內現有生產線達不到,都需要投入資金自主開發生產技術。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丸美的研發中心,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東京。

廣州總部建有5萬平米的5C中心,是全球最大眼部肌膚護理中心,擁有10萬級GMP藥品級製造環境、50個高新技術產品和93項自有專利。連續9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這些配置對一個化妝品企業而言是奢侈的。但還不是最奢侈。

丸美的最高配置是人。

丸美研發總監佐佐木公夫,原資生堂資深工程師,一位具有50年亞洲肌膚研究經驗的日本美妝業專家,一位入職丸美后為了試驗最接近眼霜的皮膚環境、把自己剃禿了在頭皮上做試驗的科研狠人;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54元的發行價,高於珀萊雅當初的15.34元/股,高於上海家化的9.18元和拉芳家化的18.39元,創下迄今為止本土美妝IPO最高價。

孫懷慶,這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很多的國內美妝界“奇才”,離他為丸美確立的遠大前程又近一步——

“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全世界每位女性的化妝臺上,都有一支丸美眼霜。今天我們成為中國眼部護理第一品牌,未來要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超級品牌。”

“彈 彈 彈,彈走魚尾紋。”

這句在2008年前後火遍中國各大衛視的廣告語,不僅助力丸美在當時資生堂、歐萊雅、玉蘭油、雅詩蘭黛等外資巨頭環伺下驚險打入單品售價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市場,而且在此後十年穩穩佔據中國眼霜第一品牌,幾乎以本土唯一高端眼霜“獨苗”與外資爭勝。

在國內,“眼部護理專家”等於丸美。

一瓶按克計重的丸美眼霜,2013年的銷量是98噸,2014年143噸,2015年189.8噸,每年增速30%以上。最近兩三年,丸美僅眼部護膚產品的年銷量粗估突破200~300噸。

市場二八效應讓強者愈強。

2014~2018年,丸美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7~74%的高位區間,大步甩開同行6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曾連續多年力壓上海家化、拉芳家化、珀萊雅、伽藍等國內第一梯隊品牌企穩毛利率冠軍。

2018年,丸美全年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16.5%;淨利潤4.12億,同比增長32.1%,繼續在30%~40%的增長高速公路上奔馳。公司貨幣現金超15.6億元,賬面上流淌著相當於一整年營收的現金流。

穩健,多利,高週轉,高增長。

這是支撐丸美站上本土美妝IPO最高位的財務底盤,也是“眼霜第一股”十七年來精研深鉤、高舉高打所積蓄的價值爆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護眼17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日化市場增長乏力,跨國巨頭集體搶食中國這塊處女地。

到本世紀初,外資企業迅速鯨吞了中國化妝品80%以上的市場。國內但凡做出點成績的本土品牌,羽西、大寶、小護士、丁家宜……很多都沒逃過被外資先打壓後收購的命。

2002年,當時中國本土唯一的化妝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被外資精準打擊。靠3塊錢一支的美加淨和6塊錢一瓶的六神沐浴露,上海家化死扛著寶潔、雅芳們的對華猛攻。

日後創立自然堂、美素、冰美人等七大化妝品牌的伽藍集團鄭春影,彼時剛剛帶著獨門祕製的“暗瘡王”來上海打拼,魔都化妝品市場的白刃廝殺濺他一身血,鄭春影選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路,從平民價的美白產品做起。

做些低端的“水乳霜”餬口,幾乎是當時本土化妝品的唯一生路。

誰也沒有注意到廣州美博會(國際美容美髮化妝用品進出口博覽會)上,一個不識時務的年輕人帶著他又貴又“非主流”的產品四處叫賣。

“2002年之前,國際國內品牌幾乎沒人關注眼霜。”孫懷慶回憶,一是大家認為消費市場小、成本高,二是因為眼霜在化妝品中最難做。

人的眼周肌膚是面部肌膚裡最薄、最脆弱、最難以護理的部位。

正常人的眼睛一天要眨動約14000次,這極小但高頻的微運動相當於眼睛每天行走8公里,眼周皮膚最易疲勞,極易衰老。

其他面部護膚品,只要能保溼、不過敏,無過即功。可用在眼部的產品,塗上收不到效果就會被認為雞肋,用了劣質產品馬上就長脂肪粒。

這塊極其敏感但亟需保養的方寸之膚,是當時外資巨頭們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市場空白。

