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陶淵明 詩歌 藝術 綺靡 歷史 唐朝 一往文學 2019-07-22
"

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先鋒,其詩起初被評為"中品",但在後世享有盛譽,他"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歌風貌在歷史的前行中得以發現並認可。到初唐時,出現了一位與他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詩人,並隨即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這位忠粉就是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少有大志,曾三仕三隱,又以隱為終。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詩風疏野淡樸、清新自然,在初唐宮體詩氾濫的整體氛圍中脫穎而出,成為初唐的清流詩人。

"

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先鋒,其詩起初被評為"中品",但在後世享有盛譽,他"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歌風貌在歷史的前行中得以發現並認可。到初唐時,出現了一位與他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詩人,並隨即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這位忠粉就是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少有大志,曾三仕三隱,又以隱為終。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詩風疏野淡樸、清新自然,在初唐宮體詩氾濫的整體氛圍中脫穎而出,成為初唐的清流詩人。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一、思想:自由與歡樂

王績對陶淵明的追隨,首先表現在思想認知上。陶淵明的田園詩,正是"一語天然",卻又"豪華落盡見真淳"。所謂"真淳",必是脫去繁縟之後的真境界,在天然淡樸的語言背後蘊藏著至理。無論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還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都是在田園生活中體味到的物我同一的境界,至於"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更是歷盡滄桑後達觀心態的訴說。在王績的田園詩裡,同樣也表現出了相似的人生認知。"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直接化用陶句,明顯表達出了相似的思想。在王績的田園詩中,蘊含著自由解脫的樂趣。這份自由解脫,是"徑潘三月內,恣意飽相過",是"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是"不如高枕上,時取醉消愁"。與陶潛的五仕五隱相似,王績三仕三隱,也同樣是在感受到官場的心靈束縛後,認識到田園才是其最終歸宿,此等相似的人生經歷,讓他的詩中自有一份"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自由解脫。

"

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先鋒,其詩起初被評為"中品",但在後世享有盛譽,他"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歌風貌在歷史的前行中得以發現並認可。到初唐時,出現了一位與他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詩人,並隨即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這位忠粉就是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少有大志,曾三仕三隱,又以隱為終。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詩風疏野淡樸、清新自然,在初唐宮體詩氾濫的整體氛圍中脫穎而出,成為初唐的清流詩人。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一、思想:自由與歡樂

王績對陶淵明的追隨,首先表現在思想認知上。陶淵明的田園詩,正是"一語天然",卻又"豪華落盡見真淳"。所謂"真淳",必是脫去繁縟之後的真境界,在天然淡樸的語言背後蘊藏著至理。無論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還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都是在田園生活中體味到的物我同一的境界,至於"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更是歷盡滄桑後達觀心態的訴說。在王績的田園詩裡,同樣也表現出了相似的人生認知。"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直接化用陶句,明顯表達出了相似的思想。在王績的田園詩中,蘊含著自由解脫的樂趣。這份自由解脫,是"徑潘三月內,恣意飽相過",是"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是"不如高枕上,時取醉消愁"。與陶潛的五仕五隱相似,王績三仕三隱,也同樣是在感受到官場的心靈束縛後,認識到田園才是其最終歸宿,此等相似的人生經歷,讓他的詩中自有一份"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自由解脫。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與陶淵明相似,王績的田園詩中飽含著一股怡然自得之樂。對於不諳官場風雲的王績來說,田園才是他的歸旨,在田園裡,他才能"相逢一醉飽,獨坐數行書",他"小池聊養鶴,閒田且牧豬",他"倚床看婦織,登壟課兒鋤",所有的言行舉止皆是怡然自得,頗有陶淵明歸隱田園的風趣。

"

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先鋒,其詩起初被評為"中品",但在後世享有盛譽,他"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歌風貌在歷史的前行中得以發現並認可。到初唐時,出現了一位與他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詩人,並隨即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這位忠粉就是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少有大志,曾三仕三隱,又以隱為終。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詩風疏野淡樸、清新自然,在初唐宮體詩氾濫的整體氛圍中脫穎而出,成為初唐的清流詩人。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一、思想:自由與歡樂

