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得:交易靠什麼來取勝 做到兩個,說明你離富豪不遠了

投資 期貨 金融 國學 藝術 樂期匯 2018-11-29

從傳統智慧來講,交易靠什麼取勝?大概分為3個方面。最基礎的是交易技術,是在市場中的能力問題。第二個,有了這個能力,馬上涉及到風險管理問題。因為交易是個概率的東西,你的盈利能力不管有多高,總有失敗的交易。如果這2個問題都解決了,那麼第3個問題就是知行合一。交易技術有了,風險管理能力有了,手段、方法都有了,但是在交易過程中,因為心理的影響沒有做到,也會出問題。知行合一的問題,就是個心態問題。這在國外的交易書籍中,《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走進我的交易室》2本書中都談到了這個問題。期貨成功交易員必備的3個因素,技術、策略、心態。《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這本書,風險投資、交易策略內容佔了30%,最重要的是心態、心理的修養,人性的修養。期貨交易,不僅是個盈的藝術,還是個輸的藝術。風險控制對於一個期貨交易員來說,是個非常難、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從我自己做交易來看,一年中,賺大錢這種事是印象比較深的。但是,印象更深的是,本來要賠錢的時候及時把控住、轉危為安。期貨交易就是這樣,你在應該賠錢的時候沒有賠錢,把控住,那麼還是比較樂觀的。所謂心態問題,遠遠不只是瞭解交易策略的問題,而是瞭解自我、超越自我的問題。小到具體一次交易,大到投資者的人生命運問題,最終取決於人的人性、心態問題。這是一般傳統理論對成功交易員的基本認識。

期貨行業,有人說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行業。我這個團隊還是比較開放,請全國各地的朋友過來交流。有人把優秀的交易技術當做商業祕密,這種人其實不願意跟人分享。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必要。傳統交易智慧的總結,往往是個體性的總結。這種總結的目的,是個人下定決心,按照這種方法去操作,優勢發揮,弱勢避免,自己去用,也不是給別人用。因此,對於成功的交易方法的總結,千奇百怪。第一層面,有了交易技術最重要。當有了盈利的模式總結後,才進入第二個層面,風險控制。在交易技術上找到了相對有勝算的點,第二談到風險控制,第三才是進入書面的總結。

所以,期貨行業的總結,個體性非常大。有些人總結日內交易。我也總結了一些日內交易的一些特徵規律,僅僅是我們團隊的一些經驗。也有人說,趨勢交易最重要。這種個體性的總結,走到最終、走到峰值的,我覺得是個體的修煉。國內期貨交易員無論做的過程怎樣,最終都是個人的修煉。

孔子在70歲的時候說“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市場的角度,要打敗我,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我曾經輝煌過,失敗了,又輝煌又失敗,那還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被自己打敗了。所以說,如果在期貨市場要長期的,穩定的生存下去,賺到大錢,還是要靠紮紮實實的內在修養。孔子在70歲的時候說“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也覺得不太靠譜。如果一個交易員在70歲的時候,也做不動了。所以,如果交易員要在其後行業長期發展下去,要從修煉走向一個更加宏觀的智慧狀態。

關於修煉,我所理解的達到最高境界的是傑西裡費莫,《股票做手回憶錄》的作者,這是美國上個世紀20年代最偉大的交易員。他個人對市場的認識,從個人天性來講也好,還有就是對市場交易策略的完善,這方面,我覺得到現在也沒有多少人超越他。作為個體交易員、操盤手而言,裡費莫對市場交易的理解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也沒有什麼人完整地超越過他。這個人四起四落,在二幾年的時候,賺了不少錢。但是,為什麼這個在二幾年賺了那麼多錢的人,最終是在貧困中自殺的?我感覺,作為一名個人交易員,要在市場中理性認識長期生存的話,還是要靠知行合一。人性的修煉、修養永遠都是沒有止盡的。人的本質上永遠都用非理性的一面。儘管裡費莫曾經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也完善了交易策略。但是,在後面的交易中,他肯定自己也違反了這些規定。

一個期貨交易員,通過修煉達到徹底的自我控制,這也是我們人生的理想。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情緒的動物。所以,期貨交易員要怎樣才能做到突破?假如說,我自己做了十幾年的期貨交易,吃了很多苦頭,交了很多學費,好不容易對市場領悟了,賺了點錢。但如果做來做去,又把自己的錢做沒了。那又在做什麼呢?所以最終還是要靠對自己的修煉,達到對交易的控制。

拼多多

廣告

下載應用

作為一名交易員,我想有個方向是:藉助系統科學,靠分解優秀交易員的投資心理行為科學,打造優秀交易員為核心的交易團隊,達到長期穩定盈利的目的。

一個優秀的期貨交易員,就是了解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瞭解自我,其實是個審判的過程。在投資市場,你要了解自我,必須要花很大的代價、學費。而且交了很多學費後,也未必保證就瞭解市場。這其中的因素非常多,涉及的學問也非常多。我們做交易,把很大精力放在市場價格波動、市場規律的研究上、對交易策略的完善等等。但是,我不可能同時是心理學家、統計學家、管理學家。如果一個人能通過跨行業的知識學習,達到自我修煉,對一個交易員來說,也是件比較靠譜的事情。

