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智快評 | 雄安:造一座新城,到底要用多少鋼?

天津港 何立峰 經濟 建築 華爾街見聞 2017-04-08

雄安規劃藍圖在清明期間橫空出世,資本市場情緒湧動。對此我們主要關注2點:

  1. 新區建設速度測算以及新建城區鋼鐵需求測算
  2. 新區建設對於河北當地鋼企的影響幾何

根據花旗的測算,未來雄安新區的建設將帶來總計約1.2-1.4億噸的鋼材需求;假定建設週期10年,年化需求將在1200-1400萬噸左右。

我們經過幾個角度的測算認為,短期內雄安新區的起步建設將帶來年均200萬噸的鋼材需求,約佔全國表觀粗鋼消費量的0.27%;長期建設(20年週期)帶來的年均鋼材需求將在570萬噸左右,約佔全國表觀粗鋼消費量的0.76%。

按照雄安新區的規劃藍圖,短期內將圍繞雄縣、安新和容城三縣及附近地區的特定區域,建造100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域;中期發展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對於雄安的發展和建設,有幾個問題是我們最為關心的:

其一,雄安的發展規劃方向是什麼?

從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等權威人士的解讀,國家對於雄安新區的發展有著明確定位: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

從地理位置來看,雄安北接京城,東臨天津,西南與保定相鄰,為京津冀地區的腹地;但是從其自然資源儲備和未來京津冀地區的環保政策規劃來看,第三產業的發展必然將成為其未來發展重心。

按照雄安的遠期規劃目標,其遠期佔地面積將達2000平方公里,大於浦東新區的1210平方公里,低於天津濱海新區的2270平方公里;從規模來說更接近於深圳特區的1997平方公里。

不過,濱海新區的發展經驗對於雄安來說可能借鑑意義不大:濱海新區建立在90年代初的天津經濟開發區、保稅區、天津港三大功能區和東麗、津南兩個區的部分地區基礎之上,整合了天津市內多數重工業企業。因此從這一點來說,雄安走的將是一條與濱海新區完全迥異的道路。相比之下,以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作為主要動力來源的深圳模式,將會是雄安未來發展的一個更好的參照物。

其二,雄安新區的建設大約多久能完成?對於鋼材的需求會帶來何種變化?

長週期來看,雄安地區的GDP產值要從當前的200億水平增長至1萬億水平的規模,按照年均15%的增速,需要大約45年的時間。當然,如果參照深圳的發展歷程,這一時間長度會被縮短到20年。

今日有消息稱,目前政府內部對於初期100平方公里建設的完成時間節點規劃是2020年,據此測算:

假定初期建設的容積率為2,則換算之後的建築面積為2億平方米;每平方米的鋼材消耗大約在40公斤,由此帶來的總鋼材需求大約為800萬噸;因此雄安新區的起步建設在未來4年內的年均鋼材消耗需求將在每年200萬噸左右。

若以長週期來看,假定剩餘1900平方公里的建設將在20年內完成,同時平均容積率為1.5,則其總建築面積將為28.5億平方米;由此帶來的總鋼材需求大約為1.14億噸,以20年的建設週期計算,每年的年均鋼材需求將在570萬噸。

因此,從建築面積角度來看,未來4-5年內,每年的鋼材需求增長將在770萬噸左右;長週期內(未來5-20年間)的鋼材需求將在570萬噸。

當然,以上測算建立在容積率的基礎上,具體容積率需要視屆時雄安新區的人口規劃前景而定。從GDP/鋼材消耗比來看,2016年我國GDP74萬億元,粗鋼表觀消費量在7億多噸;粗略算來每萬億GDP大約對應1000-1100萬噸的鋼材消耗。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20年的總鋼材消耗將在1-1.2億噸,年均需求大約在500萬噸左右。

其三,這對鋼企意味著什麼?

雄安新區的建立,其實從去年的政策走向中即可看出端倪。根據去年京津冀地區的規劃,至2020年,保定、廊坊、張家口的鋼廠產能將完成整體出清。地圖上可以看出,雄安新區的位置正好位於廊坊到保定間的中間地帶。

保定地區鋼廠不多,且規模不大,總體產能較小;按照規劃今年年內將完成全部產能出清。廊坊地區的鋼鐵產能主要集中在霸州新利、廊坊前進等幾個主要鋼廠,按照目前的高爐開工情況測算,總體產能大約在1400萬噸左右。

因此在未來幾年內,廊坊地區的鋼廠將逐漸開始搬遷,其整體產能也勢必將受到壓縮。對於小型鋼廠來說,搬遷廠房、新建鍊鋼設施帶來的資金壓力巨大,同時也將揹負產能縮減帶來的收入縮水;因此這對當地規模較小的鋼廠來說是一大打擊。另一方面,新區基建的建設又將為河北當地的大型鋼廠帶來新的需求增長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