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陶瓷 故宮 瓷器 聯拍在線 聯拍在線 2017-08-25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宋,高39.4cm,口徑3cm,足徑9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頸,溜肩,瘦長腹。通體繪有黑彩紋飾。肩部繪雙層蓮瓣紋與朵花紋各一週,腹部繪主題紋飾纏枝花卉,花瓣肥大,花葉纖細捲曲。畫面雖然滿密,但花、葉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繪朵花與上仰蓮瓣紋,與肩部紋飾相呼應。各層紋飾之間以弦紋相隔。

磁州窯中白地黑花裝飾的瓷器,最能體現出民窯那種粗獷豪放、雄健渾厚的藝術風格,人們習慣上將這種風格稱作“磁州窯型”。它最基本的特徵,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較粗糙的胎體上施一層化妝土,以達到粗瓷細作的效果,然後在這層化妝土上施用各種裝飾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窯特有的風格。

白地黑花為宋、金、元時期磁州窯最具代表性的品種,裝飾效果類似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其紋飾均為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如山水、花鳥、人物、嬰戲、動物、詩、詞、曲、對聯、警句等,內容豐富。紋飾繪畫用筆簡練,線條明快,圖案結構自由,帶有繪畫性的構圖則表現故事和傳說的情節。所描繪的人物活動、飛翔的群雁、遊動自由的魚、水中搖擺的水草,以及畫中題詩等都形式自如活潑,富於生活氣息。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宋,高31.7cm,口徑4.6cm,足徑9.6cm

瓶直口,短頸,溜肩,肩以下漸瘦,圈足。瓶外口凸起弦紋一道,肩及足上各刻弦紋兩道,瓶身刻漩渦紋。器裡外施青白釉,積釉處呈水綠色,釉面開碎片紋,素底。

此瓶器形大而完整,為景德鎮青白瓷中罕見的器物,頗能代表宋代湖田窯青白瓷的燒造水平。

據考古資料分析,景德鎮窯五代時始燒青瓷和白瓷,質地較為粗糙。宋代改燒青白瓷,以質地精良、產量巨大嶄露頭角。青白瓷胎薄質堅,釉色如青天,故俗稱“影青”,有一種類似青白玉的美感。

青白瓷是一種胎薄質堅、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閃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於這種瓷器的透光度較好,若仰光透視,其胎上所印、刻花紋可內、外影見故俗稱“影青瓷”。由於這種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時期曾行銷海內外,深受人們喜愛,因此在南方地區形成了一個以景德鎮湖田窯為代表的龐大的青白瓷生產體系。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cm,口徑5cm,足徑6.8cm

瓶小口,圓脣,短頸,豐肩,內凹足。通體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紋飾部分露黃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畫,裝飾效果極強。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登封窯珍珠地劃花雙虎紋瓶,宋,高32.3cm,口徑7.3cm,足徑9.5cm

瓶形似橄欖,圈足。胎為灰褐色,施白色化妝土。瓶身刻劃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翹尾,均矯捷凶猛, 搏鬥於草叢中,襯以洞石、芭蕉,近底處有一週蓮瓣紋。圖案以外空白處戳印珍珠形小圓圈。

此瓶製作規整,線條流暢,色調和諧,繪畫生動寫實,筆法蒼勁有力,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登封窯作品。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宋,高37.1cm,口徑4.7cm,足徑7.8cm

瓶小口折沿,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俗稱“梅瓶”。通體施白釉,釉色柔和潔淨,白中閃黃。肩部刻劃菊瓣紋一週,腹部刻纏枝蓮紋,脛部刻上仰蕉葉紋。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窯梅瓶的標準式樣,使用時應配有木座。釉質滋潤,刻花清晰婉轉,深淺不一,特別是所刻蓮花,簡潔典雅,線條流暢,顯示出定窯刻花技術的嫻熟。

