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月薪7萬的騰訊控股,下一個“王者”業務在哪裡?'

"


"


人均月薪7萬的騰訊控股,下一個“王者”業務在哪裡?


8月14日,騰訊發佈209年二季度財報。其中,人均月薪7萬元的信息引爆社交網絡。到底有哪些賺錢的業務,可以令騰訊對員工如此慷慨。另外,二季度財報出來後,有多家投行下調了騰訊的股價預期。對於騰訊來說,什麼業務將成為其下一個業績增長點呢。

8月14日騰訊發佈2019年二季度財報,其中人均月薪7.48萬元的信息刷爆話題榜。財報顯示,截至期末騰訊共有員工5.63萬名,2019年前6個月薪酬成本為242.59億元,減去一季度薪酬成本116.16億元,二季度騰訊人均月薪為7.48萬。即騰訊員工的人均月薪,抵得上很多公司員工的年薪了。

對此,人們不禁好奇,到底有哪些賺錢的業務,可以令騰訊對員工如此慷慨。翻看騰訊最新財報,其營業收入實現了網絡遊戲、數字內容、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網絡廣告四大核心業務的四輪驅動,營收佔比相對平均,靠遊戲支撐業績的帽子,似乎正在被騰訊慢慢甩掉。

而今年第一季度首次被單列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也表現搶眼,成為騰訊各大業務中增長最快的一大塊業務。其主要受商業支付、其他金融科技服務(例如小額貸款)及雲業務所推動。在經歷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之後,轉向2B業務也成了騰訊最新的發展方向。

//

四輪驅動

//

8月14日,騰訊公佈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其Q2的總收入為888.21億元,同比增長21%,但低於市場預期近46億元。淨利潤 241.36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9%,高於市場預期的 211.01億元。

投資速度放緩,營銷開支縮減,淨利潤高於市場預期,遊戲業績回暖,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已然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是騰訊2019年Q2季度的整體表現。

從核心業務來看,騰訊第二季度網絡遊戲收入273.73億元、數字內容收入207.73億元、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228.88億元、網絡廣告收入164.09億元。這四大核心業務可以說是“四分天下”。

2016年,騰訊的遊戲收入還佔了其總營收的半壁江山。業務收入靠遊戲,加上游戲的IP屬性強,份額易被競爭對手擠佔,這也成為讓騰訊管理層焦慮的事情。

2018年9月,騰訊進行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而這次調整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兩增一減”,原有的7大事業群調整為六個。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的基礎上,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新增的兩大事業群則表明了騰訊未來發展的兩大方向:一是發力B端市場,二是將社交和內容進行整合。這也意味著,騰訊在2C端積累多年之後,終於要試圖擺脫市場對其2B業務存在短板的詬病。To B(business)和To G(government)業務成為其重點佈局的對象。

而此次財報中體現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就是其新建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的業績體現。自2018年9月30日宣佈全面架構轉型而來的騰訊,歷經近1年之後,從整體業績來看,已經形成了老業務迴歸穩定增長,新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基調。

//

手游回暖

//

作為騰訊的標杆業務,遊戲業務的表現自然備受投資者關注。

財報顯示,Q2 季度騰訊遊戲收入總額為273 億元,佔騰訊總收入比例為 31%,同比增長 8%,但環比下降 4%。其中,手遊的增長成為其遊戲業務的有力支撐。智能手機遊戲收入為 222 億元,同比增長 26%,受淡季影響,PC 端遊戲收入下降 9%。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季度的遊戲收入中,日活數突破5000萬的《和平精英》由於上線時間較晚,對Q2收入貢獻有限(收入確認存在延遞)。老產品《王者榮耀》的貢獻依然突出,收入實現同比增長,依然在不斷突破自己的天花板,三月發行的角色扮演代理遊戲《完美世界手遊》對第二季度的收入也帶來重大貢獻。

與此同時,Q2季度騰訊發行遊戲數量明顯增長。單在Q2,騰訊就發行了十款手遊,包括《和平精英》《拉結爾》《妖精的尾巴》等重點產品。而在Q1,這個數字是1。

這背後,則是遊戲版號恢復審批帶來的巨大利好。

一方面,手握足夠數量的具有版號的新遊戲,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發行節奏;另一方面,版號審批加嚴也導致了市場出現一定的空檔期,有版號的產品在一定時間段內能佔據市場紅利。

根據APP Annie的數據,騰訊手遊2019Q2在iOS端總流水10.69億美元,同比增長28.2%,環比增長9.7%。Q3首月裡,騰訊已經推出了《跑跑卡丁車》《權利的遊戲:秉冬將至》《龍族幻想》,這些遊戲都進入過國內App Store暢銷榜前十。

受2018年3月到12月,遊戲版號被凍結影響,被外界稱為“遊戲公司”的騰訊,2018年遊戲營收佔比下降到41%。這也直接導致了騰訊整體的淨利潤的下降。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騰訊遊戲仍然穩坐中國,乃至世界遊戲公司的第一把交椅。根據市場調研機構Newzoo發佈的2018年全球遊戲市場報告顯示,騰訊在2018年營收達197億美元,連續六年位居全球遊戲營收榜第一。

而在2013年 8月 5日,騰訊移動遊戲平臺上線,靠《天天愛消除》打開了探索移動遊戲的大門。而根據遊戲工委2014年的行研報告數據顯示,騰訊在2014年的手遊營收就佔到了國內手遊市場規模的40.7%。

不到8年的時間,騰訊已經佔據了中國手遊“龍頭老大”的江湖地位,並且其一家獨大的態勢不減。

//

2B業務異軍突起

//

馬化騰曾在2017年底員工大會上表示,在管理方面,騰訊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2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地梳理。

為了發力2B業務,2018年9月,騰訊進行了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這次調整成立了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強化了騰訊雲的戰略地位。此後,產業互聯網的增長前景就備受關注。

在Q2的數據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229億元,同比增長37%。撇除備付金餘額的利息收入,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57%。成為騰訊各大業務中增長最快的一大塊業務。

2019年一季度,首次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單列,如今該板塊已超過網絡廣告板塊,成為騰訊第二大收入來源,佔總收入的比例為 26%。而其主要受商業支付、其他金融科技服務(例如小額貸款)及雲業務所推動。

其中,商業支付方面,受益於每用戶交易量增加,商業支付交易額同比增長;雲業務方面,主要因為IaaS,PaaS及SaaS產品種類擴大及產品提升,付費客戶數量增長。

這一改變,則是馬化騰堅信的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對馬化騰來說,互聯網的下半場就是利用騰訊在2C業務上的經驗,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

對於騰訊的雲業務來說,雖然其增長較快,但卻依舊存在較大空間。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Research Group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中國市場份額上,阿里雲佔了40.5%,騰訊雲緊追其後,但市場份額只有16.5%,與阿里雲還有一定差距。

除了雲業務,騰訊的金融佈局也不容忽視。資料顯示,騰訊已通過成立子公司申請或控股的方式取得12張金融牌照,覆蓋支付、銀行、基金、保險、小額貸款、證券等領域,相對金融全牌照缺席信託、金融租賃和期貨。

在剛剛結束的電話會議中,騰訊也表示,在過去的10年裡騰訊更側重在遊戲工作室、視頻製作等上游的投資。但現在,更多的是參與金融技術、教育技術、軟件等方面的機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