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換姓的“萬國”

改名換姓的“萬國”



天南海北,喜歡鐘錶的表友很多,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聊很多。聊著聊著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交流障礙。

比如,大多數人會把“Hublot”手錶叫做“宇舶”,但卻有人稱之為“恆寶”。有的人會把“Franck Muller”叫做“法蘭克穆勒”,但品牌官方中文名字卻是“法穆蘭”。前面提到的這兩個叫法的差異還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在眾多的交流障礙裡面,最麻煩的莫過於“IWC”和“Universal”這兩個了,讓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改名換姓的“萬國”

Ebauche半成品三問機芯

和我們現在的認知不同的是,瑞士製表業在很多時期都不是絕對穩坐世界第一的寶座。

19世紀50年代,美國製表業興起。Waltham華生公司開設了流水線生產,提出了懷錶機芯零件通用、標準化的理念,並付諸實踐。僅僅20餘年的功夫,Waltham華生便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鐘表商。

而在此之前,瑞士製表業那是相當落後。鐘錶品牌向機芯供應商求購“Ebauche半成品機芯”,這種機芯沒有擺輪、沒有遊絲、沒有發條,主要的部件就是齒輪和夾板。這種“Ebauche半成品機芯”就是毛坯中的毛坯,它們的生產者大多其實就是瑞士當地的農民、牧民。農民、牧民們夏天耕種,冬天山裡冰封,就只能窩在房子裡乾點零工。這些被農民生產出來的零件非常不標準,甚至同款機芯都不能相互更換零件。

改名換姓的“萬國”

花體商標的萬國懷錶

1868年,美國人Florence A.Jones跑到瑞士創辦了“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意思很直白,“國際鐘錶公司”。這個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IWC”。

前面不是說,美國製表技術比瑞士先進嗎?沒錯!可為什麼Jones大老遠跑到瑞士來呢?那是因為雖然鐘錶零部件的生產加工可以通過機器流水線完成,但是裝配、調教環節還是需要人手工完成。美國的西部牛仔的活哪有瑞士佬精細呢?

改名換姓的“萬國”

瑞士製表重鎮分佈圖@FH

於是本來任職於美國鐘錶品牌霍華德的Florence A.Jones帶著技術和設備來到了瑞士,並在瑞士北部城市“Schaffhausen沙夫豪森”紮根了。要知道,大多數瑞士鐘錶品牌都在西邊的日內瓦、納沙泰爾、比爾、拉紹德封等地,而沙夫豪森孤零零在北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著名的萊茵河流經沙夫豪森,Jones把工廠開在這裡就是為了便於利用水利為流水線產生源源不斷的免費動力,進而加工機械零部件。所以說,從誕生之日起,“IWC”就流淌著工業製表的血液。

雖然“IWC”的含義是“國際鐘錶公司”,但“名不副實”的是一開始IWC在瑞士生產的鐘表只賣到北美市場,並不嚮往全世界的其他地方。

改名換姓的“萬國”

1990年IWC在香港地區的廣告海報@Hodinkee

當“IWC”涉足於華人市場的時候,出於宣傳的需要,將“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翻譯為了“萬國”。這是一張1990年的廣告海報,發佈於中國香港地區,上面清晰地標誌著繁體‘萬國’字樣。

改名換姓的“萬國”

中國大陸的鐘表名稱翻譯

但在中國大陸,“IWC”卻沒有使用“萬國”這一名稱,而是被翻譯為了“國際”牌鐘錶。被叫做“國際”牌其實沒什麼,但問題在於“萬國”的中文名字卻同時被另外一個鐘錶品牌“Universal”使用。

“Universal”和“International”這兩個英文單詞都有‘包含廣闊’的意味,它們被翻譯為“萬國”都是沒錯的。

改名換姓的“萬國”

1957年的“Universal”手錶的老廣告@polerouter.de

同時,也不是“Universal”故意搶了“萬國”這個中文商標,根據香港知識產權署查詢,“Universal”官方於1956年就在香港申請的是“宇宙”牌商標,並一直使用。被翻譯為“萬國”,其實是中國大陸翻譯的非官方行為,“Universal”自己也不想這樣。

因為翻譯的緣故,所以陰差陽錯地“IWC”在大陸叫做“國際”,在香港叫做“萬國”。“Universal”在大陸叫做“萬國”,在香港叫做“宇宙”。

改名換姓的“萬國”

萬國表商標註冊信息

兩個鐘錶品牌的名稱如此混亂,無疑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判斷,不利於品牌宣傳和銷售。到了1993年,“IWC”背後的歷峰集團正式向中國大陸申請了“萬國”商標,並在1997年獲批。至此,“IWC”在香港和大陸的中文名稱得到了法理上的統一。而“Universal”直到2011年才讓大陸的中文商標和香港一樣,統一為“宇宙”。

改名換姓的“萬國”

花體和縮寫簡體並存的萬國表@watchclub

除了在中文上換過Logo商標以外,“IWC”也在英文上換過。

“IWC”的全稱是“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多達25個字母,加上採用的是花體書寫,所以也不便於大規模地宣傳 和 讓消費者記憶。在1960年代初,萬國開始在錶盤上不再單單使用“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商標,而是加上了更加簡潔明瞭的“IWC”字樣。到了1980年代末期,“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商標在錶盤上就消失了,僅僅保留“IWC”。在這近30年的過渡時間裡面,花體書寫的全稱 和 簡單粗暴的簡寫並存。

改名換姓的“萬國”

花體商標的萬國葡萄牙懷錶

可能有人會覺得花體的“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更優雅、雋永,而“IWC”過於直白了。但萬國認為,在茫茫表海裡,簡單粗暴的“IWC”商標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品牌,只有先認識了,才有下一步的深入瞭解 和 掏錢購買。


改名換姓的“萬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