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三個90週年”|江西銅鼓以紅色紐帶助旅遊走上快車道

7月31日,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了秋收起義另一個重要歷史據點——江西銅鼓縣。它是一座位於贛西北的邊陲小城,沿途山勢蜿蜒,峰巒疊嶂,公路兩旁是綠油油稻田與茂盛的森林,村莊散落在鬱鬱蔥蔥的深谷和高山之間,風景如畫,正是城市中產階層心嚮往之的絕佳旅遊勝地。

1927年9月,毛澤東來到銅鼓縣親自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他從銅鼓出發,會師文家市,進軍井岡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走出了一條中共革命的成功之路。

相對於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作為革命老區的銅鼓縣由於交通不便,經濟曾一度落後。隨著近兩年交通難題得到解決,它似乎尋找到了新的發展機會——旅遊業。

如今,銅鼓縣政府正力圖將昔日革命之路,變成一條以紅色旅遊為主的經濟紐帶,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以前銅鼓縣因交通不便,經濟相對落後,所以對紅色旅遊的投入不足,現在我們準備用好紅色故事和綠色生態優勢,全力發展旅遊行業。”銅鼓縣政府一名官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

紀念“三個90週年”|江西銅鼓以紅色紐帶助旅遊走上快車道

湯裡景區是銅鼓縣重點生態旅遊項目,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韓雨亭拍攝

紅色往事

銅鼓縣擁有豐富的紅色題材。最近,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紀念建軍90週年的鴻篇鉅製《建軍大業》中有一個“毛澤東脫險”細節,便來自於銅鼓縣排埠月形灣。

紀念“三個90週年”|江西銅鼓以紅色紐帶助旅遊走上快車道

銅鼓縣月形灣是毛澤東當年的化險福地,目前已作為銅鼓縣力推的紅色旅遊重要景點。

故事來自於1927年9月5日。毛澤東從安源出發,奔赴銅鼓,準備親自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未成想在進入瀏陽、銅鼓邊界張坊鎮雙溪的一個小山村時,被當地一幫團防隊員扣留。毛澤東在押解的路途之中急中生智,巧妙脫險,最後被銅鼓縣當地一位名叫陳帷德的打柴人營救,安排在月形灣的吳家祠住了一夜。此後毛澤東不忘舊情,曾給陳帷德寫過信,稱他是“救命恩人”。

如今,月形灣作為銅鼓縣力推的紅色旅遊重要景點,已從不知名的小山村變成一個紅色旅遊景區,並取名為“毛澤東化險福地景區”。當地政府正將月形灣打造成為一個集參觀、旅遊、休閒為一體的多功能景區。

當地政府官員稱,該景區佔地面積400餘畝,於2006年9月9日動工興建,投資1200萬元,主要是以紅色為核心,綠色為基礎,將其變成緬懷毛澤東的重要紀念地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事實上,銅鼓縣在中共革命歷史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大革命時期,銅鼓縣於1925年誕生了宜春境內第一個中共黨組織,1926年相繼誕生了第一個工會和農會等群團組織。伴隨著革命運動的風生水起,它造就了大批像陳葆元、陳逸群、賴懷愷等傑出的革命骨幹力量。

1927年8月20日,湖南瀏陽農工義勇軍打著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獨立團的旗號,奉命趕往南昌參加武裝起義未果而開抵銅鼓休整待命。駐銅鼓期間,該團團部及直屬機槍連駐紮於此。

同年9月10日,毛澤東同志以前敵委員會書記的身份,親臨銅鼓組織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他在蕭家祠召開了三團排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決定。同時,宣佈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正式組建前敵委員會。

當晚,毛澤東下榻蕭家祠並寫下了知名的《西江月·秋收暴動》。

從宜春境內的第一個中共支部的誕生,到毛澤東親臨銅鼓領導發動聞名中外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再到彭德懷、騰代遠等老一輩革命家以銅鼓為中心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銅鼓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全縣被殺害的革命者有七八萬人之多(佔銅鼓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強),犧牲的在冊革命烈士就達1.8萬餘人。

