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峽谷中的河水經常把人們逼至山腰上不知何時開鑿出的棧道

何謂“跋山涉水”?

沿著狹窄的博孜剋日格河谷一路前行,入山沒多久,便需要穿越湍急的河流。發源自天山群峰的河流極具欺騙性,看起來水不併深,一旦跨入,便立刻感受到它的冰冷與湍急,需要把登山杖牢牢扎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才能站穩。從沒膝深的水中走出,整條腿變得木然,走一會兒才能恢復感覺。

峽谷隨著河流不斷摺疊蜿蜒,才剛上岸,馬上又要蹚河。彷彿是提前給我們一個警告,在第二次過河時,由於馬的前腳卡在了河底卵石中,隊員若冰從馬上翻落水中,幸好很快被馬伕拉起,那匹驚慌失措的馬過了半天才被另外一個馬伕拉起。上到岸邊,若冰的右腿很快烏青了一大塊,大家心裡一沉,擔心她可能下來無法走路。“剛剛好”過來捏了捏腿,說骨頭沒事,問題應該不大。

就這樣,大家繼續前行。接連趟了八次河,在晚上十點多天色將黑的時候,終於到達5公里左右一個叫蘋果園的河邊青草臺地上,準備紮營。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峽谷中的河水經常把人們逼至山腰上不知何時開鑿出的棧道

何謂“跋山涉水”?

沿著狹窄的博孜剋日格河谷一路前行,入山沒多久,便需要穿越湍急的河流。發源自天山群峰的河流極具欺騙性,看起來水不併深,一旦跨入,便立刻感受到它的冰冷與湍急,需要把登山杖牢牢扎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才能站穩。從沒膝深的水中走出,整條腿變得木然,走一會兒才能恢復感覺。

峽谷隨著河流不斷摺疊蜿蜒,才剛上岸,馬上又要蹚河。彷彿是提前給我們一個警告,在第二次過河時,由於馬的前腳卡在了河底卵石中,隊員若冰從馬上翻落水中,幸好很快被馬伕拉起,那匹驚慌失措的馬過了半天才被另外一個馬伕拉起。上到岸邊,若冰的右腿很快烏青了一大塊,大家心裡一沉,擔心她可能下來無法走路。“剛剛好”過來捏了捏腿,說骨頭沒事,問題應該不大。

就這樣,大家繼續前行。接連趟了八次河,在晚上十點多天色將黑的時候,終於到達5公里左右一個叫蘋果園的河邊青草臺地上,準備紮營。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穿越途中,不時能碰到來自天山南北麓的牧民

儘管只是徒步了短短兩三個小時,但已能看出大家的體能強弱。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個頭最高的“大長腿”阿湯,他是今天唯一沒有騎馬過河的人,每次都搶在領隊前面探路。另外一個則是已經58歲的老大哥“騎士”,如果不是在領隊的喝止下返回,鬚髮皆白的他還試圖翻越河旁的礁石過河。他後來告訴我,浙大化工專業畢業,他1988年便下海和朋友經營一個食用香精的企業。目前的他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了徒步,他還練過攀巖,玩戶外已有十多年時間。

紮起帳篷,簡單吃了點東西后,大家陸續睡去。我和濤哥在帳外燃起一堆篝火,天空星光點點,谷間轟轟作響的水聲,反而更添靜謐。

“天山之內無坦途”,我們是在徒步的第二天,才第一次在字面之外,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跋山涉水”。

早晨醒來,我們就著烤饢,喝過在篝火上煮好的奶茶,拔寨準備出發。這時,大家因為騎馬過河的費用,和馬伕有了爭議。大家一氣之下,索性宣佈靠安全繩全部自己過河。

一到了河裡,就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清晨的河流,刺骨般冰冷,一旦沒過膝蓋,半個身子都要麻木半天。再看早晨信誓旦旦宣佈自己過河的女隊員們,這時都已老老實實騎到了馬背上,好在經過領隊沿途交涉,費用已經降到了750元。

也許因為昨天幾次過河都比較順利,以為自己有了些經驗,我還是犯了魯莽冒進的錯誤。沒有跟在別的隊員後面過河,獨自找了一段兩邊都比較淺、只有中間一段水較為深的地方過河。然而,一下水就知道了深淺,水一下沒到腰間,我的雙腿幾乎無法立穩,身體開始發飄。急忙轉身往回退,接過領隊遞過來的手杖,上岸之後,發現掛在腰間的手機已經進水。這讓我想起少年時和父親一起過延河的經驗,父親每每會提到那件他認為冒了極大風險的事情。那是延河的洪水季節,河水已經漫過過水橋到膝蓋的位置,父親牽著我過河。我的雙腳幾乎是磨著橋面一點點通過的,巨大的力量推著我的身體,不容一點閃失,眼睛是不能朝水張望的,只好儘量地朝對岸張望。

後來,我在和伊寧戶外協會會長姜勇聊天時才知道,在烏孫古道上,最大的風險就來自過河和失溫。從2011年開始,他帶領的伊犁藍天救援隊,一共在烏孫古道上救援過五次,除了大雪被困,迷路失蹤,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河被淹。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峽谷中的河水經常把人們逼至山腰上不知何時開鑿出的棧道

何謂“跋山涉水”?

沿著狹窄的博孜剋日格河谷一路前行,入山沒多久,便需要穿越湍急的河流。發源自天山群峰的河流極具欺騙性,看起來水不併深,一旦跨入,便立刻感受到它的冰冷與湍急,需要把登山杖牢牢扎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才能站穩。從沒膝深的水中走出,整條腿變得木然,走一會兒才能恢復感覺。

峽谷隨著河流不斷摺疊蜿蜒,才剛上岸,馬上又要蹚河。彷彿是提前給我們一個警告,在第二次過河時,由於馬的前腳卡在了河底卵石中,隊員若冰從馬上翻落水中,幸好很快被馬伕拉起,那匹驚慌失措的馬過了半天才被另外一個馬伕拉起。上到岸邊,若冰的右腿很快烏青了一大塊,大家心裡一沉,擔心她可能下來無法走路。“剛剛好”過來捏了捏腿,說骨頭沒事,問題應該不大。

就這樣,大家繼續前行。接連趟了八次河,在晚上十點多天色將黑的時候,終於到達5公里左右一個叫蘋果園的河邊青草臺地上,準備紮營。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穿越途中,不時能碰到來自天山南北麓的牧民

儘管只是徒步了短短兩三個小時,但已能看出大家的體能強弱。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個頭最高的“大長腿”阿湯,他是今天唯一沒有騎馬過河的人,每次都搶在領隊前面探路。另外一個則是已經58歲的老大哥“騎士”,如果不是在領隊的喝止下返回,鬚髮皆白的他還試圖翻越河旁的礁石過河。他後來告訴我,浙大化工專業畢業,他1988年便下海和朋友經營一個食用香精的企業。目前的他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了徒步,他還練過攀巖,玩戶外已有十多年時間。

紮起帳篷,簡單吃了點東西后,大家陸續睡去。我和濤哥在帳外燃起一堆篝火,天空星光點點,谷間轟轟作響的水聲,反而更添靜謐。

“天山之內無坦途”,我們是在徒步的第二天,才第一次在字面之外,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跋山涉水”。

早晨醒來,我們就著烤饢,喝過在篝火上煮好的奶茶,拔寨準備出發。這時,大家因為騎馬過河的費用,和馬伕有了爭議。大家一氣之下,索性宣佈靠安全繩全部自己過河。

一到了河裡,就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清晨的河流,刺骨般冰冷,一旦沒過膝蓋,半個身子都要麻木半天。再看早晨信誓旦旦宣佈自己過河的女隊員們,這時都已老老實實騎到了馬背上,好在經過領隊沿途交涉,費用已經降到了750元。

也許因為昨天幾次過河都比較順利,以為自己有了些經驗,我還是犯了魯莽冒進的錯誤。沒有跟在別的隊員後面過河,獨自找了一段兩邊都比較淺、只有中間一段水較為深的地方過河。然而,一下水就知道了深淺,水一下沒到腰間,我的雙腿幾乎無法立穩,身體開始發飄。急忙轉身往回退,接過領隊遞過來的手杖,上岸之後,發現掛在腰間的手機已經進水。這讓我想起少年時和父親一起過延河的經驗,父親每每會提到那件他認為冒了極大風險的事情。那是延河的洪水季節,河水已經漫過過水橋到膝蓋的位置,父親牽著我過河。我的雙腳幾乎是磨著橋面一點點通過的,巨大的力量推著我的身體,不容一點閃失,眼睛是不能朝水張望的,只好儘量地朝對岸張望。

