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我加了1000個好友,又刪了“丨如何擺脫“交易型社交“?


汪涵:”我加了1000個好友,又刪了“丨如何擺脫“交易型社交“?


壹心理主筆團 | 藍莓小姐



01

狂刪好友


朋友跟我說,他最近在狂刪好友。


因為,實在是太多太多一面之緣的人了。


他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加的別人,之後也沒有任何交集。甚至,有些人發了朋友圈,他一看名字就在琢磨:“這是誰?”


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一個階段。


有段時間,我的微信好友超過1000人,但真正有交流的沒幾個,反而是每天多了大量無關信息要處理,心累。


我開始反思:


為什麼我之前會養成“一有機會,就加好友”的習慣呢?


從小到大,我就被教育“要多交朋友,要學會社交”,所謂“多條朋友多條路”。


在飯桌上,大人讓敬酒,主動和人說話。如果不情願,還會被說“一點人情世故都不懂”,被貼上“社交能力低下”的標籤。


在這樣的“薰陶”下,長大後我只要參加活動,一有機會,就會主動加別人微信。


後來我才意識到,這種“交易型社交”根本沒有太多用處。反而是,我們對“社交能力”的誤解太深太深了。


真正社交厲害的人根本不是“會交朋友,路子廣”,而是能夠有尋找和維持重要關係,並和他人保持連接能力的人。


比如汪涵。





02

汪涵的朋友圈


汪涵的朋友圈只有100人。


他還有刪微信的習慣。一般工作完成後,他就會刪掉相關人的微信。


幾年前,和汪涵搭檔了10年的錢楓吐槽,突然有天被涵哥刪除了微信。汪涵淡定的回道:范冰冰、陳坤我也都刪了。


汪涵說,“朋友圈人數達到一百多時,我就覺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都刪掉。有什麼話,不能在群裡講呢。”


汪涵:”我加了1000個好友,又刪了“丨如何擺脫“交易型社交“?



挺驚訝的,我原以為作為一個著名節目主持人,他很需要社交。


他說,其實“這樣的生活非常非常輕鬆,所有時間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塗。你會突然覺得,整個人生都發生了變化。”


他還建議,我們要“妥善管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讓它成為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交流的好地方。”


是因為擁有的越來越少,反而活的越輕鬆嗎?


我覺得是擁有的東西越重要,活得越輕鬆。


熟悉汪涵的人都知道,他很少提及娛樂圈的明星好友,卻常說起自己的一個恩師,他稱為“先生”。


“幾乎每次我心裡累的時候就會到先生的家裡去,陪他聊聊天”。


先生去世的那天晚上,汪涵抱著自己的太太哭了很久很久。


因為,這位“先生”是他的人生導師,他說的一些話奠定了汪涵一生為人處世的根基。


心理學有個詞叫“重要他人”,是指一個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人。


一個重要他人的理解、容納、承擔,足以改變你整個人生。


汪涵:”我加了1000個好友,又刪了“丨如何擺脫“交易型社交“?



我問自己,我有這樣的朋友嗎?很少,真的很少。


為什麼呢?


因為我沒花心思用在重要的人身上。


曾經,我也逼迫自己去改變:


參加各種活動,加了無數微信好友。後來,我的朋友圈的確躺著1000人,我也沒覺得生活有多大變化。


我們花大量精力時間社交,最後只不過是給他們不值得交往的人,留下了並不深刻的印象。


所以,當朋友圈好友超過100人時,汪涵說“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意味著你放在每個人身上的精力只有 1 %。


所以要找到你的重要他人,首先要學會選擇捨棄。


也因為汪涵給我的啟示,我很少再去糾纏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而是花心思,真誠的尋找和對待我生命的重要關係。


結果如何呢?


我的確失去了很多社交機會,但那些“重要他人”也改變了我的一生。





03

環境的作用


有的人是天生不適合“交易型社交”的。


在一個充滿所謂“人情世故”的環境裡,人的社交能力反而很難真正打開。


因為,你做不了自己。


所以,當你被評價“社交能力差”時,還真不一定是你的問題,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電影《sunny》描繪得很清楚。


一所中學裡,女主人公娜美是典型的“社恐”患者。因為方言濃重,她怯於向任何人開口,一直被班上女生排擠。


當她意外融入學校的小團體“sunny”,遇到同樣特立獨行的六個人,她發現:哦,原來我不是個另類啊。


汪涵:”我加了1000個好友,又刪了“丨如何擺脫“交易型社交“?



