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

2019年7月19日下午,陶強的手機突然亮了,他習慣性地點擊屏幕進行查看。原來是表妹發來的微信:“哥,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了你爸爸的信息,你快看一下!”

文字後面跟著一個鏈接,標題為《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安葬在重慶巴南區,靜待親人祭拜》。

看到“陶永茂”三個字,55歲的陶強立即點進鏈接,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起來。然後按照文中提示,撥通了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的電話。

“名字、生卒年月、籍貫地、安葬地址都對上了,就是我爸!”陶強激動地說。

"

2019年7月19日下午,陶強的手機突然亮了,他習慣性地點擊屏幕進行查看。原來是表妹發來的微信:“哥,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了你爸爸的信息,你快看一下!”

文字後面跟著一個鏈接,標題為《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安葬在重慶巴南區,靜待親人祭拜》。

看到“陶永茂”三個字,55歲的陶強立即點進鏈接,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起來。然後按照文中提示,撥通了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的電話。

“名字、生卒年月、籍貫地、安葬地址都對上了,就是我爸!”陶強激動地說。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今日頭條發佈的消息

為人師者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李家鎮,流傳著一段投筆從戎的佳話。故事的主角叫陶永茂,即陶強的父親。

陶永茂原是村裡的教書先生,文化水平高,又會二胡和笛子兩種樂器,頗受孩子們喜歡,下課後總有一堆孩子圍著他,讓他“露兩手”。所以,陶永茂所到之處,少不了有幾個“跟屁蟲”,自然也少不了動聽的旋律和孩子們的純真笑語。

為人師者,當以愛子之心愛人。陶永茂初為人師時,尚未娶妻生子,雖不能體會愛子之情,卻像一個大哥哥那樣守護著自己的學生。

小清流河,是大清流河左岸主要支流,由東向西轉西南穿過安嶽縣,李家鎮正處於其中洪災易發的地段。每到暴雨季節,滔滔不絕的洪水像一群凶猛的野馬,咆哮著,嘶吼著,奔騰向前。

洪水割裂了整片碧園,也阻斷了學生的上學之路。陶永茂擔心孩子們的安全,他們年紀小,個頭不高,過河時容易腳踩不穩。陶永茂便早早地守在河邊路口,一個一個背孩子過河。放學後,亦是如此。

可是,1964年10月,陶永茂突然“消失”了。村裡人都說,陶老師去當兵了。但其中緣由,沒有人能說清。不少家長惋惜,村裡少了一位好老師。

投筆從戎

1963年,通過媒人介紹,覃如芳認識了陶永茂。在她的第一印象裡,眼前與她相親的對象是一位長相清秀、眉眼間透著英氣的青年。覃如芳心裡暗暗認定了他。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兩人對彼此產生情意,便成了婚。

"

2019年7月19日下午,陶強的手機突然亮了,他習慣性地點擊屏幕進行查看。原來是表妹發來的微信:“哥,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了你爸爸的信息,你快看一下!”

文字後面跟著一個鏈接,標題為《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安葬在重慶巴南區,靜待親人祭拜》。

看到“陶永茂”三個字,55歲的陶強立即點進鏈接,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起來。然後按照文中提示,撥通了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的電話。

“名字、生卒年月、籍貫地、安葬地址都對上了,就是我爸!”陶強激動地說。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今日頭條發佈的消息

為人師者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李家鎮,流傳著一段投筆從戎的佳話。故事的主角叫陶永茂,即陶強的父親。

陶永茂原是村裡的教書先生,文化水平高,又會二胡和笛子兩種樂器,頗受孩子們喜歡,下課後總有一堆孩子圍著他,讓他“露兩手”。所以,陶永茂所到之處,少不了有幾個“跟屁蟲”,自然也少不了動聽的旋律和孩子們的純真笑語。

為人師者,當以愛子之心愛人。陶永茂初為人師時,尚未娶妻生子,雖不能體會愛子之情,卻像一個大哥哥那樣守護著自己的學生。

小清流河,是大清流河左岸主要支流,由東向西轉西南穿過安嶽縣,李家鎮正處於其中洪災易發的地段。每到暴雨季節,滔滔不絕的洪水像一群凶猛的野馬,咆哮著,嘶吼著,奔騰向前。