後來,我在和伊寧戶外協會會長姜勇聊天時才知道,在烏孫古道上,最大的風險就來自過河和失溫。從2011年開始,他帶領的伊犁藍天救援隊,一共在烏孫古道上救援過五次,除了大雪被困,迷路失蹤,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河被淹。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河谷亂石中,經常能碰到一些飽經滄桑的樹木,屢經河水沖刷而屹立不倒

道路不斷在河谷之間盤旋上升,有時候湍急的河流切斷了一切通道,馬道被逼到了兩旁的山上。在山上,走在不知多少年前人們開鑿出的棧道,路上到處是滾落的碎石,下方則是轟隆作響的水聲,走在前面的夥伴,熱心地為我們拍照,後面的人們一邊擺著pose,一邊計算著在此滯留的風險。

時間不覺過了晌午,除了短暫的休息,補充一點烤饢等食物,就是不停地喝水。很快就發現帶的水不夠喝了,體力也開始越來越虛弱。不知不覺,我已從第一梯隊掉到隊伍後面,負責收隊的“感悟人生”從後面趕了上來,不斷催促我快走。更多時候,他把我遠遠落在後面,在前面山坡拐彎的地方衝我喊話,用他的話說,他走得越慢,我走得越慢。

然而,不知是血糖降低還是什麼原因,我全身發軟,氣喘如牛,雙腿不再聽從使喚。我索性不再理睬收隊的催促,坐在石頭上喝完最後的水,吃了兩顆糖,抽了一支菸,足足休息了十多分鐘,才終於緩過勁來。

進入河谷深處,臺地上的樹木逐漸多起來,除了松林,還碰到一片極為蒼老的楊樹林。就在我們幾乎失望的時候,“感悟人生”在松樹林中貓腰去看,忽然喊起來:我看見帳篷了!回頭再看,落在後面的迴歸自然夫婦倆,已經累得說不出一句話。走到營地,我往哈薩克牧民鋪開的防潮墊上仆地躺倒,那一刻,再大的事情也無法把我喚起了。

然而,彷彿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就在我們打起篝火做飯時,一輪圓月在前方的山巔背後升起,月亮還未露出真容,淡淡的光芒已將整個山頭照亮,宛如佛光乍現。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掏出了手中的相機,一天的疲憊,似乎全部有了回報。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峽谷中的河水經常把人們逼至山腰上不知何時開鑿出的棧道

何謂“跋山涉水”?

沿著狹窄的博孜剋日格河谷一路前行,入山沒多久,便需要穿越湍急的河流。發源自天山群峰的河流極具欺騙性,看起來水不併深,一旦跨入,便立刻感受到它的冰冷與湍急,需要把登山杖牢牢扎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才能站穩。從沒膝深的水中走出,整條腿變得木然,走一會兒才能恢復感覺。

峽谷隨著河流不斷摺疊蜿蜒,才剛上岸,馬上又要蹚河。彷彿是提前給我們一個警告,在第二次過河時,由於馬的前腳卡在了河底卵石中,隊員若冰從馬上翻落水中,幸好很快被馬伕拉起,那匹驚慌失措的馬過了半天才被另外一個馬伕拉起。上到岸邊,若冰的右腿很快烏青了一大塊,大家心裡一沉,擔心她可能下來無法走路。“剛剛好”過來捏了捏腿,說骨頭沒事,問題應該不大。

就這樣,大家繼續前行。接連趟了八次河,在晚上十點多天色將黑的時候,終於到達5公里左右一個叫蘋果園的河邊青草臺地上,準備紮營。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穿越途中,不時能碰到來自天山南北麓的牧民

儘管只是徒步了短短兩三個小時,但已能看出大家的體能強弱。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個頭最高的“大長腿”阿湯,他是今天唯一沒有騎馬過河的人,每次都搶在領隊前面探路。另外一個則是已經58歲的老大哥“騎士”,如果不是在領隊的喝止下返回,鬚髮皆白的他還試圖翻越河旁的礁石過河。他後來告訴我,浙大化工專業畢業,他1988年便下海和朋友經營一個食用香精的企業。目前的他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了徒步,他還練過攀巖,玩戶外已有十多年時間。

紮起帳篷,簡單吃了點東西后,大家陸續睡去。我和濤哥在帳外燃起一堆篝火,天空星光點點,谷間轟轟作響的水聲,反而更添靜謐。

“天山之內無坦途”,我們是在徒步的第二天,才第一次在字面之外,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跋山涉水”。

早晨醒來,我們就著烤饢,喝過在篝火上煮好的奶茶,拔寨準備出發。這時,大家因為騎馬過河的費用,和馬伕有了爭議。大家一氣之下,索性宣佈靠安全繩全部自己過河。

一到了河裡,就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清晨的河流,刺骨般冰冷,一旦沒過膝蓋,半個身子都要麻木半天。再看早晨信誓旦旦宣佈自己過河的女隊員們,這時都已老老實實騎到了馬背上,好在經過領隊沿途交涉,費用已經降到了750元。

也許因為昨天幾次過河都比較順利,以為自己有了些經驗,我還是犯了魯莽冒進的錯誤。沒有跟在別的隊員後面過河,獨自找了一段兩邊都比較淺、只有中間一段水較為深的地方過河。然而,一下水就知道了深淺,水一下沒到腰間,我的雙腿幾乎無法立穩,身體開始發飄。急忙轉身往回退,接過領隊遞過來的手杖,上岸之後,發現掛在腰間的手機已經進水。這讓我想起少年時和父親一起過延河的經驗,父親每每會提到那件他認為冒了極大風險的事情。那是延河的洪水季節,河水已經漫過過水橋到膝蓋的位置,父親牽著我過河。我的雙腳幾乎是磨著橋面一點點通過的,巨大的力量推著我的身體,不容一點閃失,眼睛是不能朝水張望的,只好儘量地朝對岸張望。

後來,我在和伊寧戶外協會會長姜勇聊天時才知道,在烏孫古道上,最大的風險就來自過河和失溫。從2011年開始,他帶領的伊犁藍天救援隊,一共在烏孫古道上救援過五次,除了大雪被困,迷路失蹤,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河被淹。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河谷亂石中,經常能碰到一些飽經滄桑的樹木,屢經河水沖刷而屹立不倒

道路不斷在河谷之間盤旋上升,有時候湍急的河流切斷了一切通道,馬道被逼到了兩旁的山上。在山上,走在不知多少年前人們開鑿出的棧道,路上到處是滾落的碎石,下方則是轟隆作響的水聲,走在前面的夥伴,熱心地為我們拍照,後面的人們一邊擺著pose,一邊計算著在此滯留的風險。

時間不覺過了晌午,除了短暫的休息,補充一點烤饢等食物,就是不停地喝水。很快就發現帶的水不夠喝了,體力也開始越來越虛弱。不知不覺,我已從第一梯隊掉到隊伍後面,負責收隊的“感悟人生”從後面趕了上來,不斷催促我快走。更多時候,他把我遠遠落在後面,在前面山坡拐彎的地方衝我喊話,用他的話說,他走得越慢,我走得越慢。

然而,不知是血糖降低還是什麼原因,我全身發軟,氣喘如牛,雙腿不再聽從使喚。我索性不再理睬收隊的催促,坐在石頭上喝完最後的水,吃了兩顆糖,抽了一支菸,足足休息了十多分鐘,才終於緩過勁來。

進入河谷深處,臺地上的樹木逐漸多起來,除了松林,還碰到一片極為蒼老的楊樹林。就在我們幾乎失望的時候,“感悟人生”在松樹林中貓腰去看,忽然喊起來:我看見帳篷了!回頭再看,落在後面的迴歸自然夫婦倆,已經累得說不出一句話。走到營地,我往哈薩克牧民鋪開的防潮墊上仆地躺倒,那一刻,再大的事情也無法把我喚起了。

然而,彷彿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就在我們打起篝火做飯時,一輪圓月在前方的山巔背後升起,月亮還未露出真容,淡淡的光芒已將整個山頭照亮,宛如佛光乍現。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掏出了手中的相機,一天的疲憊,似乎全部有了回報。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博孜剋日格河谷,隨著河水的流向不斷摺疊蜿蜒,最多時,隊員一天內要連續蹚過30多次河流

