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王石謝幕

王石 萬科集團 鬱亮 華潤集團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6-23

“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給鬱亮帶領下的團隊,我相信這是最好的時候。”

6月21日早上清早,王石在微信朋友圈貼了一張自己攀登珠峰時鬱亮專程來探望的合影,配文宣佈,“我在醞釀董事會換屆時,已決定不再作為萬科董事被提名。從當初我們放棄股權的那一刻起,萬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為一個集體的作品,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

人物丨王石謝幕

同日,萬科發出《關於2016年度股東大會增加臨時提案的董事會決議公告》稱,6月19日收到深圳地鐵出具的關於萬科董事會監事會換屆臨時提案,並提交萬科2016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公告顯示,鬱亮、林茂德、肖民、陳賢軍、孫盛典、王文金、張旭被提名為非獨立董事;康典、劉姝威、吳嘉寧、李強被提名為獨立董事;解凍、鄭英被提名為監事。

在七名非獨立董事中,來自萬科管理層的為鬱亮(目前任萬科董事、總裁)、王文金(萬科董事、執行副總裁、首席風險官)、張旭(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

在此前的非獨立董事中,來自萬科管理層的三位分別是王石、鬱亮和王文金。此次更迭,意味著作為創始人,王石完全退出萬科,掌舵者換為鬱亮。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任董事成員中,寶能和安邦杳無蹤影,深圳國企賽格集團現身,是否意味著相關股權被轉讓?萬科方面並沒有證實這一點,寶能方面也表示尚無迴應。

這份公告除了宣佈王石離開之外,更大的意義是象徵著萬科股權大戰的結束。倘若換屆順利,萬科將脫離控制權易主寶能的風險,將工作重心迴歸到公司基本面的經營上。

在獨立董事中,此前的獨立董事華生退出,新獨立董事康典曾經主持新華人壽重組,對險企資本運作與經營管理均有豐富經驗;劉姝威是金融方面知名學者、財務專家。預計華生退出後的新一屆獨立董事,依然會在維護公司治理結構和全體股東利益公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至此,王石掌舵萬科的30年將被畫上句號。

深圳地鐵集團在官網表示,30多年來,萬科在王石先生的帶領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深圳地鐵集團對此深表敬意並尊重王石先生的決定。同時,希望萬科團隊在鬱亮先生的帶領下,按照既定的戰略和運營機制,持續領跑房地產行業,創造優秀業績回報股東,回饋社會。

  • 王石的標籤和爭議很多。他放棄個人在萬科的股權,卻也兩次將萬科拖入股權之爭的泥潭;熱心公益,但在汶川地震中提議萬科員工每人只捐10元,釀成萬科的輿論危機;登山、遊學,也曾因此被質疑不務正業。如今,66歲的王石謝幕,小編整理了之前幾次南方週末與王石先生的深度對話,和大家一起來回溯這段歷史:

“我想聽到批評”

2015-12-10《王石:對攝影,我有自知之明 》

人物丨王石謝幕

2010年5月19日,在珠峰營地訓練,途中經過光溜險峻的大片冰坡。 (王石/圖)

王石對自己有些規定:每天發表自己的東西,一般超不出三張圖片、三個主題:“你是發給別人看的,你要知道你給人傳遞什麼印象,什麼情緒,你想說什麼東西。”

在哀牢山時,王石一如既往地挑圖、發佈,內容是他和褚時健的合影,還有褚橙莊園裡豐收的橙子。

“我沒有那種先天性的藝術靈感,從某種意義上,我這方面是笨的。”王石說自己有“自知之明”,他很希望聽到人們對他攝影的批評。

王石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打算開一個批評會,請專家會診自己的攝影作品,“中國人比較忌諱當面批評,也許背後會說實話,但是當面都是讚美,包括文藝批評,所以我希望拿我的作品開刀,讓大家當面批評。”

“既得利益者要轉型”

2015-01-08 《“我的中國夢就是深圳夢” 訪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

人物丨王石謝幕

“我沒有感到60歲是一個坎兒。我不是國家幹部,60歲就要退休了。” (南方週末記者 馮飛/圖)

“要說中國夢,我的一個夢就是深圳夢。談到改革開放,深圳是第一個既得利益者。現在中國要轉型,城市要轉型,企業要轉型,深圳理所當然要走在前面。我們是深圳成長起來的企業,也是既得利益者,在深圳已經創業30年了,也應該要扮演好這個角色。”

“我在哈佛時,很多教授對我都很好奇。不是好奇企業家去做訪問學者,而是奇怪全世界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董事長,在業務蒸蒸日上的情況下可以天天在校園待著,是怎麼管理企業的?一開始他們都以為我退休了。

我的回答很簡單,我說第一中國的市場很大,第二比較粗放,什麼意思?就是比較好做。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如何在市場很大很好做的時候為轉型做準備。改革有兩種,一種叫倒逼,沒辦法必須改。第二種就是在很好的時候開始改,這時候最好改又最不好改。最好改是因為改革增加成本,在利益比較好的時候增加成本, 可以承擔的。但是呢,也沒有改革的壓力。

