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銷售小姐姐露個臉

在這裡分享銷售小姐姐傳授的一個科普,如果你要去超級快充充電,在導航上選擇要去的超充地址,讓Model 3知道你要去充電,那麼它就會在去的路上提前給電池預熱,到達後電池就能在一個最佳的溫度上充電,這樣可以進一步節省充電的時間。


跑長途並不是個好選擇,但絕對是通勤利器

都9102了,但續航仍然是衡量一部電動車的好壞標準,長續航≈好車,我開的這臺Model 3是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續航里程可以達600+km,這也是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但是特斯拉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就有點謙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解除限制),續航里程也只顯示470+km,難道特斯拉也玩起虛標的把戲?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銷售小姐姐露個臉

在這裡分享銷售小姐姐傳授的一個科普,如果你要去超級快充充電,在導航上選擇要去的超充地址,讓Model 3知道你要去充電,那麼它就會在去的路上提前給電池預熱,到達後電池就能在一個最佳的溫度上充電,這樣可以進一步節省充電的時間。


跑長途並不是個好選擇,但絕對是通勤利器

都9102了,但續航仍然是衡量一部電動車的好壞標準,長續航≈好車,我開的這臺Model 3是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續航里程可以達600+km,這也是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但是特斯拉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就有點謙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解除限制),續航里程也只顯示470+km,難道特斯拉也玩起虛標的把戲?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銷售小姐姐露個臉

在這裡分享銷售小姐姐傳授的一個科普,如果你要去超級快充充電,在導航上選擇要去的超充地址,讓Model 3知道你要去充電,那麼它就會在去的路上提前給電池預熱,到達後電池就能在一個最佳的溫度上充電,這樣可以進一步節省充電的時間。


跑長途並不是個好選擇,但絕對是通勤利器

都9102了,但續航仍然是衡量一部電動車的好壞標準,長續航≈好車,我開的這臺Model 3是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續航里程可以達600+km,這也是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但是特斯拉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就有點謙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解除限制),續航里程也只顯示470+km,難道特斯拉也玩起虛標的把戲?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事實上這是特斯拉的有意為之的做法,充滿電,Model 3能跑多遠?其實很難給一個確定數字。因為電動車的續航,跟車速、氣溫、載重、駕駛習慣、甚至兩地的海拔差都有關係。

理想的條件下絕對能跑出600+km的里程,但為了避免環境條件影響下出現誤差,所以特斯拉故意只給出一個保守的里程數值,而這個數值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一定能開到的里程。

這樣的設定雖然暖心,但相信會挑起車主的續航焦慮症,明明目的地只有500km,總要在半路上加一次電才能繼續安心上路。我說的是吧,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這樣。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銷售小姐姐露個臉

在這裡分享銷售小姐姐傳授的一個科普,如果你要去超級快充充電,在導航上選擇要去的超充地址,讓Model 3知道你要去充電,那麼它就會在去的路上提前給電池預熱,到達後電池就能在一個最佳的溫度上充電,這樣可以進一步節省充電的時間。


跑長途並不是個好選擇,但絕對是通勤利器

都9102了,但續航仍然是衡量一部電動車的好壞標準,長續航≈好車,我開的這臺Model 3是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續航里程可以達600+km,這也是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但是特斯拉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就有點謙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解除限制),續航里程也只顯示470+km,難道特斯拉也玩起虛標的把戲?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事實上這是特斯拉的有意為之的做法,充滿電,Model 3能跑多遠?其實很難給一個確定數字。因為電動車的續航,跟車速、氣溫、載重、駕駛習慣、甚至兩地的海拔差都有關係。

理想的條件下絕對能跑出600+km的里程,但為了避免環境條件影響下出現誤差,所以特斯拉故意只給出一個保守的里程數值,而這個數值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一定能開到的里程。