王績對陶淵明的追隨,首先表現在思想認知上。陶淵明的田園詩,正是"一語天然",卻又"豪華落盡見真淳"。所謂"真淳",必是脫去繁縟之後的真境界,在天然淡樸的語言背後蘊藏著至理。無論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還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都是在田園生活中體味到的物我同一的境界,至於"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更是歷盡滄桑後達觀心態的訴說。在王績的田園詩裡,同樣也表現出了相似的人生認知。"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直接化用陶句,明顯表達出了相似的思想。在王績的田園詩中,蘊含著自由解脫的樂趣。這份自由解脫,是"徑潘三月內,恣意飽相過",是"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是"不如高枕上,時取醉消愁"。與陶潛的五仕五隱相似,王績三仕三隱,也同樣是在感受到官場的心靈束縛後,認識到田園才是其最終歸宿,此等相似的人生經歷,讓他的詩中自有一份"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自由解脫。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與陶淵明相似,王績的田園詩中飽含著一股怡然自得之樂。對於不諳官場風雲的王績來說,田園才是他的歸旨,在田園裡,他才能"相逢一醉飽,獨坐數行書",他"小池聊養鶴,閒田且牧豬",他"倚床看婦織,登壟課兒鋤",所有的言行舉止皆是怡然自得,頗有陶淵明歸隱田園的風趣。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二、藝術:平淡與深刻

其次,王績在田園詩創造的藝術手法上,亦多承繼陶淵明。周建國認為,王績詩歌創作的總體特徵是對陶淵明詩歌藝術的繼承。王績田園詩的創作亦是如此。胡應麟《詩藪》認為"惟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王績的田園詩也同樣有平淡之風。如《野望》:"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童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雖無半字提及陶淵明,然其字裡行間卻是深得陶詩的平淡意趣。全詩看似淺顯易懂,無任何穿鑿痕跡,卻是意蘊深刻。如此自然樸素的筆調,不僅擺脫了齊樑以來的綺靡詩風,更是在初唐歌功頌德的眾篇詩作中獨樹一幟,成為一股清流。又如《食後》:"田家無所有,晚食遂為常。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胡麻山麨樣,楚豆野麋方。始暴鬆皮脯,新添杜若漿。葛花消酒毒,萸蒂發羹香。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胡麻、楚豆、鬆皮脯等意象皆是田家常見的食物,以平淡自然的筆調寫習見之物最合適不過。即使談論國家大事,也是在酒足飯飽之後的乘興閒談,並不會消減田園生活的平淡閒適,詩歌的整體架構依然深得平淡之致。

"

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先鋒,其詩起初被評為"中品",但在後世享有盛譽,他"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歌風貌在歷史的前行中得以發現並認可。到初唐時,出現了一位與他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詩人,並隨即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這位忠粉就是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少有大志,曾三仕三隱,又以隱為終。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詩風疏野淡樸、清新自然,在初唐宮體詩氾濫的整體氛圍中脫穎而出,成為初唐的清流詩人。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一、思想:自由與歡樂

王績對陶淵明的追隨,首先表現在思想認知上。陶淵明的田園詩,正是"一語天然",卻又"豪華落盡見真淳"。所謂"真淳",必是脫去繁縟之後的真境界,在天然淡樸的語言背後蘊藏著至理。無論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還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都是在田園生活中體味到的物我同一的境界,至於"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更是歷盡滄桑後達觀心態的訴說。在王績的田園詩裡,同樣也表現出了相似的人生認知。"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直接化用陶句,明顯表達出了相似的思想。在王績的田園詩中,蘊含著自由解脫的樂趣。這份自由解脫,是"徑潘三月內,恣意飽相過",是"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是"不如高枕上,時取醉消愁"。與陶潛的五仕五隱相似,王績三仕三隱,也同樣是在感受到官場的心靈束縛後,認識到田園才是其最終歸宿,此等相似的人生經歷,讓他的詩中自有一份"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自由解脫。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與陶淵明相似,王績的田園詩中飽含著一股怡然自得之樂。對於不諳官場風雲的王績來說,田園才是他的歸旨,在田園裡,他才能"相逢一醉飽,獨坐數行書",他"小池聊養鶴,閒田且牧豬",他"倚床看婦織,登壟課兒鋤",所有的言行舉止皆是怡然自得,頗有陶淵明歸隱田園的風趣。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二、藝術:平淡與深刻