洪水割裂了整片碧園,也阻斷了學生的上學之路。陶永茂擔心孩子們的安全,他們年紀小,個頭不高,過河時容易腳踩不穩。陶永茂便早早地守在河邊路口,一個一個背孩子過河。放學後,亦是如此。

可是,1964年10月,陶永茂突然“消失”了。村裡人都說,陶老師去當兵了。但其中緣由,沒有人能說清。不少家長惋惜,村裡少了一位好老師。

投筆從戎

1963年,通過媒人介紹,覃如芳認識了陶永茂。在她的第一印象裡,眼前與她相親的對象是一位長相清秀、眉眼間透著英氣的青年。覃如芳心裡暗暗認定了他。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兩人對彼此產生情意,便成了婚。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的照片

婚後的生活,平凡而甜蜜。陶永茂在外教書育人,覃如芳在內操持家務。閒暇之餘,陶永茂拿起樂器,將滿腔的愛意傾注於音符之中;覃如芳則端坐一旁,側耳傾聽,沉醉於幸福的氛圍中。

“一生如此,多好!”覃如芳憧憬著兩人的未來生活。恩愛夫妻,兒女繞膝,這是多少女孩的樸素願望。

可是幾個月後,覃如芳的願望就破滅了。

“我想去當兵!”陶永茂第一次提出此想法時,覃如芳楞在原地,半天沒有說一句話。此時,覃如芳已經懷孕,不久後將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眼看心中願景即將實現,覃如芳怎會捨得讓丈夫離開。

她並非一個不明事理的人,她瞭解投筆從戎、保家衛國的使命和榮耀,亦深知戰場的凶險和慘烈。她擔心丈夫的安全,擔心孩子失去父親。陶永茂明白妻子的顧慮,安慰道:“你放心,我會安全回來。”

1964年4月,覃如芳生下一個男孩。新生命的到來,為全家人帶來喜悅和希望。覃如芳曾幻想,有了兒子,永茂也許就不想走了。可她沒想到丈夫從軍的心如此堅定。

其實,陶永茂深愛著妻兒,他同樣捨不得離開,但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做出決定。若是不從軍,他會後悔一輩子。

10月,覃如芳抱著6個月大的兒子,送走了丈夫。這是他們一家三口最後一次見面。

英勇犧牲

來到部隊後,陶永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7807部隊擔任文藝兵,部隊裡大大小小的文藝演出都有他的身影。有時候,陶永茂也會主動為戰友彈唱,“給他們解解乏,找點樂子”。歡快的旋律、嘹亮的歌聲,成為緊張枯燥的軍旅生活的調味品。

因為頻繁出現在舞臺上,陶永茂漸漸被更多戰友認識,他們喜歡聽陶永茂拉二胡、吹笛子。相處久了,他們發現陶永茂不僅多才多藝,還聰明能幹,學東西快。

1965年11月15日早晨,駐紮在巴縣(今重慶巴南區)百節公社太陽大隊的解放軍7807部隊正進行野戰演習前的準備,兩名戰士抬著一捆鐵絲網從山崖邊上走過。此時,陶永茂正在崖壁下認真練習拉二胡,等演習完了拉給戰友們聽。他不知道,危險正在慢慢靠近。

一名抬鐵絲網的戰士不小心踩滑了腳,那捆鐵絲網從手中脫離,迅速沿山崖滾落下來。有人大喊:“鐵絲網掉下來了,下面的人快躲開!快躲開!”陶永茂聽到喊聲,怕有人被鐵絲網砸中,便向鐵絲網滾落的地方奔去,提醒戰友離開。

不幸的是,沉重的鐵絲網恰好砸中了陶永茂。其他戰士也聞聲趕來,由於山崖太高,鐵絲網太沉,戰友們花了好長時間才將陶永茂從鐵絲網下救出來。可是他已停止了呼吸。

在離巴南100多公里的李家鎮,覃如芳依舊守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她不知道,日日思念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時隔53年的團聚

陶永茂為了搶救他人的生命,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了弘揚這種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陶永茂所在部隊批准他為烈士,並聯系家屬告知實情。

"

2019年7月19日下午,陶強的手機突然亮了,他習慣性地點擊屏幕進行查看。原來是表妹發來的微信:“哥,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了你爸爸的信息,你快看一下!”

