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百姓被壘成人頭血牆 最後竟被一蠻族政權廢除

唐朝 春秋戰國 唐太宗 南北朝 歷史每天看 2017-03-29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詩的意思很淺顯,就是說希望你不要再提什麼封侯拜相的事情了,一個將帥的成功是靠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換來的。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曹鬆的《己亥歲》,描寫了安史之亂後戰亂地區兵荒馬亂、生靈塗炭的現實,今人也多愛引用。

數十萬百姓被壘成人頭血牆 最後竟被一蠻族政權廢除

但恐怕很多人都未必知道這“一將功成萬骨枯”七個字的背後有著更為血腥恐怖的一個詞,兩個字—“京觀”。這裡的“京觀”可不是說什麼北京大觀園,也不是北京京觀的簡稱,而是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

雖說是冢,但還有很多的“京觀”是不加土直接堆積屍體,甚至只用頭顱堆積而成的,場面極其殘忍血腥,也叫“京丘”或“武軍”等。這裡的京就是大;觀同“闕”,有樓臺的意思。

數十萬百姓被壘成人頭血牆 最後竟被一蠻族政權廢除

對古代史有些瞭解的朋友可能覺得最古代最殘酷的戰爭都發生在漢族政權同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上,比如兩晉南北朝、蒙宋元和明清的戰爭。但這個“京觀”還真不是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發明創造。

大家都知道坑殺這個詞兒吧?千萬不要望文生義,以為坑殺跟京觀是對反義詞,坑殺可不是說挖個坑扔個人埋個土。史書上說的“坑”一般都是指殘殺敵軍戰俘,堆在道路兩旁,覆土以成小丘來顯示軍威、威懾敵人,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戰俘。

比如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戰俘40萬,並不是說把四十萬人都挖個坑活埋了。

數十萬百姓被壘成人頭血牆 最後竟被一蠻族政權廢除

中國古書中關於“京觀”的記載有很多,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潘黨勸楚莊王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好在楚莊王不是嗜血成性之君,給勸諫的潘黨講了一番大道理,拒築京觀,止戈為武。

三國時期,司馬懿東征公孫淵,“懿既入城,誅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餘人,築為京觀”。後來鄧艾破蜀,“使於綿竹築臺以為京觀,用彰戰功”,皮醬不知道後主投降有沒有受到“京觀”的影響。

數十萬百姓被壘成人頭血牆 最後竟被一蠻族政權廢除

上面兩個還不是最殘暴的京觀,最起碼留了個全屍。南北朝時期的宋孝武帝在平定劉誕反叛後,下令把廣陵城中士民“悉命殺之”。後來赦免了兒童和婦女,把剩下的三千多人“聚其首於石頭南岸為京觀”,直接用三千多顆人頭啊!

少數民族看見中原“城會玩兒”,也是紛紛效仿。夏王赫連勃勃,攻克長安後,也曾積人頭為京觀,號“骷髏臺”。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戰敗後,高麗將隋軍陣亡者屍體築為京觀,真是奇恥大辱。

數十萬百姓被壘成人頭血牆 最後竟被一蠻族政權廢除

一直到貞觀五年(公元629年),唐太宗遣使毀高麗所立京觀,收隋人骸骨而葬之。等到了唐高宗時期,高句麗直接被滅了。雖然唐太宗曾對築京觀的惡習加以禁止,但在宋元甚至明代仍然可以見到京觀。

據說,真正把這個野蠻的交戰慣例停止使用的是竟然是被視為蠻族的滿清。清軍入關後,戰爭結束後就地掩埋屍體從此,“京觀”才徹底從中國史書中消失了。當然,清軍入關後的一些作為,跟“京觀”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