“最難做的,我們來做。”

2002年,孫懷慶把從業十年的積蓄悉數砸進自己的眼霜產品開發。去日本學護膚技術,去法國學產品設計,在當時小散亂化妝品作坊集中的珠三角地區,憋著勁兒要搞個大動靜。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他的產品做出來,從定位到定價,透著一股反骨和不服。

那時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巴黎歐萊雅均價75元,日本資生堂旗下歐珀萊不超過100塊,火遍中國的大寶五六塊錢一瓶,央視刷屏的小護士也才賣十六七元。

孫懷慶的丸美眼霜一出道就是160元。一盒丸美頂十瓶小護士。

“賣便宜貨不是能力,賣貴貨才是能力。我堅信好東西一定會有人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初生品牌,賣著貴得離譜的價格,抱著直搗黃龍的勇氣。

“丸美這樣搞,是會把自己玩死的。”這是當年很多同行的反應。

然而,不論當時還是現在,始終令人詫異的是,為什麼丸美當年首推的那款高定價眼霜可以魔幻般地躥至同品類第一名,4年後賣到一個億,10年後賣到十個億。

更難理解的是,十年以後,這款眼霜經過幾代升級,售價已經升到三四百元,競品、仿品林立,仍然能賣到國內眼霜品牌第一。

一年賣15億

丸美的祕密,就是完美。

圍繞人眼周圍的方寸之地,把護膚技術做到可與國際巨頭PK的國內第一,像一束激光穿透鋼板那樣穿透一個細分市場。

只做拔尖,從一起步就與世界接軌。這是丸美的生存信念。

孫懷慶很清楚,“對東方肌膚的研究,日本還是第一”。創業伊始,他通過朋友介紹親自到日本化妝品企業一一拜會,希望得到研發合作和技術引進,結果這些品牌要麼已有合作,要麼“不看重中國市場”。

他輾轉找到一家做化妝品原料貿易的日本公司合資,在獲得日本成熟配方的同時,花高價從日本進口優等原料,第一代丸美眼霜160元的售價,是被這些高昂的生產成本抬起來的。

從誕生至今,丸美在產品研製上起步高,步步高。

今天丸美產品95%以上的生產原料來自全球一級原料供應商,包括保溼液、液體油脂、乳化劑、活性物以及各種添加劑在內,分別來自法國SEPPIC、韓國 BIOLAND、日本一丸、德國巴斯夫和美國陶氏等國際TOP級供應商。

所有外部採購,必須經小批量試製測試後再批量使用。

品控也很刁鑽,比如眼霜的菌落總數,中國的國家標準是少於500個每克,日本標準是100個,丸美要求少於50個。類似的標準如果國內現有生產線達不到,都需要投入資金自主開發生產技術。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丸美的研發中心,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東京。

廣州總部建有5萬平米的5C中心,是全球最大眼部肌膚護理中心,擁有10萬級GMP藥品級製造環境、50個高新技術產品和93項自有專利。連續9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這些配置對一個化妝品企業而言是奢侈的。但還不是最奢侈。

丸美的最高配置是人。

丸美研發總監佐佐木公夫,原資生堂資深工程師,一位具有50年亞洲肌膚研究經驗的日本美妝業專家,一位入職丸美后為了試驗最接近眼霜的皮膚環境、把自己剃禿了在頭皮上做試驗的科研狠人;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15~2018年擔任丸美COO(首席運營官)的鐮田正志,原資生堂中國總經理,把資生堂中國專櫃從6個帶到600個、創下年銷58億人民幣的業界傳奇,從老東家去職2個月就被孫懷慶收入麾下;

還有原任職資生堂生產本部、現任丸美製造總監的宮村公紀、全家從大阪遷到廣州的品管總監酒井成俊……

一個超豪華版日系研發陣容,一個眼霜界的“資生堂”。

能讓這批日本高管渡江過海、拖家帶口來中國就職,孫懷慶的個人魅力佔一半功勞,丸美的口碑和價值觀佔另一半。

“自成立以來穩健且快速的增長,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積極進取的企圖心”,“對品質的苛求、對創新的追求讓人讚賞”,“做化妝品成為一個使命感,具有專注和偏愛”……

