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湖區塊文旅項目一期拆遷全面完成

跳槽那些事兒 租房 浙江新聞 2019-07-04

“轟隆隆……”6月29日10時,隨著路橋區桐嶼街道三新社區新龍嶴區塊最後一戶徵遷戶的房子倒下,飛龍湖區塊文旅項目一期徵遷工作劃上了圓滿句號。

全面完成徵遷任務

據瞭解,飛龍湖區塊文旅項目是“省長工程”“市長工程”,也是今年桐嶼街道的“一號工程”。項目一期徵地275畝,涉及桐嶼街道三新社區(由新龍嶴村、白牆村、新山村合併而成)和共和村,其中三新社區的徵地面積較大,需拆除房屋86戶169間。

當天一大早,桐嶼街道黨工委書記徐陳杰和幾位負責徵遷的幹部來到現場指揮工作。“仔細點、仔細點,這邊是電線,別給弄斷了……”在超過30℃的天氣裡工作,不一會兒,臉上就掛滿了豆大的汗珠。

今年4月,桐嶼街道抽調20多名幹部組成專項工作小組,聯合村幹部、黨員代表,分片包乾,挨家挨戶做工作。迎著晨曦而來、踏著月色而歸是專項工作小組成員的常態。

工作部署、青苗評估、政策解釋、簽約騰房、房屋拆除……每一個環節,都少不了專項工作小組成員們的身影,再多、再大的困難都阻擋不住他們的腳步。為了保證村民早搬遷、早住房,成員們充分發揚“挖湖精神”,搶抓時間、攻堅克難,為房屋拆除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助力重點工程徵遷幹出“加速度”。

“文旅項目是一件惠民實事,我們要把實事做好,但也不能因此讓徵遷群眾的利益受損。無論他們有什麼困難,我們都會盡力解決。”徐陳杰說。

飛龍湖區塊文旅項目一期拆遷全面完成

徵遷難點是“民心”

徵地拆遷的基礎是民心,難點也是民心,而拆遷首先要用心讀懂拆遷的“每一個故事”。

比較以往賠償金額和安置問題,原白牆村的徵遷工作有著它的“特殊性”。原白牆村是個典型的移民村,60年前,黃岩長潭水庫附近的村民遷移至此。去年10月,徵遷的消息傳來,村裡一下子“炸開了鍋”。

“老蔡,你當年也是跟著父母一起遷移到這裡的,怎麼現在還幫起‘外人’了!”三新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蔡良君是個“移二代”,平日裡,村民見到他都是和和氣氣的,但只要一說起徵遷,大家就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面對拆遷戶千變萬化的情況,專項工作小組採用精準施策的辦法。小組成員們把這些拆遷戶的“家底”摸了個透,不厭其煩地解釋政策,用真情和實際行動去感化大家。

“我們這次徵收補償有立地安置和套房安置兩種選擇,無論選擇哪一種,政府都不會讓咱吃虧的……”徵遷幹部們一遍又一遍地把徵遷政策講清、講透,耐心細緻地給村民算“經濟賬、效益賬、成本賬”,讓村民逐個卸下心理包袱。

老馬伕婦歲數大,行動不便,搬家這事也就一拖再拖。針對村民的顧慮,專項組多次研究,一致決定:65歲以上的徵遷戶就近安排住進新建的臨時安置點,並由村幹部負責安置點的安全工作。其餘的徵遷戶可自行租房,政府補貼房租。

為了讓村民安心,徵遷幹部還帶村民去實地查看安置小區。看著眼前嶄新的樓房,想到兩個月後就能入住,大夥的心裡總算踏實了。

“安置套房馬上就有,舊房換新房,以後旁邊就有地鐵,交通很方便。‘二次搬家’只會越搬越好,越拆越富。”如今,這樣的話在原白牆村的村民間口耳相傳。

村民們表示,改建的機遇和好處大夥都看在眼裡,雖然對故居還有留戀,但如果不支持開發,這個地方可能就永遠發展不了。

飛龍湖區塊文旅項目一期拆遷全面完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