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大膽改革,身先士卒,

他把一盤散沙凝聚成一道堅實的壁壘。

幾十年如一日,久久為功,

他帶領工人們創造了讓世人驚歎的壯舉。

綠色屏障形成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

他,就是科學治沙的探路人王有德.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在靈武市,提到王有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對王有德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治沙英雄”。

幾十年來,王有德帶領大家,在毛烏素沙漠的西南邊緣,鑄造起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控制了沙漠向西行進的腳步。這道綠色屏障不斷擴大,竟然將沙漠逼退了20多公里,將沙進人退的局面改造成了人進沙退,成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在毛烏素沙漠的西南邊緣,有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將連綿起伏的沙漠阻隔。幾十年來,這道綠色屏障不斷擴大,將沙漠逼退了20多公里,成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而這個奇蹟和一個人的所作所密不可分,他就是王有德,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局長。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王有德,一個普通的林場副廠長,憑什麼向茫茫大漠宣戰?他是如何帶領人們創造的沙漠奇蹟呢?

心酸的童年記憶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這裡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馬家灘鎮子的一個村,現在卻早已被滾滾黃沙,掩埋成一片廢墟。1954年,王有德就出生在這裡。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在王有德最早的記憶中,家鄉的村莊周邊是長滿了各種植物的沙地。因為過度的放牧和挖掘沙漠藥材,使這裡的生態環境形成惡性的循環,風沙越發地猖獗。難以忍受的風沙,貧窮和飢餓,讓王有德的童年記憶痛徹肺腑。

人退沙進,沙進人退。十幾年裡,馬家灘鎮前後有20多個村子被黃沙掩埋,3萬多人被迫遷移,200多種動植物隨之消失。18歲那年,和村子裡的許多家庭一樣,王有德舉家搬遷到了40多公里外的地方居住。

上任防沙林場副場長

寧夏,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東、西、北三面分別被毛烏素、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包圍, 是我國乾旱及沙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也是風沙侵入祖國腹地和京津地區最為嚴重的通道。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荒漠化不僅嚴重製約著寧夏經濟發展,也嚴重影響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生產生活。因此王有德的心裡,早就憋著與沙漠抗爭、治理沙漠的一股勁。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治沙就需要種樹。1985年,三十出頭的王有德被任命為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自然保護區,白芨灘防沙林場副場長,治理風沙的機會來了。可是,一心想治沙的王有德一上任,就遇到了棘手的問題,治沙資金缺口大,職工生活困難、人心渙散。

王有德的改革方案是:精簡後勤管理人員,實行績效工資、多勞多得,任務分解承包到職工手中,按成活率給補助資金。

王有德:“沒錢,人都養活不起了,哪有錢種樹?這個事必須要改革,不改革、不下決心是不行的。”

搞活林場經濟,向沙漠宣戰

沙柳是沙漠裡常見的多年生灌木,是固沙最好的一種植物。這種植物每三年都得砍掉長成的枝幹。一心想著要讓職工掙到錢的王有德,給職工成立了柳編廠,讓職工把大量的沙柳條用來編籃編框,變廢為寶。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王有德深刻認識到,治理沙漠和增加職工收入要融為一體,互存共生。為了擴大這種模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王有德又利用林場的自然優勢,建立起了磚廠、預製板廠,隨後還成立了三家苗木公司。實行多種經營,讓保護區的職工們富了起來,既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又有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治沙上。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而在治沙方面,王有德和林場的職工們一樣,都有硬性的指標。

王有德:“一個人一年挖1萬坑,栽1萬棵樹,扎1萬個草方格,從治沙當中實現收入1萬元。”

草方格治沙,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農科院研發的治沙方式,也是目前白芨灘自然保護區普遍使用的一種固沙方式。在此基礎上,經過多年實踐,王有德摸索出一套成功治沙方法:以建草方格種樹為第一屏障,然後逐步圍繞乾渠、公路、果園周圍建設防護林,形成第二道屏障。在兩道屏障保護下,鼓勵職工發展林苗產業,在田間空地上發展養殖業,再反哺林草業。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這個模式被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為重點推廣模式。

靠著精打細算,全局謀劃,王有德使得原來死水一般的林場出現了一片生機。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王有德:“通過這種辦法以後,我們完成治沙造林任務60多萬畝,控制流沙面積是100多萬畝,將沙漠向東推了幾十公里。”

在白芨灘,提起王有德身先士卒、吃苦能幹的精神,無人不豎大拇指。在治理北沙窩林場管理的500多畝流動沙丘時,王有德帶領工人砌水渠,頭頂炎炎烈日、腳踩滾燙的黃沙,身上還要揹著25公斤重的水泥板,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幹活。來年春回大地,北沙窩林場出現了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王有德:”我一輩子就追求這個事。我對林業的執著,對林業的愛好,對林業的這種盼望,有一片樹,有一片綠,我就感覺到有幸福感。”

多少年來,王有德一心撲在植樹造林、為職工謀福利上,對於自己的家庭卻照顧極少。如今,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自然保護區樹木繁茂、沙退人進的景象,就是王有德帶領職工幾十年如一日,用智慧和汗水在沙地上建立起來的。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茫茫大沙漠,帶給大多數人的是一種荒涼與悲壯。而對於王有德來說,卻和沙漠有著特殊的情感。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王有德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科學治沙的探路人”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2014年,王有德退休後,在一名企業家的幫助下,成立了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動員社會力量為沙地綠化公益募捐。現在,王有德每天除了在基金會的工地上幹活外,還經常的要在外面忙碌,尋找能夠幫助基金會運轉下去的資金。年逾花甲的他依然要在這片荒灘上,繼續著自己的綠色夢想。他要繼續挺直腰桿向沙漠宣戰,用心血和汗水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治沙造林60多萬畝!“治沙英雄”王有德: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

2019年3月16日,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的三十多名學生,來到馬鞍山附近,和全國治沙英雄、勞模王有德一塊進行植樹。

植樹當天,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還舉辦了現場捐款儀式,共募得兩百一十多萬元愛心捐款。這個基金會,是2014年王有德退休後,在一名企業家的幫助下成立的。四年多來,正是靠著這些社會捐助,王有德和他的團隊已經綠化了四千多畝的沙地。

栽上一棵樹,讓大地綠一片,為人類做一點貢獻,這就是我的價值。

——王有德

想要了解更多王有德的故事,請關注4月22日晚21:48分央視二套《財經人物週刊》。

編輯:趙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