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
"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汝能

大唐開元初年的政事權力幾乎全在名相姚崇的操控之下,這既是因為玄宗的信任,也是由於姚崇個人能力決定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玄宗帝國的穩定和發展是由姚崇奠基的,正如史家所說: “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房、杜,後稱姚、宋。”這裡的“房、杜”是太宗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姚、宋”指的是開元年間的姚崇和宋璟。

按理,姚崇處治全國政事有方,應該得到後人的充分肯定,不過人們發現姚崇大權在握後,除了縱子大肆受賄之外,還竟然將多位大臣傾軋出了朝廷,掀起開元初年權鬥惡浪。在新舊《唐書》中就能隨便找到幾件姚崇排斥異己,傾軋大臣的事例。

"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汝能

大唐開元初年的政事權力幾乎全在名相姚崇的操控之下,這既是因為玄宗的信任,也是由於姚崇個人能力決定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玄宗帝國的穩定和發展是由姚崇奠基的,正如史家所說: “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房、杜,後稱姚、宋。”這裡的“房、杜”是太宗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姚、宋”指的是開元年間的姚崇和宋璟。

按理,姚崇處治全國政事有方,應該得到後人的充分肯定,不過人們發現姚崇大權在握後,除了縱子大肆受賄之外,還竟然將多位大臣傾軋出了朝廷,掀起開元初年權鬥惡浪。在新舊《唐書》中就能隨便找到幾件姚崇排斥異己,傾軋大臣的事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崇

其一,將張說趕出朝廷。姚崇和張說之間的鬥爭是開元初年政壇的重要內容。《新唐書》對姚崇政治品格有個“資權譎”的評價,就是善於權謀詭詐的意思。張說早年曾經與姚崇有過節,還攛掇過趙彥詔彈劾姚崇。後來姚崇上位當了宰相,張說就害怕被清算。

張說為了避禍,幹了一件蠢事,他竟然去“潛詣岐王申款”,偷偷跑去找玄宗弟弟岐王李隆範訴苦去了,指望王爺能出面說情。沒想到,這件事還是被姚崇知道了。於是乎,姚崇便使出了一番計謀,開始對張說下手。

一日散朝,別的大臣都魚貫而出,唯獨姚崇“曳踵為有疾狀”。皇帝就奇怪了,問了一聲。姚崇說:“臣損足。”意思是說,我腳扭了。皇帝問他疼不疼。姚崇來一句:“臣心有憂,痛不在足。”很明顯這是話裡有話啊,要整事兒。進而,姚崇說了一句:“岐王陛下愛弟,張說輔臣,而密乘車出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

"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汝能

大唐開元初年的政事權力幾乎全在名相姚崇的操控之下,這既是因為玄宗的信任,也是由於姚崇個人能力決定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玄宗帝國的穩定和發展是由姚崇奠基的,正如史家所說: “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房、杜,後稱姚、宋。”這裡的“房、杜”是太宗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姚、宋”指的是開元年間的姚崇和宋璟。

按理,姚崇處治全國政事有方,應該得到後人的充分肯定,不過人們發現姚崇大權在握後,除了縱子大肆受賄之外,還竟然將多位大臣傾軋出了朝廷,掀起開元初年權鬥惡浪。在新舊《唐書》中就能隨便找到幾件姚崇排斥異己,傾軋大臣的事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崇

其一,將張說趕出朝廷。姚崇和張說之間的鬥爭是開元初年政壇的重要內容。《新唐書》對姚崇政治品格有個“資權譎”的評價,就是善於權謀詭詐的意思。張說早年曾經與姚崇有過節,還攛掇過趙彥詔彈劾姚崇。後來姚崇上位當了宰相,張說就害怕被清算。

張說為了避禍,幹了一件蠢事,他竟然去“潛詣岐王申款”,偷偷跑去找玄宗弟弟岐王李隆範訴苦去了,指望王爺能出面說情。沒想到,這件事還是被姚崇知道了。於是乎,姚崇便使出了一番計謀,開始對張說下手。

