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部分富達們先進場加密貨幣

大家都知道,金融行業各種術語能給人弄得雲裡霧裡,其實說人話的話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比如我們經常看財經新聞會看到央行進行了PSL(補充抵押貸款)、SLF(常備借貸便利)、逆回購、SLO以及最常見的MLF操作,後面再跟上一連串的百分比和各種誇張的數字,讓大家壓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到有“大師”出來分析了一通,大家才知道:又要放水了。

所以這篇文章儘量說人話,儘量保證裡面一個金融行業專業術語都沒有。

前天有個新聞出來,伴隨著比特幣的一輪觸及了6000美金的上漲,人們覺得這是個不簡單的利好,這個新聞是來自彭博社的新聞:富達將在最近幾周推出針對機構投資者的比特幣交易服務。

讓部分富達們先進場加密貨幣

是個利好,是個怎麼樣的利好呢?很多人不太理解。

其實這件事說來也簡單,比特幣目前其實很少有錢人來投資,這是顯而易見的,否則市值也不會這麼低了。那麼為什麼有錢人不來投資呢?我這裡的有錢人指的是基金為代表的大規模投資機構。因為大部分有錢人的錢也不都是自己投資,而是委託給投資機構進行投資。而專業的投資機構其實對於資金回報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資金的安全。所以當機構拿著客戶的大筆資金,讓他們投加密貨幣那是絕做不到的事情,因為這個“混亂”的市場他們壓根無法保證他們的錢能在裡面安全無憂。

他們喜歡用他們舒服的方式來投資。

那麼什麼是他們舒服的方式呢?其實就是他們習慣的方式,將安全的責任放到專業的資管平臺(如富達)上,再加上幾層保險,這樣他們只要想投資到哪就可以了,不用擔心太多安全問題。而這其中最要緊的點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就是他們選擇的遊戲場地必須是他們熟悉的場地。

這是幣安的場子?不玩。這是摩根大通的場子?那就可以玩玩。

所以為什麼大家對於傳統金融機構進入加密貨幣市場那麼感興趣,原因就在這裡。雖然加密貨幣是要顛覆金融體系的,但是在僅僅作為“投資標的”這一項上,是需要大機構的幫忙的,否則投資最基本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話,大規模的資金是很難進來的。當然,主流的投資機構不進來,也就給了“原生幣圈”的資本和機構很多的機會。比如這家隸屬於數字貨幣集團(DCG)的數字貨幣投資公司Grayscale為其比特幣投資信託(GBTC)囤積了大量的比特幣:

讓部分富達們先進場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隨著一輪輪的牛市行情,份額越來越大,可吸收(需要吸收)的資金體量也自然水漲船高。而在早期個人投資者是有很大機會的,但是越到後來個人投資者就幾乎沒什麼機會了。

其實這和國內互聯網的資本發展進程相似。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國內互聯網創投在早期都是“天使投資人”當道,成就了一個個投資大佬。而後來(直到現在)基本上全都是風投機構和各種資本了,曾經的天使投資大佬也都紛紛成立了自己的資本。

不管是互聯網也好區塊鏈也好,早期個人和小機構是有機會的,但是等大機構進場之後,基本就留不下什麼機會了。幣圈其實也比較明顯,一開始的IC0都是誰誰誰投了,誰誰誰站臺的,而到後來的項目中你就基本看不到什麼個人投資者了,都是XX資本,個人投資者的體量和資源是很難比得上正規投資機構的。

而就威廉看來,幣圈的混沌期已經過去了,在下一輪行情中,大家將會在新的區塊鏈項目的投資者名單中看到很多熟悉的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而在比特幣及其衍生品市場,大家也將會看到很多如富達這樣的專業機構向高淨值客戶提供加密貨幣的相關投資服務。

所以為什麼當我們看到“富達們”開始進場,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原因就在上面,他們代表著的是背後非常多的投資者,他們觀望加密貨幣市場,他們著急他們FOMO,但是他們不敢貿然進場,因為貿然進場的結果似乎一定是不太好的。所以他們希望他們一直信賴的大玩家們能帶著他們進場,給他們一些保證,讓他們在能分到一杯羹的同時也能保證資金的安全。

我相信,這並不是一個線性增長的事情,當部分大玩家進來發現這個市場真是個不錯的市場之後,其他同等級別的大玩家也會蜂擁而至。

讓部分富達們先進來吃螃蟹吧,加密貨幣世界還是歡迎他們來投資的,和氣生財。

作者:陳威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