天堂湖:一個獎賞

清晨醒來的時候,細密的雨水已將林地草地打溼。挑戰終於來了,這一天我們要翻越海拔3880米的艾克布拉克達阪。達阪,在蒙古語中,即是“山頂的隘口”。

由於要走山路,按照剛哥的提醒,我們早早換上了厚襪子和登山鞋。對於菜驢來說,什麼都要學習。登山鞋的鞋帶一定要紮緊,一定要穿厚襪子,保證全程腳不會在鞋中打滑。

山勢越來越高,只能走走停停。不久,忙著拍攝的黃宇被遠遠落在後面,熱心的隊友趕上來對我說:“你應該等等你的同伴,一個人在後面走起來很累。”其實,昨天下午一直走在隊尾的我何嘗不知那種感受,但我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不能勉強,何況後面還有人負責斷後。

在已能看見達阪的草甸上,我們做了衝頂前的最後一次集體休整。這次,我和黃宇一起結伴而行。沿著繞來繞去的山坡緩緩上升,不久開始下起雨來,伴隨著小而密集的冰雹。就在我換雨披的當兒,隊伍已經走到了前面。不久,為了更好地拍攝,黃宇也騎馬去了。這時,我發現只有三四個體力較弱的隊員,還在我身後慢慢地挪動著。

雨越下越大了,上升的馬道變得泥濘溼滑,我不得不在來回跳躍於旁邊的草甸上。讓我感動的是,在冰冷的雨水中,體力很好、遠遠走在前方的濤哥,正在前面拄著手杖等我。我們約定,走一百步休息一次,所謂休息,是站定以後,用雙杖撐在胸前,深呼吸幾次而已。一旦坐下,身體就會熄火,便會陷入越休息越累的惡性循環。

隊員相繼選擇騎馬而去,在通往達阪的最後一公里,只剩下了我一人。雨這時停了,冷風急速地吹打著我的雨披,群山覆蓋著積雪,默然聳立,茫茫天地間,似乎只剩下了自己。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一種戲劇化的悲愴:整個世界拋棄了你,沒有任何可以依賴。每走二三十步便需要停下來喘氣,緊接著我突然感到一種神經質般的快意,開始大聲地反覆唱起自己喜愛的歌詞:“你知不知道,思念一個人的滋味……”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峽谷中的河水經常把人們逼至山腰上不知何時開鑿出的棧道

何謂“跋山涉水”?

沿著狹窄的博孜剋日格河谷一路前行,入山沒多久,便需要穿越湍急的河流。發源自天山群峰的河流極具欺騙性,看起來水不併深,一旦跨入,便立刻感受到它的冰冷與湍急,需要把登山杖牢牢扎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才能站穩。從沒膝深的水中走出,整條腿變得木然,走一會兒才能恢復感覺。

峽谷隨著河流不斷摺疊蜿蜒,才剛上岸,馬上又要蹚河。彷彿是提前給我們一個警告,在第二次過河時,由於馬的前腳卡在了河底卵石中,隊員若冰從馬上翻落水中,幸好很快被馬伕拉起,那匹驚慌失措的馬過了半天才被另外一個馬伕拉起。上到岸邊,若冰的右腿很快烏青了一大塊,大家心裡一沉,擔心她可能下來無法走路。“剛剛好”過來捏了捏腿,說骨頭沒事,問題應該不大。

就這樣,大家繼續前行。接連趟了八次河,在晚上十點多天色將黑的時候,終於到達5公里左右一個叫蘋果園的河邊青草臺地上,準備紮營。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穿越途中,不時能碰到來自天山南北麓的牧民

儘管只是徒步了短短兩三個小時,但已能看出大家的體能強弱。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個頭最高的“大長腿”阿湯,他是今天唯一沒有騎馬過河的人,每次都搶在領隊前面探路。另外一個則是已經58歲的老大哥“騎士”,如果不是在領隊的喝止下返回,鬚髮皆白的他還試圖翻越河旁的礁石過河。他後來告訴我,浙大化工專業畢業,他1988年便下海和朋友經營一個食用香精的企業。目前的他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了徒步,他還練過攀巖,玩戶外已有十多年時間。

紮起帳篷,簡單吃了點東西后,大家陸續睡去。我和濤哥在帳外燃起一堆篝火,天空星光點點,谷間轟轟作響的水聲,反而更添靜謐。

“天山之內無坦途”,我們是在徒步的第二天,才第一次在字面之外,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跋山涉水”。

早晨醒來,我們就著烤饢,喝過在篝火上煮好的奶茶,拔寨準備出發。這時,大家因為騎馬過河的費用,和馬伕有了爭議。大家一氣之下,索性宣佈靠安全繩全部自己過河。

一到了河裡,就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清晨的河流,刺骨般冰冷,一旦沒過膝蓋,半個身子都要麻木半天。再看早晨信誓旦旦宣佈自己過河的女隊員們,這時都已老老實實騎到了馬背上,好在經過領隊沿途交涉,費用已經降到了750元。

也許因為昨天幾次過河都比較順利,以為自己有了些經驗,我還是犯了魯莽冒進的錯誤。沒有跟在別的隊員後面過河,獨自找了一段兩邊都比較淺、只有中間一段水較為深的地方過河。然而,一下水就知道了深淺,水一下沒到腰間,我的雙腿幾乎無法立穩,身體開始發飄。急忙轉身往回退,接過領隊遞過來的手杖,上岸之後,發現掛在腰間的手機已經進水。這讓我想起少年時和父親一起過延河的經驗,父親每每會提到那件他認為冒了極大風險的事情。那是延河的洪水季節,河水已經漫過過水橋到膝蓋的位置,父親牽著我過河。我的雙腳幾乎是磨著橋面一點點通過的,巨大的力量推著我的身體,不容一點閃失,眼睛是不能朝水張望的,只好儘量地朝對岸張望。

後來,我在和伊寧戶外協會會長姜勇聊天時才知道,在烏孫古道上,最大的風險就來自過河和失溫。從2011年開始,他帶領的伊犁藍天救援隊,一共在烏孫古道上救援過五次,除了大雪被困,迷路失蹤,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河被淹。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河谷亂石中,經常能碰到一些飽經滄桑的樹木,屢經河水沖刷而屹立不倒

道路不斷在河谷之間盤旋上升,有時候湍急的河流切斷了一切通道,馬道被逼到了兩旁的山上。在山上,走在不知多少年前人們開鑿出的棧道,路上到處是滾落的碎石,下方則是轟隆作響的水聲,走在前面的夥伴,熱心地為我們拍照,後面的人們一邊擺著pose,一邊計算著在此滯留的風險。

時間不覺過了晌午,除了短暫的休息,補充一點烤饢等食物,就是不停地喝水。很快就發現帶的水不夠喝了,體力也開始越來越虛弱。不知不覺,我已從第一梯隊掉到隊伍後面,負責收隊的“感悟人生”從後面趕了上來,不斷催促我快走。更多時候,他把我遠遠落在後面,在前面山坡拐彎的地方衝我喊話,用他的話說,他走得越慢,我走得越慢。

然而,不知是血糖降低還是什麼原因,我全身發軟,氣喘如牛,雙腿不再聽從使喚。我索性不再理睬收隊的催促,坐在石頭上喝完最後的水,吃了兩顆糖,抽了一支菸,足足休息了十多分鐘,才終於緩過勁來。

進入河谷深處,臺地上的樹木逐漸多起來,除了松林,還碰到一片極為蒼老的楊樹林。就在我們幾乎失望的時候,“感悟人生”在松樹林中貓腰去看,忽然喊起來:我看見帳篷了!回頭再看,落在後面的迴歸自然夫婦倆,已經累得說不出一句話。走到營地,我往哈薩克牧民鋪開的防潮墊上仆地躺倒,那一刻,再大的事情也無法把我喚起了。

然而,彷彿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就在我們打起篝火做飯時,一輪圓月在前方的山巔背後升起,月亮還未露出真容,淡淡的光芒已將整個山頭照亮,宛如佛光乍現。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掏出了手中的相機,一天的疲憊,似乎全部有了回報。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博孜剋日格河谷,隨著河水的流向不斷摺疊蜿蜒,最多時,隊員一天內要連續蹚過30多次河流