“我們銅鼓縣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銅鼓縣黨史辦主任王現國對澎湃新聞稱。

旅遊“快車道”

為了緬懷革命往事,讓紅色歷史能成為新時代的文化動力,銅鼓縣正以秋收起義紀念地、湘鄂贛蘇區舊址等紅色景點為主,發展紅色旅遊,打造紅色旅遊品牌,以此助推銅鼓旅遊走上“快車道”。

紀念“三個90週年”|江西銅鼓以紅色紐帶助旅遊走上快車道

銅鼓蕭家祠是“秋收起義”前敵指揮部舊址,當年毛澤東曾在此寫下了“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的著名詩句。

不僅是紅色旅遊,生態也是銅鼓縣重要的山水文章。近年來,銅鼓縣大力發展養生休閒遊,並被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

銅鼓縣生態環境良好。根據統計,銅鼓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4%,位居江西省第一;生態保護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72.5%,佔比全省第一;野生紅豆杉多達100餘萬株,總量全省第一;負氧離子含量極高,達7萬個每立方厘米,是國家標準的25倍,是名副其實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綠心”。

為保護好這個寶貴的生態財富,近年來,當地政府開始重點打擊環境違法。根據宜春市政務信息化辦公室公佈的文件顯示,當地政府關閉取締違法企業23家;抬高准入門檻,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25個;全面推行“河長制”,紮實開展“清河行動”,全縣62家非法採砂場全部關閉並拆除,地表水和飲用水源達標率100%;完成造林面積2.2萬畝,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同時,銅鼓縣強力推進封山育林政策,在原有61.63萬畝生態公益林基礎上,對82.3萬畝天然林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使政策規定禁伐面積達到143.93萬畝,佔全縣林地總面積的69.36%,為當地生態保護和轉型發展打下基礎。

紅色歷史與綠色生態形成了重要的旅遊資本。銅鼓縣形成了以天柱峰國家森林公園、湯裡森林溫泉度假景區、尖尾峽森林探險漂流景區等為核心的旅遊板塊,引得各方遊客紛至沓來。

根據當地官方統計顯示,2016年,銅鼓縣秋收起義紀念地、湯裡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大溈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新增省級生態旅遊示範鄉鎮1個、省級3A鄉村旅遊點3個,全年累計接待遊客170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17%。

“我認為銅鼓縣旅遊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所以我才會到這裡投資。”江西好雨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其亮對澎湃新聞稱。

他是來自湖南瀏陽的企業家,此前一直在湖南從事文化旅遊投資,特別看好銅鼓縣的生態旅遊潛力。他是湯裡景區的主要投資人,目前已投資4億元,未來預計將投資20億元。

“我的全部事業就在這裡了。”周其亮稱。

除了大型的景區旅遊外,作為“富民”舉措的鄉村旅遊也如火如荼。在很多旅遊資源較好的鄉村,由全村集資修復古祠堂,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村民自發成立了鄉村旅遊合作社,昔日作田種土的農民開始吃上了“旅遊飯”。

根據統計,2016以來,全縣旅行社增至5家,農家樂農家旅館增加到200餘家,旅遊商品店增加到50餘家。它們成為銅鼓全域旅遊升級的縮影。

去年,銅鼓縣委、縣政府將旅遊服務業升級納入全縣“四升級”重點工作板塊,排三大產業之前,出臺了《關於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實施方案》、《旅遊產業升級實施方案》、《關於創建江西省旅遊強縣的實施方案》;調整縣旅遊發展領導小組,旅遊局升格為旅遊發展委員會,納入政府組成部門,組建銅鼓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理順旅遊產業投融資平臺。

銅鼓以“旅遊+”推動產業融合化建設,推動全域化旅遊產品業態,實現旅遊產業全域聯動,成為銅鼓縣重要的旅遊戰略。

銅鼓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堅持“環境就是民生”的理念,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2016年,銅鼓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8.6%;財政總收入8.67億元,比上年增長3.9%,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