文字後面跟著一個鏈接,標題為《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安葬在重慶巴南區,靜待親人祭拜》。

看到“陶永茂”三個字,55歲的陶強立即點進鏈接,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起來。然後按照文中提示,撥通了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的電話。

“名字、生卒年月、籍貫地、安葬地址都對上了,就是我爸!”陶強激動地說。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今日頭條發佈的消息

為人師者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李家鎮,流傳著一段投筆從戎的佳話。故事的主角叫陶永茂,即陶強的父親。

陶永茂原是村裡的教書先生,文化水平高,又會二胡和笛子兩種樂器,頗受孩子們喜歡,下課後總有一堆孩子圍著他,讓他“露兩手”。所以,陶永茂所到之處,少不了有幾個“跟屁蟲”,自然也少不了動聽的旋律和孩子們的純真笑語。

為人師者,當以愛子之心愛人。陶永茂初為人師時,尚未娶妻生子,雖不能體會愛子之情,卻像一個大哥哥那樣守護著自己的學生。

小清流河,是大清流河左岸主要支流,由東向西轉西南穿過安嶽縣,李家鎮正處於其中洪災易發的地段。每到暴雨季節,滔滔不絕的洪水像一群凶猛的野馬,咆哮著,嘶吼著,奔騰向前。

洪水割裂了整片碧園,也阻斷了學生的上學之路。陶永茂擔心孩子們的安全,他們年紀小,個頭不高,過河時容易腳踩不穩。陶永茂便早早地守在河邊路口,一個一個背孩子過河。放學後,亦是如此。

可是,1964年10月,陶永茂突然“消失”了。村裡人都說,陶老師去當兵了。但其中緣由,沒有人能說清。不少家長惋惜,村裡少了一位好老師。

投筆從戎

1963年,通過媒人介紹,覃如芳認識了陶永茂。在她的第一印象裡,眼前與她相親的對象是一位長相清秀、眉眼間透著英氣的青年。覃如芳心裡暗暗認定了他。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兩人對彼此產生情意,便成了婚。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的照片

婚後的生活,平凡而甜蜜。陶永茂在外教書育人,覃如芳在內操持家務。閒暇之餘,陶永茂拿起樂器,將滿腔的愛意傾注於音符之中;覃如芳則端坐一旁,側耳傾聽,沉醉於幸福的氛圍中。

“一生如此,多好!”覃如芳憧憬著兩人的未來生活。恩愛夫妻,兒女繞膝,這是多少女孩的樸素願望。

可是幾個月後,覃如芳的願望就破滅了。

“我想去當兵!”陶永茂第一次提出此想法時,覃如芳楞在原地,半天沒有說一句話。此時,覃如芳已經懷孕,不久後將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眼看心中願景即將實現,覃如芳怎會捨得讓丈夫離開。

她並非一個不明事理的人,她瞭解投筆從戎、保家衛國的使命和榮耀,亦深知戰場的凶險和慘烈。她擔心丈夫的安全,擔心孩子失去父親。陶永茂明白妻子的顧慮,安慰道:“你放心,我會安全回來。”

1964年4月,覃如芳生下一個男孩。新生命的到來,為全家人帶來喜悅和希望。覃如芳曾幻想,有了兒子,永茂也許就不想走了。可她沒想到丈夫從軍的心如此堅定。

其實,陶永茂深愛著妻兒,他同樣捨不得離開,但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做出決定。若是不從軍,他會後悔一輩子。

10月,覃如芳抱著6個月大的兒子,送走了丈夫。這是他們一家三口最後一次見面。

英勇犧牲

來到部隊後,陶永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7807部隊擔任文藝兵,部隊裡大大小小的文藝演出都有他的身影。有時候,陶永茂也會主動為戰友彈唱,“給他們解解乏,找點樂子”。歡快的旋律、嘹亮的歌聲,成為緊張枯燥的軍旅生活的調味品。

因為頻繁出現在舞臺上,陶永茂漸漸被更多戰友認識,他們喜歡聽陶永茂拉二胡、吹笛子。相處久了,他們發現陶永茂不僅多才多藝,還聰明能幹,學東西快。

1965年11月15日早晨,駐紮在巴縣(今重慶巴南區)百節公社太陽大隊的解放軍7807部隊正進行野戰演習前的準備,兩名戰士抬著一捆鐵絲網從山崖邊上走過。此時,陶永茂正在崖壁下認真練習拉二胡,等演習完了拉給戰友們聽。他不知道,危險正在慢慢靠近。

