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細如髮絲的“青海光纖”

通信 經濟 三農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 2017-09-14

編者按:今年以來,我省深入貫徹“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繼紮實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和“會戰黃金季”專項行動之後,全省上下盯住關鍵,抓住重點聚焦目標任務、狠抓工作落實,有力推動“夏秋季攻勢”,在青海大地上又呈現出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投資的蓬勃態勢。近日,本報記者走進一批已建成投用、正在加快建設以及擬開工的重點項目,與廣大讀者一起關注當前我省重點項目建設進程及創新特點,與全省人民共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喜人成果和強勁足音,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敬請關注。

青海新聞網訊 經過芯棒沉積、芯棒燒結、芯棒延伸、子棒接柄、外包沉積、外包燒結、尾柄對接等生產工藝,當一根根幾十釐米粗的光纖預製棒重重“過關”後,在拉絲塔上變成細如髮絲的光纖。

9月12日,記者在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的拉絲車間內,一進門就感受到了一股“暖流”撲面而來,儘管同在一個屋簷下,兩臺“高大上”的拉絲塔顯得格格不入,和原來的拉絲塔形成了鮮明對比,並且到二期項目的拉絲塔跟前,常溫中明顯沒有方才的“炙烤”,在同一個空間記者驚詫兩種室溫的變化時,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秀才為記者解開了謎團。

從一期到二期年產200噸光纖預製棒及650萬芯公里光纖拉絲生產項目的一項項技術改進,從年產200噸到如今的年產400噸光纖預製棒,賀秀才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國內光纖預製棒供應缺口持續擴大,他們於2015年10月啟動總投資4.4億元的二期年產200噸光纖預製棒及650萬芯公里光纖拉絲生產項目,目前已進入了設備調試的收尾階段,將於10月份正式投入生產。

從啟動到安裝設備,再到今年6月份生產出第一根合格的光纖預製棒,二期年產200噸光纖預製棒及650萬芯公里光纖拉絲生產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實現一次次飛躍。

目前,他們通過技術創新和大膽實踐,不僅自主研發成功了高原高速拉絲的關鍵設備,還突破了工業廢氦氣回收利用,並實現了光纖預製棒從原來雙軸沉積到如今三軸沉積的“麗變”。

儘管工序相同的拉絲過程中不能直觀看出效率的變化,但經賀秀才的介紹瞭解到,他們將自行設計的高原高速拉絲的關鍵設備運用到生產中,使得拉絲效率可以比原來提高15%到20%,當拉絲速度從原來的每分鐘1950米提高到現在的每分鐘2400米時,每天的產值也就可以比原來增加40萬元至50萬元不等。並且他們通過技術突破,與一期項目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實現了光纖生產關鍵設備國產化,打破了完全依賴進口的格局。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向前的動力。二期項目中,他們突破了工業廢氦氣回收純化循環利用技術,使得生產過程中的氦氣利用率從原來的20%提高到如今的80%,預計每年可以降低企業成本達到1200萬元左右。賀秀才說,他們還在二期項目中採用高效多軸包層沉積關鍵技術,光纖預製棒外包層實現了三軸沉積,最終可使沉積效率達到65%,沉積速率提高到每分鐘105克,明顯高於國內同行業水平,也高於國際水平。

當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之際,在大膽嘗試實現工業廢氣廢水有效利用的同時,他們在二期項目建設過程中,還綜合利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內多晶硅生產中的四氯化硅作為光纖預製棒生產原材料,進一步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成為了全球光纖產業中首個實施循環經濟模式的範例。

二期項目即將投入生產,他們的三期年產600噸光纖預製棒項目也已經於今年6月份啟動,預計將於2019年投入生產。

當光纖產業在廣袤的青海大地上如朝陽冉冉升起,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血液”時,順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賀秀才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他說,今後他們將不斷加大創新、降本、增效、節能、綠色生產力度,使光通信材料在青海大地上茁壯成長,努力把青海建設成為西部高端光通信材料的集群產業基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力。

喜迎十九大:細如髮絲的“青海光纖”

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光纖強度篩選。 攝影: 宋明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