正如這些日系高管們所說:這裡具有一個優秀品牌的基因,“我看到了企業的遠大前程。”

3000億利市

2013年,丸美創立第11個年頭,9億年銷售和30%的增長速度引來鳳凰棲梧。

是年6月,丸美這個令人咋舌的美妝界“小怪獸”被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巨頭LVMH(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旗下L Capital基金看中,戰略注資5000萬美元。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54元的發行價,高於珀萊雅當初的15.34元/股,高於上海家化的9.18元和拉芳家化的18.39元,創下迄今為止本土美妝IPO最高價。

孫懷慶,這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很多的國內美妝界“奇才”,離他為丸美確立的遠大前程又近一步——

“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全世界每位女性的化妝臺上,都有一支丸美眼霜。今天我們成為中國眼部護理第一品牌,未來要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超級品牌。”

“彈 彈 彈,彈走魚尾紋。”

這句在2008年前後火遍中國各大衛視的廣告語,不僅助力丸美在當時資生堂、歐萊雅、玉蘭油、雅詩蘭黛等外資巨頭環伺下驚險打入單品售價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市場,而且在此後十年穩穩佔據中國眼霜第一品牌,幾乎以本土唯一高端眼霜“獨苗”與外資爭勝。

在國內,“眼部護理專家”等於丸美。

一瓶按克計重的丸美眼霜,2013年的銷量是98噸,2014年143噸,2015年189.8噸,每年增速30%以上。最近兩三年,丸美僅眼部護膚產品的年銷量粗估突破200~300噸。

市場二八效應讓強者愈強。

2014~2018年,丸美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7~74%的高位區間,大步甩開同行6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曾連續多年力壓上海家化、拉芳家化、珀萊雅、伽藍等國內第一梯隊品牌企穩毛利率冠軍。

2018年,丸美全年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16.5%;淨利潤4.12億,同比增長32.1%,繼續在30%~40%的增長高速公路上奔馳。公司貨幣現金超15.6億元,賬面上流淌著相當於一整年營收的現金流。

穩健,多利,高週轉,高增長。

這是支撐丸美站上本土美妝IPO最高位的財務底盤,也是“眼霜第一股”十七年來精研深鉤、高舉高打所積蓄的價值爆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護眼17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日化市場增長乏力,跨國巨頭集體搶食中國這塊處女地。

到本世紀初,外資企業迅速鯨吞了中國化妝品80%以上的市場。國內但凡做出點成績的本土品牌,羽西、大寶、小護士、丁家宜……很多都沒逃過被外資先打壓後收購的命。

2002年,當時中國本土唯一的化妝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被外資精準打擊。靠3塊錢一支的美加淨和6塊錢一瓶的六神沐浴露,上海家化死扛著寶潔、雅芳們的對華猛攻。

日後創立自然堂、美素、冰美人等七大化妝品牌的伽藍集團鄭春影,彼時剛剛帶著獨門祕製的“暗瘡王”來上海打拼,魔都化妝品市場的白刃廝殺濺他一身血,鄭春影選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路,從平民價的美白產品做起。

做些低端的“水乳霜”餬口,幾乎是當時本土化妝品的唯一生路。

誰也沒有注意到廣州美博會(國際美容美髮化妝用品進出口博覽會)上,一個不識時務的年輕人帶著他又貴又“非主流”的產品四處叫賣。

“2002年之前,國際國內品牌幾乎沒人關注眼霜。”孫懷慶回憶,一是大家認為消費市場小、成本高,二是因為眼霜在化妝品中最難做。

人的眼周肌膚是面部肌膚裡最薄、最脆弱、最難以護理的部位。

正常人的眼睛一天要眨動約14000次,這極小但高頻的微運動相當於眼睛每天行走8公里,眼周皮膚最易疲勞,極易衰老。

其他面部護膚品,只要能保溼、不過敏,無過即功。可用在眼部的產品,塗上收不到效果就會被認為雞肋,用了劣質產品馬上就長脂肪粒。

這塊極其敏感但亟需保養的方寸之膚,是當時外資巨頭們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市場空白。

“最難做的,我們來做。”