刻花、劃花是定窯常見的裝飾方法,常用於瓶、缽、碗、盤上。紋飾有云龍、蓮瓣、荷葉、萱草、游魚、遊鴨紋等。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高26.6cm,口徑5cm,足徑8.5cm

瓶小口出邊,溜肩,肩下漸收,內圈足。通體施青白釉,腹部刻纏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比宋代較為典型的修長形梅瓶略顯粗短。所刻花紋在勻淨的青白釉面上若隱若現,青白相映,素雅恬靜。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器胎質潔白,聲音清脆,因此有專家認為傳說中對“柴窯”的品評,所謂“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很可能是指這種青白釉而言。

宋代青白瓷主要以盤、碗類居多,瓶類器物傳世較少,故此梅瓶愈益珍貴。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定窯白釉刻花荷蓮紋梅瓶,北宋,高45.3cm,口徑4.9cm,足徑10.8cm。故宮博物院藏

瓶脣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近足處外撇,圈足。瓶身修長。通體施白釉,釉面滋潤。釉下刻劃纏枝蓮紋 ,紋飾線條遒勁奔放。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鈞窯月白釉梅瓶,北宋,高29cm,口徑4.8cm,足徑7.5cm

瓶脣口,短頸,溜肩,弧腹,腹下漸斂,圈足。通體施月白色釉,近足處無釉。

梅瓶為盛酒用具。陶瓷梅瓶始見於唐代,宋代以後開始流行。此件梅瓶形態飽滿,釉厚而潤澤,堪稱宋代鈞窯瓷器中的精品。

梅瓶的式樣在《飲流齋說瓷》中有專門描述:“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高46.8cm,口徑4cm,足徑10.3cm

瓶脣口,短頸,溜肩,上部豐滿,腹下漸斂,寬圈足。瓶身以白地黑花為飾。肩上繪圖案形蓮瓣紋一週,腹部繪纏枝花卉紋,腹下飾卷枝紋一週,每組紋飾間及瓶身下部均隔以粗細線紋數道。素底無釉。

此瓶紋飾構圖簡練,寥寥數筆,神采飛揚,體現了磁州窯簡練而生動的裝飾風格。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梅瓶,元,通高39.3cm,口徑3.8cm,足徑7.2cm

瓶小口,圓脣,短頸,肩以下漸斂,圈足。蓋為覆杯形,蓋沿及蓋內壁下半部無釉。灰白色胎。通體施天藍釉,釉層棕眼較多,釉垂流現象明顯。蓋及瓶腹均塗抹紫紅色斑。足根及底部無釉,蓋、瓶無釉處均為醬褐色。

此件梅瓶在天藍色地釉上施紫紅色斑塊,猶如片片彩霞,爽心悅目。這種裝飾完全出自工匠施釉時的隨意塗灑,燒成後卻呈現出詩意的畫面。

作為酒具的梅瓶在流傳過程中多數瓶蓋已失,且鈞窯瓷器中梅瓶也較為少見,因此這件帶蓋的鈞窯梅瓶流傳至今殊為難得。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雲龍紋梅瓶,元,高41.6cm,口徑6cm,足徑14cm

梅瓶折沿,細頸,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足底無釉,泛火石紅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雙絃線把紋樣分成5層。肩部繪卷草紋和下垂雲肩紋,雲肩內繪纏枝菊紋,雲肩紋間飾卷草紋。腹部繪雲龍紋。脛(jìng音徑)部繪卷草紋和仰蓮瓣紋。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細膩,雲龍紋描繪得形象鮮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裝飾借鑑了一些元代絲織品圖案,大量使用的垂雲紋和如意雲頭紋便是由披肩演變而成。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徑6.2cm,足徑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頸細短。瓶身修長,有八稜。肩飾斜格錦紋,錦紋下一週大如意雲頭紋,內繪鳳或麒麟穿牡丹圖樣,瓶身中部一週繪4條白龍,襯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紋,近足處飾一週如意雲頭紋,內繪牡丹花葉。

