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日益重視對華務實合作

馬曉霖(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西溪學者(傑出人才))

7月2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應邀訪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其舉行歡迎儀式,隨後,雙方就雙邊關係特別是反恐安全合作及共建“一帶一路”舉行會談。埃爾多安強調“土方堅定奉行一箇中國政策,中國新疆地區各民族居民在中國發展繁榮中幸福地生活是個事實,土方不允許任何人挑撥土中關係”。埃爾多安這一表態隨即成為國際媒體報道焦點,表明土耳其在涉華問題上態度鮮明,重視和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正在日益夯實與中國戰略互信與務實合作。

觀察家們注意到,埃爾多安是在去年成功連任總統後首次訪華,而且安排在7月,體現了兩國政府的政治默契、外交互助和輿論呼應,也表明在國際形勢和地區格局複雜變化大背景下,中土兩個發展中的東方國家越走越近,關係基礎越夯越實、戰略互信水平越來越高。

2015年7月底,埃爾多安曾在穆斯林齋月結束後即首次以總統身份訪華,並明確承諾反對“東伊運”等針對中國的恐怖主義行徑,強調土耳其堅定支持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當月初,土耳其曾出現部分反華示威活動並對雙邊關係形成一定衝擊。埃爾多安緊急訪華並代表土耳其政府首次就“東伊運”的恐怖組織屬性明確發聲,堪稱里程碑式立場轉變與澄清。一個多月後,埃爾多安又頂住西方壓力,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紀念大會及閱兵式。

2016年7月15日,一場未遂政變導致政局動盪,土耳其面臨美歐巨大指責和壓力,但是,土中兩國患難見真情,互動日益密切。當年8月4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出訪安卡拉,聽取土耳其政府對局勢發展的介紹。9月,埃爾多安訪華並參加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11月,中國外長王毅、副總理汪洋相繼訪問土耳其。2017年5月,埃爾多安再次訪華並參加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進入新世紀後,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發黨成功實現連續和長期執政。經濟實力漸強的土耳其面對冷戰體系崩潰、多極化趨勢加劇、加入歐盟受阻、世界經濟危機加劇、國際貿易體系重心東移、美國從中東戰略收縮等重大變化,重新思考和選擇國家定位與發展方向,出臺“東進南下”戰略,將長遠經略的目光投向東方。近10年間,“阿拉伯之春”引發中東劇變,中國日益進入世界舞臺中心,俄羅斯強勢重返中東,“土耳其模式”受到國際輿論熱捧等變化,再次增強土耳其密切與東方大國關係的意願。

然而,近幾年土耳其不僅與西方關係緊張,長期經濟結構失衡和外債規模過大的弊端逐步顯露,經濟發展放緩甚至出現停滯,去年本幣一度貶值40%,GDP縮水嚴重,導致政治與社會危機有所加劇,埃爾多安和正發黨的執政基礎失穩。在今年4月的地方選舉中,正發黨在六大城市幾乎全軍覆沒,遭遇執政17年來的最大危機。

但是,無論土耳其內部如何變化,中國始終重視雙邊關係並珍視來之不易的戰略互信和相互支持,加強領導人的頂層互動。去年7月至今年6月,習近平與埃爾多安在約翰內斯堡、布宜諾斯艾利斯、杜尚別和大阪等多邊場合逢會必晤,兩國戰略共識與互信得到進一步鞏固。此次埃爾多安來訪併力挺中國政府立場,將推動雙邊關係更上層樓。

穩經濟、保民生成為埃爾多安和土耳其政府挽狂瀾於既倒、確保長期執政的必然選擇,也使其更為看重搭乘中國的順風車。“一帶一路”倡議為土耳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土耳其推出與之對接的“中間走廊”計劃,努力吸引中國資金、企業和遊客開拓土耳其市場並擴大對華出口,以便重振經濟。因此,土耳其政府空前重視對兩國戰略互信的構建與鞏固,並在反對“三股勢力”特別是合作反恐方面,日益採取理性、務實和顧全大局的現實主義立場,旨在使雙邊政治關係為經濟合作保駕護航。

實力是國家的外交底氣和張力基礎,經濟與民生是政府穩定社會並長期執政的根本保證,所謂價值觀和道義準則不過是維護國家和政治集團的貼金招牌。歷經多年風雨的土耳其政府對此已有深切體會,尤其因內政問題與西方齟齬不斷,因此,尤其看好和倚重與中國的戰略合作與經濟交融,也才日益體現出切實維護兩國深層關係的強烈意願和具體行動。

當然,土耳其揹負著“奧斯曼主義”的歷史遺產與榮光,自視為地區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左右逢源,“東張西望”,謀求本國利益和作用最大化。因此,土耳其外交,包括對華政策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搖擺性和兩面性,維護和推動中土戰略關係進入黃金時代,將是長期任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