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勇士倒下的那一刻,一定還是強大的,也意味著新生。閉上眼睛,他們聽到的一定是童年的歌聲,然後在時光中逆流而上,退回至生命的原點,很快就會有新的事物誕生。對於中國近代金石學家、鑑藏家和書法家王懿榮來說也是這樣的,據說,他去後,辦公桌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只留有幾片煜煜生輝的甲骨,上面寫著的是人們多少有些看不懂的文字。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王懿榮是晚清名臣,抗擊八國聯軍的英雄,一個不但非常有文化還非常有骨氣的中國人。他祖籍雲南,1845出生於今煙臺市福山區,為光緒六年進士,深得慈禧賞識,慈禧御筆作畫,時命題志。同時與與翁同龢、徐郙、潘祖蔭、吳大徵、羅振玉、劉鶚等鑑藏家和學者交遊密切,撰有《漢石存目》、《古泉選》、《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作品。

1900年,義和團攻掠天津,坊市流血。慈禧對義和團態度曖昧,詔命李鴻章、袁世凱入衛京城,榮祿以武衛中軍護各國使館,命李端遇、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接到詔命,王懿榮嘆曰:“此天與我以死所也。”讓人們沒想到的是,他在這一年中真的死了。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明知要死,偏偏不死。因為武器缺乏,王懿榮寫信與妹夫張之洞,自稱“看街老兵”,感嘆“即有錢也無處購買”,並向張之洞“暫乞軍械”。有錢沒用,是英雄的慨嘆,但英雄真的有錢嗎?不一定。

1860年,王懿榮隨母親謝氏以及弟弟、妹妹進京,住在了父親王祖源的兵部主事任所。1864年,王懿榮的岳父黃熙庭在直隸任邱縣做知縣,因捐辦天津海防,受到褒獎,岳父將此獎移給了王懿榮,王懿榮從此成了戶部的一名候補主事。岳父給找了個事兒做,夫人也是很賢惠的,如果放在今天,王懿榮應該算是一個幸福男了。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都說盛世興收藏,但在清末的那個哀世裡,金石收藏風氣甚盛,因為早年就對金石書畫和古籍版本的鑑賞收藏很感興趣,有事兒可做了,多少能弄點銀子了,王懿榮對此更加著迷了起來。因為賢惠,黃夫人也對他大力支持。每每見到市面上一些舊槧本書、古彝器、碑板、圖書之類,王懿榮回家便講給黃夫人聽,黃夫人說:“明珠、白壁,異日有力時,皆可立致之。唯此種物事,往往如曇花一現,撒手便去。移時不可復得。後來縱或有奇遇,未必即此類中之此種也,好極力從臾購之以為快。”

意思是:珠寶美玉這些東西吧,我們現在玩不起,等將來有錢了再去收藏它,也能來得及。但你說的這些東西,在市面上那麼一閃,很快就找不到了,即使你後來還能遇到類似的,但一定不是你當初遇到的這件了。所以,你見到了它們,就應該儘快收購回來。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夫唱婦隨。有時,家裡沒錢購買古董了,黃夫人便將自己的衣服、首飾拿去典當。很快,王懿榮在京都鑑藏界就有了一定的影響和知名度,與潘祖蔭、李慈銘、吳大澂、趙之謙等往來甚密。雖然官職低微,但作為舊時官吏的王懿榮就這樣成了一個收藏家。

王懿榮是一個非常有才華學識的人,他泛涉書史,在書法“東怪”之稱,在楷、行、隸、篆書皆有成就,為清末四書家之一。但命運對他來說卻多少有些不濟,他18歲首次參加順天鄉試,有一名考官覺得他是個奇才,應該給以功名,但請求主考之後,卻未能得到同意,就這樣被落榜了。其後,他參加科試多達7次,均未上榜。直至1879年秋季,才在恩師繆荃孫的幫助下,第8次參加順天鄉試,中了個進士。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生活就是這樣的,但並不一定能過了科試這道關。黃夫人也因為王懿榮能獲得這個“功名”受盡折騰:“每於重陽放榜日,夜半聞街衢有唱賣題名錄聲者,輒以被矇頭曰:‘此聲淒涼,與秋風並厲,不可聞也。’”因為丈夫的事情,賢良的妻子操碎了心,“與秋風並厲,不可聞也”中的悲傷不言而喻。

這是精神上的,生活上,丈夫把家裡的錢都拿去收藏古董了,日子過很是拮据,再加上黃夫人身體病弱,最終在秋冬之際,“必大嘔血,百計不能止”。求名醫、服良藥,還是沒有看好黃夫人的病,在王懿榮中榜之前,黃夫人便走了。這樣的一個家庭能有多少錢?對此,王懿榮曾寫詩述說自己的窘迫:“典衣還惹群書債,折券時蒙小賈羞。”即使把衣服當光了,也不還了因為收藏古董而欠下的債務,有時候為了砍價,讓人家便宜點,還要承受那些小商小販的羞辱。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至於王懿榮與張之洞的友誼大約是這樣的:據《張文襄公年譜》、《張之洞全集》等籍記載,1870年,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期滿回京,因為在職期間幹得不錯,出了良好的政績,回到北京就成為引人矚目的人物,京師的名士便主動來結交。王懿榮便是其中之一。

