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帶著“智庫”落戶中山 開啟“深中雙研發中心”

投資 財經 新浪樂居 2017-06-22

“我們的二期工廠將設有研發中心,與深圳工廠研發中心進行資源互補,中山這邊更傾向於醫療、汽車零部件等行業的精密模具研發。”日前,鴻利達塑膠製品(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利達)人力與行政高級經理樑秉然介紹,鴻利達於1993 年在深圳設廠,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落戶中山火炬區。與鴻利達一樣,近兩三年來,已有不少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選擇在火炬區、翠亨新區落戶。這些高企,在深圳和中山均設有研發中心,通過設立“深中雙研發中心”,既實現錯位發展,又實現協同推進。

樑秉然坦言,中山在技術人才供應量上有些不足,技術水平也有待提高。“中山工廠設立研發平臺,除了可以吸引深圳的研發人員過來,還可以通過這些研發人員帶動中山工廠技術人才提升,達到雙贏。”樑秉然說。

“這些產品都是通過機器多次送料,一次性成型,自動化程度很高。”在鴻利達公司三樓的注塑車間裡,生產部負責人尹輝拿著一個開發好的塑膠蓋介紹,使用機器化生產之後,生產效率和產品精度均得以提高。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中山工廠還專門設立了先進的檢測室。”尹輝介紹,有了這些設備,一些高精密的檢測就不需再跑到深圳工廠去檢測 。

記者瞭解到,深圳企業在中山設廠,已不是簡單地將深圳工廠原有產業轉移,而是開發更高端的產品。“中山新工廠將來設有研發中心,實現中山工廠與深圳研發資源互動。”中山旭貴明電子有限公司廠長汪洪濤告訴記者,他們在中山的工廠規模將比深圳工廠更大。深圳旭貴明電子有限公司已在2016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2016年落戶火炬區,目前正在加快建設新廠房。

汪洪濤介紹,該公司研發生產的產品是世界前三大電源產品(UPS、光伏逆變器)製造商,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中山新工廠將建成行業內領先的研發大樓。

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務所所長、產學研聯盟總祕書處祕書長王豔梅認為,深圳的發展市場化運作程度比較高,建有開放的體系。中山與深圳要加強深中協同發展,對中山來說需增強自己的能力。落戶中山的深圳企業所實施的“深中雙研發中心”戰略,讓深中兩地在創新方面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