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來,有一個國王分別給了他的三個僕人一人一錠銀子,國王說:“我將要出門遠行,銀子你們可以自由支配,但我回來時,你們要向我報告用途。”

國王出遠門回來後,三個僕人依次到國王面前報告。

第一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10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10座城池。

第二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5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5座城池。

第三個僕人恭敬的說:“我的1錠銀子不捨得花,一直包在手帕裡。”國王一聽,命令人把他僅有的1錠銀子奪回來,交給第一位僕人。

第三位僕人不解,國王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那一點也要剝奪,凡是多的,更要多多益善。”

故事講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明白,這則故事就是“馬太效應”的出處。說到“馬太效應”,很多人或許覺得很神祕,也有人認為它通常涉及到經濟學領域,與我們的生活關係不大。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呢?

"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來,有一個國王分別給了他的三個僕人一人一錠銀子,國王說:“我將要出門遠行,銀子你們可以自由支配,但我回來時,你們要向我報告用途。”

國王出遠門回來後,三個僕人依次到國王面前報告。

第一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10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10座城池。

第二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5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5座城池。

第三個僕人恭敬的說:“我的1錠銀子不捨得花,一直包在手帕裡。”國王一聽,命令人把他僅有的1錠銀子奪回來,交給第一位僕人。

第三位僕人不解,國王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那一點也要剝奪,凡是多的,更要多多益善。”

故事講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明白,這則故事就是“馬太效應”的出處。說到“馬太效應”,很多人或許覺得很神祕,也有人認為它通常涉及到經濟學領域,與我們的生活關係不大。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呢?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關於“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他的涵蓋範圍很廣,幾乎無處不在,廣泛應用於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領域,專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現象。馬太效應深刻的揭露了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貧富兩級分化,既“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現象。

馬太效應並不神祕,也不難理解。其實,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隨處可見,相關的案例也有很多。

案例一:小張和小李是高中同班同學,小張成績優異,為了奮戰高考每天都很努力,在自己的需求下,還上了各種補習班,成績越來越好。而小李是班裡的差生,老師講的完全聽不懂,又不想去上補習班,漸漸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成績越來越差。

案例二:雯雯皮膚黑,對自己的容貌很沒有自信,走到哪裡都感覺別人在嘲笑她的黑皮膚,為此她越來越自卑,不工作的時候連門都不敢出。而瑞斯的皮膚也很黑,但她很自信,她認為黑皮膚是她身上特有的標誌,大家都誇她“異域美人”,聽到同事的話,瑞斯更加自信了。

馬太效應與中國教育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師發現,學校裡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慢慢陷入“馬太效應”的怪圈。

一位教齡十年的李老師感慨:“班裡的雙差生越來越多了,而以前的富二代作風越來越少了。”

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由於家境貧寒,很多學生努力抓住僅有的教育資源,每天都埋頭刻苦的讀書,以取得更好的成績,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改變家裡的困境。而“富二代們”從不為家庭條件擔憂,也不知努力學習,因而這些富二代們的學習成績一般都不太好。

而現在,窮人的孩子反而越來越不懂事,班裡的“雙差生”反而是幾個家庭情況不太好的學生,本來就沒錢上輔導班,還不知道課堂好好學習。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家裡大多都很富裕,從小接受文化的薰陶,擁有大量的教育資源。

"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來,有一個國王分別給了他的三個僕人一人一錠銀子,國王說:“我將要出門遠行,銀子你們可以自由支配,但我回來時,你們要向我報告用途。”

國王出遠門回來後,三個僕人依次到國王面前報告。

第一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10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10座城池。

第二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5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5座城池。

第三個僕人恭敬的說:“我的1錠銀子不捨得花,一直包在手帕裡。”國王一聽,命令人把他僅有的1錠銀子奪回來,交給第一位僕人。

第三位僕人不解,國王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那一點也要剝奪,凡是多的,更要多多益善。”