天堂湖:一個獎賞

清晨醒來的時候,細密的雨水已將林地草地打溼。挑戰終於來了,這一天我們要翻越海拔3880米的艾克布拉克達阪。達阪,在蒙古語中,即是“山頂的隘口”。

由於要走山路,按照剛哥的提醒,我們早早換上了厚襪子和登山鞋。對於菜驢來說,什麼都要學習。登山鞋的鞋帶一定要紮緊,一定要穿厚襪子,保證全程腳不會在鞋中打滑。

山勢越來越高,只能走走停停。不久,忙著拍攝的黃宇被遠遠落在後面,熱心的隊友趕上來對我說:“你應該等等你的同伴,一個人在後面走起來很累。”其實,昨天下午一直走在隊尾的我何嘗不知那種感受,但我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不能勉強,何況後面還有人負責斷後。

在已能看見達阪的草甸上,我們做了衝頂前的最後一次集體休整。這次,我和黃宇一起結伴而行。沿著繞來繞去的山坡緩緩上升,不久開始下起雨來,伴隨著小而密集的冰雹。就在我換雨披的當兒,隊伍已經走到了前面。不久,為了更好地拍攝,黃宇也騎馬去了。這時,我發現只有三四個體力較弱的隊員,還在我身後慢慢地挪動著。

雨越下越大了,上升的馬道變得泥濘溼滑,我不得不在來回跳躍於旁邊的草甸上。讓我感動的是,在冰冷的雨水中,體力很好、遠遠走在前方的濤哥,正在前面拄著手杖等我。我們約定,走一百步休息一次,所謂休息,是站定以後,用雙杖撐在胸前,深呼吸幾次而已。一旦坐下,身體就會熄火,便會陷入越休息越累的惡性循環。

隊員相繼選擇騎馬而去,在通往達阪的最後一公里,只剩下了我一人。雨這時停了,冷風急速地吹打著我的雨披,群山覆蓋著積雪,默然聳立,茫茫天地間,似乎只剩下了自己。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一種戲劇化的悲愴:整個世界拋棄了你,沒有任何可以依賴。每走二三十步便需要停下來喘氣,緊接著我突然感到一種神經質般的快意,開始大聲地反覆唱起自己喜愛的歌詞:“你知不知道,思念一個人的滋味……”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積雪覆蓋的達阪時,最害怕遇到風雪天氣。瞬間帶來的失溫與冰冷的河流,一起成為烏孫古道上最大的危險

濤哥在翻越達阪時,曾回頭對我大聲喊,讓我騎馬,我始終熬著自己堅持下來。終於抵達了達阪,雪山就在眼前,阪下陡峭的山峰間,赫然出現一個略呈乳白色的湖泊,我知道,這只是天堂湖上面的小湖。

終於收隊匯合,或許是帶著穿越達阪的興奮,體能大大恢復,我們開始急速地下行。

“感悟人生”指著下方厚達幾十釐米的積雪告訴我,翻越達阪最大的風險是遭遇暴風雪,兩年前,另外一個團隊隊員正是在下達阪時由於失溫,死在他的懷裡。這時,我才明白為何在翻越達阪時,領隊不斷催促大家快速通過。

也許因為我多耽誤了半個小時的行程,下山途中,濤哥對我非常生氣:“你知不知道你剛才那樣非常危險,而且會拖整個隊伍的行程!”我當時也很氣憤,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應該對朋友有最起碼的信任。”

行走兩個小時後,雨再度下了起來,在大風中,雨披很快沒有了效力,不久,登山鞋裡便發出咕嘰咕嘰的水聲。飢寒交加,疲憊不堪的我們幾乎來不及更多欣賞風雨中的天堂湖美景,不得不繞著馬蹄形的湖面繼續穿行。

到了營地,天色已經昏黑。許多人累得一口東西也沒有吃,便匆忙搭起篷休息。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峽谷中的河水經常把人們逼至山腰上不知何時開鑿出的棧道

何謂“跋山涉水”?

沿著狹窄的博孜剋日格河谷一路前行,入山沒多久,便需要穿越湍急的河流。發源自天山群峰的河流極具欺騙性,看起來水不併深,一旦跨入,便立刻感受到它的冰冷與湍急,需要把登山杖牢牢扎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才能站穩。從沒膝深的水中走出,整條腿變得木然,走一會兒才能恢復感覺。

峽谷隨著河流不斷摺疊蜿蜒,才剛上岸,馬上又要蹚河。彷彿是提前給我們一個警告,在第二次過河時,由於馬的前腳卡在了河底卵石中,隊員若冰從馬上翻落水中,幸好很快被馬伕拉起,那匹驚慌失措的馬過了半天才被另外一個馬伕拉起。上到岸邊,若冰的右腿很快烏青了一大塊,大家心裡一沉,擔心她可能下來無法走路。“剛剛好”過來捏了捏腿,說骨頭沒事,問題應該不大。

就這樣,大家繼續前行。接連趟了八次河,在晚上十點多天色將黑的時候,終於到達5公里左右一個叫蘋果園的河邊青草臺地上,準備紮營。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穿越途中,不時能碰到來自天山南北麓的牧民

儘管只是徒步了短短兩三個小時,但已能看出大家的體能強弱。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個頭最高的“大長腿”阿湯,他是今天唯一沒有騎馬過河的人,每次都搶在領隊前面探路。另外一個則是已經58歲的老大哥“騎士”,如果不是在領隊的喝止下返回,鬚髮皆白的他還試圖翻越河旁的礁石過河。他後來告訴我,浙大化工專業畢業,他1988年便下海和朋友經營一個食用香精的企業。目前的他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了徒步,他還練過攀巖,玩戶外已有十多年時間。

紮起帳篷,簡單吃了點東西后,大家陸續睡去。我和濤哥在帳外燃起一堆篝火,天空星光點點,谷間轟轟作響的水聲,反而更添靜謐。

“天山之內無坦途”,我們是在徒步的第二天,才第一次在字面之外,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跋山涉水”。

早晨醒來,我們就著烤饢,喝過在篝火上煮好的奶茶,拔寨準備出發。這時,大家因為騎馬過河的費用,和馬伕有了爭議。大家一氣之下,索性宣佈靠安全繩全部自己過河。

一到了河裡,就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清晨的河流,刺骨般冰冷,一旦沒過膝蓋,半個身子都要麻木半天。再看早晨信誓旦旦宣佈自己過河的女隊員們,這時都已老老實實騎到了馬背上,好在經過領隊沿途交涉,費用已經降到了750元。

也許因為昨天幾次過河都比較順利,以為自己有了些經驗,我還是犯了魯莽冒進的錯誤。沒有跟在別的隊員後面過河,獨自找了一段兩邊都比較淺、只有中間一段水較為深的地方過河。然而,一下水就知道了深淺,水一下沒到腰間,我的雙腿幾乎無法立穩,身體開始發飄。急忙轉身往回退,接過領隊遞過來的手杖,上岸之後,發現掛在腰間的手機已經進水。這讓我想起少年時和父親一起過延河的經驗,父親每每會提到那件他認為冒了極大風險的事情。那是延河的洪水季節,河水已經漫過過水橋到膝蓋的位置,父親牽著我過河。我的雙腳幾乎是磨著橋面一點點通過的,巨大的力量推著我的身體,不容一點閃失,眼睛是不能朝水張望的,只好儘量地朝對岸張望。

後來,我在和伊寧戶外協會會長姜勇聊天時才知道,在烏孫古道上,最大的風險就來自過河和失溫。從2011年開始,他帶領的伊犁藍天救援隊,一共在烏孫古道上救援過五次,除了大雪被困,迷路失蹤,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河被淹。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河谷亂石中,經常能碰到一些飽經滄桑的樹木,屢經河水沖刷而屹立不倒

道路不斷在河谷之間盤旋上升,有時候湍急的河流切斷了一切通道,馬道被逼到了兩旁的山上。在山上,走在不知多少年前人們開鑿出的棧道,路上到處是滾落的碎石,下方則是轟隆作響的水聲,走在前面的夥伴,熱心地為我們拍照,後面的人們一邊擺著pose,一邊計算著在此滯留的風險。

時間不覺過了晌午,除了短暫的休息,補充一點烤饢等食物,就是不停地喝水。很快就發現帶的水不夠喝了,體力也開始越來越虛弱。不知不覺,我已從第一梯隊掉到隊伍後面,負責收隊的“感悟人生”從後面趕了上來,不斷催促我快走。更多時候,他把我遠遠落在後面,在前面山坡拐彎的地方衝我喊話,用他的話說,他走得越慢,我走得越慢。