一名抬鐵絲網的戰士不小心踩滑了腳,那捆鐵絲網從手中脫離,迅速沿山崖滾落下來。有人大喊:“鐵絲網掉下來了,下面的人快躲開!快躲開!”陶永茂聽到喊聲,怕有人被鐵絲網砸中,便向鐵絲網滾落的地方奔去,提醒戰友離開。

不幸的是,沉重的鐵絲網恰好砸中了陶永茂。其他戰士也聞聲趕來,由於山崖太高,鐵絲網太沉,戰友們花了好長時間才將陶永茂從鐵絲網下救出來。可是他已停止了呼吸。

在離巴南100多公里的李家鎮,覃如芳依舊守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她不知道,日日思念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時隔53年的團聚

陶永茂為了搶救他人的生命,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了弘揚這種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陶永茂所在部隊批准他為烈士,並聯系家屬告知實情。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的烈士證明書

幾天後,覃如芳收到了丈夫犧牲的消息,她不肯相信:那場夢,終究還是碎了!

此後多年,覃如芳一人帶娃,靠編織草蓆為生。陶強在母親的養育下,漸漸長大成人。從小沒有父親的陪伴,陶強始終留有心結,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去看看父親。

雖然他早已對父親的事蹟瞭然於心,知道父親安葬在重慶,但事情畢竟過去多年,很多地名已更換,難以查找父親具體的安葬地址。他多次前往重慶當地民政局和武裝部,打聽父親的線索,還拜託朋友幫忙尋找,幾年下來,仍無任何進展。

直到2017年,陶強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說找到了父親的安葬地點。他激動得一夜未眠,“找了四十多年,終於找到了!”

清明節後,陶強帶著母親、妻子和女婿,驅車前往重慶,看望父親。

在巴南區龍洲灣街道沿河村的一處山坡上,陶強雙手持香,對著眼前的墳墓狠狠磕了三個響頭。他哭喊著:“爸,我來看你了!”滾滾熱淚順著臉頰流下來,在磕頭的一瞬間,迅速滴落在褐色的土壤上。

"

2019年7月19日下午,陶強的手機突然亮了,他習慣性地點擊屏幕進行查看。原來是表妹發來的微信:“哥,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了你爸爸的信息,你快看一下!”

文字後面跟著一個鏈接,標題為《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安葬在重慶巴南區,靜待親人祭拜》。

看到“陶永茂”三個字,55歲的陶強立即點進鏈接,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起來。然後按照文中提示,撥通了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的電話。

“名字、生卒年月、籍貫地、安葬地址都對上了,就是我爸!”陶強激動地說。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今日頭條發佈的消息

為人師者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李家鎮,流傳著一段投筆從戎的佳話。故事的主角叫陶永茂,即陶強的父親。

陶永茂原是村裡的教書先生,文化水平高,又會二胡和笛子兩種樂器,頗受孩子們喜歡,下課後總有一堆孩子圍著他,讓他“露兩手”。所以,陶永茂所到之處,少不了有幾個“跟屁蟲”,自然也少不了動聽的旋律和孩子們的純真笑語。

為人師者,當以愛子之心愛人。陶永茂初為人師時,尚未娶妻生子,雖不能體會愛子之情,卻像一個大哥哥那樣守護著自己的學生。

小清流河,是大清流河左岸主要支流,由東向西轉西南穿過安嶽縣,李家鎮正處於其中洪災易發的地段。每到暴雨季節,滔滔不絕的洪水像一群凶猛的野馬,咆哮著,嘶吼著,奔騰向前。

洪水割裂了整片碧園,也阻斷了學生的上學之路。陶永茂擔心孩子們的安全,他們年紀小,個頭不高,過河時容易腳踩不穩。陶永茂便早早地守在河邊路口,一個一個背孩子過河。放學後,亦是如此。

可是,1964年10月,陶永茂突然“消失”了。村裡人都說,陶老師去當兵了。但其中緣由,沒有人能說清。不少家長惋惜,村裡少了一位好老師。

投筆從戎

1963年,通過媒人介紹,覃如芳認識了陶永茂。在她的第一印象裡,眼前與她相親的對象是一位長相清秀、眉眼間透著英氣的青年。覃如芳心裡暗暗認定了他。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兩人對彼此產生情意,便成了婚。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的照片