故事講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明白,這則故事就是“馬太效應”的出處。說到“馬太效應”,很多人或許覺得很神祕,也有人認為它通常涉及到經濟學領域,與我們的生活關係不大。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呢?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關於“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他的涵蓋範圍很廣,幾乎無處不在,廣泛應用於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領域,專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現象。馬太效應深刻的揭露了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貧富兩級分化,既“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現象。

馬太效應並不神祕,也不難理解。其實,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隨處可見,相關的案例也有很多。

案例一:小張和小李是高中同班同學,小張成績優異,為了奮戰高考每天都很努力,在自己的需求下,還上了各種補習班,成績越來越好。而小李是班裡的差生,老師講的完全聽不懂,又不想去上補習班,漸漸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成績越來越差。

案例二:雯雯皮膚黑,對自己的容貌很沒有自信,走到哪裡都感覺別人在嘲笑她的黑皮膚,為此她越來越自卑,不工作的時候連門都不敢出。而瑞斯的皮膚也很黑,但她很自信,她認為黑皮膚是她身上特有的標誌,大家都誇她“異域美人”,聽到同事的話,瑞斯更加自信了。

馬太效應與中國教育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師發現,學校裡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慢慢陷入“馬太效應”的怪圈。

一位教齡十年的李老師感慨:“班裡的雙差生越來越多了,而以前的富二代作風越來越少了。”

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由於家境貧寒,很多學生努力抓住僅有的教育資源,每天都埋頭刻苦的讀書,以取得更好的成績,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改變家裡的困境。而“富二代們”從不為家庭條件擔憂,也不知努力學習,因而這些富二代們的學習成績一般都不太好。

而現在,窮人的孩子反而越來越不懂事,班裡的“雙差生”反而是幾個家庭情況不太好的學生,本來就沒錢上輔導班,還不知道課堂好好學習。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家裡大多都很富裕,從小接受文化的薰陶,擁有大量的教育資源。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寒門再難出貴子?

一、出身好,不代表未來不需要努力

何猷君(Mario Ho)除了是澳門賭王的兒子之外,他更是數學精英,是美國麻省理工的金融碩士,多次參加全英國數學聯賽並獲獎。何猷君接受採訪時說,別人學習的時候他在學習,別人睡覺的時候他還在學習,20歲到29歲,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

在讀書期間,自習室和圖書館永遠是他待得最多的地方,臨近期末大家都很拼,何猷君更拼,凌晨五點多的圖書館,總有他的身影。

也有人疑問:王思聰家裡都這麼有錢了,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王思聰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系,他從小就被送去國外讀書了,16歲時突然意識到家裡很有錢。他完全可以什麼也不幹,過著舒適愜意的富二代生活,但是他沒有,拿著父親給他的5億資金創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越厲害的人越拼!富二代們似乎“改邪歸正”,接受著嚴苛的家庭教育,努力完善自己,反觀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被家庭寵溺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漸漸的不思進取。

二、出身寒門,一定要拒絕不思進取

楊爸爸楊媽媽家庭貧困,靠賣菜為生,由於計劃生育的限制,他們擁有一個女兒,自然是寵愛有加。當女兒上大學後,伸手問楊爸爸楊媽媽要蘋果手機、平板電腦時,他們開始慌了。

作為父母僅有的孩子,女兒被捧在手心裡,從小啥也不會幹,只會問楊爸爸楊媽媽要錢,可楊爸爸楊媽媽年紀大了,賣菜也賺不了多少錢。為給女兒買蘋果手機,楊媽媽曾考慮過賣掉菜攤,那是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

"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來,有一個國王分別給了他的三個僕人一人一錠銀子,國王說:“我將要出門遠行,銀子你們可以自由支配,但我回來時,你們要向我報告用途。”

國王出遠門回來後,三個僕人依次到國王面前報告。

第一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10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10座城池。

第二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5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5座城池。

第三個僕人恭敬的說:“我的1錠銀子不捨得花,一直包在手帕裡。”國王一聽,命令人把他僅有的1錠銀子奪回來,交給第一位僕人。

第三位僕人不解,國王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那一點也要剝奪,凡是多的,更要多多益善。”

