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王丹 西泠印社 榮寶齋 謝無量 趙之謙 大河藝術與收藏 2019-02-05


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王丹,1963年5月生,漢族,無黨派,大學學歷,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書協副主席,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書協名譽主席,西泠印社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碣石印社社長。 1990年9月至今,在錦州市文聯工作,先後任編輯、創作員、錦州書畫院院長,兼職市文聯副主席等。25歲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王丹金石書畫展”,獲第二屆全國神龍書法、篆刻大賽“全能金獎”,第五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中獲“全國獎”,多次在日本舉辦個展並講學;十餘部著作分別由榮寶齋、西泠印社等出版發行;被評為“2010年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榮獲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王丹於書、畫、印一道都成名甚早,且成績斐然。資料顯示,他創造了遼寧書法界若干個第一。17歲就成為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在協會裡年紀最小;21歲又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仍然是最小的會員;1985年王丹深造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成為遼寧第一個科班的書法家;1988年,25歲的王丹獲全國“神龍”書法大賽全能金獎之後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王丹金石書畫展”,取得巨大成功,是中國美術館迄今為止舉辦個展的作者中年紀最小的;31歲當選為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的副主席,又是最小的;2010年全票當選遼寧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的時候,是全國最年輕的省級書法家協會主席;王丹成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東北地區唯一的理事;王丹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古老的陶印藝術,楊仁愷鑑為:“乃我國篆刻又一劃時代之發展”。被馮其庸贊為:“中國陶印第一人”。

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王丹鍾愛陶印,與他敦厚朴實的性格有關。鋼刀在陶泥上肆意地遊走,那一根根蒼茫遒勁的線條似乎更能彰顯北方人的性格。王丹從而迷戀上了陶印,他依託這古老的陶泥創造出了屬於自己個性鮮明的印風。王丹的審美其實是傳統的。他從鐘鼎銘文、磚瓦石刻中汲取營養,使其在陶印中得以衍生。這樣,每方印都有它獨特的接續,如若不見也出自其手的精妙的印紐與邊飾,會誤認為是千年前的物件,氣息上與古印一脈相承。

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王丹的白文印單刀直入,圓起圓收,時常運用界格劃分字組,忽左忽右、長短不拘,天真爛漫。朱文印則時見方筆,並帶有些許裝飾性,篆刻的設計性與機動性使其展露出風格中的別趣多姿。方寸之中,王丹對方圓、正側、疏密、粗細、字形甚至印邊的形狀不做任何限制,它們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生髮著,沒有一點矯飾的痕跡。字間揖讓錯落有致,樸素生動。搭與接、連與斷交互,脈絡氣息就這樣在字裡字外流轉貫通,來來去去。王丹將這些古老的文字適當改造,讓每方印在當下又都有王丹在那一刻的念想,那一點點味道。陶印成就了王丹,王丹光大了陶印。

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王丹雖以“中國陶印第一人”名揚海內外,但其對書法的探索求變卻從未停歇。印外求印,印從書出,這也是書、印求索的正道。

書法自金石學興起以來,書家大都走的是碑帖結合的路子。而碑帖結合的路子有很多,無論是已經站定自己位子的如趙之謙、沈增植、謝無量、于右任他們,還是正當下的群雄逐鹿,風雲變幻,均各有取捨。

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王丹學書之初從李世偉、沈延毅兩位先生研習北碑,打下堅實基礎,融於意識之中。其書以碑為骨,以帖益趣。碑學帖學區別無非兩點:一是參與直接成字的群體不同。帖的創作主體是文人,他們的書寫是承接累積下來的,是成熟的、雅化的。而碑則會涉及到刻工的誤讀問題,雖然生動稚拙,但運用過度難免鄙俗習氣之傷。因此,深諳此理的王丹結字多以經典帖學為基,偶見碑影打趣,用帖的微妙精熟適宜地衝淡碑的奇異乖張。二是成字工具不同。筆與紙的觸摸、刀與石的碰撞,導致點畫質感的差異。無論是源自骨子裡的北碑情節,還是虎溪窯裡的那份註定,王丹對於鑿刻的味道的那份鍾情,使其行筆最大程度地減弱起訖的外形,只保留最基本的能讓筆蓄勢的動作,而這也是運筆的本質。直如以刀入石,方折感中帶著些許圓勁,遲澀而堅韌。這些是王丹基於篆刻感悟之上對於書法的觀照,也是王丹與古與今的不同。

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書畫同源”為世人常道,但多把“書畫同源”視為工具、材料和技術層面的同源。其實“書畫同源”應該是藝術思想和藝術審美上的同源。不是會寫兩筆字的人都能畫好畫。無論是材料的運用和技法的表現,書和畫都有大大的不同。但如果把書和畫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考量,則是相通的。字好畫也不會俗,這一點在審美上是統一的。所謂人如其畫,字如其人。

王丹:書印同法 詩畫禪心


王丹畫畫除了具備紮實的美學基礎外,亦受過名人指點。早年問學陸儼少,得其親授,亦能亂真。王丹的山水畫於陸之外別開生面。所作濃墨淡彩,信筆橫掃,丘壑在胸。畫中人物皆為高士,或拄杖、或閒立、或清吟、或野釣,舉止灑脫,超凡脫俗,處處禪機。佈景更是平中見奇,沒有崇山峻嶺,大江大河,多為清泉溪流,茅亭孤舟,疏林野鶴,意境清幽,不入時流。王丹確有造境的本領。不但是在畫裡,遼西錦州郊外,老虎溝裡由他親手構建的虎溪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白牆黑瓦,錯落有致,嫣然成為多少印人心目中的聖地。

有人記述道:“綠樹掩映的院落裡,矗立著王丹的虎溪窯。天很藍,空氣中瀰漫著青草的味道,煙囪裡飄出縷縷炊煙。看著爐膛裡紅紅的火苗,聽著木材燃燒的噼啪聲,將自己的陶印一個個扔進火爐中,那一刻,王丹感受到了遠古燒陶人的平和與寧靜,也摸到了人生的謎底和玄機。”這樣的畫面多麼令人陶醉。我們已經不分畫裡畫外,他建造的虎溪窯和他的山水畫都注入了他的寫意精神,都是我們的夢裡家園。

王丹寫梅亦是陸老親自點撥。所作梅花圖,風韻疏朗,遒勁多姿,朵朵素瓣,水墨寫出,清雅可人。王冕有詩云“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寥寥數筆,孤枝獨傲,可鑑風骨。畫梅貴不在多,失之於繁難於簡,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王丹畫梅不求繁茂,多以清冷勝出,或以素瓣淡染胭脂,加以竹石相伴,可謂三友同清。予以行書長跋,更是書畫同輝,相得益彰,品讀再三,真耐人尋味。歷代擅寫梅花者多書畫兼優,無論金冬心、吳昌碩,亦或齊白石、潘天壽,莫不如此。王丹能於此道有所得,亦在情理之中了。

當今藝壇,能書、擅畫、會刻者為數不少,但如王丹書、畫、印皆精,並達到如此藝術水準者怕是屈指可數。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驕子,我們有理由相信王丹這位年輕的“老藝術家”在未來漫長的藝術實踐中會創造出無愧於民族,無愧於時代的藝術精品,來報答養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