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受戰友囑託 福建戰友為宜春銅鼓籍烈士母親盡孝

來源:江西日報

42年前

在銅鼓縣一個偏遠的山村

熱血青年謝國橋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報國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光榮犧牲

當烈士為國捐軀後

他的戰友承擔起了尋找烈士母親馮月娥

不顧路途遙遠為他盡孝的義務

近期,戰友們得知已經八十多歲的馮月娥老人病危的消息後,又相邀來到銅鼓,此舉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幫助,一個為烈士母親盡孝的愛心故事還在延續。

上前線話別 交給戰友一個囑託

2017年11月9日,是一個寒風習習的深秋天氣,在地處山區的銅鼓縣高嶺鄉直源村的一棟普通民房裡,一位年近六旬的男子與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相擁而泣。“媽媽,我看您來了,對不起,我來晚了,為了能見到你,我整整盼了38年。”那場景使在場人員無不為之動容。

1977年11月,19歲的謝國橋是家中的獨子,從銅鼓縣高嶺鄉直源村入伍來到某部一營一連一班。時任班長的王春生看到這位個子中等、皮膚較黑的新戰友,有著格外的親切感,因為他來自革命老區江西省銅鼓縣。

1979年2月,中國對越南進行了自衛反擊,當時所在連隊按照上級部隊作戰命令,挑選部分戰士參加對越作戰,謝國橋和王春生都寫了請戰書,謝國橋被批准為參戰人員。

2月12日晚臨參戰前,兩位戰友相約在一起話別。謝國橋深情地對王春生說:“大哥,明天我要上前線了,拜託你一件事,如果我在戰場上犧牲了,你一定要找個時間代我去看望媽媽。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媽媽,她含辛茹苦把我養大,又在不捨中把我送到部隊。”“國橋弟,你放心去吧,爭取早日凱旋,如果你有萬一,我一定去看望你媽媽。”就這樣,臨別的一席話成了他們永別的承諾。

為烈士母親盡孝成心結 38年後驅車千里圓夙願

1979年2月20日6時左右,謝國橋所在部隊擔任主攻越南朔江戰役,戰鬥打得非常慘烈,他不幸中彈犧牲。從媒體報道中得知謝國橋已經英勇犧牲的消息,王春生帶著無比悲痛的心情想辦法完成謝國橋生前的囑託。他好不容易打聽到謝國橋大概的家庭地址,計劃請假到銅鼓縣去尋找烈士母親。偏在這時,他被提拔到別的連隊擔任排長,繁忙的工作使這一心願一直未了。儘管他先後在多個部隊任職和轉業到地方工作,但尋找烈士母親的心願從未停止,一直在打聽蒐集有關信息,未能及時兌現承諾成了他一個永遠的心結。

時間在不斷推移,王春生兌現烈士承諾的決心一直未改變。直至2017年11月的一天,他從江西電視臺都市情緣播出的《遲到37年的祭奠》電視專題片中瞭解到謝國橋烈士83歲的老母親馮月娥想去看望埋葬在廣西烈士陵園的兒子,因家庭貧困無路費,在銅鼓愛心志願者協會幫助下,為她籌集到了1萬多元經費,了卻了老人千里看兒心願的報道。

看過報道後,王春生第二天一大早,專程從福建省福州市驅車千里來到江西,在宜豐、銅鼓、上高等縣戰友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38年來日思夜想的“母親”——馮月娥老人。

此後兩年來,王春生一直和馮月娥老人保持聯繫,時時刻刻牽掛著老人。有時身體有恙無法及時趕到,也會一個電話,一聲問候,去盡到“兒子”之孝。在王春生的感染下,為犧牲戰友母親盡孝成為戰友群裡越來越被關注的話題。無論是當年見過謝國橋烈士的,還是未曾謀面的,在他們心中都是戰友,馮月娥就是他們的“媽媽”,路途近的會經常來看望老人,遠的會託人送來問候。王春生雖然遠在福州,但只要有空,就會來陪老人拉拉家常,問問家長裡短,代替戰友當“兒子”。

“媽媽”病重 眾多“兒子”來捐款

今年4月初,王春生得知老人身患重病,正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救治時,王春生又和在福州的另兩名戰友專程趕到銅鼓縣人民醫院。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他們看著老人的狀態非常揪心,從心中默默祝福老人能早點康復,全國各地30多位戰友自發捐款12850元,以表達“兒子”們的一點心意。

據馮月娥老人的繼女謝小英介紹,老人這次是突發腦梗,生命危在旦夕。經過醫院近20多天的全力搶救,已花去治療費幾萬元,謝小英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金,無力承擔後續沉重的治療費用。得知救治還需要很多費用,王春生開始奔走各方,呼籲社會各界伸出援手。

目前,在王春生和謝國橋烈士生前部隊老戰友的積極倡導下,大家你幾千我幾百地盡力慷慨捐助。老戰友李瑞夢在捐款留言上說:“小小愛心是我的一份心意,願馮媽媽早日康復,小英妹妹你辛苦了,我們相信,有大家的努力,馮媽媽一定會好起來的。”還有福建一家企業的董事長留言說:“儘管我未曾入伍,但我崇尚軍人,更敬重烈士,這點錢是我小小的心願,願馮媽媽早日康復。”

短短几日,愛心籌款從四面八方打入馮媽媽的愛心專戶上。這些愛心捐款從戰友蔓延到社會各界,一份愛心一段留言,無不彰顯出對烈士的崇敬和對烈士母親的關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