故事講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明白,這則故事就是“馬太效應”的出處。說到“馬太效應”,很多人或許覺得很神祕,也有人認為它通常涉及到經濟學領域,與我們的生活關係不大。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呢?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關於“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他的涵蓋範圍很廣,幾乎無處不在,廣泛應用於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領域,專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現象。馬太效應深刻的揭露了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貧富兩級分化,既“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現象。

馬太效應並不神祕,也不難理解。其實,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隨處可見,相關的案例也有很多。

案例一:小張和小李是高中同班同學,小張成績優異,為了奮戰高考每天都很努力,在自己的需求下,還上了各種補習班,成績越來越好。而小李是班裡的差生,老師講的完全聽不懂,又不想去上補習班,漸漸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成績越來越差。

案例二:雯雯皮膚黑,對自己的容貌很沒有自信,走到哪裡都感覺別人在嘲笑她的黑皮膚,為此她越來越自卑,不工作的時候連門都不敢出。而瑞斯的皮膚也很黑,但她很自信,她認為黑皮膚是她身上特有的標誌,大家都誇她“異域美人”,聽到同事的話,瑞斯更加自信了。

馬太效應與中國教育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師發現,學校裡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慢慢陷入“馬太效應”的怪圈。

一位教齡十年的李老師感慨:“班裡的雙差生越來越多了,而以前的富二代作風越來越少了。”

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由於家境貧寒,很多學生努力抓住僅有的教育資源,每天都埋頭刻苦的讀書,以取得更好的成績,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改變家裡的困境。而“富二代們”從不為家庭條件擔憂,也不知努力學習,因而這些富二代們的學習成績一般都不太好。

而現在,窮人的孩子反而越來越不懂事,班裡的“雙差生”反而是幾個家庭情況不太好的學生,本來就沒錢上輔導班,還不知道課堂好好學習。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家裡大多都很富裕,從小接受文化的薰陶,擁有大量的教育資源。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寒門再難出貴子?

一、出身好,不代表未來不需要努力

何猷君(Mario Ho)除了是澳門賭王的兒子之外,他更是數學精英,是美國麻省理工的金融碩士,多次參加全英國數學聯賽並獲獎。何猷君接受採訪時說,別人學習的時候他在學習,別人睡覺的時候他還在學習,20歲到29歲,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

在讀書期間,自習室和圖書館永遠是他待得最多的地方,臨近期末大家都很拼,何猷君更拼,凌晨五點多的圖書館,總有他的身影。

也有人疑問:王思聰家裡都這麼有錢了,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王思聰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系,他從小就被送去國外讀書了,16歲時突然意識到家裡很有錢。他完全可以什麼也不幹,過著舒適愜意的富二代生活,但是他沒有,拿著父親給他的5億資金創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越厲害的人越拼!富二代們似乎“改邪歸正”,接受著嚴苛的家庭教育,努力完善自己,反觀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被家庭寵溺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漸漸的不思進取。

二、出身寒門,一定要拒絕不思進取

楊爸爸楊媽媽家庭貧困,靠賣菜為生,由於計劃生育的限制,他們擁有一個女兒,自然是寵愛有加。當女兒上大學後,伸手問楊爸爸楊媽媽要蘋果手機、平板電腦時,他們開始慌了。

作為父母僅有的孩子,女兒被捧在手心裡,從小啥也不會幹,只會問楊爸爸楊媽媽要錢,可楊爸爸楊媽媽年紀大了,賣菜也賺不了多少錢。為給女兒買蘋果手機,楊媽媽曾考慮過賣掉菜攤,那是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更有一名23歲的小夥,竟然活活把自己餓死了!

