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綜改示範區演繹“示範區速度”

投資 經濟 新能源 能源 山西新聞網 2017-06-26

(記者楊彧)僅僅5個多月,從啟動籌建到黨工委、管委會揭牌運行,再到首批項目開工,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創造了只爭朝夕、倍道而進的“示範區速度”,擺開了我省深化轉型綜改的主戰場。6月15日,在廣州舉辦的山西招商引資(珠三角)推介會上,該區再籤一單:東輝甲種電機項目一期擬投資10億元,將建設成年產20萬臺東輝電機系列產品生產線,填補國內行業空白。

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山西指明的一條金光大道。深化轉型綜改試驗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如何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擦亮這一金字招牌?2016年7月以來,建設轉型綜改示範區這一宏大戰略構想逐步成型。

示範區總規劃面積約600平方公里,由原8個產學研園區整合而成。自去年11月4日啟動籌建以來,省委省政府出臺實施方案,對示範區進行全面頂層設計;省人大常委會授予示範區部分省級和市級行政、經濟管理權限;省政府明確了示範區核心創新政策措施20條。示範區管委會對標先進,出臺26項政策制度,努力打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營商環境。

緊緊圍繞“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要求,該區深入推進以“三化三制”(建立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管理運行機制,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全員崗位聘任制和績效工資制)為核心的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制度創新,深度再造審批流程,創新要素供給模式。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該區全力推進承諾制無審批管理,行政審批局“一枚印章”統一辦理所有審批手續。以項目准予入區為節點,46個工作日內辦結所有審批手續(其中43個工作日為土地“招拍掛”法定時間)。同時,大力推動生產要素供應市場化改革,水、電、氣、暖、蒸汽等生產要素供給價格下降10%-40%。

自4月27日示範區起步區開工建設以來,目前25個基礎設施項目已開工,52個產業項目已選址,總投資約1130億元。移動能源等一批具有帶動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入駐示範區,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智能製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孕育成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