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李姓是一家,有個郡望隴西堂

唐朝 黃帝 皋陶 建築 歷史有料 2017-04-20

在今天全中國可考的9000多個姓氏中,李氏人口達一億之多,成為全中華民族最大的姓氏,也是全世界第一大姓。
天下李姓是一家,有個郡望隴西堂

李氏族譜

李姓做為天下第一大姓

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隴西。

李氏望族源遠流長,史載其上古始祖為皋陶,實則出自軒轅黃帝。 姓之一世始祖。

相傳黃帝五世孫皋陶出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堯時擔任國之刑獄的大理職務,因斷案有方而子孫世襲大理職務,以官名命族為理氏。商末時理氏後裔理徵,因執法剛正不阿,被紂王處死,其妻契和氏帶幼子利貞避難於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後逃於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陽)。因母子倆錢糧不濟,飢渴交困,幸逢當地李樹果熟之季,二人摘李充飢,遂得以活命,後利貞唯恐株連後代,又不忘活命之恩,於是改理氏為李姓,理利貞遂為李姓,理利貞遂為李姓之一世始祖。

天下李姓是一家,有個郡望隴西堂

李的幾種寫法

李世民登基後,詔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編纂《氏族志》,詔令天下,李姓的郡是隴西,即以隴西郡李姓為顯貴世族,為世人所仰望,舉國上下以李氏至為尊貴,李氏後裔共奉隴西堂。始自,隴西遂為李氏宗族的共同標識,李氏人丁興旺,遍及海內外,李鎬九世孫李白詩讚道:我李白萬葉,柯條遍中州。天開青雲路,日為蒼生憂。唐王朝末期,社會動盪,民族交融,李氏渡江南遷,以至李家龍宮數度遭毀。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知縣李汝相倡導籌資再建,基本恢復了龍宮原貌。 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部分建築物被毀於米喇印兵火。康熙元年重建。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龍宮毀於兵災。清末及民初李氏族人陸續增建一新。

天下李姓是一家,有個郡望隴西堂

隴西李氏

隴西堂位於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城北關、渭河之濱現有隴西堂/李氏龍宮等。

天下李姓是一家,有個郡望隴西堂

隴西堂一角

李家龍宮

天下李姓是一家,有個郡望隴西堂

李氏龍宮

李家龍宮遺址位於隴西縣南安鄉一心村廟兒巷,相傳是李氏家族聚居地。唐朝中葉在這裡建有上、中、下三組雄偉的建築,稱為李家龍宮,殿堂林立,建築巍峨,規模宏大,且規格較廟為高,自古李姓後裔在此祭祀祖先,其中主祭堂懸掛隴西堂匾額。 殿門上高懸隴西堂巨匾;堂內供有李姓始祖利貞公(理利貞)、李氏先祖泊陽公(李耳)、李氏先祖伯佑公(李崇)三尊牌位及漢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成為天下李氏主要的祭祖場所。隴西堂隴西堂前部有戲臺和五座樓,後部有龍宮建築群和五座假山,謂曰前五樓後五山,均為兵災所毀,現五樓和三座假山夷為平地,只存有龍宮建築群十一座,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假山兩座。今僅存牌樓,稱頭天門。李氏族人還繪製保存有李家龍宮圖一幅,古建築有待重建。1958年改建隴西四中時古建築全部簡易改修。1993年9月對李家龍宮西主殿、北天第一門做了恢復原貌的維修,現存於古建築物上的雕龍栩栩如生、活龍活現,繞樑盤脊,雄姿昂然,同龍形樹一樣,刻上了歲月流逝,記述著中華隴西李氏文化發祥地的變遷。

仁壽山

天下李姓是一家,有個郡望隴西堂

隴西堂

仁壽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邊仁壽”佳傳。昔日,這裡亭、臺、樓、閣林立,花草樹木繁茂,一派鬱鬱蔥蔥的興旺景象。其山上曾有建於唐中葉的“隴西堂”,雕樑畫棟,丹青彩繪,飛簷翼然,氣勢雄偉,終日香菸繚繞,自古李姓兒女在此祭祀祖先,緬懷先祖先賢的豐功偉績。唐朝末期,社會動盪,民族交融,隴西李氏大舉南遷,“隴西堂”數度遭毀,變成一片廢墟。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的重視支持下,積極爭取資金對仁壽山旅遊風景區進行了大規模建設,成為省級森林公園,同時在仁壽山設立了“隴西堂”主祭堂。

因此隴西堂成為中華李氏族人尋根祭祖的第一聖地,也是研究李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