一日散朝,別的大臣都魚貫而出,唯獨姚崇“曳踵為有疾狀”。皇帝就奇怪了,問了一聲。姚崇說:“臣損足。”意思是說,我腳扭了。皇帝問他疼不疼。姚崇來一句:“臣心有憂,痛不在足。”很明顯這是話裡有話啊,要整事兒。進而,姚崇說了一句:“岐王陛下愛弟,張說輔臣,而密乘車出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玄宗

玄宗最忌諱的就是大臣和藩王私下結交,這有結黨營私,甚至密謀篡位的嫌疑嘛。姚崇很精明,抓住了皇帝的痛點。結果,張說被貶為相州刺史。

這件事中,張說和姚崇之間積怨有點時間了,從前因後果來講,是張說先陰過姚崇,而姚崇是回敬了一下,還算不上什麼。不過,對於其他大臣,姚崇乾的就很過分了。

比如,同樣是在神龍政變和先天政變中立過大功的劉幽求,在開元初年被授予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不久之後,又被任命為太子少保,“罷知政事”。很明顯是被罷相,授予了一個散職。即便如此,姚崇對其還是“素嫉忌之”,“,乃奏言幽求鬱怏於散職,兼有怨言”,上奏誣陷劉幽求不滿朝廷人事安排。結果,劉幽求就被“貶授睦州刺史,削其實封六百戶。歲餘,稍遷杭州刺史。三年,轉桂陽郡刺史”。在赴桂陽郡就任途中,“憤恚而卒,年六十一”。

再如鍾紹京,“玄宗之誅韋氏,紹京夜中帥戶奴及丁夫以從”,也算是玄宗創業老幹部了。玄宗當皇帝后,鍾紹京“拜戶部尚書,遷太子詹事”,但是,“姚崇素惡紹京之為人”。結果,在姚相的運作下,“左遷綿州刺史。及坐事,累貶琰川尉,盡削其階爵及實封。俄又歷遷溫 州別駕”。直到開元十五年,鍾紹京才得以回京,此時姚崇已經死了六年了。

"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汝能

大唐開元初年的政事權力幾乎全在名相姚崇的操控之下,這既是因為玄宗的信任,也是由於姚崇個人能力決定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玄宗帝國的穩定和發展是由姚崇奠基的,正如史家所說: “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房、杜,後稱姚、宋。”這裡的“房、杜”是太宗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姚、宋”指的是開元年間的姚崇和宋璟。

按理,姚崇處治全國政事有方,應該得到後人的充分肯定,不過人們發現姚崇大權在握後,除了縱子大肆受賄之外,還竟然將多位大臣傾軋出了朝廷,掀起開元初年權鬥惡浪。在新舊《唐書》中就能隨便找到幾件姚崇排斥異己,傾軋大臣的事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崇

其一,將張說趕出朝廷。姚崇和張說之間的鬥爭是開元初年政壇的重要內容。《新唐書》對姚崇政治品格有個“資權譎”的評價,就是善於權謀詭詐的意思。張說早年曾經與姚崇有過節,還攛掇過趙彥詔彈劾姚崇。後來姚崇上位當了宰相,張說就害怕被清算。

張說為了避禍,幹了一件蠢事,他竟然去“潛詣岐王申款”,偷偷跑去找玄宗弟弟岐王李隆範訴苦去了,指望王爺能出面說情。沒想到,這件事還是被姚崇知道了。於是乎,姚崇便使出了一番計謀,開始對張說下手。

一日散朝,別的大臣都魚貫而出,唯獨姚崇“曳踵為有疾狀”。皇帝就奇怪了,問了一聲。姚崇說:“臣損足。”意思是說,我腳扭了。皇帝問他疼不疼。姚崇來一句:“臣心有憂,痛不在足。”很明顯這是話裡有話啊,要整事兒。進而,姚崇說了一句:“岐王陛下愛弟,張說輔臣,而密乘車出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玄宗