佛經中說曼荼羅始轉於東方,末至西北,總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圍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龍紋等為飾,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細膩潔白,釉質滋潤透亮,青花色澤濃豔。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碩大豐滿,紋飾繁密,層次豐富,構圖嚴謹,一改唐宋以來瓷器花紋佈局疏簡的傳統,工細的描繪加上繁複的層次,形成了花團錦簇的藝術風格。器肩與近足處碩大的青花雲頭紋借鑑了元代絲織品披肩的圖案,龍紋的出現顯著增多也是這一時期瓷器裝飾藝術的特點。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宜興窯塑貼蓮花紋梅瓶,明,高28.1cm,口徑4.9cm,底徑14.2cm

瓶小盤口,短頸,溜肩,鼓腹,腹下收斂,近足處外撇,平底內凹。通體施月白色釉,釉質細膩而光潤,釉面開細碎片紋。腹部凸起蓮花紋。無款識。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明永樂,高41cm,底徑12.2cm

瓶小口,帶蓋,蓋上有寶珠形紐,圓肩,肩下漸收,平底。蓋紐及蓋面中央飾蓮瓣紋,蓋之立壁上繪折枝花卉。梅瓶肩飾正反連貫的如意雲紋,如意雲紋內繪折枝花卉。腹部主題紋飾繪竹石芭蕉,襯以坡地、花草,宛如園中小景。足部繪蓮瓣紋及卷枝紋各一週,蓮瓣內繪各種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澤濃豔而有變化,使畫面具有層次感,為永樂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明永樂,通高35.5cm,口徑6.5cm,足徑14cm

瓶小口卷脣,短頸,豐肩,斂腹。瓶蓋上有寶珠鈕。通體青花紋飾,肩飾仰覆如意雲頭紋,如意頭內飾折枝花紋,腹飾折枝果紋,近足處飾變形上仰蓮瓣紋和忍冬紋。蓋面飾下垂蕉葉紋,蓋壁飾花葉紋。此器紋飾精細,佈局疏朗,體現出永樂瓷器雋永的風格。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高24.8cm,口徑4.5cm

瓶小口,肩下漸斂,足脛處略外撇,圈足,砂底無釉。通體施甜白釉,釉面暗劃3組紋飾,依次為卷草紋、纏枝蓮花紋、折枝花卉紋,以弦紋間隔。

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長挺拔的特點,適當壓縮了瓶身的高度,放寬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趨諧調。瓶體所施甜白釉純正潔淨,色澤柔潤,紋飾刻劃細膩,是永樂時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永樂時期甜白釉器物是宮中主要用瓷,據1989年景德鎮明代御窯廠遺址發掘報告顯示,在永樂前期地層中98%以上的出土物為甜白釉瓷器。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高28.5cm,口徑4.8cm,足徑11.3cm

瓶小口圓脣,短頸,豐肩,寬圈足。通體青花裝飾。肩部繪變形蓮瓣紋,紋內繪朵花。瓶身繪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別為石榴、枇杷、櫻桃、葡萄、荔枝,近足處繪上仰蕉葉紋一週,素底無釉。此瓶是明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宮廷用器,這種梅瓶的傳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貴。

此梅瓶胎質潔白,做工精細,青花畫工嫻熟。永樂時期使用的青花鈷料是一種稱為“蘇麻離青”的進口料,含鐵量較高,呈色濃重青翠,往往出現鐵鏽斑疵。此瓶的青花鈷料即典型的進口料,在白胎的映襯下,罩於釉下的青花青翠濃豔,花果上佈滿褐色的鐵結晶斑點,有如一幅傳統的水墨畫,暈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時官窯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鐵結晶斑點過於均勻、細潔,與永樂青花自然暈散的風格有別。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高53.1cm,口徑8cm,足徑16.5cm

