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各國央行、國家基金越來越“親中疏歐”

【歐洲時報】美國投資管理公司景順控股(Invesco)日前發佈調研報告,指出全球各國央行、國家基金越來越傾向於中國,同時還在疏離歐洲。此項調研共向139個央行、國家基金或外匯儲備管理機構發放問卷,這些機構的資產額總共高達20萬億美元。

報告稱,與2017年相比,這些金融投資市場上的“國家隊”如今對中國的評價更佳:在“今後三年吸引力展望”這一項上,他們對中國的評分平均為6.1分(滿分10分);而在兩年前,中國在此項上的評分僅為5.2。

報告指出,儘管受到了中美貿易衝突的不利衝擊(82%的受訪者認為,貿易衝突會影響他們的投資決定),但中國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仍然有了顯著的提升。大部分受訪者對中美貿易衝突能夠平息充滿信心,相信中國會履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

各國央行、國家基金在中國的最主要的投資渠道是證券。調研顯示,90%的國家投資者持有中國企業的股票。

歐洲吸引力降低

與此同時,歐洲傳統大國對投資“國家隊”的吸引力則在降低。景順控股在報告中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歐洲的經濟增長疲軟,而政治風險因素則居高不下。2/3受訪者表示,英國退歐已經影響了他們的資產構成;而意大利、德國等國的民粹主義政黨異軍突起,也提升了政治不確定性,同樣對投資決定構成影響。

報告強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投資者正在逐漸疏離歐洲:2018年,將近1/3的國家投資者調低了在歐洲投資的比重。在“今後三年吸引力展望”評分中,德國從2017年的7.8分重挫到目前的6.2分,法國則從6.1下降到4.9,意大利更是從6.1跌落到3.8分。景順控股指出,2019年計劃調低歐洲資本比重的投資者也佔到了受訪者的1/3。與此同時,40%的國家投資者表示,要提高亞洲資本的比重;36%的受訪者則說,要加強對新興工業國的投資。

人民幣儲備總額提升

報告還認為,各國央行目前更多地是在為經濟緩慢降溫做準備,而不是預期會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2018年,各國央行共收購了651.5噸的黃金儲備,比2017年高出了將近3/4,為歷史第二高位。

當前,全球各國的外匯儲備中,62%為美元資產,21%為歐元。不過,美元的比重已經降到了五年來的最低值。

根據景順控股掌握的數據,2017到2018年間,各國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總額已經超過了加拿大元與澳大利亞元。超過1/4的央行表示,2019年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儲備。

90%的國家投資者認為,今後兩年內,本輪經濟增長週期就將結束,這會導致資產結構重組:債券比例將從2018年的30%上升到33%,證券比例則將從33%下滑到30%。

(編輯:李璟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