他叫楊鎖,來自河南省羅山縣,從小非常聰明,作為家裡的獨子,備受父母的喜愛,溺愛到出門路都不用走,都是父母用擔子挑著。後來,楊鎖長大輟學,父母重病,他懶得去地裡幹活,懶得照顧父母。

父母去世後,他懶得做飯,懶得洗衣服,甚至懶得站起來,村裡人見他可憐,給他屋子門後掛了肉和菜,他也懶得去拿,懶得做飯吃。

冬夜裡很冷,楊鎖摸到手邊的東西就燒,燒火就取暖,床燒了,櫃子椅子都燒了,吃一頓飯後,他會連著睡兩天,懶得睜眼,懶得起床,終於在冷空氣侵襲的一個夜裡,他慵懶的睡在地上,離開了這個世界。

寒門溺愛孩子,釀成悲劇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楊鎖只是最為讓人震驚的一個。不禁有越來越多的人發出疑問,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

寒門並不是難出貴子,寒門只是在溺愛中,消磨掉了孩子向前進取的理由。

"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來,有一個國王分別給了他的三個僕人一人一錠銀子,國王說:“我將要出門遠行,銀子你們可以自由支配,但我回來時,你們要向我報告用途。”

國王出遠門回來後,三個僕人依次到國王面前報告。

第一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10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10座城池。

第二個僕人說:“我用1錠銀子,賺來了5錠銀子。”國王獎勵給他5座城池。

第三個僕人恭敬的說:“我的1錠銀子不捨得花,一直包在手帕裡。”國王一聽,命令人把他僅有的1錠銀子奪回來,交給第一位僕人。

第三位僕人不解,國王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那一點也要剝奪,凡是多的,更要多多益善。”

故事講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明白,這則故事就是“馬太效應”的出處。說到“馬太效應”,很多人或許覺得很神祕,也有人認為它通常涉及到經濟學領域,與我們的生活關係不大。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呢?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關於“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他的涵蓋範圍很廣,幾乎無處不在,廣泛應用於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領域,專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現象。馬太效應深刻的揭露了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貧富兩級分化,既“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現象。

馬太效應並不神祕,也不難理解。其實,馬太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隨處可見,相關的案例也有很多。

案例一:小張和小李是高中同班同學,小張成績優異,為了奮戰高考每天都很努力,在自己的需求下,還上了各種補習班,成績越來越好。而小李是班裡的差生,老師講的完全聽不懂,又不想去上補習班,漸漸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成績越來越差。

案例二:雯雯皮膚黑,對自己的容貌很沒有自信,走到哪裡都感覺別人在嘲笑她的黑皮膚,為此她越來越自卑,不工作的時候連門都不敢出。而瑞斯的皮膚也很黑,但她很自信,她認為黑皮膚是她身上特有的標誌,大家都誇她“異域美人”,聽到同事的話,瑞斯更加自信了。

馬太效應與中國教育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師發現,學校裡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慢慢陷入“馬太效應”的怪圈。

一位教齡十年的李老師感慨:“班裡的雙差生越來越多了,而以前的富二代作風越來越少了。”

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由於家境貧寒,很多學生努力抓住僅有的教育資源,每天都埋頭刻苦的讀書,以取得更好的成績,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改變家裡的困境。而“富二代們”從不為家庭條件擔憂,也不知努力學習,因而這些富二代們的學習成績一般都不太好。

而現在,窮人的孩子反而越來越不懂事,班裡的“雙差生”反而是幾個家庭情況不太好的學生,本來就沒錢上輔導班,還不知道課堂好好學習。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家裡大多都很富裕,從小接受文化的薰陶,擁有大量的教育資源。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寒門再難出貴子?

一、出身好,不代表未來不需要努力

何猷君(Mario Ho)除了是澳門賭王的兒子之外,他更是數學精英,是美國麻省理工的金融碩士,多次參加全英國數學聯賽並獲獎。何猷君接受採訪時說,別人學習的時候他在學習,別人睡覺的時候他還在學習,20歲到29歲,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

在讀書期間,自習室和圖書館永遠是他待得最多的地方,臨近期末大家都很拼,何猷君更拼,凌晨五點多的圖書館,總有他的身影。

也有人疑問:王思聰家裡都這麼有錢了,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王思聰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系,他從小就被送去國外讀書了,16歲時突然意識到家裡很有錢。他完全可以什麼也不幹,過著舒適愜意的富二代生活,但是他沒有,拿著父親給他的5億資金創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越厲害的人越拼!富二代們似乎“改邪歸正”,接受著嚴苛的家庭教育,努力完善自己,反觀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被家庭寵溺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漸漸的不思進取。