2002年,孫懷慶把從業十年的積蓄悉數砸進自己的眼霜產品開發。去日本學護膚技術,去法國學產品設計,在當時小散亂化妝品作坊集中的珠三角地區,憋著勁兒要搞個大動靜。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他的產品做出來,從定位到定價,透著一股反骨和不服。

那時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巴黎歐萊雅均價75元,日本資生堂旗下歐珀萊不超過100塊,火遍中國的大寶五六塊錢一瓶,央視刷屏的小護士也才賣十六七元。

孫懷慶的丸美眼霜一出道就是160元。一盒丸美頂十瓶小護士。

“賣便宜貨不是能力,賣貴貨才是能力。我堅信好東西一定會有人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初生品牌,賣著貴得離譜的價格,抱著直搗黃龍的勇氣。

“丸美這樣搞,是會把自己玩死的。”這是當年很多同行的反應。

然而,不論當時還是現在,始終令人詫異的是,為什麼丸美當年首推的那款高定價眼霜可以魔幻般地躥至同品類第一名,4年後賣到一個億,10年後賣到十個億。

更難理解的是,十年以後,這款眼霜經過幾代升級,售價已經升到三四百元,競品、仿品林立,仍然能賣到國內眼霜品牌第一。

一年賣15億

丸美的祕密,就是完美。

圍繞人眼周圍的方寸之地,把護膚技術做到可與國際巨頭PK的國內第一,像一束激光穿透鋼板那樣穿透一個細分市場。

只做拔尖,從一起步就與世界接軌。這是丸美的生存信念。

孫懷慶很清楚,“對東方肌膚的研究,日本還是第一”。創業伊始,他通過朋友介紹親自到日本化妝品企業一一拜會,希望得到研發合作和技術引進,結果這些品牌要麼已有合作,要麼“不看重中國市場”。

他輾轉找到一家做化妝品原料貿易的日本公司合資,在獲得日本成熟配方的同時,花高價從日本進口優等原料,第一代丸美眼霜160元的售價,是被這些高昂的生產成本抬起來的。

從誕生至今,丸美在產品研製上起步高,步步高。

今天丸美產品95%以上的生產原料來自全球一級原料供應商,包括保溼液、液體油脂、乳化劑、活性物以及各種添加劑在內,分別來自法國SEPPIC、韓國 BIOLAND、日本一丸、德國巴斯夫和美國陶氏等國際TOP級供應商。

所有外部採購,必須經小批量試製測試後再批量使用。

品控也很刁鑽,比如眼霜的菌落總數,中國的國家標準是少於500個每克,日本標準是100個,丸美要求少於50個。類似的標準如果國內現有生產線達不到,都需要投入資金自主開發生產技術。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丸美的研發中心,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東京。

廣州總部建有5萬平米的5C中心,是全球最大眼部肌膚護理中心,擁有10萬級GMP藥品級製造環境、50個高新技術產品和93項自有專利。連續9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這些配置對一個化妝品企業而言是奢侈的。但還不是最奢侈。

丸美的最高配置是人。

丸美研發總監佐佐木公夫,原資生堂資深工程師,一位具有50年亞洲肌膚研究經驗的日本美妝業專家,一位入職丸美后為了試驗最接近眼霜的皮膚環境、把自己剃禿了在頭皮上做試驗的科研狠人;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15~2018年擔任丸美COO(首席運營官)的鐮田正志,原資生堂中國總經理,把資生堂中國專櫃從6個帶到600個、創下年銷58億人民幣的業界傳奇,從老東家去職2個月就被孫懷慶收入麾下;

還有原任職資生堂生產本部、現任丸美製造總監的宮村公紀、全家從大阪遷到廣州的品管總監酒井成俊……

一個超豪華版日系研發陣容,一個眼霜界的“資生堂”。

能讓這批日本高管渡江過海、拖家帶口來中國就職,孫懷慶的個人魅力佔一半功勞,丸美的口碑和價值觀佔另一半。

“自成立以來穩健且快速的增長,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積極進取的企圖心”,“對品質的苛求、對創新的追求讓人讚賞”,“做化妝品成為一個使命感,具有專注和偏愛”……

正如這些日系高管們所說:這裡具有一個優秀品牌的基因,“我看到了企業的遠大前程。”

