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負債率首破80% 股權風波中多數高管薪酬上浮兩成

萬科集團 鬱亮 王石 投資 證券之星 2017-04-06

儘管2016年行業形勢大好,仍難掩萬科營業收入增長上的疲態。而財務費用激增流動比率降至1993年以來最低水平也值得關注。同時,隨著公司上市以來最慷慨的分紅派息,王石和鬱亮將分別落袋602萬元和577萬元。

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除了王石去留這個已逐漸“娛樂化”的指標話題,其實在3月27日的萬科2016年業績發佈會上,作為承擔中國當前經濟穩定器角色的房地產業中最具風向性意義的公司,其公佈的各項財務數據乃至分紅派息力度,都能觀照出更多未來的走向。

在談及過去一年的房地產市場時,上任僅一年的公司董事會祕書朱旭留下意味深長的一句:“儘管房地產市場十分繁榮,但背後卻存在著隱憂。”

很大程度上,這正是萬科當下的寫照。從“歷史最好”的2015年到“極為不尋常”的2016年,除了股權之爭這場看似塵埃落定的風波外,萬科表面靚麗的財報數據背後暗藏隱患,同時也釋放出了新的信號:儘管行業形勢大好、公司銷售業績可圈可點且祭出每10股擬派送人民幣7.9元(含稅)現金股息的高比例分紅預案,但難掩其營業收入增長上的疲態;財務費用激增,資產負債率首次突破80%,流動比率已降至1993年以來最低水平;基於對三、四線城市的審慎態度,存貨跌價準備較2015年底大幅增長82.3%,影響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5.4億元。

而這些,顯然在媒體與鬱亮並不友善的對話空間中被“淡化處理”了。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焦點,是萬科高管的薪酬。2016年王石從萬科領取的薪酬為999萬元,與2015年幾乎持平;鬱亮的薪酬同比小幅下降約2%;而執行副總裁、監事會主席等多名高管的薪酬則出現20%以上的漲幅。

營收增速放緩

對房地產市場而言,2016年當然是豐收的一年,銷售額及銷售面積雙雙刷新了歷史紀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年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1.76萬億元,首次突破11萬億大關,較上年增加34.8%;銷售面積達到15.73億平方米,較上年增長22.5%。

作為地產行業龍頭的萬科,2016年實現銷售面積2765.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64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8%和39.5%。按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人民幣11.76萬億元計算,2016年萬科在全國市場佔有率為3.1%,較2015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

無論是行業景氣度還是公司自身的銷售能力,一切都看似很美好。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萬科的營業收入增速卻顯現出一絲頹勢。2016年萬科營業收入為2404.77億元,同比增長22.98%,與2015年增速相比下滑超過10個百分點。

同期其他大型房企表現如何呢?從已發佈的年報數據來看,2016年,同為四大房企之一的招商蛇口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15%,而在香港上市的碧桂園、中國恆大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35.21%、58.83%,均大幅高於萬科的增速,且這三家房企2016年的營收增速均高於2015年的水平。綜合2015年、2016年的數據來看,碧桂園、中國恆大營業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4.53%和37.84%,而萬科同期只有28.17%。可見,不管是與自身參照,還是與同行業相比,萬科的營業收入增速均不太理想。

數據顯示,2016年萬科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7.82%,最終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0.23億元,較2015年增長16.02%。

負債率攀升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2016年萬科營業利潤增速低於其營業收入增速,主要是其營業總成本增長較快所致。2016年萬科營業總成本為2064.67億元,同比增幅為24.39%,高於營業收入的增幅。其中,萬科的財務費用由2015年的4.7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5.9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33%。而究其原因,主要拜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利息的支出自然與公司的負債關聯。實際上,萬科的有息負債近年來在不斷攀升。截至2015年底,萬科有息負債合計794.9億元,較2014年末的689.8億元增長了15.24%。到了2016年末,其有息負債合計1288.6 億元,較2015年末又增長62.11%,佔總資產的比例則由2015年底的13.0%上升至2016年底的15.5%。至2016年底,萬科淨負債率(有息負債減去貨幣資金,除以淨資產)為 25.9%,儘管萬科表示這一水平“繼續保持在行業低位”,但仍較2015年底高出6.6個百分點。

從資產負債率來看,2016年底萬科資產負債率達到80.54%,為公司上市以來首次突破80%的關口。事實上,在“招保萬金”四大房企中,萬科的資產負債率遙遙領先於其他3家公司。以2016年三季度末的數據來看,萬科的資產負債率達到81.01%,金地集團、招商蛇口、保利地產則分別為68.51%、71.92%、74.58%和而134家A股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中位數為68.53%。

償債能力方面,萬科2016年末的流動比率已降至1.24,為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速動比率為0.44,2011年以來已連續6年低於0.5.

存貨跌價準備激增

隨著項目投資和開發規模的擴大,萬科的存貨規模有所上升。截至2016年末,萬科集團存貨金額為4673.6億元,較2015年底增長27.0%。

若單項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則應按其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至2016年末萬科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餘額接近13.8億元,較2015年底大幅增長了82.3%。萬科表示,項目存貨跌價準備激增,原因在於部分城市房價、地價持續調整,公司基於審慎的財務策略,對仍存在風險的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具體來看,萬科2016年新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的項目分佈在7個城市,分別是南充、鎮江、大連、撫順、寧波、營口以及南通,計提金額合計8.39億元。還有部分項目在2016年初便存在跌價準備,且沒有在年內實現全部轉銷,這些項目分佈於煙臺、烏魯木齊、溫州和唐山。也就是說,2016年末的存貨跌價準備賬面餘額來自上述11個城市的項目,且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可以說,萬科並不看好這些城市的房價。除此之外,蕪湖萬科城於2015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已在2016年全部轉銷。

2016年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考慮遞延所得稅因素後,影響萬科稅後淨利潤6.7億元,影響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億元。

相比對三、四線城市的謹慎態度,萬科2016年新增開發項目173個,其中 88.3%的新增項目都位於一、二線城市。這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萬科對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勢的看法。

多名高管加薪

《投資時報》研究員從萬科年報中看到,2016年王石從萬科領取的稅前報酬為999萬元,與2015年水平相當,僅提高了0.2萬元。而總裁鬱亮2015年的薪酬與王石一致,但2016年卻降至979萬元,成為2016年正常任期內唯一薪酬下降的高管,降幅約2%。

公司監事會主席解凍、執行副總裁王文金和張旭、監事周清平的薪酬均有20%以上的漲幅。其中,張旭2015年薪酬為707.5萬元,2016年提高至898.3萬元,增長幅度為26.97%。解凍的薪酬由2015年的556.8萬元提高至2016年的703.3萬元,增幅為26.31%。王文金、周清平2016年薪酬分別為703.3萬元和209.9萬元,增長幅度分別為23.56%和20.08%。

除了上述6位高管外,2016年薪酬超過百萬元的還包括執行副總裁孫嘉及董祕朱旭。其中,孫嘉自2016年3月起任公司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首席財務官,年內從萬科領取的薪酬為898.2萬元;朱旭自2016年3月起任公司董事會祕書,領取的報酬為731.5萬元。

目前尚難判斷公司高管大幅升薪是否與股權之爭有關。

萬科發佈的2016年度分紅預案為每10股派送人民幣7.9元(含稅)現金股息,雖然力度不及煤炭行業的中國神華,但與自身相比已是公司上市以來最慷慨的一次。若按2016年末的持股數量計算,王石、鬱亮將分別獲得近602萬元(含稅)、577萬元(含稅)的分紅。

另據消息稱,萬科已被正式劃歸深圳地方國有企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