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提質”監管顯效 理性投資者對“炒殼”說不'

"

來源:證券日報

*ST印紀“提前坐實”第四家面值退市股

9月10日,*ST印紀股價再度呈現“一”字跌停的走勢,收盤價為每股0.58元,這已經是*ST印紀股價連續19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據瞭解,一旦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收盤價均低於1元,交易所將按規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這就意味著,A股第四隻面值退市股已經提前確定。

繼去年11月份中弘股份成為A股首家因股價連續低於面值而被強制終止上市的公司後,今年已經連續出現了*ST雛鷹、*ST華信2只面值退市股,而*ST印紀則將成為今年第3只,總計第4只面值退市股。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9月10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很高,很多低價股為了保住上市公司地位常常會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或者被其他公司借殼,從而重新恢復經營活力,帶動股價上漲。如今,面值退市股和仙股越來越多,可以看出,投資者逐漸形成價值投資理念,對於“炒殼”、“炒差”的熱情大幅降低。另外,監管趨緊,嚴厲打擊忽悠式等重組方式,這也使得低價股的資本運作門檻大幅提升。

在此背景下,A股跌破面值的仙股越來越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10日,滬深兩市共有8只股票低於面值,其中包括*ST神城、*ST華信、*ST印紀、雛鷹退、*ST華業、*ST大控、*ST歐浦、金亞科技。

“投資者對‘炒殼’用腳投票,反映出市場的有效性在提升。”何南野分析認為,投資者不再“炒殼”,一是表明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在大幅降低,市場上優質股的數量越來越多,上市資源不再稀缺。二是很多殼公司未來業績轉好的可能性正不斷降低,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基本面較差的公司終將被淘汰。三是當前監管舉措向市場化轉變,無價值的殼公司被強制退市將逐漸成為常態。

具有多年投資經驗的李女士(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現在A股市場的中小投資者專業知識不斷豐富,風險意識也逐漸增強,對於即將因低於面值而退市的股票,投資者們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希望未來退市標準更加完善,助力A股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格局。”李女士說。

談及完善退市制度對A股市場的意義,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市場環境來看,A股退市制度趨嚴將有效改善資本市場存量公司質量,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促進資本市場鮮活血液循環。同時對上市公司起到制度上的震懾作用,激勵上市公司著眼長期發展,在守法合規、充分信披的前提下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提升。在投資理念方面,退市制度的完善也使得市場投機行為減少,資本市場生態將更趨理性成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