這樣的設定雖然暖心,但相信會挑起車主的續航焦慮症,明明目的地只有500km,總要在半路上加一次電才能繼續安心上路。我說的是吧,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這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另外,Model 3的舒適性方面在跑長途上並不友好,老婆不止一次向我吐槽:“Model 3的玻璃車頂太熱了,跑珠海一趟長途下來有點受不了”。後排空間本來就不是Model 3的長處,加上頭部離玻璃車頂比較近,在廣東的大熱天,頭頂總會感覺到陣陣的熱浪,面對老婆的抱怨,我只能默默地開大點空調。

Model 3車頂玻璃雖然是帶隔熱防紫外線的功能,但面對廣東的夏天,一切都是白搭。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銷售小姐姐露個臉

在這裡分享銷售小姐姐傳授的一個科普,如果你要去超級快充充電,在導航上選擇要去的超充地址,讓Model 3知道你要去充電,那麼它就會在去的路上提前給電池預熱,到達後電池就能在一個最佳的溫度上充電,這樣可以進一步節省充電的時間。


跑長途並不是個好選擇,但絕對是通勤利器

都9102了,但續航仍然是衡量一部電動車的好壞標準,長續航≈好車,我開的這臺Model 3是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續航里程可以達600+km,這也是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但是特斯拉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就有點謙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解除限制),續航里程也只顯示470+km,難道特斯拉也玩起虛標的把戲?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事實上這是特斯拉的有意為之的做法,充滿電,Model 3能跑多遠?其實很難給一個確定數字。因為電動車的續航,跟車速、氣溫、載重、駕駛習慣、甚至兩地的海拔差都有關係。

理想的條件下絕對能跑出600+km的里程,但為了避免環境條件影響下出現誤差,所以特斯拉故意只給出一個保守的里程數值,而這個數值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一定能開到的里程。

這樣的設定雖然暖心,但相信會挑起車主的續航焦慮症,明明目的地只有500km,總要在半路上加一次電才能繼續安心上路。我說的是吧,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這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另外,Model 3的舒適性方面在跑長途上並不友好,老婆不止一次向我吐槽:“Model 3的玻璃車頂太熱了,跑珠海一趟長途下來有點受不了”。後排空間本來就不是Model 3的長處,加上頭部離玻璃車頂比較近,在廣東的大熱天,頭頂總會感覺到陣陣的熱浪,面對老婆的抱怨,我只能默默地開大點空調。

Model 3車頂玻璃雖然是帶隔熱防紫外線的功能,但面對廣東的夏天,一切都是白搭。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可能Model 3本來的定位就不是一臺家用車,設計師對於後排的照顧沒有到位,引用某位大咖的說法,人家特斯拉的設計師就是為硅谷的精英而設計,硅谷的精英就應該享受陽光與空氣。PS:那咋不搞成敞篷的?

但話說回來,平時上下班通勤,逛個街吃個飯,Model 3給到的體驗是燃油車沒辦法給到的,起步輕快、加速響應迅捷,超車變線甚至有點不講道理。加上每公里不足0.3元的出行成本,比加油便宜不少,Model 3無疑是通勤利器且不接受反駁。


想踩但不敢踩的油門和不能隨手所用的指向燈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銷售小姐姐露個臉

在這裡分享銷售小姐姐傳授的一個科普,如果你要去超級快充充電,在導航上選擇要去的超充地址,讓Model 3知道你要去充電,那麼它就會在去的路上提前給電池預熱,到達後電池就能在一個最佳的溫度上充電,這樣可以進一步節省充電的時間。


跑長途並不是個好選擇,但絕對是通勤利器

都9102了,但續航仍然是衡量一部電動車的好壞標準,長續航≈好車,我開的這臺Model 3是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續航里程可以達600+km,這也是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但是特斯拉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就有點謙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解除限制),續航里程也只顯示470+km,難道特斯拉也玩起虛標的把戲?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事實上這是特斯拉的有意為之的做法,充滿電,Model 3能跑多遠?其實很難給一個確定數字。因為電動車的續航,跟車速、氣溫、載重、駕駛習慣、甚至兩地的海拔差都有關係。

