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

童書繪本 魯迅 三國演義 美術 人民網 2017-04-25
「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

在這個文本數據化的時代,幾乎市面上所有的書籍都能找到它的電子版,就連靜靜躺在藏書室的古籍也被搬上了虛擬世界。然而,就在這網絡快速發展的“讀屏時代”,仍有這樣一群人,用他們的堅守、信仰、情懷,守候著一家家舊書店,留住一片靜謐與光陰,讓人們還能在舊書卷的書香中回憶蕉窗聽雨的靜思,燈下夜讀的頓悟,回憶圖書館午後的慵懶閒適。昨天是世界讀書日,人民網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一組屬於“舊書店”的人和事。(高媛、胡昱喆、陳立庚、周頌雪、劉珺、龔莎、苗子健、實習生楊升)

天津:書自香我何須花舊書店最後的堅守者

走進位於天津河北區三馬路的天美書店,三排書架整齊擺放著各種有關美術的繪本,不足10平方米的空間略微雖然有些侷促,但並沒有雜亂擁擠的感覺。

書店老闆呂慧敏,是一位瘦高的中年女性,她介紹說,當初開店時由於距離天津美術學院比較近,所以更偏重於美術繪本,久而久之形成了現在的風格,經營這家店風風雨雨10多年,早與這些繪本結下了不解之緣。“你看這本,沒事的時候我就翻翻看看。”呂慧敏拿起一本繪本興奮的說,書已經成為了她最親密的朋友。

“你看,對面那一家也快堅持不下去了。”呂慧敏指著街對面的另一家舊書店說道,“清倉處理”四個大字格外顯眼。早些年,這條街上有不少舊書店,現如今,只剩下天美書店和對街的另一家書店還在苦苦支撐。呂慧敏也曾想過把店盤出去,收回成本幹些別的生意,但很快,她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捨不得啊,我們走了,老顧客去哪找書啊。況且,這不還有一位‘鄰居’了麼。”呂慧敏安靜地靠在書架上,看著老屋裡一本本開頁的舊書,陷入沉思和回憶中。

作為這條街上最後的舊書店,還能支持多久?呂慧敏說:“只要還能維持生計,就不會關掉書店。”

呼和浩特: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穀雨時節,青城馬路上的楊樹、柳樹都吐出嫩芽,沿街的桃花爭相開放。早晨不到9點,年近古稀的段存瑞早早便來到文苑書店,整理舊書、開門迎客。而就在4個小時前,他還在自家書房裡修整老舊線裝書。“一修補起線裝書連睡覺也忘了。”一旁的妻子埋怨道。

段存瑞1986年創辦了文苑書店,2003年被內蒙古新聞出版局評選為內蒙古十大藏書家之一。作為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文苑書店店內藏書約為10多萬冊,其中不包括段存瑞的個人藏書。創辦31年來,段存瑞銷售出去多少舊書?“按一個月最少賣1000本計算,30多年最少也得賣出40多萬冊古舊書。”段存瑞笑著說。

自嘲“藏書成癖”的段存瑞藏書有兩大特點:其一是酷愛中醫古籍,其二是偏好古典小說。“一個和我同齡的老中醫家中醫書也不見得有我多,”段存瑞笑道,中醫古籍分為醫經、方書、醫案、醫話和本草幾大類。在他看來,“傳承發展傳統醫學離不開中醫古籍,所以先要有人做點搶救和保護工作”。而古典文學的古舊書籍藏書不下千冊,其中,四大名著收藏版本最為豐富,《三國演義》有10餘種,《西遊記》有6種,《水滸傳》有5種,《紅樓夢》有5種。

已經運營31年的文苑書店,如今吸引每天來往顧客不下百人,成交量卻差強人意。“一天賣書最多時也就上百本,最少時也就30本左右,”段存瑞說,從理論數據來看,賣舊書是很賺錢的,比如5塊錢收進來的書,能賣到二三十塊,最貴的書可賣上萬元。但是很多時候,收幾十本書才能賣出一本,店裡的書也就越來越多。“人家做30多年的買賣掙下的是錢,我們開舊書店30多年掙下的全是書。”段存瑞的妻子笑著說。

在段存瑞看來,“淘換”、保存古籍不僅僅是為把“負債經營”的書店做下去,更重要的是在給廣大讀者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精神食糧的同時,搶救和保護一批先人智慧的結晶。穀雨時節的青城,沿街的桃花年年綻放。不過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紛繁,只把手機單純當做電話來用的段存瑞仍端坐在自家文苑書店的書牆下,對於年近70的他而言,藏書這事兒還遠沒到“收手”的時候。