3000億利市

2013年,丸美創立第11個年頭,9億年銷售和30%的增長速度引來鳳凰棲梧。

是年6月,丸美這個令人咋舌的美妝界“小怪獸”被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巨頭LVMH(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旗下L Capital基金看中,戰略注資5000萬美元。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這是LVMH旗下L Capital基金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化妝品公司,也是迄今中國化妝品企業最大一筆海外融資。

一股悲喜交加的情緒瀰漫在業界風評中。

LVMH在時尚界的強大話語權和品牌資源,無疑會給丸美踏上國際化劈山開路,雙方在產品研發、外觀設計、市場營銷、投資併購等8大方面的戰略合作,將加速帶飛丸美從本土知名品牌向世界超級品牌的升級跨越。

然而這場注資的B面,十年前外資揮舞資本屠刀收割一眾國內品牌的心理陰影猶在。很多人擔心丸美就範。

“我們不會再引入任何資金,更不會被賣掉。”孫懷慶斬釘截鐵地表示。L Capital 基金方面也澄清:僅是一次戰略投資,只起到扶植企業發展的作用,絕不會與母公司做任何形式的收購。

“國內品牌依然難逃被併購的命運。”這種風涼話不絕於耳。

孫懷慶沒有時間過多解釋。

他抓住LVMH帶來的資本與品牌資源,騰出利潤打造階梯價格產品,在提高丸美主品牌檔次的同時,加強以天然養膚為理念的大眾化品牌“春紀”和彩妝品牌“戀火”,與丸美形成中高端與大眾化互補、護膚與彩妝結合的多品牌、全品類結構。

丸美正在創造下一個丸美。

與品牌擴張相匹配,渠道模式也多面開火。

以廣州為總部,在華中、西南、西北、華北、華東、東北等全國六大區域建設1.65萬個網點,實現全國31省全覆蓋的龐大經銷網;

藉助在二三線市場“下沉之王”的渠道優勢,充分收集消費端實際需求,加強針對性研發和產品觸達能力;直營模式上,電商平臺從無到有,實現年銷售1.87億的業績,線上渠道全面發力。

2017年夏天,在丸美第四屆眼霜節啟動會上,孫懷慶為丸美勾畫出一幅清晰的“廣深高速”中長期發展規劃:

“廣”即全球化。堅持“用世界最好,做中國最好”,在世界各地利用當地最好資源,做出產品回到中國市場,讓Made in China成長為Made for China。

“深”即技術創新。不譁眾取寵,不招搖過市,老老實實堅守技術本位,成立國際抗衰老技術創新聯盟,像蘋果終結功能機一樣,用自主技術塑造在護膚與化妝品行業內的絕對殺傷力。

“高”即品牌建設。堅持走中高端時尚品牌之路,用真實、溫情、高格調的廣告宣傳贏得市場關注和尊重,放下拉動銷售的功利心,以品牌內涵和對完美的永恆追求,將丸美精神打入人心。

“速”即資本化。緊緊抓住國內千億化妝品市場爆發期,抓住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的生逢時代,藉助資本力量穩步快跑,在LVMH旗下L Capital基金注資之後加速啟動上市。

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3年以來,丸美實現化妝品市場佔有率四連漲,幾乎以丸美單一品牌的力量,在國內美妝市場大集團軍作戰中一路衝進前7。

"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中國女性,“眼福”不淺。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

珠江北畔,被LV看中的中國男人和他從日本挖來的“完美天團”,十七年如一日在寸膚之上大做文章。

中國女人因他們而大飽“眼福”。

最高IPO

2019年7月16日,這些年拿獎到手軟的孫懷慶,得到他此刻最期待的一張入場券。

這位中國“黃金30年·美妝影響力人物”、香港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中國化妝品功勳企業家”、“廣東十大風雲粵商”等眾多光環加冕的“顏值經濟”掘金者,迎來二十多年從業史上的高光時刻。

由孫懷慶一手創立的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以20.54元發行價開啟申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54元的發行價,高於珀萊雅當初的15.34元/股,高於上海家化的9.18元和拉芳家化的18.39元,創下迄今為止本土美妝IPO最高價。

孫懷慶,這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很多的國內美妝界“奇才”,離他為丸美確立的遠大前程又近一步——