理想的條件下絕對能跑出600+km的里程,但為了避免環境條件影響下出現誤差,所以特斯拉故意只給出一個保守的里程數值,而這個數值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一定能開到的里程。

這樣的設定雖然暖心,但相信會挑起車主的續航焦慮症,明明目的地只有500km,總要在半路上加一次電才能繼續安心上路。我說的是吧,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這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另外,Model 3的舒適性方面在跑長途上並不友好,老婆不止一次向我吐槽:“Model 3的玻璃車頂太熱了,跑珠海一趟長途下來有點受不了”。後排空間本來就不是Model 3的長處,加上頭部離玻璃車頂比較近,在廣東的大熱天,頭頂總會感覺到陣陣的熱浪,面對老婆的抱怨,我只能默默地開大點空調。

Model 3車頂玻璃雖然是帶隔熱防紫外線的功能,但面對廣東的夏天,一切都是白搭。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可能Model 3本來的定位就不是一臺家用車,設計師對於後排的照顧沒有到位,引用某位大咖的說法,人家特斯拉的設計師就是為硅谷的精英而設計,硅谷的精英就應該享受陽光與空氣。PS:那咋不搞成敞篷的?

但話說回來,平時上下班通勤,逛個街吃個飯,Model 3給到的體驗是燃油車沒辦法給到的,起步輕快、加速響應迅捷,超車變線甚至有點不講道理。加上每公里不足0.3元的出行成本,比加油便宜不少,Model 3無疑是通勤利器且不接受反駁。


想踩但不敢踩的油門和不能隨手所用的指向燈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再來說說駕駛感受,地球人都知道電動車加速很快,特斯拉的更快,3.4秒的零到百不是白吹的,如果你坐的是主駕位,地板油下去,瞬間的加速G值會把整個人死死地摁在座位,一直地板油下去,大概5-7秒後,看著170、175、180...不斷上竄數字,自不然就有種想踩而不敢踩(油門)的感覺,直至最後完全鬆開油門,畢竟並不想就這樣飛快地度過這一輩子。

而坐在副駕位,在沒有提前打招呼的情況被地板油,就好像被QJ一樣,無法反抗,除了嘴上大喊:雅蠛蝶外,剩下的只能目不轉睛盯著前方,雙手不自覺地找依靠。

最不幸的是坐後排,幾腳地板油下來後,再逞強的老司機都要下車休息休息,回個神來,不然就直接暈倒在後排。


寫在最後

從以前的大排量自吸到小排量的渦輪增壓,再到現在新能源的興起,汽車動力來源的變革正改變汽車的這一切,功率、扭矩、壓縮比這些參數的意義在電機面前越發弱化,開了一週的Model 3後感覺電動太強大了,電動車一定是未來,到了那個時候速度也許會變成最無聊的東西。

"

實不相瞞,對於Model 3的第一印象是來源於知乎上的評價:Model 3就像是引起手機界地震的iPhone 4,整個汽車行業都會被它顛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員直覺告訴我,能說出這樣的評價的很可能是一篇軟文,只不過軟文歸軟文,反正Model 3真香!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上週有幸借到一輛Model 3(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而且可以深度體驗一個星期之久,所以在這一週裡它都成為我的私人玩物,而我也順理成章地當一回特斯拉的偽車主。和真車主有啥區別?後面慢慢告訴你。

先來交待這周的用車情況,工作日裡每日驅車80公里的通勤,到了週末又拖家帶口回珠海的孃家,順便走走親戚。一週跑了大概900公里,可以說把最常見用車的場景都體驗了一遍:市內通勤、高速長途、鄉間小路、全家出行……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怎樣熟練地假裝自己是Model 3 車主