其次,王績在田園詩創造的藝術手法上,亦多承繼陶淵明。周建國認為,王績詩歌創作的總體特徵是對陶淵明詩歌藝術的繼承。王績田園詩的創作亦是如此。胡應麟《詩藪》認為"惟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王績的田園詩也同樣有平淡之風。如《野望》:"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童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雖無半字提及陶淵明,然其字裡行間卻是深得陶詩的平淡意趣。全詩看似淺顯易懂,無任何穿鑿痕跡,卻是意蘊深刻。如此自然樸素的筆調,不僅擺脫了齊樑以來的綺靡詩風,更是在初唐歌功頌德的眾篇詩作中獨樹一幟,成為一股清流。又如《食後》:"田家無所有,晚食遂為常。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胡麻山麨樣,楚豆野麋方。始暴鬆皮脯,新添杜若漿。葛花消酒毒,萸蒂發羹香。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胡麻、楚豆、鬆皮脯等意象皆是田家常見的食物,以平淡自然的筆調寫習見之物最合適不過。即使談論國家大事,也是在酒足飯飽之後的乘興閒談,並不會消減田園生活的平淡閒適,詩歌的整體架構依然深得平淡之致。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三、詩歌內質:存真去淳的田園貴族

王績是陶淵明的粉絲,卻不是腦殘粉,他在追隨陶淵明詩歌的過程中,又開拓出了屬於自己的新境界。具體表現為詩歌內質上的存真去淳,自成一番風味。也就是說,雖然王陶二人的田園詩在思想認知和藝術手法上多有相通之處,卻在詩歌內質上有所不同。事實上,王績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接受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一種有變化和發展的接受,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講,王績的詩歌完成了陶詩文本的再創作,具體表現為王績首次將山水與田園融為一體,創造出物我相融的意境美。如《黃頰山》:"別有青溪道,斜亙碧巖隈。崩榛橫古蔓,荒石擁寒苔。野心長寂寞,山徑本幽回。步步攀藤上,朝朝負藥來。幾看松葉秀,頻值菊花開。無人堪作伴,歲晚獨悠哉",詩中既有人的悠然自得,又有環境的深幽古樸,從而達到了物我一體的渾圓境界,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創造出了物我相融的意境美,而這正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主要藝術特色。又如《秋園夜坐》:"秋來木葉黃,半夜坐林塘。淺溜含新凍,輕雲護早霜。落螢飛未起,驚鳥亂無行。寂寞知何事?東籬菊稍芳",既採用了陶詩"採菊東籬下"的典故,又將山水與田園風光融入同一首詩,捕捉到"落螢"、"驚鳥"的細微動態,從而使景物描寫動靜相適、疏密有致,體現了王績田園詩的發展。

"

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先鋒,其詩起初被評為"中品",但在後世享有盛譽,他"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歌風貌在歷史的前行中得以發現並認可。到初唐時,出現了一位與他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詩人,並隨即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這位忠粉就是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少有大志,曾三仕三隱,又以隱為終。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詩風疏野淡樸、清新自然,在初唐宮體詩氾濫的整體氛圍中脫穎而出,成為初唐的清流詩人。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一、思想:自由與歡樂

王績對陶淵明的追隨,首先表現在思想認知上。陶淵明的田園詩,正是"一語天然",卻又"豪華落盡見真淳"。所謂"真淳",必是脫去繁縟之後的真境界,在天然淡樸的語言背後蘊藏著至理。無論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還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都是在田園生活中體味到的物我同一的境界,至於"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更是歷盡滄桑後達觀心態的訴說。在王績的田園詩裡,同樣也表現出了相似的人生認知。"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直接化用陶句,明顯表達出了相似的思想。在王績的田園詩中,蘊含著自由解脫的樂趣。這份自由解脫,是"徑潘三月內,恣意飽相過",是"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是"不如高枕上,時取醉消愁"。與陶潛的五仕五隱相似,王績三仕三隱,也同樣是在感受到官場的心靈束縛後,認識到田園才是其最終歸宿,此等相似的人生經歷,讓他的詩中自有一份"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自由解脫。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與陶淵明相似,王績的田園詩中飽含著一股怡然自得之樂。對於不諳官場風雲的王績來說,田園才是他的歸旨,在田園裡,他才能"相逢一醉飽,獨坐數行書",他"小池聊養鶴,閒田且牧豬",他"倚床看婦織,登壟課兒鋤",所有的言行舉止皆是怡然自得,頗有陶淵明歸隱田園的風趣。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二、藝術:平淡與深刻