“我們的夢想是希望全世界每位女性的化妝臺上,都有一支丸美眼霜。今天我們成為中國眼部護理第一品牌,未來要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超級品牌。”

“彈 彈 彈,彈走魚尾紋。”

這句在2008年前後火遍中國各大衛視的廣告語,不僅助力丸美在當時資生堂、歐萊雅、玉蘭油、雅詩蘭黛等外資巨頭環伺下驚險打入單品售價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市場,而且在此後十年穩穩佔據中國眼霜第一品牌,幾乎以本土唯一高端眼霜“獨苗”與外資爭勝。

在國內,“眼部護理專家”等於丸美。

一瓶按克計重的丸美眼霜,2013年的銷量是98噸,2014年143噸,2015年189.8噸,每年增速30%以上。最近兩三年,丸美僅眼部護膚產品的年銷量粗估突破200~300噸。

市場二八效應讓強者愈強。

2014~2018年,丸美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7~74%的高位區間,大步甩開同行60%左右的平均毛利率,曾連續多年力壓上海家化、拉芳家化、珀萊雅、伽藍等國內第一梯隊品牌企穩毛利率冠軍。

2018年,丸美全年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16.5%;淨利潤4.12億,同比增長32.1%,繼續在30%~40%的增長高速公路上奔馳。公司貨幣現金超15.6億元,賬面上流淌著相當於一整年營收的現金流。

穩健,多利,高週轉,高增長。

這是支撐丸美站上本土美妝IPO最高位的財務底盤,也是“眼霜第一股”十七年來精研深鉤、高舉高打所積蓄的價值爆發。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護眼17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日化市場增長乏力,跨國巨頭集體搶食中國這塊處女地。

到本世紀初,外資企業迅速鯨吞了中國化妝品80%以上的市場。國內但凡做出點成績的本土品牌,羽西、大寶、小護士、丁家宜……很多都沒逃過被外資先打壓後收購的命。

2002年,當時中國本土唯一的化妝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被外資精準打擊。靠3塊錢一支的美加淨和6塊錢一瓶的六神沐浴露,上海家化死扛著寶潔、雅芳們的對華猛攻。

日後創立自然堂、美素、冰美人等七大化妝品牌的伽藍集團鄭春影,彼時剛剛帶著獨門祕製的“暗瘡王”來上海打拼,魔都化妝品市場的白刃廝殺濺他一身血,鄭春影選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路,從平民價的美白產品做起。

做些低端的“水乳霜”餬口,幾乎是當時本土化妝品的唯一生路。

誰也沒有注意到廣州美博會(國際美容美髮化妝用品進出口博覽會)上,一個不識時務的年輕人帶著他又貴又“非主流”的產品四處叫賣。

“2002年之前,國際國內品牌幾乎沒人關注眼霜。”孫懷慶回憶,一是大家認為消費市場小、成本高,二是因為眼霜在化妝品中最難做。

人的眼周肌膚是面部肌膚裡最薄、最脆弱、最難以護理的部位。

正常人的眼睛一天要眨動約14000次,這極小但高頻的微運動相當於眼睛每天行走8公里,眼周皮膚最易疲勞,極易衰老。

其他面部護膚品,只要能保溼、不過敏,無過即功。可用在眼部的產品,塗上收不到效果就會被認為雞肋,用了劣質產品馬上就長脂肪粒。

這塊極其敏感但亟需保養的方寸之膚,是當時外資巨頭們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市場空白。

“最難做的,我們來做。”

2002年,孫懷慶把從業十年的積蓄悉數砸進自己的眼霜產品開發。去日本學護膚技術,去法國學產品設計,在當時小散亂化妝品作坊集中的珠三角地區,憋著勁兒要搞個大動靜。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他的產品做出來,從定位到定價,透著一股反骨和不服。

那時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巴黎歐萊雅均價75元,日本資生堂旗下歐珀萊不超過100塊,火遍中國的大寶五六塊錢一瓶,央視刷屏的小護士也才賣十六七元。

孫懷慶的丸美眼霜一出道就是160元。一盒丸美頂十瓶小護士。

“賣便宜貨不是能力,賣貴貨才是能力。我堅信好東西一定會有人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初生品牌,賣著貴得離譜的價格,抱著直搗黃龍的勇氣。

