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他到美國建廠,被無數人質疑,如今把中國品牌做到全球第一

投資 空調 財經 柳先說 柳先說 2017-08-03

18年前他到美國建廠,被無數人質疑,如今把中國品牌做到全球第一

海爾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1984年創立於中國青島,現任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的主要創始人。

經過30年創業創新,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家電第一品牌。

2011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實現1509億元,品牌價值962.8億元,連續11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

1985年,一位用戶向海爾反映:工廠生產的電冰箱有質量問題。於是張瑞敏突擊檢查了倉庫,發現倉庫中有缺陷的冰箱還有76臺!當時研究處理辦法時,幹部提出意見:作為福利處理給本廠的員工

就在很多員工十分猶豫時,張瑞敏卻做出了有悖“常理”的決定:開一個全體員工的現場會,把76臺冰箱當眾全部砸掉!

而且,由生產這些冰箱的員工親自來砸!聽聞此言,許多老工人當場就流淚了,要知道,那時候別說“毀”東西,企業就連開工資都十分困難!在那個物資還緊缺的年代,別說正品,就是次品也要憑票購買的。如此“糟踐”,大家“心疼”啊!當時,甚至連海爾的上級主管部門都難以接受。

但張瑞敏明白:如果放行這些產品,就談不上質量意識!我們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來告訴大家可以生產這種帶缺陷的冰箱,否則今天是76臺,明天就可以是760臺、7600臺…所以必須實行強制,必須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張瑞敏選擇了不變初衷!

結果,就是一柄大錘,伴隨著那陣陣巨響,真正砸醒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

從此,在家電行業,海爾人砸毀76臺有缺陷冰箱的故事就傳開了!至於那把著名的大錘,已經收入國家歷史博物館。

18年前他到美國建廠,被無數人質疑,如今把中國品牌做到全球第一

1999年,張瑞敏決定投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建立海爾美國工業園,生產家電。一石擊起千層浪。

國內很多人認為海爾是在盲目擴張,而為其擔憂,甚至不少人明確對此持批評態度。

可是,海爾決策層卻像“下雨打傘”一樣認為去美國辦廠是理所當然的事。“到美國建廠有風險;但是不到美國建廠是否就沒有風險?”海爾人要在風險中抓機遇。

當然,敢於冒風險不等於沒有預防風險的措施。在這方面,海爾做了充足預算:在市場方面,海爾的理念是“先有市場,再建工廠”。當時的海爾向美國出口冰箱已經達到50萬臺,而實際上達到29萬臺,就可達到建廠的盈虧平衡點。

在成本上,美國勞動力年薪2.5萬美元,中美兩地工薪差別達到8~10倍。

但海爾進一步分析後認為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一是中國低工薪優勢其實完全被運費抵消了,而且今後運費有走高的趨勢。

二是在美國建廠還可以就地收集信息,就地技術開發。

三是可以節省從中國到美國集裝箱運輸時間30天,另外又節省從接訂單到生產的30天,這對生產需求的快速反應至關重要。四是“美國製造”的標籤是個賣點,對美國零售商很有吸引力,可以平等地與美國企業競爭,其優勢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國,年輕一代都知道海爾是一個很好的家電品牌,甚至有些美國人已經不知道它是來自中國的品牌,海爾品牌正在成為美國本土的品牌。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起航,海爾的國際化行動已毫無疑問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領航者。

18年前他到美國建廠,被無數人質疑,如今把中國品牌做到全球第一

2014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2007億元。根據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佈2014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調查數據顯示,海爾大型家電零售量第六次蟬聯全球第一,並首次突破兩位數的市場份額增長。

2015年初,“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發佈,海爾集團位居家電行業榜首。

張瑞敏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所謂成功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

在美國,海爾洗衣機進入谷歌總部,成工程師專用洗衣機,憑設計與用戶體驗兩方面均領先獲美國ADEX大賽最高“鉑金獎”;

上榜美國權威雜誌,海爾位列7大在美熱銷空調品牌;

在法國,權威媒體《回聲報》稱“海爾重新定義中國製造”;

在智利,卡薩帝雙子云裳洗衣機被當做國禮由中國宣講團贈予智利前總統;

在澳洲,經兩大權威雜誌科學性評比,卡薩帝冰箱再獲“最優選擇品牌型號”

一系列國際榮譽和全球億萬消費者的認可,讓海爾成為名符其實的代表中國的國家品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