婚後的生活,平凡而甜蜜。陶永茂在外教書育人,覃如芳在內操持家務。閒暇之餘,陶永茂拿起樂器,將滿腔的愛意傾注於音符之中;覃如芳則端坐一旁,側耳傾聽,沉醉於幸福的氛圍中。

“一生如此,多好!”覃如芳憧憬著兩人的未來生活。恩愛夫妻,兒女繞膝,這是多少女孩的樸素願望。

可是幾個月後,覃如芳的願望就破滅了。

“我想去當兵!”陶永茂第一次提出此想法時,覃如芳楞在原地,半天沒有說一句話。此時,覃如芳已經懷孕,不久後將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眼看心中願景即將實現,覃如芳怎會捨得讓丈夫離開。

她並非一個不明事理的人,她瞭解投筆從戎、保家衛國的使命和榮耀,亦深知戰場的凶險和慘烈。她擔心丈夫的安全,擔心孩子失去父親。陶永茂明白妻子的顧慮,安慰道:“你放心,我會安全回來。”

1964年4月,覃如芳生下一個男孩。新生命的到來,為全家人帶來喜悅和希望。覃如芳曾幻想,有了兒子,永茂也許就不想走了。可她沒想到丈夫從軍的心如此堅定。

其實,陶永茂深愛著妻兒,他同樣捨不得離開,但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做出決定。若是不從軍,他會後悔一輩子。

10月,覃如芳抱著6個月大的兒子,送走了丈夫。這是他們一家三口最後一次見面。

英勇犧牲

來到部隊後,陶永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7807部隊擔任文藝兵,部隊裡大大小小的文藝演出都有他的身影。有時候,陶永茂也會主動為戰友彈唱,“給他們解解乏,找點樂子”。歡快的旋律、嘹亮的歌聲,成為緊張枯燥的軍旅生活的調味品。

因為頻繁出現在舞臺上,陶永茂漸漸被更多戰友認識,他們喜歡聽陶永茂拉二胡、吹笛子。相處久了,他們發現陶永茂不僅多才多藝,還聰明能幹,學東西快。

1965年11月15日早晨,駐紮在巴縣(今重慶巴南區)百節公社太陽大隊的解放軍7807部隊正進行野戰演習前的準備,兩名戰士抬著一捆鐵絲網從山崖邊上走過。此時,陶永茂正在崖壁下認真練習拉二胡,等演習完了拉給戰友們聽。他不知道,危險正在慢慢靠近。

一名抬鐵絲網的戰士不小心踩滑了腳,那捆鐵絲網從手中脫離,迅速沿山崖滾落下來。有人大喊:“鐵絲網掉下來了,下面的人快躲開!快躲開!”陶永茂聽到喊聲,怕有人被鐵絲網砸中,便向鐵絲網滾落的地方奔去,提醒戰友離開。

不幸的是,沉重的鐵絲網恰好砸中了陶永茂。其他戰士也聞聲趕來,由於山崖太高,鐵絲網太沉,戰友們花了好長時間才將陶永茂從鐵絲網下救出來。可是他已停止了呼吸。

在離巴南100多公里的李家鎮,覃如芳依舊守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她不知道,日日思念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時隔53年的團聚

陶永茂為了搶救他人的生命,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了弘揚這種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陶永茂所在部隊批准他為烈士,並聯系家屬告知實情。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的烈士證明書

幾天後,覃如芳收到了丈夫犧牲的消息,她不肯相信:那場夢,終究還是碎了!

此後多年,覃如芳一人帶娃,靠編織草蓆為生。陶強在母親的養育下,漸漸長大成人。從小沒有父親的陪伴,陶強始終留有心結,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去看看父親。

雖然他早已對父親的事蹟瞭然於心,知道父親安葬在重慶,但事情畢竟過去多年,很多地名已更換,難以查找父親具體的安葬地址。他多次前往重慶當地民政局和武裝部,打聽父親的線索,還拜託朋友幫忙尋找,幾年下來,仍無任何進展。

直到2017年,陶強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說找到了父親的安葬地點。他激動得一夜未眠,“找了四十多年,終於找到了!”