其次,王績在田園詩創造的藝術手法上,亦多承繼陶淵明。周建國認為,王績詩歌創作的總體特徵是對陶淵明詩歌藝術的繼承。王績田園詩的創作亦是如此。胡應麟《詩藪》認為"惟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王績的田園詩也同樣有平淡之風。如《野望》:"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童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雖無半字提及陶淵明,然其字裡行間卻是深得陶詩的平淡意趣。全詩看似淺顯易懂,無任何穿鑿痕跡,卻是意蘊深刻。如此自然樸素的筆調,不僅擺脫了齊樑以來的綺靡詩風,更是在初唐歌功頌德的眾篇詩作中獨樹一幟,成為一股清流。又如《食後》:"田家無所有,晚食遂為常。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胡麻山麨樣,楚豆野麋方。始暴鬆皮脯,新添杜若漿。葛花消酒毒,萸蒂發羹香。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胡麻、楚豆、鬆皮脯等意象皆是田家常見的食物,以平淡自然的筆調寫習見之物最合適不過。即使談論國家大事,也是在酒足飯飽之後的乘興閒談,並不會消減田園生活的平淡閒適,詩歌的整體架構依然深得平淡之致。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三、詩歌內質:存真去淳的田園貴族

王績是陶淵明的粉絲,卻不是腦殘粉,他在追隨陶淵明詩歌的過程中,又開拓出了屬於自己的新境界。具體表現為詩歌內質上的存真去淳,自成一番風味。也就是說,雖然王陶二人的田園詩在思想認知和藝術手法上多有相通之處,卻在詩歌內質上有所不同。事實上,王績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接受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一種有變化和發展的接受,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講,王績的詩歌完成了陶詩文本的再創作,具體表現為王績首次將山水與田園融為一體,創造出物我相融的意境美。如《黃頰山》:"別有青溪道,斜亙碧巖隈。崩榛橫古蔓,荒石擁寒苔。野心長寂寞,山徑本幽回。步步攀藤上,朝朝負藥來。幾看松葉秀,頻值菊花開。無人堪作伴,歲晚獨悠哉",詩中既有人的悠然自得,又有環境的深幽古樸,從而達到了物我一體的渾圓境界,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創造出了物我相融的意境美,而這正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主要藝術特色。又如《秋園夜坐》:"秋來木葉黃,半夜坐林塘。淺溜含新凍,輕雲護早霜。落螢飛未起,驚鳥亂無行。寂寞知何事?東籬菊稍芳",既採用了陶詩"採菊東籬下"的典故,又將山水與田園風光融入同一首詩,捕捉到"落螢"、"驚鳥"的細微動態,從而使景物描寫動靜相適、疏密有致,體現了王績田園詩的發展。

初唐詩人王績,一生追隨的卻是這位“中品”山水田園詩人

王績在《答馮子華處士書》中說:"吾河渚間有先人故田十五六頃,河水四繞,東西趨岸各數百步",可見其田園生活是較為寬裕的,他不需要親自躬耕田園,因此能對田園本身獲得更廣闊的理解,從而完成對陶詩文本的別樣解讀。從這個角度來說,王績詩中的田園是更為符號化和審美化的,如"相逢一醉飽,獨坐數行書",可見其生活富足,不以躬耕為業。他沒有"晨興理荒穢"、"道狹草木長"的辛勤勞作,有的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的置身事外和怡然自得。他竟然說道"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情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對陶淵明田園詩的一種貴族式接受,是衣食無憂者心歸田園、靜看雲捲雲舒的達觀與愜意。更能表現王績貴族式生活的是《詠妓》:"妖姬飾靚妝,窈窕出蘭房。日照當軒影,風吹滿路香",這分明就是富家子弟吟風弄月式的田園享樂。但讀到此處,又無法忘卻他"長歌懷采薇"的田園雅趣。因此,王績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接受是複雜而又有所變化發展的。

作為初唐第一位宗陶詩人,王績在從陶淵明的田園詩發展到盛唐山水田園詩的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成為二者的中介和橋樑,而這正是王績追隨陶淵明的意義所在。 (一往文學作者/紫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