首先開車門不能出洋相!相信很多朋友都對Model 3的隱藏式門把手和卡片鑰匙都早有耳聞,不過要嫻熟自如地完成:開門——著車——掛檔的操作,需要解鎖正確的姿勢。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開車門,如果開主駕駛這邊的車門,你得用左手,拇指按下把手後半段,剩餘四指拽著彈出的前半截把手,然後把車門拉開。換成開副駕那邊的門,你得換成右手操作,開車門的關鍵點在於開哪(左/右)邊門就要哪隻手,否則怎麼開怎麼彆扭。如果你覺得每次開門前都要停一停想一想該用哪隻手的話,請反覆練習直到身體形成條件反射吧。

解鎖/鎖車,都是由卡片鑰匙完成,把卡片鑰匙放在B柱上“嘀”一下就能解/鎖車輛,有點像門禁卡一樣,但如果想實現無鑰匙進入,還需要手機下載app才能實現,註冊app時需要填寫購車信息,所以不好意思,偽車主就沒法裝下去......

另外,在某些場景下(譬如:泡妹子)你確實需要一把實體鑰匙的話,可以花1500塊配上一把,萬一某天晚上泡酒吧時候需要呢~這錢花得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外形怎麼有點肥皂的感覺?

三種鑰匙,最常用的就是手機app的無鑰匙進入,而卡片鑰匙就適合在朋友借車的時候使用,至於實體鑰匙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相比外觀,Model 3的內飾更加簡潔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在Model 3身上更是將這套設計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首先車身沒有一絲複雜的線條,菱角也儘可能打磨得圓潤,和很多有著凶猛外觀的性能車對比,Model 3沒有碩大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頭顯得有點呆萌,甚至人畜無害的感覺,而整體外觀的設計正如它的實體鑰匙一樣,大肥皂一塊(白色更加神似)。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畢竟是特斯拉,前衛的印象已經深深植入到消費者腦海裡,所以在內飾設計上,無論出現怎樣“天花龍鳳”的大膽設計,人們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去為它“辯解”,然後去接受它,習慣它,繼而成為行業的標杆典範。換作自主品牌這樣來玩法,估計早就被醜拒。

沒錯!這就是Model 3。什麼都“沒有”的設計正是特斯拉用來詮釋什麼叫極簡設計,相信第一次坐進車裡的都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這車怎麼控制啊?能砍掉的實體按鍵都被砍掉,幾乎所有車輛信息、控制等入口都集中在一塊15寸的“ipad”上,唯一能找到的實體鍵只有方向盤上的兩個滑輪和換擋拔杆。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這樣的設計好用嗎?我的答案是好用,但需要學(shí)習(jiān)成(shì)本(yìng)。好用的體驗源自那塊15寸的“ipad”中控屏,流暢度沒得挑剔的,UI的交互設計也比較符合使用邏輯,基本把玩10分鐘就能上手,不過要完成熟悉則需要多花些時間,畢竟它在改變著你的使用習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特別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需要側目去觀察屏幕,如果對車機系統還沒到達瞭如指掌的地步,這無異於開車玩手機一樣,存在風險。


用過特斯拉的快充,我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家裡沒樁,所以這周的充電基本都由超級快充承包。除了超級快充外,其實Model 3充電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派別:官方派、第三方派、野路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官方派」是特斯拉官方的充電樁,穩定可靠,最常用,體驗最好,最推薦。特別是超級快充,基本穩定在70+KW以上,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充滿,價格大概是1.8元/度,相當於0.35元/公里,直接從綁定車輛的信用卡里扣取。

另外,超級快充的分佈情況,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肯定比較完善,不過類似佛山、珠海的二線城市覆蓋面有待提高。

「第三方派」是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各種企業提供的充電樁。優點是數量多、分佈廣(許多商場、寫字樓的停車場都有),但由於標準不一,充電速度未必都能達到超級快充的高效。

此外,每用一個品牌的充電樁,就要重新下載、重新註冊App...久而久之手機裡就容易冗積一堆充電App。

最後一種是「野路子」,這並不是可以貶低它山寨的意思,只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而已,其實這裡所指的是用220V插座給車充電,缺點大家都知道就是慢,但沒充過,你還真不知道它會有多慢,剛好公司停車場有一個讓我體驗,一天充下來只能夠我回家用,實在慢得可以,不到開不動的絕境都不會推薦使用。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銷售小姐姐露個臉