二、出身寒門,一定要拒絕不思進取

楊爸爸楊媽媽家庭貧困,靠賣菜為生,由於計劃生育的限制,他們擁有一個女兒,自然是寵愛有加。當女兒上大學後,伸手問楊爸爸楊媽媽要蘋果手機、平板電腦時,他們開始慌了。

作為父母僅有的孩子,女兒被捧在手心裡,從小啥也不會幹,只會問楊爸爸楊媽媽要錢,可楊爸爸楊媽媽年紀大了,賣菜也賺不了多少錢。為給女兒買蘋果手機,楊媽媽曾考慮過賣掉菜攤,那是家裡的唯一經濟來源。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更有一名23歲的小夥,竟然活活把自己餓死了!

他叫楊鎖,來自河南省羅山縣,從小非常聰明,作為家裡的獨子,備受父母的喜愛,溺愛到出門路都不用走,都是父母用擔子挑著。後來,楊鎖長大輟學,父母重病,他懶得去地裡幹活,懶得照顧父母。

父母去世後,他懶得做飯,懶得洗衣服,甚至懶得站起來,村裡人見他可憐,給他屋子門後掛了肉和菜,他也懶得去拿,懶得做飯吃。

冬夜裡很冷,楊鎖摸到手邊的東西就燒,燒火就取暖,床燒了,櫃子椅子都燒了,吃一頓飯後,他會連著睡兩天,懶得睜眼,懶得起床,終於在冷空氣侵襲的一個夜裡,他慵懶的睡在地上,離開了這個世界。

寒門溺愛孩子,釀成悲劇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楊鎖只是最為讓人震驚的一個。不禁有越來越多的人發出疑問,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

寒門並不是難出貴子,寒門只是在溺愛中,消磨掉了孩子向前進取的理由。

“雙差生”越來越多,傳統富二代越來越少,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

馬太效應,並不是不可抗拒

馬太效應,只是社會一部分人的縮影,並不是所有人的歸宿。

有些貧困的家庭,雖然資源有限,但父母按照合理的方式,照樣能培養出優秀的精英孩子,同樣,馬太效應並不是不可抗拒。為人父母,做好這三點,增加孩子的進取心、上進心,孩子的未來會更光明。

1、 過度溺愛不可取

過分的溺愛,只會讓寒門孩子養成以前“富二代”的臭毛病。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孩子是自己的一切,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寧願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想讓孩子操心,孩子想要啥就給啥,有求就必應。

其實,這種行為只會給孩子造成假象!過度溺愛,著實不可取,父母越這樣溺愛,孩子越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孩子享受父母拿血汗換來的一切,依然心安理得。

在這種假象下,孩子會真的覺得自己衣食無憂,然而離開父母,一切都會消失,現實就會顯露。

貝克漢姆完全可以保證孩子衣食無憂,然而他的兒子們需要去咖啡廳兼職賺錢。而在我國很多家境貧寒的家庭,父母拼命努力,孩子在家躺屍、打遊戲,大多父母奮鬥的目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孩子能夠生活的更舒適。

2、 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下坡路總是比上坡路走得快。培養孩子的進取心,總要比孩子陷入墮落慢得多。培養孩子的進取心,讓孩子更加上進,是一個“欲速則不達”的長期過程。

適當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以及生活的艱辛與不易,這並不會影響父母的威嚴,只會讓孩子更快的成長,更早的學會體諒父母。“窮人的孩子就要早當家”,就要更快的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為父母分憂。

培養孩子的上進心非常重要,只要還有進取的念頭,孩子們就不會輕易自暴自棄。馬太效應並非不可抗拒,寒門並非不再出貴子,出身寒門的很多孩子,還在日夜奮戰爭取改變現狀,最終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父母對孩子積極正確的引導,才是最關鍵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