然而,不知是血糖降低還是什麼原因,我全身發軟,氣喘如牛,雙腿不再聽從使喚。我索性不再理睬收隊的催促,坐在石頭上喝完最後的水,吃了兩顆糖,抽了一支菸,足足休息了十多分鐘,才終於緩過勁來。

進入河谷深處,臺地上的樹木逐漸多起來,除了松林,還碰到一片極為蒼老的楊樹林。就在我們幾乎失望的時候,“感悟人生”在松樹林中貓腰去看,忽然喊起來:我看見帳篷了!回頭再看,落在後面的迴歸自然夫婦倆,已經累得說不出一句話。走到營地,我往哈薩克牧民鋪開的防潮墊上仆地躺倒,那一刻,再大的事情也無法把我喚起了。

然而,彷彿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就在我們打起篝火做飯時,一輪圓月在前方的山巔背後升起,月亮還未露出真容,淡淡的光芒已將整個山頭照亮,宛如佛光乍現。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掏出了手中的相機,一天的疲憊,似乎全部有了回報。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博孜剋日格河谷,隨著河水的流向不斷摺疊蜿蜒,最多時,隊員一天內要連續蹚過30多次河流

天堂湖:一個獎賞

清晨醒來的時候,細密的雨水已將林地草地打溼。挑戰終於來了,這一天我們要翻越海拔3880米的艾克布拉克達阪。達阪,在蒙古語中,即是“山頂的隘口”。

由於要走山路,按照剛哥的提醒,我們早早換上了厚襪子和登山鞋。對於菜驢來說,什麼都要學習。登山鞋的鞋帶一定要紮緊,一定要穿厚襪子,保證全程腳不會在鞋中打滑。

山勢越來越高,只能走走停停。不久,忙著拍攝的黃宇被遠遠落在後面,熱心的隊友趕上來對我說:“你應該等等你的同伴,一個人在後面走起來很累。”其實,昨天下午一直走在隊尾的我何嘗不知那種感受,但我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不能勉強,何況後面還有人負責斷後。

在已能看見達阪的草甸上,我們做了衝頂前的最後一次集體休整。這次,我和黃宇一起結伴而行。沿著繞來繞去的山坡緩緩上升,不久開始下起雨來,伴隨著小而密集的冰雹。就在我換雨披的當兒,隊伍已經走到了前面。不久,為了更好地拍攝,黃宇也騎馬去了。這時,我發現只有三四個體力較弱的隊員,還在我身後慢慢地挪動著。

雨越下越大了,上升的馬道變得泥濘溼滑,我不得不在來回跳躍於旁邊的草甸上。讓我感動的是,在冰冷的雨水中,體力很好、遠遠走在前方的濤哥,正在前面拄著手杖等我。我們約定,走一百步休息一次,所謂休息,是站定以後,用雙杖撐在胸前,深呼吸幾次而已。一旦坐下,身體就會熄火,便會陷入越休息越累的惡性循環。

隊員相繼選擇騎馬而去,在通往達阪的最後一公里,只剩下了我一人。雨這時停了,冷風急速地吹打著我的雨披,群山覆蓋著積雪,默然聳立,茫茫天地間,似乎只剩下了自己。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一種戲劇化的悲愴:整個世界拋棄了你,沒有任何可以依賴。每走二三十步便需要停下來喘氣,緊接著我突然感到一種神經質般的快意,開始大聲地反覆唱起自己喜愛的歌詞:“你知不知道,思念一個人的滋味……”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積雪覆蓋的達阪時,最害怕遇到風雪天氣。瞬間帶來的失溫與冰冷的河流,一起成為烏孫古道上最大的危險

濤哥在翻越達阪時,曾回頭對我大聲喊,讓我騎馬,我始終熬著自己堅持下來。終於抵達了達阪,雪山就在眼前,阪下陡峭的山峰間,赫然出現一個略呈乳白色的湖泊,我知道,這只是天堂湖上面的小湖。

終於收隊匯合,或許是帶著穿越達阪的興奮,體能大大恢復,我們開始急速地下行。

“感悟人生”指著下方厚達幾十釐米的積雪告訴我,翻越達阪最大的風險是遭遇暴風雪,兩年前,另外一個團隊隊員正是在下達阪時由於失溫,死在他的懷裡。這時,我才明白為何在翻越達阪時,領隊不斷催促大家快速通過。

也許因為我多耽誤了半個小時的行程,下山途中,濤哥對我非常生氣:“你知不知道你剛才那樣非常危險,而且會拖整個隊伍的行程!”我當時也很氣憤,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應該對朋友有最起碼的信任。”

行走兩個小時後,雨再度下了起來,在大風中,雨披很快沒有了效力,不久,登山鞋裡便發出咕嘰咕嘰的水聲。飢寒交加,疲憊不堪的我們幾乎來不及更多欣賞風雨中的天堂湖美景,不得不繞著馬蹄形的湖面繼續穿行。

到了營地,天色已經昏黑。許多人累得一口東西也沒有吃,便匆忙搭起篷休息。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進入天山北麓,植被明顯多了起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筆直高聳的雲杉

科克蘇河邊的爭吵

我們是在次日的清晨,才仔細看清了天堂湖的面目。從宿營的草坡望過去,在白雪皚皚的群峰包圍之中,晨曦中的天堂湖顯得秀美而神祕。在草甸的巨石背後,來自黑英山鄉的牧民在臨時搭建的茅棚中,正生火做著早餐。

今天的任務,相對輕鬆,一路下山,穿越八次河流後,抵達科克蘇河南岸,然後乘坐溜索過河,進入北疆哈薩克牧民的地方。

偶爾出現的小木屋,是牧民放牧時休息的地方,也成為沿路徒步者的天然庇護所。這次,“剛剛好”沒有“撒謊”,傍晚時分,我們已經抵達科克蘇河南岸。之前據老安介紹,這裡的溜索搭建於2010年左右,一度因為收費過高,徒步隊伍選擇往河的上游前行十多公里,從那裡隱藏山谷間的木橋過河,然後翻越包紮墩達阪南行。後來商業團與牧民經過談判,將溜索費穩定在每人200元。

這裡的溜索,其實是兩根帶滑輪的鋼纜下面挽一個鐵框,一次可以通行三人。滑行到中間,然後再由對岸的人用繩子搖搖晃晃地拉上去,寬闊湍急的科克蘇河就在腳下發出怒吼般的咆哮,不由讓人膽寒。

到了對岸,夜宿哈薩克牧民家中,在風餐露宿三晚後,終於住進了牧民家溫暖的小木屋。晚上,按照慣例,“剛剛好”要宰殺一頭羊,請大家飽餐一頓。大家一邊等著大餐,一邊在剛哥的帳篷裡討論明天的行程。

爭論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其實從早上起,團隊的不少成員便紛紛要求騎馬,走完剩下的路程,因為實在太累了。而在我看來,如果騎馬走完剩下的兩天,便已然喪失了徒步的意義,期間的問題,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虛榮心。

然而,我沒有料到,首先反對的竟然是老朋友濤哥。他大聲地說道:“有那麼大的意義嗎?我覺得沒有那麼大的意義。這個事情在你的內心有意義,在我的內心裡不一定有意義。”其時的我,似乎來不及想,徒步走完全程究竟有何意義,是為了寫好一篇稿子,還是為了什麼別的原因?但在我,既然決定的事情,似乎從不願半途而廢。

領隊提出了一種方案:一部分人騎馬,另一部分能走動的人繼續跟著他徒步,反正,剩下兩天時間,怎樣也可以走到瓊庫什臺。我比較傾向於這種方案,但在這時,就連隊伍中最強的“騎士”老大哥,也一邊勸我們出來玩不要太當真,一邊表示遵從多數人的想法。

所謂想法,就是意義,你為什麼到這來走一遭?但我不得不面對現實,現實是,和我一起出來的幾個夥伴,他們也不願意再走。

在路途的疲憊中,一切都被放大了,包括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

我們不再爭辯,只是靜靜等著多數人的意見。其實那意見也很顯然:傾向於騎馬。不過,大概由於我的爭執,兩天騎馬變成了騎一天馬,然後走一天出去。

那晚,我和濤哥都沒有再講話。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0期,原文標題《烏孫古道:穿行在天山》

也許,就如老安說的,徒步,就像一種會成癮的“綠色鴉片”。至於意義,來自每個人的賦予。你覺得它有意義,它就有意義,一如自己選擇的人生。

記者/艾江濤 攝影/黃宇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經過整整一天跋涉,眼前出現的天堂湖(阿克庫勒湖),更像一個獎賞