“丸美這樣搞,是會把自己玩死的。”這是當年很多同行的反應。

然而,不論當時還是現在,始終令人詫異的是,為什麼丸美當年首推的那款高定價眼霜可以魔幻般地躥至同品類第一名,4年後賣到一個億,10年後賣到十個億。

更難理解的是,十年以後,這款眼霜經過幾代升級,售價已經升到三四百元,競品、仿品林立,仍然能賣到國內眼霜品牌第一。

一年賣15億

丸美的祕密,就是完美。

圍繞人眼周圍的方寸之地,把護膚技術做到可與國際巨頭PK的國內第一,像一束激光穿透鋼板那樣穿透一個細分市場。

只做拔尖,從一起步就與世界接軌。這是丸美的生存信念。

孫懷慶很清楚,“對東方肌膚的研究,日本還是第一”。創業伊始,他通過朋友介紹親自到日本化妝品企業一一拜會,希望得到研發合作和技術引進,結果這些品牌要麼已有合作,要麼“不看重中國市場”。

他輾轉找到一家做化妝品原料貿易的日本公司合資,在獲得日本成熟配方的同時,花高價從日本進口優等原料,第一代丸美眼霜160元的售價,是被這些高昂的生產成本抬起來的。

從誕生至今,丸美在產品研製上起步高,步步高。

今天丸美產品95%以上的生產原料來自全球一級原料供應商,包括保溼液、液體油脂、乳化劑、活性物以及各種添加劑在內,分別來自法國SEPPIC、韓國 BIOLAND、日本一丸、德國巴斯夫和美國陶氏等國際TOP級供應商。

所有外部採購,必須經小批量試製測試後再批量使用。

品控也很刁鑽,比如眼霜的菌落總數,中國的國家標準是少於500個每克,日本標準是100個,丸美要求少於50個。類似的標準如果國內現有生產線達不到,都需要投入資金自主開發生產技術。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丸美的研發中心,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東京。

廣州總部建有5萬平米的5C中心,是全球最大眼部肌膚護理中心,擁有10萬級GMP藥品級製造環境、50個高新技術產品和93項自有專利。連續9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這些配置對一個化妝品企業而言是奢侈的。但還不是最奢侈。

丸美的最高配置是人。

丸美研發總監佐佐木公夫,原資生堂資深工程師,一位具有50年亞洲肌膚研究經驗的日本美妝業專家,一位入職丸美后為了試驗最接近眼霜的皮膚環境、把自己剃禿了在頭皮上做試驗的科研狠人;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15~2018年擔任丸美COO(首席運營官)的鐮田正志,原資生堂中國總經理,把資生堂中國專櫃從6個帶到600個、創下年銷58億人民幣的業界傳奇,從老東家去職2個月就被孫懷慶收入麾下;

還有原任職資生堂生產本部、現任丸美製造總監的宮村公紀、全家從大阪遷到廣州的品管總監酒井成俊……

一個超豪華版日系研發陣容,一個眼霜界的“資生堂”。

能讓這批日本高管渡江過海、拖家帶口來中國就職,孫懷慶的個人魅力佔一半功勞,丸美的口碑和價值觀佔另一半。

“自成立以來穩健且快速的增長,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積極進取的企圖心”,“對品質的苛求、對創新的追求讓人讚賞”,“做化妝品成為一個使命感,具有專注和偏愛”……

正如這些日系高管們所說:這裡具有一個優秀品牌的基因,“我看到了企業的遠大前程。”

3000億利市

2013年,丸美創立第11個年頭,9億年銷售和30%的增長速度引來鳳凰棲梧。

是年6月,丸美這個令人咋舌的美妝界“小怪獸”被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巨頭LVMH(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旗下L Capital基金看中,戰略注資5000萬美元。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這是LVMH旗下L Capital基金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化妝品公司,也是迄今中國化妝品企業最大一筆海外融資。

一股悲喜交加的情緒瀰漫在業界風評中。

LVMH在時尚界的強大話語權和品牌資源,無疑會給丸美踏上國際化劈山開路,雙方在產品研發、外觀設計、市場營銷、投資併購等8大方面的戰略合作,將加速帶飛丸美從本土知名品牌向世界超級品牌的升級跨越。