王懿榮與張之洞兩人一見如故,從此開始了長達30年交往。據說,王懿榮1879年中了進士,也有可能有張之洞的暗中相助,1876年春,繆荃孫由四川赴京參加會試,經張之洞之介與王懿榮相識,二人相見恨晚,結為益友。而繆荃孫曾在張之洞門下協助撰寫《書目答問》,當年,二人同時參加會試,王懿榮名落孫山,繆荃孫高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879年,王懿榮再考,繆荃孫給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便是理所當然。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中了進士,雖說王懿榮的人生至此發生了轉折,從此步入仕途,但依然和張之洞很少見面,只有不斷地書信往來。作為知音,張之洞有時會將自己在京的一些事交由王懿榮辦理,王懿榮除了向張之洞推薦一些賢才,還有苦悶的時候以書信的方式向張之洞傾訴。

1875年,在第二任夫人唐氏去世之後,張之洞又娶了自己的第三任夫人,這個人就是王懿榮的妹妹王懿嫻。而這門親事也是在王懿榮的撮合下,最終結成良緣的。當時,王懿榮的父親正任四川龍安知府,王懿嫻沒有婚配,對張之洞仰慕已久。王懿嫻溫文賢淑,知書達理,才華出眾,過門後,盡心竭力地做著一個妻子應做的一切,博得張之洞珍愛。如此,王懿榮與張之洞兩人在友誼基礎上又加了一層親戚的關係,彼此更加信任。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雖說,三年之後,王懿嫻也因病駕鶴西去,但張之洞對這段情感始終不能忘懷,以至於再也沒有娶過正房的妻子。他與王懿榮的友誼加親戚關係,因此更顯得彌足珍貴了起來,二人更加惺惺相惜。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向北京挺進。在北京外圍,直隸總督裕祿戰敗自殺,水師大臣李秉衡也兵敗自盡。王懿榮深深感到京城“必不能久”,也便做好了“死”準備。在他的寓所庭院裡有井一口,寬且深,井口放一橫石,並有石井欄。他令人啟開橫石,加大了井口。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七月,聯軍炮攻北京,慈禧攜皇帝改裝出逃,北京陷落。王懿榮深感絕望,寫下了這樣的絕命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之其所止,此為近之。”在聯軍攻打東便門時,他還堅持抵抗,但部隊已潰不成軍。回到家裡,王懿榮說:“我們有什麼顏面苟且偷生呢(吾義不可苟生)!”在吞金奪命沒有成功的情況下,偕繼室夫人與守寡的長媳,投井自殺。

3條命,落入水中,是一個聲音,而王懿榮放在桌上的那幾片甲骨依然靜靜地,沒有說話。以己之軀,維護國家尊嚴,鐵骨錚然。張之洞得知王懿榮殉難後“敬仰悲嘆,非言所罄。”不僅請託親朋為之收殮殯葬,親為題寫了“福山王文敏公家祠”祠額,並賦長詩《讀王文敏公絕筆》:““回憶交君時,灑落驚眾賓。嬉笑出坦率,不畏一世嗔。雖罵他無腸,人亦諒其真。真偽有時見,須待疾風晨……”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英雄就這麼走了,但文化與骨氣還在。1931年7月5日北平《華北日報》的《華北畫刊》上,刊登了一篇很短的文章《龜甲文》,署名“汐翁”。說是1899年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得了瘧疾,到中藥店去買藥,有一味藥是龍骨。王懿榮發現那些龍骨上有字,就拿給當時寓居在他家的劉鶚(《老殘遊記》的作者)去看。劉鶚覺得這是個寶貝,王懿榮就把北京市藥店所有的龍骨都收集來了,差不多有五千片。甲骨文就這樣子被發現了。

這種說法因為充滿戲劇性,後來被一些人很快接受了,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1899年秋,王懿榮從山東濰縣一位古董商人那裡收購了甲骨12片,每片價錢大約為2兩銀子(一說4兩)。嚐到甜頭,那位古董商人聽說聽說豫北安陽一帶常有甲骨出土,就趕到那裡進行收購。當地農民把發現的“龍骨”拿到他住的客棧,他以很便宜的價格買下。又把把“龍骨”帶到京師,賣給王懿榮。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著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不久,王懿榮發現了龜甲上有文字,曾靠典當衣物收集古董的他命古董商“祕其事”,另交給古董商600兩銀子,讓古董商全部收購出土甲骨。 如此,王懿榮在不長的時間裡,總共收購了甲骨約1500多片。經過研究,他發現那些“龍骨”是龜甲和獸骨,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紋則是高溫灼燒所致。“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

其後,王懿榮成了發現、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翻開了中國甲骨文學的第一頁,而國際上把他發現“龍骨”刻辭的1899年作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而我們在述說這些的時候,分明聽到的是王懿榮與偕繼室夫人及守寡的長媳落井的聲音,英雄不死,那靜靜的甲骨證明的是中國商朝的真實存在。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文明史,並從未中斷,就是因為我們在隨太多苦難之時,總是鐵骨依然,同時,一次次獲得新生。(文/路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