清明節後,陶強帶著母親、妻子和女婿,驅車前往重慶,看望父親。

在巴南區龍洲灣街道沿河村的一處山坡上,陶強雙手持香,對著眼前的墳墓狠狠磕了三個響頭。他哭喊著:“爸,我來看你了!”滾滾熱淚順著臉頰流下來,在磕頭的一瞬間,迅速滴落在褐色的土壤上。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烈士之墓

祭掃過後,陶強攙扶著年邁的母親覃如芳,久久佇立在墳前,不捨離去。這是他們一家三口時隔53年的團聚。

但因為一些原因,當地烈士陵園沒有留下親屬的聯繫方式。今年7月,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今日頭條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聯合開展“英烈精神歸故里”公益活動,為烈士尋找親人,為親人尋找烈士。

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希望通過此次“英烈精神歸故里”公益活動,和陶永茂烈士親人聯繫上,方便以後對烈士陵園進行精細化管理。這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條尋親信息。

“謝謝你們還記得他!”電話裡,陶強不住地說。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

"

2019年7月19日下午,陶強的手機突然亮了,他習慣性地點擊屏幕進行查看。原來是表妹發來的微信:“哥,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了你爸爸的信息,你快看一下!”

文字後面跟著一個鏈接,標題為《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安葬在重慶巴南區,靜待親人祭拜》。

看到“陶永茂”三個字,55歲的陶強立即點進鏈接,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起來。然後按照文中提示,撥通了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的電話。

“名字、生卒年月、籍貫地、安葬地址都對上了,就是我爸!”陶強激動地說。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今日頭條發佈的消息

為人師者

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李家鎮,流傳著一段投筆從戎的佳話。故事的主角叫陶永茂,即陶強的父親。

陶永茂原是村裡的教書先生,文化水平高,又會二胡和笛子兩種樂器,頗受孩子們喜歡,下課後總有一堆孩子圍著他,讓他“露兩手”。所以,陶永茂所到之處,少不了有幾個“跟屁蟲”,自然也少不了動聽的旋律和孩子們的純真笑語。

為人師者,當以愛子之心愛人。陶永茂初為人師時,尚未娶妻生子,雖不能體會愛子之情,卻像一個大哥哥那樣守護著自己的學生。

小清流河,是大清流河左岸主要支流,由東向西轉西南穿過安嶽縣,李家鎮正處於其中洪災易發的地段。每到暴雨季節,滔滔不絕的洪水像一群凶猛的野馬,咆哮著,嘶吼著,奔騰向前。

洪水割裂了整片碧園,也阻斷了學生的上學之路。陶永茂擔心孩子們的安全,他們年紀小,個頭不高,過河時容易腳踩不穩。陶永茂便早早地守在河邊路口,一個一個背孩子過河。放學後,亦是如此。

可是,1964年10月,陶永茂突然“消失”了。村裡人都說,陶老師去當兵了。但其中緣由,沒有人能說清。不少家長惋惜,村裡少了一位好老師。

投筆從戎

1963年,通過媒人介紹,覃如芳認識了陶永茂。在她的第一印象裡,眼前與她相親的對象是一位長相清秀、眉眼間透著英氣的青年。覃如芳心裡暗暗認定了他。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兩人對彼此產生情意,便成了婚。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的照片

婚後的生活,平凡而甜蜜。陶永茂在外教書育人,覃如芳在內操持家務。閒暇之餘,陶永茂拿起樂器,將滿腔的愛意傾注於音符之中;覃如芳則端坐一旁,側耳傾聽,沉醉於幸福的氛圍中。

“一生如此,多好!”覃如芳憧憬著兩人的未來生活。恩愛夫妻,兒女繞膝,這是多少女孩的樸素願望。

可是幾個月後,覃如芳的願望就破滅了。

“我想去當兵!”陶永茂第一次提出此想法時,覃如芳楞在原地,半天沒有說一句話。此時,覃如芳已經懷孕,不久後將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眼看心中願景即將實現,覃如芳怎會捨得讓丈夫離開。

她並非一個不明事理的人,她瞭解投筆從戎、保家衛國的使命和榮耀,亦深知戰場的凶險和慘烈。她擔心丈夫的安全,擔心孩子失去父親。陶永茂明白妻子的顧慮,安慰道:“你放心,我會安全回來。”

