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王者聯盟 盤古 蒼耳蒼耳 2019-06-13

在文章開始的這一段,我想先表達一個主觀觀點:當前版本其實是相對平衡且多樣化的版本。

可能很多玩家聽完這一句,就有想關掉這篇文章的衝動。

"峽谷AA怪橫行,上單打的如此憋屈,你是雲玩家嗎?"

當然,關於上單難,一直都是近兩個賽季的熱點話題——畢竟射手真的太強勢了。

也正因為射手強勢,上單萎靡,使得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上路這條問題路線上,卻忽視了其他線上的平衡。

細想一番吧,是不是這個賽季可玩的法師打野輔助都多了許多?

好比中路,無論是像張良這般的功能型法師,還是像諸葛亮這般的刺客型法師,或是像干將嬴政這般的炮臺型法師,他們都達到了上場的最低門檻。(打野輔助也是這般情況)

所以說,這個版本相對平衡且多樣化,我認為這個觀點還是相對中肯。

但拋開這些,把目光再轉移到那些低出場的英雄中。

會發現奕星這個英雄,儘管出場率倒數,但是勝率還算可觀。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拋開剛重做的那段時間,不少玩家的心血來潮頭腦發熱,在排位賽中踴躍試水,使得勝率搖擺;

到現如今熱度轉冷,留下的是真愛粉,而其中勝率也慢慢趨於穩定。

其實稍微琢磨一下,也多少能理解奕星,在一眾法師中卻有著中上表現。

畢竟這是一個出門自帶名刀,大招結合戰場分割以及團控的英雄。

只要他不騷不浪,高容錯率給了他充分的輸出環境;

只要他團戰放個好大招,其中的功能性就為他加分不少。

  • 舉個例子,是70星左右的排位: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對局時間6.30,我方四人蹲伏於敵方下路藍區,待我方輔助瑤起手點控之後,藏身於2塔草叢的鐘無豔突進接大招,將敵方盤古云中君定身石化。

而此時我方奕星先是利用12技能在後端消耗,抓準機會開啟大招覆蓋正面站場。

因為奕星大招的封閉效果,將敵方盤古和雲中君一併框在了戰場,反覆控制,最後由我方阿珂一併收割。


這一波團戰,奕星的價值主要就體現在於大招的團控效果,在封閉的棋盤內,持續的施加控制,使得在棋盤中作戰的我方佔據更大優勢。

這也是大眾對於奕星大招的主要印象——大範圍團控。

只要將團戰中的敵方單位更多的覆蓋,就更能體現更多的團控價值。

但在這一局對局中,我還發現了奕星大招的另一個意義——逼迫走位。

  • 舉個例子: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對局時間11.05,我方四人趁著敵方減員,集結進攻上路高地。

為了掩護我方順利推塔,我方奕星開啟大招將己方隊伍覆蓋,防止敵方進場干預推塔節奏。

而敵方因為奕星的棋盤佈置,站位遭到擠壓,使得敵方雙C需要擠在一個夾角處才能實現正常輸出。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也正是因為奕星大招逼迫了這一波走位,使得我的雅典娜能抓準破綻長驅直入,一舉拿下敵方的雙C。

最後,隨著敵方邊輔的陣亡,敵方的水晶被擊破。


這局比賽過後,我特意用訓練營試了一番奕星的大招。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如上圖,奕星施放大招是根據自身的面朝方向施放一個正方形的棋盤。

那麼只要適當的調整模型朝向,就能與地形形成更大的互動。

比如有意的將邊角卡在牆體上,就能逼迫敵方在棋盤成型時做出後撤的抉擇。

而這在路人局中,很容易因為溝通不及時,使得本身就難以維持的團戰陣容分散,從而給己方可乘之機各個擊破。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紅色箭頭指最佳逃脫方向

因此,對於奕星的大招,我個人感覺是一個可以涉及到戰術層次上的控制技能,類比於豬八戒的大招那般(但範圍更大),將敵方陣容拉扯撕裂,從而佔據短暫的團戰優勢。

誇了一番奕星的大招,就不得不回頭來附和一下主題。

既然大招這麼強勢,為何在路人局中的出場率還是如此低迷?

我想,除去大招自身的延遲效果以外(棋盤有個2秒的成型動畫),估計最主要的還是在於“黑白棋子相互碰撞”的機制上。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先不討論棋子碰撞後的傷害。

就單說這個為了觸發棋子碰撞的操作,在玩家手中多少會感覺違背了傳統的遊戲觀念。

在MOBA遊戲中,絕大多數的技能施放,都給了玩家一種對人施放的思維慣性(比如干將)

而在奕星的操作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對地形施放,從而追求一個碰撞後帶來的收益。

但是碰撞後帶來的收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12碰撞+平A=742的傷害,如果12直接覆蓋施放傷害也就770

在這個公認法師搶2遊走的版本中,奕星的傷害著實有些不夠看。(其他法師英雄2級裸裝一套技能加上一個平A,都能打出900以上的傷害)

除去技能傷害,帶來的額外收益,是由棋子碰撞產生的90%減速。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那相比起來其他功能型法師的硬控技能,90%的軟控減速就顯得有些尷尬。

比傷害比不過刺客型法師,比控制比不過功能型法師,那麼拋開大招的大範圍控制之外,奕星還剩下什麼呢?

因此,我又回過頭去看了這局比賽的錄像,想找出一點關於奕星12技能的施放技巧。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但我看了兩遍錄像下來,真的很難找到一個可觀的碰撞傷害。

就如上圖,我方在整體經濟佔優3K的情況下,奕星的12技能傷害,僅僅磨去了對方李元芳1/5的血量,這在同階段的其他法師手中,真的很難看到如此尷尬的傷害。

所以,對於奕星這個英雄,我個人感覺他在設計上還是缺少一個技能。

12技能的主動釋放,在本質上其實相差無幾,唯一不同的就在於兩個技能能組成COMBO,產生一個額外的收益。

但是本身技能的面板數值就低的可憐,爆炸收益也並沒多亮眼。

相比其他在技能間能產生combo的法師,都會額外添加一個技能實現更高的可玩性。(比如女媧和早期的干將)

王者榮耀:奕星重做後出場率已成倒數,是什麼讓他不受玩家喜愛?

而奕星似乎真的欠缺了點什麼。

在最後,我也總結了一些個人觀點,關於奕星的陣容選擇。

總體上來說,奕星這個英雄還是追求隊友能先手控制,從而配合他的後手大招,來組成一個高效的控制鏈;

另外,因為奕星的技能傷害著實偏低,或者說他像個法系射手般,更傾向於高頻率的持續作戰。

那麼他的隊友,或許還需要一兩個能提供爆發傷害的英雄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