梅瓶小口,圓脣外卷,短頸,豐肩,肩下漸收,圈足。肩及足部飾上覆下仰的蓮瓣紋各一週,蓮瓣紋為青花地上繪飾白色輪廓線及圈點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圖案。肩部自右向左橫書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時期50cm以上的琢器傳世較少,此件梅瓶形體高大,端莊規整,紋飾精美,堪稱明宣德時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體現了宣德時期高度的制瓷技藝。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明天順,高32.5cm,口徑5.4cm,足徑10.5cm

瓶小口,頸部上收下闊,豐肩,長腹下收。通體青花裝飾。肩飾海水紋及海馬紋,腹繪攜琴訪友圖,近足處飾海水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天順時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點,以此件青花梅瓶為例,當時的的青花有濃豔的深藍色和泛灰的淡藍色的變化,此器採用的是進口青花鈷料,色澤濃豔,並帶有黑色結晶斑。畫面運筆自然,採用一筆勾勒,特別是中鋒運筆所繪流雲與人物有獨到之處,顯示出較高的繪畫水平。青花圖案不似宣德之暈散,亦不象成化之纖細,帶有一種飄逸感。而畫面中的人物多逆風而行,冠帶、衣衫拂揚,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風下的勁草,背後是雲氣掩映的峻嶺山林。所繪雲紋,粗重豪放,呈靈芝形,並有層層的小圈密佈於雲氣的一側。這種特殊的流雲紋,既與明代初期的疏簡風格不同,又與成化以後的圓柔風格有異,其時代特徵較為突出。天順青花瓷器在胎體及造型上也體現出時代特色,一般胎體較成化時期厚重,形體較宣德時高大,此瓶也無例外,風格古樸敦厚。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霽藍釉梅瓶,高27.4cm,口徑3.8cm,足徑8.6cm

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廣至腹部內斂,圈足。通體施高溫霽藍釉,近底處由於積釉較厚呈紫黑色。足內無釉露胎。

此瓶造型端莊古樸,釉色濃重而勻淨深沉,釉面瑩潤,是明嘉靖藍釉瓷器的精品。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花鳥紋梅瓶,高44cm,口徑6.5cm,足徑13.8cm

瓶小口,平肩,身較長,圈足外撇。瓶口飾弦紋一道,頸飾蕉葉紋,肩部為如意雲紋一週,雲頭間隔以瓔珞紋,如意雲紋內繪折枝花卉。腹部繪花鳥草蟲等紋飾。近足處繪纏枝蓮及變形蓮瓣紋各一週。底部青花方欄內書“富貴常春”四字吉祥語款。

明嘉靖、萬曆時期的梅瓶一般較前期明顯增高,形體漸大。吉祥語款為嘉靖時期梅瓶的主要特徵之一。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龍穿花紋梅瓶,高43cm,口徑6.7cm,足徑15cm

瓶脣口外撇,短頸溜肩,肩下漸收至底。通體青花紋飾。肩部繪變形靈芝及蓮花瓣紋一週。瓶身繪二龍穿纏枝花紋,近底處亦繪變形靈芝、蓮瓣紋一週,瓶肩部有青花楷書“大明萬曆年制”橫行六字款。

明萬曆時青花瓷器器型豐富多樣,且製做大型器物之風十分盛行。當時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達六十多釐米。其形制多為撇口或小直口,長頸,硬折肩,腹細長漸收。紋飾亦十分多樣,有云龍、纏枝花卉、人物紋等多種。此瓶器型高大規整,釉面潤澤,青花色澤藍中泛紫,是萬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清雍正,高21.2cm,口徑3.4cm,底徑7.9cm

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腹以下內斂,近底處外撇,玉璧形底。內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通景繪枯樹棲鳥圖,棲落在冬日枯樹上的山雀兩兩相對,野趣十足,別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書“雍正年制” 雙行四字款。

此瓶圖案疏朗大方,畫意生動自然。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霽紅釉梅瓶,清康熙,高24.2cm,口徑3.4cm,足徑7.8cm