上路了

出發的日期,最後被定在了7月10日。據驢友介紹,這是穿越天山南北、連接古烏孫國與龜茲國之間那條古道——烏孫古道——的最佳季節。

出發前十多天,領隊“剛剛好”——對,這就是他的網名——已將一路所需的裝備清單發給了我們。登山鞋、溯溪鞋、登山包、登山杖、帳篷、睡袋,當一件件裝備運抵上門時,我多少覺得有點煞有介事,不就是在天山穿行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準備遠遠不足。

唯一讓我意識到這條道路艱險的事實是,“剛剛好”告訴我,就在幾天前,一對自行出遊的年輕情侶,被途中的河水捲走。也正因此,原本從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入山的北入口暫時關閉,我們此行不得不選擇反穿,從拜城縣的黑英山山口進入,從南往北穿越。

那幾天,烏魯木齊的溫度持續在三十多攝氏度,熱氣逼人,伊寧、庫車也差不多。或許正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覺,我完全沒有準備厚一點的衣服。“剛剛好”在俱樂部辦公室見到穿著牛仔褲,只帶了兩件薄外套的我時,還是很驚訝。身形健壯、理著寸頭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個擁有十多年帶隊經驗、53歲的人,他正告我,山間氣候變化異常,穿越河流眾多,速乾衣、抓絨衣很重要。於是,直至烏魯木齊,我才終於湊齊了穿行最為重要的衣服。

“我們又見面了。”在辦公室門外,我們首先見到的是承擔此次徒步協作的“感悟人生”和他三歲多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揹著行李包的叔叔,小孩以為所有人都差不多。沒多久,領隊帶著一群攜帶大包小包的人,走出電梯。他們是來自杭州臨平“溪山行”群裡一批經常玩戶外的隊友,共有八男八女組成,加上攝影記者黃宇和我,還有一個朋友濤哥,兩位領隊,21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瓊達阪時的高山草原與花海,與遠處的雪山白雲一起,構成天山北麓最典型的風景

說句實話,當我最初看到來自杭州的隊員們時,多少有些驚訝,他們看上去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的老大哥、老大姐。看看他們沉重的包裹,聚在一起熱烈地聊天,我心想,戶外不應該更多是年輕人玩的嗎?他們不去景點旅遊,跋山涉水到這荒野之地徒步,又為了什麼?

很快,新疆藍田救援隊隊長安少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對戶外來說,年齡從來不是問題。老安堪稱新疆戶外探險界的大神,2013年,43歲的安少華才剛剛接觸戶外,結果兩年後登頂慕士塔格峰,再過兩年又成功登上珠峰。2008年8月,經歷了之前的三次失敗之後,正是老安帶領6名隊員,最先走通了從瓊庫什臺到黑英山的那條長達130公里的古道,並將這條徒步線路命名為烏孫古道,還為位於艾克布拉克達阪下的阿克庫勒湖,起了一個誘人的名字:天堂湖。許多人正是被老安在網上所發的那張天堂湖照片所吸引,而紛紛上路。

儘管老安對日後作為經典徒步線路的烏孫古道有開啟之功,但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古道,千百年來一直是牧民的馬道與商道,更與烏孫這個從公元前2世紀便見諸史冊橫亙數百年的西北遊牧國家密不可分。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烏孫古道穿越路線圖

烏孫曾長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的河西走廊。後來,被大月氏滅國。首領難兜靡也被殺死,兒子獵驕靡被當時控制西域的匈奴冒頓單于收養。獵驕靡長大後,請求匈奴君臣單于領兵逐走大月氏,將部眾遷至伊犁河流域立國。烏孫的這段故往,均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所拘時所聽聞。聯絡月氏人夾擊匈奴不成後,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接受張騫“聯絡烏孫,夾擊匈奴”的建議,派其出使烏孫。此後,烏孫昆莫先後娶漢帝國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妻,配合帝國擊敗匈奴,統一西域。

7月11日晚上,在俱樂部辦公室,“剛剛好”往每個人的揹包裡準備了幾張烤饢,作為未來幾天的主要乾糧。除了身上背的登山包,其他輜重都被裝入黃色編織袋,預備馱在已在黑英山山口等待我們的馬上。夜幕中,當一群人扛著編織袋前往南下庫車的火車站時,大家不由相視而笑:我們要南下打工去了!

出了庫車火車站,汽車很快行駛在著名的獨庫公路上。公路兩旁,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千奇百怪,連綿不絕。

儘管一路景色優美,但所有人都盼望著早點踏入黑英山山口。終於,車子停在了黑英山鄉,這裡也是我們進山前最後可以補給的地方。村子裡,除了幾個小賣店,還有一家飯館,看到我們一群人來,維吾爾老闆很快忙碌著為大家準備午餐。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領隊正在聯繫從瓊庫什臺出發已經提前抵達這裡的哈薩克馬伕。很快出了問題,我們的馬伕被當地人帶去問話,馬匹則被留在黑英山山口。原來,世居北天山的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牧民,與天山南麓的維吾爾牧民,向來以科克蘇河為界,互不侵犯。烏孫古道的徒步者,原本從北邊瓊庫什臺進山,僱傭當地馬伕,從黑英山穿出,沒有任何問題。最近,由於北邊入口被封,天山北麓的哈薩克馬伕,不得不前往黑英山接人。隨著前往古道徒步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五月份之後,黑英山鄉的維吾爾牧民,也開始承接馬匹生意,如此一來,雙方便有了直接的利益衝突。

領隊“剛剛好”和黑英山鄉的負責人談判了半天。交涉的結果是,放行哈薩爾馬伕隨我們一路北上,作為條件,我們需要另外僱傭當地的七匹馬,外加三名馬伕,幫我們把行李運送到科克蘇河南岸。

就這樣,七匹馬,跟著我們的五輛汽車,又行駛了兩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黑英山山口。天山南麓植被貧瘠,到處是沙土與石塊,眼前層疊的山頭幾乎寸草不生,在兩山之間出現的一條狹窄入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黑英山山口。

入山的位置,立有一塊修建不久的“劉平國治關城通石刻遺址”,但原來的崖刻文字,我們並未找到。這塊刻於東漢永壽四年(158年)的碑文,記錄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派家從修建列亭的事情。近兩千年前,這位東漢將軍在這裡修建戍堡和營盤,扼守這條連接南北疆、絲綢之路北道伊寧與中道拜城之間的要道。

打了最後一通電話,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在接下來的六天時間,將要度過一段與外界切斷任何聯繫的山中歲月。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峽谷中的河水經常把人們逼至山腰上不知何時開鑿出的棧道

何謂“跋山涉水”?

沿著狹窄的博孜剋日格河谷一路前行,入山沒多久,便需要穿越湍急的河流。發源自天山群峰的河流極具欺騙性,看起來水不併深,一旦跨入,便立刻感受到它的冰冷與湍急,需要把登山杖牢牢扎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才能站穩。從沒膝深的水中走出,整條腿變得木然,走一會兒才能恢復感覺。

峽谷隨著河流不斷摺疊蜿蜒,才剛上岸,馬上又要蹚河。彷彿是提前給我們一個警告,在第二次過河時,由於馬的前腳卡在了河底卵石中,隊員若冰從馬上翻落水中,幸好很快被馬伕拉起,那匹驚慌失措的馬過了半天才被另外一個馬伕拉起。上到岸邊,若冰的右腿很快烏青了一大塊,大家心裡一沉,擔心她可能下來無法走路。“剛剛好”過來捏了捏腿,說骨頭沒事,問題應該不大。

就這樣,大家繼續前行。接連趟了八次河,在晚上十點多天色將黑的時候,終於到達5公里左右一個叫蘋果園的河邊青草臺地上,準備紮營。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穿越途中,不時能碰到來自天山南北麓的牧民

儘管只是徒步了短短兩三個小時,但已能看出大家的體能強弱。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個頭最高的“大長腿”阿湯,他是今天唯一沒有騎馬過河的人,每次都搶在領隊前面探路。另外一個則是已經58歲的老大哥“騎士”,如果不是在領隊的喝止下返回,鬚髮皆白的他還試圖翻越河旁的礁石過河。他後來告訴我,浙大化工專業畢業,他1988年便下海和朋友經營一個食用香精的企業。目前的他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了徒步,他還練過攀巖,玩戶外已有十多年時間。