美術課時,大姐頭夏春花湊過來表揚娜美畫的自己,她開始變得自信。


面對別人欺負時,滿嘴髒話的珍熙讓娜美學會反抗,她開始做自己。


因為外表自卑,娜美哭著向班花秀智說,我最喜歡你了,因為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啊。秀智抱著她說:對不起,讓你漂亮就好了。


“sunny”是一個真正自由積極,包容個性的小團體。娜美從每一個人的身上得到認同和力量,釋放憤怒和悲傷後,開始融入人群。


她也開始展現自己的社交能力,變回那個陽光果敢的女孩,成為團體的中心。


阿蘭·博德頓在《身份的焦慮》中說,


決心躲避他人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和他人交往,而只是我們對所能夠交往對象的不滿。


其實,很多人認為自己社交能力低下,只不過是沒有遇到一個真正值得成為朋友的人以及一個適合我們的環境,從而“暫時關閉”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這種選擇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因為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做不喜歡的事情,是一種巨大的隱形傷害。


後來,我也按照自己的意願換了工作,遇到很棒的工作夥伴,我的社交能力開始覺醒,變化翻天覆地。


有一句話叫做:不能改變環境,就要適應環境。


這句話真不全對。


換一個適合你的環境,或許馬上就能打開或恢復你的社交能力。





04

社交的終極意義


說實話,很多人的社交觀長久地停留在“多條朋友多條路”這種觀念上。


你有沒有想過,多個朋友真的是多條路嗎?


為什麼那麼多社交,帶不來幸福感呢?


實際上,我們把社交的本質理解得太單一了。


羅振宇說“未來的一切交易都將是社交”。


身處一個社交紅利的時代,誰懂得社交,誰就可以賺錢。


於是,朋友圈有人晒美食晒自拍晒旅遊晒工作,販賣自己的社交形象,求得虛假喜歡認同和存在感,創造更多的社交價值。


用社交來賺錢無可厚非,但它卻不能只用來賺錢。


社交的本質是內心的連接。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關係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們的一生,不過是在尋求真正的關係。尋求與另一個人或群體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迴應的連接 。


哈佛大學從 1938 年開始用 75 年研究了 724 人,什麼樣的人會活得最幸福?最後發現:擁有良好社交關係的人讓我們最幸福。


“無關人際交往的數量,人際交往的質量影響幸福健康。”


當我們在朋友圈裡面扮演功利的、虛假的自己,社交淪為形象管理或賺錢的工具,就註定只能吸引功利的、虛假的連接。


註定和自己的重要他人越來越遠,讓內心走向無盡的空虛和孤獨。



汪涵:”我加了1000個好友,又刪了“丨如何擺脫“交易型社交“?






05

瓦爾湖畔的梭羅

我挺欣賞住在瓦爾湖畔的梭羅。


很多人誤解,他是個獨行僧。


其實他朋友不少,他也不是厭棄人類關係,徹底隔絕別人。


他是自己選擇了一種簡單、沉浸於重要關係的生活。


他的母親和姐姐住在離他3公里不到的地方,每週六,親戚們會給他送來滿籃子的食物。他也時常回家探訪。


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多交心的朋友。最著名的是他的人生導師,美國思想家,詩人愛默生。他會時常去拜訪梭羅,兩人徹夜談論人生與哲學。


我覺得,梭羅斷絕很多關係,是為了探求一種更實實在在的、有意義的生活,為的是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用更簡單、安靜和沉靜的內心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寧缺毋濫。


這是真正的社交。


這種連接將讓你充分沉浸於生活之中。


面對你喜歡的人和事,你將更熱切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改變,孤獨感得到真正緩解,並有力量創造一個豐富、充滿意義的生活。


如同佐佐木典士在《簡單的生活》中寫道:


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


- The End -





汪涵:”我加了1000個好友,又刪了“丨如何擺脫“交易型社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