在這裡分享銷售小姐姐傳授的一個科普,如果你要去超級快充充電,在導航上選擇要去的超充地址,讓Model 3知道你要去充電,那麼它就會在去的路上提前給電池預熱,到達後電池就能在一個最佳的溫度上充電,這樣可以進一步節省充電的時間。


跑長途並不是個好選擇,但絕對是通勤利器

都9102了,但續航仍然是衡量一部電動車的好壞標準,長續航≈好車,我開的這臺Model 3是全輪驅動 雙電機版,續航里程可以達600+km,這也是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但是特斯拉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就有點謙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解除限制),續航里程也只顯示470+km,難道特斯拉也玩起虛標的把戲?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事實上這是特斯拉的有意為之的做法,充滿電,Model 3能跑多遠?其實很難給一個確定數字。因為電動車的續航,跟車速、氣溫、載重、駕駛習慣、甚至兩地的海拔差都有關係。

理想的條件下絕對能跑出600+km的里程,但為了避免環境條件影響下出現誤差,所以特斯拉故意只給出一個保守的里程數值,而這個數值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一定能開到的里程。

這樣的設定雖然暖心,但相信會挑起車主的續航焦慮症,明明目的地只有500km,總要在半路上加一次電才能繼續安心上路。我說的是吧,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這樣。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另外,Model 3的舒適性方面在跑長途上並不友好,老婆不止一次向我吐槽:“Model 3的玻璃車頂太熱了,跑珠海一趟長途下來有點受不了”。後排空間本來就不是Model 3的長處,加上頭部離玻璃車頂比較近,在廣東的大熱天,頭頂總會感覺到陣陣的熱浪,面對老婆的抱怨,我只能默默地開大點空調。

Model 3車頂玻璃雖然是帶隔熱防紫外線的功能,但面對廣東的夏天,一切都是白搭。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可能Model 3本來的定位就不是一臺家用車,設計師對於後排的照顧沒有到位,引用某位大咖的說法,人家特斯拉的設計師就是為硅谷的精英而設計,硅谷的精英就應該享受陽光與空氣。PS:那咋不搞成敞篷的?

但話說回來,平時上下班通勤,逛個街吃個飯,Model 3給到的體驗是燃油車沒辦法給到的,起步輕快、加速響應迅捷,超車變線甚至有點不講道理。加上每公里不足0.3元的出行成本,比加油便宜不少,Model 3無疑是通勤利器且不接受反駁。


想踩但不敢踩的油門和不能隨手所用的指向燈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再來說說駕駛感受,地球人都知道電動車加速很快,特斯拉的更快,3.4秒的零到百不是白吹的,如果你坐的是主駕位,地板油下去,瞬間的加速G值會把整個人死死地摁在座位,一直地板油下去,大概5-7秒後,看著170、175、180...不斷上竄數字,自不然就有種想踩而不敢踩(油門)的感覺,直至最後完全鬆開油門,畢竟並不想就這樣飛快地度過這一輩子。

而坐在副駕位,在沒有提前打招呼的情況被地板油,就好像被QJ一樣,無法反抗,除了嘴上大喊:雅蠛蝶外,剩下的只能目不轉睛盯著前方,雙手不自覺地找依靠。

最不幸的是坐後排,幾腳地板油下來後,再逞強的老司機都要下車休息休息,回個神來,不然就直接暈倒在後排。


寫在最後

從以前的大排量自吸到小排量的渦輪增壓,再到現在新能源的興起,汽車動力來源的變革正改變汽車的這一切,功率、扭矩、壓縮比這些參數的意義在電機面前越發弱化,開了一週的Model 3後感覺電動太強大了,電動車一定是未來,到了那個時候速度也許會變成最無聊的東西。

7天900公里深度體驗Model 3後,老婆評價:這電動大玩具不好坐?

Model 3讓我想起當年的 iPhone ——自它之後,整個行業都被徹底地改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