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玉璧形底。通體施霽紅釉。玉璧形底心內施白釉,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款外無邊欄。造型規整,釉面勻淨。標誌著明代中期以來失傳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在康熙時景德鎮御窯廠得到了恢復。

康熙時期的高溫銅紅釉品種主要有霽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三種,各具特色。霽紅釉釉面均勻凝厚,色澤紅豔、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郎窯紅梅瓶,清康熙,景德鎮制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粉彩人鹿紋梅瓶,清雍正,高16.6cm,口徑3.2cm,足徑6.1cm

瓶小口微撇,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瓶身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繪兩組紋飾:一組為一老者肩扛鐵鏟,手提籃子,正扭身回首笑容可掬地望著稚嫩的小鹿;另一組為一輪紅日、山石及花草。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此瓶敷彩淡雅,所繪人物與動物生動傳神,反映出雍正時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藝術水準。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鬥彩纏枝花紋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徑5.5cm,足徑11.9cm

瓶圓脣,小口,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處外撇,圈足。通體鬥彩裝飾。頸部繪4組朵花紋,肩部飾勾蓮紋,腹部以6組折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上下以變形勾蓮紋相隔。脛(jìng音敬)部繪纏枝寶相花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雍正鬥彩瓷器代表了清代鬥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於在畫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從而形成了鬥彩加金彩、鬥彩加粉彩的新工藝,這是對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的明代鬥彩瓷器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紅、黃、綠外尚有珍貴的胭脂紅彩,使得所繪花卉更顯富麗。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黑地綠彩纏枝蓮紋梅瓶,清乾隆,高17cm,口徑3.3cm,足徑6.2cm

梅瓶內施松石綠釉。外壁以綠彩描繪紋飾,隙地填以黑彩,形成黑地綠彩裝飾。頸部繪朵花紋,肩部繪如意頭紋、纏枝蓮花紋。近底處繪蓮瓣紋。色彩對比柔和。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留白署青花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仿汝釉三羊梅瓶,清乾隆,高23.5cm,口徑5.9cm,足徑8.7cm

瓶小口微撇,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肩部凸飾三隻羊頭。通體施仿汝釉。足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對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的仿製在明代已尉然成風,仿汝窯瓷器以清雍正、乾隆兩朝最為逼真。傳世品中,乾隆時期的仿汝器大部分是對釉色的仿燒,造型則多為本朝流行式樣。此器以三羊裝飾,因“羊”與“陽”諧音,寓意“三陽開泰”,以示吉祥。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窯變釉梅瓶,清乾隆,高37.2cm,口徑7cm,足徑11.2cm

瓶小口,短頸,豐肩,瘦脛,圈足。外壁通體施凝厚的火焰紅釉,釉色以紫紅色為主,間有少許藍色。足內仿宋鈞釉,無款識。

窯變釉是清代雍正時期仿宋代鈞窯釉色繁衍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是一種高溫顏色釉,採用兩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燒成,將各種不同顏色的釉融合為一體, 在不同的窯內氣氛中呈現出多種美麗的釉色,交織在一起,形成千變萬化的縷絲狀線條或斑片,奇妙無比。

此瓶仿雍正窯變釉燒造,形制較大,胎體厚重,胎質細膩,釉層裡閃現出深淺不同的藍色線條,與紅釉相互浸潤,色彩斑駁瑰麗,美不勝收。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好色之圖|北京故宮藏梅瓶賞析,抱歉圖有點多,太美沒辦法!

釉裡紅三果紋梅瓶,清乾隆,高29.6cm,口徑6.1cm,足徑11.2cm

瓶小口,短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通體以釉裡紅裝飾,頸上繪朵梅、海水紋,肩、脛部分別繪蓮瓣、蕉葉紋,瓶身飾折枝桃、佛手、石榴三果。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三果紋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桃蘊“長壽”之意,佛手之“佛”與“福”音近,石榴寓意“多子”,合之為“三多”,寓意“多壽、多福、多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