然而這場注資的B面,十年前外資揮舞資本屠刀收割一眾國內品牌的心理陰影猶在。很多人擔心丸美就範。

“我們不會再引入任何資金,更不會被賣掉。”孫懷慶斬釘截鐵地表示。L Capital 基金方面也澄清:僅是一次戰略投資,只起到扶植企業發展的作用,絕不會與母公司做任何形式的收購。

“國內品牌依然難逃被併購的命運。”這種風涼話不絕於耳。

孫懷慶沒有時間過多解釋。

他抓住LVMH帶來的資本與品牌資源,騰出利潤打造階梯價格產品,在提高丸美主品牌檔次的同時,加強以天然養膚為理念的大眾化品牌“春紀”和彩妝品牌“戀火”,與丸美形成中高端與大眾化互補、護膚與彩妝結合的多品牌、全品類結構。

丸美正在創造下一個丸美。

與品牌擴張相匹配,渠道模式也多面開火。

以廣州為總部,在華中、西南、西北、華北、華東、東北等全國六大區域建設1.65萬個網點,實現全國31省全覆蓋的龐大經銷網;

藉助在二三線市場“下沉之王”的渠道優勢,充分收集消費端實際需求,加強針對性研發和產品觸達能力;直營模式上,電商平臺從無到有,實現年銷售1.87億的業績,線上渠道全面發力。

2017年夏天,在丸美第四屆眼霜節啟動會上,孫懷慶為丸美勾畫出一幅清晰的“廣深高速”中長期發展規劃:

“廣”即全球化。堅持“用世界最好,做中國最好”,在世界各地利用當地最好資源,做出產品回到中國市場,讓Made in China成長為Made for China。

“深”即技術創新。不譁眾取寵,不招搖過市,老老實實堅守技術本位,成立國際抗衰老技術創新聯盟,像蘋果終結功能機一樣,用自主技術塑造在護膚與化妝品行業內的絕對殺傷力。

“高”即品牌建設。堅持走中高端時尚品牌之路,用真實、溫情、高格調的廣告宣傳贏得市場關注和尊重,放下拉動銷售的功利心,以品牌內涵和對完美的永恆追求,將丸美精神打入人心。

“速”即資本化。緊緊抓住國內千億化妝品市場爆發期,抓住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的生逢時代,藉助資本力量穩步快跑,在LVMH旗下L Capital基金注資之後加速啟動上市。

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3年以來,丸美實現化妝品市場佔有率四連漲,幾乎以丸美單一品牌的力量,在國內美妝市場大集團軍作戰中一路衝進前7。

“最貴”美妝上市,17年“眼技派”彈起

2019年7月25日,創立17年的丸美股份在上交所敲鐘上市,成功IPO。

十七年間,沒有偏離主業和初心,沒有被外資吞併,在沒有國企背景也沒有賣身求生的情況下,依靠自主技術做到眼霜市場國內品牌第一,連續5年抗衰老品牌第一,中國化妝品十大暢銷黃金單品,中國化妝品品牌前十強,連續多年被美國時尚行業權威商業媒體WWD評為“全球100大美容品企業”……

當年吹過的牛實現了。

下一個十七年,“丸美會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生物技術,努力成為一家科技驅動的公司,做中國、全世界最好的輕奢化妝品牌之一。”

孫懷慶相信,市場就像水,做得好,水自然會漫溢開來。

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化妝品零售額38.2美元,不僅遠低於歐美,也遠低於日本等亞洲鄰國。截至2017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增長至3615億,年複合增長率8.48%。

“未來幾年會是好時代!”孫懷慶不認同有些同行的悲觀情緒,他覺得不論環境如何,失敗的人永遠都有藉口,成功的人永遠都覺得到處都是機會。

“不是因為未來有多好,我們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我們才知道未來有多好。”

丸美在上海敲鐘當天,孫懷慶激動且堅定地表示:“我們不是弄潮兒,我們是長跑選手——

我們將永不停止地長跑,為打造一間受人尊敬的、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多品牌的、全品類的化妝品集團而奮鬥,並讓那些為此目標奮鬥終生的人擁有幸福的歸宿,和力所能及的承擔起對於社會的責任,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

據公開報道,截至今年6月,創立17年的丸美累計在全國捐建希望小學24座。

“丸美遠未達至完美,追求永不停止。”孫懷慶說。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