紮起帳篷,簡單吃了點東西后,大家陸續睡去。我和濤哥在帳外燃起一堆篝火,天空星光點點,谷間轟轟作響的水聲,反而更添靜謐。

“天山之內無坦途”,我們是在徒步的第二天,才第一次在字面之外,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跋山涉水”。

早晨醒來,我們就著烤饢,喝過在篝火上煮好的奶茶,拔寨準備出發。這時,大家因為騎馬過河的費用,和馬伕有了爭議。大家一氣之下,索性宣佈靠安全繩全部自己過河。

一到了河裡,就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清晨的河流,刺骨般冰冷,一旦沒過膝蓋,半個身子都要麻木半天。再看早晨信誓旦旦宣佈自己過河的女隊員們,這時都已老老實實騎到了馬背上,好在經過領隊沿途交涉,費用已經降到了750元。

也許因為昨天幾次過河都比較順利,以為自己有了些經驗,我還是犯了魯莽冒進的錯誤。沒有跟在別的隊員後面過河,獨自找了一段兩邊都比較淺、只有中間一段水較為深的地方過河。然而,一下水就知道了深淺,水一下沒到腰間,我的雙腿幾乎無法立穩,身體開始發飄。急忙轉身往回退,接過領隊遞過來的手杖,上岸之後,發現掛在腰間的手機已經進水。這讓我想起少年時和父親一起過延河的經驗,父親每每會提到那件他認為冒了極大風險的事情。那是延河的洪水季節,河水已經漫過過水橋到膝蓋的位置,父親牽著我過河。我的雙腳幾乎是磨著橋面一點點通過的,巨大的力量推著我的身體,不容一點閃失,眼睛是不能朝水張望的,只好儘量地朝對岸張望。

後來,我在和伊寧戶外協會會長姜勇聊天時才知道,在烏孫古道上,最大的風險就來自過河和失溫。從2011年開始,他帶領的伊犁藍天救援隊,一共在烏孫古道上救援過五次,除了大雪被困,迷路失蹤,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河被淹。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河谷亂石中,經常能碰到一些飽經滄桑的樹木,屢經河水沖刷而屹立不倒

道路不斷在河谷之間盤旋上升,有時候湍急的河流切斷了一切通道,馬道被逼到了兩旁的山上。在山上,走在不知多少年前人們開鑿出的棧道,路上到處是滾落的碎石,下方則是轟隆作響的水聲,走在前面的夥伴,熱心地為我們拍照,後面的人們一邊擺著pose,一邊計算著在此滯留的風險。

時間不覺過了晌午,除了短暫的休息,補充一點烤饢等食物,就是不停地喝水。很快就發現帶的水不夠喝了,體力也開始越來越虛弱。不知不覺,我已從第一梯隊掉到隊伍後面,負責收隊的“感悟人生”從後面趕了上來,不斷催促我快走。更多時候,他把我遠遠落在後面,在前面山坡拐彎的地方衝我喊話,用他的話說,他走得越慢,我走得越慢。

然而,不知是血糖降低還是什麼原因,我全身發軟,氣喘如牛,雙腿不再聽從使喚。我索性不再理睬收隊的催促,坐在石頭上喝完最後的水,吃了兩顆糖,抽了一支菸,足足休息了十多分鐘,才終於緩過勁來。

進入河谷深處,臺地上的樹木逐漸多起來,除了松林,還碰到一片極為蒼老的楊樹林。就在我們幾乎失望的時候,“感悟人生”在松樹林中貓腰去看,忽然喊起來:我看見帳篷了!回頭再看,落在後面的迴歸自然夫婦倆,已經累得說不出一句話。走到營地,我往哈薩克牧民鋪開的防潮墊上仆地躺倒,那一刻,再大的事情也無法把我喚起了。

然而,彷彿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就在我們打起篝火做飯時,一輪圓月在前方的山巔背後升起,月亮還未露出真容,淡淡的光芒已將整個山頭照亮,宛如佛光乍現。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掏出了手中的相機,一天的疲憊,似乎全部有了回報。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博孜剋日格河谷,隨著河水的流向不斷摺疊蜿蜒,最多時,隊員一天內要連續蹚過30多次河流

天堂湖:一個獎賞

清晨醒來的時候,細密的雨水已將林地草地打溼。挑戰終於來了,這一天我們要翻越海拔3880米的艾克布拉克達阪。達阪,在蒙古語中,即是“山頂的隘口”。

由於要走山路,按照剛哥的提醒,我們早早換上了厚襪子和登山鞋。對於菜驢來說,什麼都要學習。登山鞋的鞋帶一定要紮緊,一定要穿厚襪子,保證全程腳不會在鞋中打滑。

山勢越來越高,只能走走停停。不久,忙著拍攝的黃宇被遠遠落在後面,熱心的隊友趕上來對我說:“你應該等等你的同伴,一個人在後面走起來很累。”其實,昨天下午一直走在隊尾的我何嘗不知那種感受,但我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不能勉強,何況後面還有人負責斷後。

在已能看見達阪的草甸上,我們做了衝頂前的最後一次集體休整。這次,我和黃宇一起結伴而行。沿著繞來繞去的山坡緩緩上升,不久開始下起雨來,伴隨著小而密集的冰雹。就在我換雨披的當兒,隊伍已經走到了前面。不久,為了更好地拍攝,黃宇也騎馬去了。這時,我發現只有三四個體力較弱的隊員,還在我身後慢慢地挪動著。

雨越下越大了,上升的馬道變得泥濘溼滑,我不得不在來回跳躍於旁邊的草甸上。讓我感動的是,在冰冷的雨水中,體力很好、遠遠走在前方的濤哥,正在前面拄著手杖等我。我們約定,走一百步休息一次,所謂休息,是站定以後,用雙杖撐在胸前,深呼吸幾次而已。一旦坐下,身體就會熄火,便會陷入越休息越累的惡性循環。

隊員相繼選擇騎馬而去,在通往達阪的最後一公里,只剩下了我一人。雨這時停了,冷風急速地吹打著我的雨披,群山覆蓋著積雪,默然聳立,茫茫天地間,似乎只剩下了自己。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一種戲劇化的悲愴:整個世界拋棄了你,沒有任何可以依賴。每走二三十步便需要停下來喘氣,緊接著我突然感到一種神經質般的快意,開始大聲地反覆唱起自己喜愛的歌詞:“你知不知道,思念一個人的滋味……”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翻越積雪覆蓋的達阪時,最害怕遇到風雪天氣。瞬間帶來的失溫與冰冷的河流,一起成為烏孫古道上最大的危險

濤哥在翻越達阪時,曾回頭對我大聲喊,讓我騎馬,我始終熬著自己堅持下來。終於抵達了達阪,雪山就在眼前,阪下陡峭的山峰間,赫然出現一個略呈乳白色的湖泊,我知道,這只是天堂湖上面的小湖。

終於收隊匯合,或許是帶著穿越達阪的興奮,體能大大恢復,我們開始急速地下行。

“感悟人生”指著下方厚達幾十釐米的積雪告訴我,翻越達阪最大的風險是遭遇暴風雪,兩年前,另外一個團隊隊員正是在下達阪時由於失溫,死在他的懷裡。這時,我才明白為何在翻越達阪時,領隊不斷催促大家快速通過。

也許因為我多耽誤了半個小時的行程,下山途中,濤哥對我非常生氣:“你知不知道你剛才那樣非常危險,而且會拖整個隊伍的行程!”我當時也很氣憤,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應該對朋友有最起碼的信任。”

行走兩個小時後,雨再度下了起來,在大風中,雨披很快沒有了效力,不久,登山鞋裡便發出咕嘰咕嘰的水聲。飢寒交加,疲憊不堪的我們幾乎來不及更多欣賞風雨中的天堂湖美景,不得不繞著馬蹄形的湖面繼續穿行。

到了營地,天色已經昏黑。許多人累得一口東西也沒有吃,便匆忙搭起篷休息。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進入天山北麓,植被明顯多了起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筆直高聳的雲杉

科克蘇河邊的爭吵

我們是在次日的清晨,才仔細看清了天堂湖的面目。從宿營的草坡望過去,在白雪皚皚的群峰包圍之中,晨曦中的天堂湖顯得秀美而神祕。在草甸的巨石背後,來自黑英山鄉的牧民在臨時搭建的茅棚中,正生火做著早餐。