就像住宅產業化,一開始就只有萬科做,內部的動力也不足,但堅持現在,60%的新建住宅用住宅產業化的方式建成的時候,就趕上聚變的時刻了。現在是環境壓力逼著行業不得不改,各種政策補貼也都出來了。這時候你要做必須來找萬科,因為只有萬科會做,競爭優勢就出來了。”

我們就做第二第三好了

2014-04-10《“改革造就了萬科, 而不是房地產” 萬科董事長王石訪談》

2014年,結束了在英國劍橋為期三個月的訪問學者之行後,萬科董事長王石開始頻繁出現在公開場合,談改革歷程、談企業家身份認同、談管理之道。此時,王石在海外遊學已長達三年。

南方週末:作為房地產行業的老大,永遠要面臨被別人超過的壓力。前兩年是保利,現在是綠地或中海。你擔心嗎?

王石:要挑戰萬科龍頭老大的地位非常容易,比如說中海是屬於中建系統的,中建系統合起來一定是超過萬科的。

要我說,為什麼一定要保住老大呢?誰想超就去超,我們就做第二第三好了,關鍵是要核心競爭力。我寧可當“瑞士”,去整合全球的資源。人家真想超過你,他的動作就得變形;你要是在乎,你的動作也會變形。

南方週末:前不久第一大股東華潤增持了股份,總裁鬱亮也提及“門口的野蠻人”在敲門,會再次發生類似當年“君萬之爭”的有關公司控制權爭奪事件嗎?

王石:現在的股市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反映某些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包括萬科在內。也就是說,跟經營狀況相反,股價的表現非常不好,可能會導致一些公司通過資本市場來動這些優秀公司的腦筋。

華潤的增持是表明了一種姿態,讓其他的投機者不要在萬科的問題上動腦筋。表明華潤對持有萬科股票很有信心,如果想在這方面做文章,是得不到什麼的。

南方週末:萬科今年30歲了,回顧歷史,1988年是一個重要年份。當年萬科進行了股改,從一家國企變成你所說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也是在那一年萬科進入房地產行業。哪一個變化的意義更大?

王石:1988年股改對萬科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產權終於清晰了。應該說,在萬科最初的歷史裡,是改革造就了萬科,而不是房地產。

攀登第八峰

2009-07-09《攀登第八峰——王石的夢》

人物丨王石謝幕

2003年5月22日王石登頂珠峰 (圖/CFP)

“2005年我出了本書,書名叫做《第八峰》,七大洲最高峰我登完了,但是我心中還有一座夢想的高峰,這座峰是沒有尺度的,這個就是如何把我的能力和盡社會責任結合起來。”

“2008年對我個人、對萬科團隊都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相信對我們國家、對全球也是很特別的一年。但是具體說到我自己,簡單來說 給我打回了原形。我以為我已經很成功了,我以為我已經不說了不起吧,也和了不起接近了。結果給我罵了,罵的一個什麼都不是。這會讓你冷靜,而且覺得確實在這樣不可琢磨、不可確定的年代,我們確實有點,當然我們指的主要是我,有點頭腦發熱,有點誇大自己。我本來以為除了登山、探險、做點公益活動,好像企業也就這樣了。但是去年之後,我才知道精彩的才真正開始。”

“我從來不培養接班人,我是培養團隊,我是建立制度,我是樹立品牌。這個團隊怎麼建立?我覺得團隊是綜合性的。團隊建設當中,需要把握的第一點是制度;第二,透明不黑箱;第三,規範不權謀;第四,要講責任。”

萬科是制度化的,離開誰都可能

2008-12-17《王石:踐行國際商業理念依然艱難》

南方週末:您和管理層都沒有股份,不擔心你們選擇的大股東把你們換掉?

王石:華潤當時問過我,我說我不擔心。因為從風險和效率的角度來考慮,一方面如果我扮演這個角色能給公司賺錢,為什麼要換?再一個,我創立萬科並做大,有經驗,更多的是教訓,這在資產負債表上都體現。華潤不用我,一定會有人用我,而且效率會更高,因為教訓都留在萬科了。

我不是對萬科沒有擔當,我是有底氣能做好,而且是最適合的。

南方週末:按傳統思維來講,一個企業家是難以割捨他一手創辦的企業的。

王石:我可以。珍惜萬科的方式是,無論你在不在,萬科都很好,你創造了制度化的基因。這個過程會有陣痛,但結果很有價值。

地震捐款的事情如果確實造成了很大影響,我肯定會離開,這恰好是我對萬科的責任和擔當。萬科是制度化的,離開誰都可能,包括離開王石。

南方週末:這也是你踐行國際商業理念的重要一環——培養職業經理人。

王石:萬科出去幾乎沒有當老闆的,都做職業經理人去了。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職業經理人,講誠信,懂得在框框內做到最好,而不是打破框框。

這裡面體現的東西方文化差異是很有趣的。大多數民營企業,比如萬通,出去的人大多數是去做老闆了。

改革開放初期需要更多的創業者,現在更需要職業經理人。你會發現,我是很得意的告訴你,萬科出去的人幾乎都去做經理人了。

(來源:南方週末)

(編輯:樑宇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