我們的期貨交易員,個人間的相互交流非常非常重要。比如像劉翔,真正比賽,是他自己在衝鋒陷陣。但是劉翔的背後,有很多統計學家、心理學家、生理學家等等指導、調整,對他提建議。一種建立在科學化管理的運動員訓練,可能更有利於劉翔的成績。包括姚明也有這樣的因素。我原來的想法是,以我為核心打造一個團隊,以我的流派找很多助手。但是,這些助手對我的理解還是有限的。後來我就想,到外面去聘用。在我們團隊以外建立一個顧問。當然,這個顧問也比較貴。3個月,一個顧問要100萬。但是我用了下後,感覺價值功能比較大。顧問來了,我發現不太一樣。假如某一天我的交易失敗了,往往是情緒的波動造成,非理性的因素,而不是說市場交易策略的問題。在反思過程中,承認是自己修煉沒到家,明天可以做的更好。前幾年我在建立交易室的時候,我還想在另外弄一個房間,做一個類似張三丰練功的房間。如果交易不理性,就到那裡修煉一下。後來交易顧問來了之後,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把交易員看做一個“人”來看待。人是有情緒的,人是有非理性的時候。當然,感性的時候,你有你優勢,你有你厲害的地方。後來,我發現交易過程中,週四週五和週一週二的交易,也是有差異。一個月連續盈利之後,體力也會下降。包括智力也有差距,有時候反應非常靈敏,有時候反應就很遲鈍。這些東西,交易員自己去反思的話,很難去挖掘認識,很難有比較透徹的瞭解。顧問給我帶來很多新的東西、理念。把我這個純粹的市場中每天打滾的交易員新的知識體系。包括傳統心理學、經濟學知識方面的知識。在一些期貨書中也能看到,但是做為專家,他們就提出來:他們在看了我很多交易後,就明顯發現,我的認識偏差。

沉澱成本是第一位。如果我自己做一個交易,虧了以後一般不是方法的問題。所以虧了以後,我就不服,我就反覆做。反覆做的結果就是如果一虧損就騎虎難下,下不來了,必須要在這個交易上扳回來。這樣一來,就是虧損越大的品種越難放棄。面對這種沉澱成本,顧問就給我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當我的交易中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他們就提出3個方法手段來解決。包括風險厭惡,還有個誘餌效應。這個誘餌效應,我是第一次聽到。後來我發現非常有效果。他們分析我的交易質量最好的品種,如果同時交易4個到5個是上限,超過5個以後,交易質量明顯下降。第6個交易本身就有問題,前面5個有時候都會受影響。第6個,其實是個誘餌。第6個交易品種,其實是打亂了你原來更核心的交易質量。瞭解了這些以後,明顯就能控制了交易數量。另外,包括情緒放大。假如一天交易分為3節。第一節早盤9點到10點;第二節10點到11點半;下午為第三節。我就發現第二小節,10點以後,我明顯就是進攻性比較強。第一小時理性分析成分比較多;在第一小時市場給你無數信息刺激,對了錯了,賺了虧了,導致第二小時情緒化了。所以,利用經濟學、心理學的原理,瞭解操盤手的現狀,他們提供了一些解決的手段和方法。生理學和我們的交易,也很有關係。交易員在開盤前和開盤後,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原來我們也瞭解這個,但是有個朋友告訴我,這是個生理學現象。在開盤前,交易員很理性。但是在開盤後,在一些信息的刺激下,就刺激交易員做出某些行為。

另外,還有個統計學問題。統計學我們大家都沒學過。但是,怎麼用科學的統計方法以及怎樣做出有效的結論,這個統計學家和我自身去統計,差距很大很大。後來他統計後,發現我們的團隊交易有很多的特徵。交易團隊中,盈虧關聯性很大。就是你盈利的時候,做什麼都盈利,虧錢的時候,做什麼都虧錢。包括單個交易日盈利超過5%,往往有個龍頭品種。這種現象,往往有品種上線,如果超過4、5個,交易質量就會下降,他們都給了我們很多有針對性的建議。交易數量要控制。

還有市場的準確性。通過控制你的活躍性,保證你的準確性。另外,還有些管理學的市場原理。包括團隊的合作,也要講科學。從我的助手角度,既要做基金風險的管理,又要做交易流程的動態管理,也有做市場規律發現的管理,等等。

我想作為一名期貨交易員,從個人角度來說,要提高交易,長期、穩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短期的賺錢,要避免大起大落。我覺得要打開心境,要多從其他行業獲取知識,那會有比較大的幫助。這是我的個人探索,權當拋磚引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