今天的任務,相對輕鬆,一路下山,穿越八次河流後,抵達科克蘇河南岸,然後乘坐溜索過河,進入北疆哈薩克牧民的地方。

偶爾出現的小木屋,是牧民放牧時休息的地方,也成為沿路徒步者的天然庇護所。這次,“剛剛好”沒有“撒謊”,傍晚時分,我們已經抵達科克蘇河南岸。之前據老安介紹,這裡的溜索搭建於2010年左右,一度因為收費過高,徒步隊伍選擇往河的上游前行十多公里,從那裡隱藏山谷間的木橋過河,然後翻越包紮墩達阪南行。後來商業團與牧民經過談判,將溜索費穩定在每人200元。

這裡的溜索,其實是兩根帶滑輪的鋼纜下面挽一個鐵框,一次可以通行三人。滑行到中間,然後再由對岸的人用繩子搖搖晃晃地拉上去,寬闊湍急的科克蘇河就在腳下發出怒吼般的咆哮,不由讓人膽寒。

到了對岸,夜宿哈薩克牧民家中,在風餐露宿三晚後,終於住進了牧民家溫暖的小木屋。晚上,按照慣例,“剛剛好”要宰殺一頭羊,請大家飽餐一頓。大家一邊等著大餐,一邊在剛哥的帳篷裡討論明天的行程。

爭論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其實從早上起,團隊的不少成員便紛紛要求騎馬,走完剩下的路程,因為實在太累了。而在我看來,如果騎馬走完剩下的兩天,便已然喪失了徒步的意義,期間的問題,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虛榮心。

然而,我沒有料到,首先反對的竟然是老朋友濤哥。他大聲地說道:“有那麼大的意義嗎?我覺得沒有那麼大的意義。這個事情在你的內心有意義,在我的內心裡不一定有意義。”其時的我,似乎來不及想,徒步走完全程究竟有何意義,是為了寫好一篇稿子,還是為了什麼別的原因?但在我,既然決定的事情,似乎從不願半途而廢。

領隊提出了一種方案:一部分人騎馬,另一部分能走動的人繼續跟著他徒步,反正,剩下兩天時間,怎樣也可以走到瓊庫什臺。我比較傾向於這種方案,但在這時,就連隊伍中最強的“騎士”老大哥,也一邊勸我們出來玩不要太當真,一邊表示遵從多數人的想法。

所謂想法,就是意義,你為什麼到這來走一遭?但我不得不面對現實,現實是,和我一起出來的幾個夥伴,他們也不願意再走。

在路途的疲憊中,一切都被放大了,包括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

我們不再爭辯,只是靜靜等著多數人的意見。其實那意見也很顯然:傾向於騎馬。不過,大概由於我的爭執,兩天騎馬變成了騎一天馬,然後走一天出去。

那晚,我和濤哥都沒有再講話。

在穿越天山南北的烏孫古道上,徒步的我一路犯錯,一路體悟

科克蘇河岸上的溜索。寬闊湍急的科克蘇河為南北疆分界線,北岸為哈薩克牧民的草場,南岸是維吾爾牧民的草場

第二天,作為隊伍最後一位,我揀到一匹羸弱的小馬,而且沒有馬鐙,我不知道怎樣駕馭它穿越科克蘇河邊那些陡峭的山路。但不管怎樣,大家再次上路了。

出於安全,一個哈薩克牧民騎在前面拉著我的馬韁繩。馬在山地的表現超出我的想象,但一腳深一腳淺,山道又是如此狹窄,況且我在之前科考隊拍攝的紀錄片中,已看到路邊有不少跌落死去的馬匹。在穿越山脊的3公里裡,我的雙手全是汗水,幾乎不敢說話。終於到了一處平坦的草甸,下馬暫做休整。每個人的心思都一樣,大家都說,這簡直是在玩命。

好在,通往瓊達阪的路上,逐漸深入天山腹地的高山牧場,地勢逐漸平緩。沿途的牧場已能看到許多牧民,其中還有十來歲上下騎在馬上的哈薩克少年,讓我感嘆這個馬背上的民族,這些烏孫人的後裔。

瓊達阪海拔3600米左右。騎馬雖然顛簸,畢竟省力。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已經到了達阪口,下行的一段路太過陡峭,大家下馬,沿著溪流翻滾的亂石堆一路走下。

眼看又到了傍晚,我的馬突然長鳴起來,抬頭一看,前方出現了牧民的木屋,宿營地到了,原來連馬兒也如此歡暢。到了下面的草地上,我不由用力蹬了幾下,馳騁了一段。下得馬來,才發現膝蓋痠痛,幾乎無法站立,屁股上也磨起了一個大水泡。

雖然沒有按原計劃徒步完全程,但似乎,騎馬也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晚上,照例在牧民家殺羊腐敗。喝著馬奶酒,“騎士”老哥給我講起了真正的戶外精神:團隊協作,互幫互助;精神獨立,能夠照顧好自己。對他來說,徒步就是認識一圈好玩的人,親近大自然。那麼,多年的徒步又給他帶來什麼呢?“我覺得自己人沒有那麼俗了,人變得超脫一點。大家身份都一樣,都是驢友,拉平了。心態變得比較好。”

由於昨天騎馬的原因,第二天的路程變得輕鬆起來,我們走完了最後8公里。這一趟,對於我來說,也許是更好地認清自己,不要過於執著。就像回來後,濤哥發給我的短信所說:“凡事有一點小遺憾,才值得嚮往!如果太圓滿了,就沒意思了。”

(感謝王偉、王鐵男對採訪的幫助)

烏孫之外新疆經典徒步線路

狼塔C+V

縱貫天山的三條線路之一,是偏重山野健行的國內頂級徒步線路,以路線長度和強度而著稱。

狼塔C線起始於北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呼圖壁河大峽谷,終止於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巴倫臺,全程約130公里。

徒步穿越C線,需連續翻越5座海拔近4000米的達阪,穿行近5公里、號稱狼塔“三險”之一的空中棧道,橫渡若干冰河,進入百公里的無人區。狼塔C+V,前6天與C線重合,第7天翻越烏蘭達阪,從農大林場出,全程約200公里。此路程省去了C線最後的28公里與V線開始的25公里,由烏蘭達阪銜接,全程約需11天。

最佳徒步季節為每年7~8月氣溫較高的時期。

夏特古道

縱貫天山的三條線路之一。夏特古道是絲綢之路穿越天山最著名的通道,集考古與探險於一身,是新疆名氣最盛的經典徒步線路。

夏特古道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峰下,南起天山以南溫宿縣破城子,北至天山以北伊犁昭蘇縣夏特牧場,全長約100公里。在這條路上,徒步者需要天山主脊上海拔3500米的哈他木孜達阪,蹚過洶湧殘暴的木扎爾特河。作家張承志曾這樣描述這條古道:“該相信我:夏臺一線的一百多公里的天山北麓的藍鬆白雪,確是這個地球上最美的地帶。”

全程穿越約需5天,最佳徒步季節為每年5~10月。

博格達轉山大環線

新疆第四條骨灰級徒步線路,顧名思義,博格達環線就是圍繞著博格達峰的一整圈閉合線路。

大環線的起點和終點都在阿克蘇河谷的阿克蘇冰川。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在主峰的東西,分別排列著7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大環線沿途,可以充分領略有“雪海”之稱的博格達峰沿途勝景。

全程約70公里,全程穿越約需6天,最佳徒步季節為每年7~8月。

孟克特古道

據載,這是烏孫人當年從河西走廊西遷進入伊犁河谷的一條通道。古道起點位於獨庫公路625公里處,終點為有“百里畫廊”之稱的尼勒克縣唐布拉國家森林公園。全程可以欣賞到獨庫公里兩旁、天湖(烏蘭薩德克湖)、孟克德湖的自然美景。

全程約70公里,全程穿越約需5天,除冬季海拔3495米的孟克德達阪積雪較厚,其餘季節,只要獨庫公路開放,均適宜徒步穿越。

車師古道

據載,這是連接西漢時期車師國前、後兩部,跨越天山的一條古道。起點為吉木薩爾縣的泉子街羊圈溝口,翻越海拔3400米的天山石窯子達阪,抵達終點吐魯番五星牧場。車師古道,是新疆諸條徒步線路中難度較小的入門級線路,但作為東天山的古驛道,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沿途除了自然景觀,還可以看到古代堡壘遺址、烽燧、石人等古蹟。

全程約55公里,全程穿越需3天,除了冬季天山石窯子達阪積雪較厚,徒步較困難外,其餘季節均適宜徒步穿越。(整理:艾江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