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海東市下轄縣,位於青海省東部邊緣,東北與甘肅省 永登縣、蘭州市 紅古區相連,東與甘肅省 永靖縣接壤,南隔黃河與甘肅省積石山縣相對,西、西北及北與本省 循化縣、 化隆縣、樂都區毗鄰,縣境南北長約96公里,東西寬約32公里 ,總面積1890.82平方公里,轄8鎮、14鄉(312個村),人口36.57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1],是青海省重要的糧食、蔬菜、瓜果主產區,在全省享有"瓜果之鄉"的美譽。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旅遊資源豐富,縣內有喇家遺址、七裡寺藥水泉、馬場遺址等旅遊景點。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概況

位置境域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部邊緣,地理座標為東經102°26′—103°04′,北緯35°45′—36°26′。東北與甘肅省永登縣、蘭州市紅古區相連,東與甘肅省永靖縣接壤,南隔黃河與甘肅省積石山縣相對,西、西北及北與本省循化縣、化隆縣、樂都區毗鄰。縣境南北長約96公里,東西寬約32公里[1] ,總面積1890.82平方公里。[2]

地形地貌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為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祁連山系的達阪山和拉脊山餘脈,構成縣境地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南部多為高山。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100—2500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重迭,地形複雜。地貌特徵大致可概括為“八條大溝九道山,兩大谷地三大垣”。[1]

氣候特點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屬高原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均溫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無霜期198天。[1]

水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有18條支流,境內以浪塘坪、塘古嶺為分水嶺,其西為湟水流域水系,其東為黃河流域水系。流量在1.0m³/s以上的較大支流有松樹溝、米拉溝、巴沙洲、隆治灘。較小的支流有蘆草溝、飛禽山溝、胡拉海溝、二道溝、磨灣子溝、鹹水溝,大部分為季節性河流,汛期河水混濁。

水資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水資源總量為2.58億m³,其中湟水流域為1.92億m³,大通河流域為0.11億m³,黃河流域為0.647億m³。其中湟水流域為20.30億m³,大通河流域為25.71億m³,黃河流域為154.68億m³。水資源主要特點為:水資源分佈不均,年內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季,幹流及較大的支流7—10月佔全年徑流量的50—65%,河川徑流年際變化較大,自產水資源量缺乏,3—6月份農用需水季節,乾旱少雨,境內各溝道普遍缺水。[7]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共發現各類礦產17種,礦產地55處,經勘查有資源儲量的礦產地有11處。礦產有:冶金用石英岩、水泥用大理岩、煉鎂用白雲岩、石膏、礦泉水、地下水等,共6種,產地6處。金屬礦產15處:金礦6處、砂金2處、巖金(鉑)4處,其中進行勘查的金礦1處,其餘均為礦(化)點。有色多金屬(銅、鉛、鎳、等)礦產6處,均為檢查的礦(化)點。鐵、錳礦3處:鐵礦(化)點2處,錳礦點1處。[8]

生物資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農作物主要有小麥、豌豆、蠶豆、玉米、洋芋、油菜、胡麻、青稞、大麥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有喬木39科49屬106種,灌木27科46屬84種,草類植物41科198屬356種。主要喬木有楊、柳、榆、鬆、柏、槐、樺、杉等。主要灌木有白刺、沙棘、杜鵑、檉柳、枸杞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藥用植物有:草本類(大黃、甘草、青貝母、黃芪、黨蔘、丹蔘、柴胡、當歸、冬花、薄菏、茵陳、荊芥等)、木本類(黃柏、土茯苓、桑百皮、骨碎補、槐花等)、果實類(枸杞子、金櫻子、牛蒡子、車前子、郁李仁等)、菌類(冬蟲夏草、馬勃、鎖陽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動物有:昆蟲類(蜜蜂、北方蠍子等)、獸類(狍鹿、麝、岩羊、蘇門羚、狐、兔、馬鹿等)、禽類(環頸雉、野鴨、藍馬雞、雕鵠、雪雞、石雞、鴟等)。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部,素有“青海東大門”之稱。東北部與蘭州紅古區隔河相望,南部和東南部分別與甘肅省永靖縣和積石縣相鄰,西南部與本省循化縣、化隆縣毗連,西北部與本省樂都縣接壤。全縣南北長為65千米,東西為40千米,總面積1890.80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0.26%。全縣共有22個鄉鎮,總人口38.42萬人,居住著漢、回、土、藏等16個民族。其中,回族佔15.5萬人,土族佔4.32萬人,藏族1.33萬人,漢族17.17萬人,其它民族0.09萬人。縣內最高點海拔4220米,最低點海拔1650米,相對高差2570米,年平均氣溫為8.7攝氏度。河湟谷地、十八條大溝、九條山樑和黃河、湟水河、大通河,構成境內山水地貌的主體。

境內交通便利,氣候宜人,景色秀麗,風景如畫,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初步勘察發現的人文景觀資源82處,古文化遺址660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

民和是黃河、湟水河南北穿流區域,這裡群山錯落,河流蜿蜒,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歷史文化內涵與優美自然景觀相融合的旅遊縣。

寨子島

寨子島素稱“黃河上游第一島”,該島佔地面積80畝,四周黃河環繞,島上綠樹聳翠,林木斜立,天然的草坪形成柔軟的綠茵毯,像一顆翠綠的明珠嵌在黃河之00中,是黃河水上漂流及休閒旅遊開發的最佳勝地。娘娘天池

“娘娘天池”位於海拔2500米的山頂上,池呈橢圓形,區內綠樹成蔭,池水清澈,天光雲影,山色樹影、相映成趣,大旱之年亦不幹涸,俗稱“娘娘池”或“神池”。

七裡寺

民和縣名勝景區之一,位於青海省民和縣古鄯鎮,拉脊山南麓,距青海省東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七裡寺段5公里。距青海省西寧市160公里,是森林景觀和藥水泉於一體的自然景觀。景區面積約為53平方公里,最高你海拔3200千米,主要景區有棒槌山、藥水泉、藥王廟,據《西寧府續志》記載:“其(藥水泉水)味性溫,飲之愈胃疾”,泉水含有偏硅酸、鈣、鋅、鋰、硒、碘等微量元素,被專家譽為水之精、泉之首。

喇家遺址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位於官亭鎮1.5公里處的喇家村。總面積25萬平方米,發掘出的約800平方米。據考證,喇家遺址屬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遺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2]

娘娘天池

娘娘天池位於海拔2500米的山頂上,池呈橢圓形,俗稱“娘娘池”或“神池”。

弘化寺

弘化寺是佛教名寺,位於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城東南六十餘公里處,始建於1443年,迄今約有六百多年曆史,佔地近百畝,大小殿宇30餘座,因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之弟子第一任墀巴堪布絳欽卻結——釋迦也協授記並圓寂之地而聞名於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