1964年4月,覃如芳生下一個男孩。新生命的到來,為全家人帶來喜悅和希望。覃如芳曾幻想,有了兒子,永茂也許就不想走了。可她沒想到丈夫從軍的心如此堅定。

其實,陶永茂深愛著妻兒,他同樣捨不得離開,但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做出決定。若是不從軍,他會後悔一輩子。

10月,覃如芳抱著6個月大的兒子,送走了丈夫。這是他們一家三口最後一次見面。

英勇犧牲

來到部隊後,陶永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7807部隊擔任文藝兵,部隊裡大大小小的文藝演出都有他的身影。有時候,陶永茂也會主動為戰友彈唱,“給他們解解乏,找點樂子”。歡快的旋律、嘹亮的歌聲,成為緊張枯燥的軍旅生活的調味品。

因為頻繁出現在舞臺上,陶永茂漸漸被更多戰友認識,他們喜歡聽陶永茂拉二胡、吹笛子。相處久了,他們發現陶永茂不僅多才多藝,還聰明能幹,學東西快。

1965年11月15日早晨,駐紮在巴縣(今重慶巴南區)百節公社太陽大隊的解放軍7807部隊正進行野戰演習前的準備,兩名戰士抬著一捆鐵絲網從山崖邊上走過。此時,陶永茂正在崖壁下認真練習拉二胡,等演習完了拉給戰友們聽。他不知道,危險正在慢慢靠近。

一名抬鐵絲網的戰士不小心踩滑了腳,那捆鐵絲網從手中脫離,迅速沿山崖滾落下來。有人大喊:“鐵絲網掉下來了,下面的人快躲開!快躲開!”陶永茂聽到喊聲,怕有人被鐵絲網砸中,便向鐵絲網滾落的地方奔去,提醒戰友離開。

不幸的是,沉重的鐵絲網恰好砸中了陶永茂。其他戰士也聞聲趕來,由於山崖太高,鐵絲網太沉,戰友們花了好長時間才將陶永茂從鐵絲網下救出來。可是他已停止了呼吸。

在離巴南100多公里的李家鎮,覃如芳依舊守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她不知道,日日思念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時隔53年的團聚

陶永茂為了搶救他人的生命,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了弘揚這種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陶永茂所在部隊批准他為烈士,並聯系家屬告知實情。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的烈士證明書

幾天後,覃如芳收到了丈夫犧牲的消息,她不肯相信:那場夢,終究還是碎了!

此後多年,覃如芳一人帶娃,靠編織草蓆為生。陶強在母親的養育下,漸漸長大成人。從小沒有父親的陪伴,陶強始終留有心結,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去看看父親。

雖然他早已對父親的事蹟瞭然於心,知道父親安葬在重慶,但事情畢竟過去多年,很多地名已更換,難以查找父親具體的安葬地址。他多次前往重慶當地民政局和武裝部,打聽父親的線索,還拜託朋友幫忙尋找,幾年下來,仍無任何進展。

直到2017年,陶強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說找到了父親的安葬地點。他激動得一夜未眠,“找了四十多年,終於找到了!”

清明節後,陶強帶著母親、妻子和女婿,驅車前往重慶,看望父親。

在巴南區龍洲灣街道沿河村的一處山坡上,陶強雙手持香,對著眼前的墳墓狠狠磕了三個響頭。他哭喊著:“爸,我來看你了!”滾滾熱淚順著臉頰流下來,在磕頭的一瞬間,迅速滴落在褐色的土壤上。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陶永茂烈士之墓

祭掃過後,陶強攙扶著年邁的母親覃如芳,久久佇立在墳前,不捨離去。這是他們一家三口時隔53年的團聚。

但因為一些原因,當地烈士陵園沒有留下親屬的聯繫方式。今年7月,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今日頭條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聯合開展“英烈精神歸故里”公益活動,為烈士尋找親人,為親人尋找烈士。

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希望通過此次“英烈精神歸故里”公益活動,和陶永茂烈士親人聯繫上,方便以後對烈士陵園進行精細化管理。這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條尋親信息。

“謝謝你們還記得他!”電話裡,陶強不住地說。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

四川資陽籍烈士陶永茂親人找到!烈士為救戰友被鐵絲網砸中而犧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