瀋陽:繁華靜處遇知音為顧客把好第一道關

在瀋陽市皇姑區柴河街北陵小區居民樓裡的“當代書店”。店老闆老郭已經經營了22年,從1995年至今,他帶著“當代書店”搬了四次家,“當代書店”來到這個居民區也已十年。

老郭愛書,他為自己的書店選書有一個原則,決不追隨潮流跟風選書。他每兩三天就會為書店添新書,選擇的標準首先要看作者,國外的要看譯者是誰,再看出版社是哪裡。他說:“來我書店的讀者看書買書都是因為喜歡和信任我的書店,我要為他們把好第一關。”採訪時,書店裡來了一位讀者,讀者張先生說他第一次來這裡是2007年,那時書店剛剛搬到這兒。張先生平時很喜歡買書,也愛逛書店,他說當時走進這家店看了一圈就覺得很不一樣,看著書架上擺的書就能感覺到老闆是個愛書的人,很會選書。

今年年初,老郭有了外孫女。近幾個月來老郭和妻子一直在邊開店邊忙著照顧外孫女有些力不從心,也讓他心裡很矛盾。經過再三思索,老郭決定要把店出兌了。他說自己明年就要退休了,希望書店能出兌給同樣愛書的人,把書店繼續經營下去,以後他也會牽著外孫女的手來店裡做一個普通的讀者。

上海:與舊書結緣,只因那點滄桑與韌勁

在上海的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有一家小而著名的私人書店——內山書店。書店經營者殷世欽原是一名國企員工,打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拿著一本書四處晃悠,經營舊書多年,身上自帶著一股舊書的滄桑與韌勁。

很多人因魯迅先生而熟知的“內山書店”,原是一座位於四川北路2050號、坐北朝南的假三層西式樓房。1927年,魯迅曾在這間書店購書,後來,內山書店成為了宣傳左翼進步思想的根據地——在此舉辦的文藝“漫談會”推進了左翼文化運動的發展。2013年6月,當地管理部門建議將殷世欽經營的名著書店改為內山書店。老殷在一番內心掙扎以後,同意在門楣上再掛內山書店店名。老殷說,賣書也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他願意把這份責任一直傳承下去。

“在我開舊書店以前,我對能不能盈利心裡也是沒底的。因為單房租每月就要6000多,我賣舊書主要賺個差價。當時辦舊書店主要源於內心的一種信念。但是隨著辦得時間越來越長,我的書店活了下來,而且越活越好。”確實,老殷舊書店的現狀用“風生水起”一詞來形容毫不誇張——老殷賣舊書出名了。報社、雜誌記者扎堆來書店採訪,文稿刊登出來,老殷會細心地一一收集。

如今,老殷小小的舊書店也跟隨了時代的新潮流,支付方式一改往常現金付款,可以微信支付了。但不管怎樣,他的經營理念依舊和以前一樣,那就是,無論外面的世界怎麼變化,“我都要把我的這家書店一直開下去。”

合肥:一間舊書店一家人的堅守

在愛書人眼中,合肥六安路的增知書店是一處心靈歸宿。一間不足20平米的店面,堆滿了幾萬冊的舊書,關於這間書店的故事,溫暖過無數合肥人。

提起這家增知書店,不得不提到“老朱”。2013年,增知書店的老闆朱傳國罹患癌症,書店難以為繼,瀕臨關門。熱心的讀者自發跑到書店購書,照顧他生意。在眾人的接力下,書店生意回暖,堅定了他把書店開下去的決心。遺憾的是,2016年12月的一天,老朱沒能抵抗住病魔的侵襲,因病離世。

“很多文人喜歡來書店裡淘書,還有的把家裡的舊書捐給我們。”老朱的愛人陳桂霞告訴記者,書店得到了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助,丈夫去世後,她和兒子決定繼續將書店開下去。

現今,舊書店所遇到的這些困局只是圖書業的一個縮影,無論新書店還是舊書店,它們都遭受著網絡書店和電子出版的衝擊。面對城市商業化的變局,這些舊書店的模樣就變得越發有味道,它獨居一隅的存在著,默守著文字,和羞著神色,在繁華的都市中盈滿著不可言說的香氣。城市的一角,散發著來自紙質舊書籍的書香,在歲月的朝夕間越發芬芳。店內逼仄的過道中擁擠著那些不知年歲的書籍,拿到一本散發著油墨味道的舊書,獨特的版面設計、指尖與頁面摩擦的觸感,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偏好,更是一種割捨不掉的情懷。線裝的、羊皮紙的、泛著古早油墨味的,靜靜地等待時光的流失。舊書其實不舊,倒有一種心生的尋意,如荒蕪手間的一捧溫暖。

「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網連中國」世界讀書日:“舊書店”裡的詩和遠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