玄宗最忌諱的就是大臣和藩王私下結交,這有結黨營私,甚至密謀篡位的嫌疑嘛。姚崇很精明,抓住了皇帝的痛點。結果,張說被貶為相州刺史。

這件事中,張說和姚崇之間積怨有點時間了,從前因後果來講,是張說先陰過姚崇,而姚崇是回敬了一下,還算不上什麼。不過,對於其他大臣,姚崇乾的就很過分了。

比如,同樣是在神龍政變和先天政變中立過大功的劉幽求,在開元初年被授予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不久之後,又被任命為太子少保,“罷知政事”。很明顯是被罷相,授予了一個散職。即便如此,姚崇對其還是“素嫉忌之”,“,乃奏言幽求鬱怏於散職,兼有怨言”,上奏誣陷劉幽求不滿朝廷人事安排。結果,劉幽求就被“貶授睦州刺史,削其實封六百戶。歲餘,稍遷杭州刺史。三年,轉桂陽郡刺史”。在赴桂陽郡就任途中,“憤恚而卒,年六十一”。

再如鍾紹京,“玄宗之誅韋氏,紹京夜中帥戶奴及丁夫以從”,也算是玄宗創業老幹部了。玄宗當皇帝后,鍾紹京“拜戶部尚書,遷太子詹事”,但是,“姚崇素惡紹京之為人”。結果,在姚相的運作下,“左遷綿州刺史。及坐事,累貶琰川尉,盡削其階爵及實封。俄又歷遷溫 州別駕”。直到開元十五年,鍾紹京才得以回京,此時姚崇已經死了六年了。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高力士

除了這些人之外,其他如程元振、魏知古等人都被姚崇打擊排擠過。但是,姚崇最主要的政敵還是張說。張說被貶出京之後,很快迎來另一種機會。從地方官調任邊疆軍職,最後做到朔方節度使,在北部邊疆立下赫赫軍功,還為朝廷訓練出一支彍騎精兵。

開元九年( 721 年) 九月, 姚崇病故。同月, 張說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與姚的朋黨之爭也因姚崇的亡故而自然結束。被排擠出朝廷長達 7 年之久的張說又回到玄宗身邊, 而且大受信任。

但是到了開元十四年, 張說便受到來自政敵一方的攻擊, 而且罪名非常嚴重。據舊唐書本傳載,鴻臚卿兼戶部侍郎宇文融與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李林甫一起上疏彈劾張說,舉報他“引術士夜解及受贓等狀”。

"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汝能

大唐開元初年的政事權力幾乎全在名相姚崇的操控之下,這既是因為玄宗的信任,也是由於姚崇個人能力決定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玄宗帝國的穩定和發展是由姚崇奠基的,正如史家所說: “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房、杜,後稱姚、宋。”這裡的“房、杜”是太宗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姚、宋”指的是開元年間的姚崇和宋璟。

按理,姚崇處治全國政事有方,應該得到後人的充分肯定,不過人們發現姚崇大權在握後,除了縱子大肆受賄之外,還竟然將多位大臣傾軋出了朝廷,掀起開元初年權鬥惡浪。在新舊《唐書》中就能隨便找到幾件姚崇排斥異己,傾軋大臣的事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崇

其一,將張說趕出朝廷。姚崇和張說之間的鬥爭是開元初年政壇的重要內容。《新唐書》對姚崇政治品格有個“資權譎”的評價,就是善於權謀詭詐的意思。張說早年曾經與姚崇有過節,還攛掇過趙彥詔彈劾姚崇。後來姚崇上位當了宰相,張說就害怕被清算。

張說為了避禍,幹了一件蠢事,他竟然去“潛詣岐王申款”,偷偷跑去找玄宗弟弟岐王李隆範訴苦去了,指望王爺能出面說情。沒想到,這件事還是被姚崇知道了。於是乎,姚崇便使出了一番計謀,開始對張說下手。

一日散朝,別的大臣都魚貫而出,唯獨姚崇“曳踵為有疾狀”。皇帝就奇怪了,問了一聲。姚崇說:“臣損足。”意思是說,我腳扭了。皇帝問他疼不疼。姚崇來一句:“臣心有憂,痛不在足。”很明顯這是話裡有話啊,要整事兒。進而,姚崇說了一句:“岐王陛下愛弟,張說輔臣,而密乘車出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玄宗

玄宗最忌諱的就是大臣和藩王私下結交,這有結黨營私,甚至密謀篡位的嫌疑嘛。姚崇很精明,抓住了皇帝的痛點。結果,張說被貶為相州刺史。

這件事中,張說和姚崇之間積怨有點時間了,從前因後果來講,是張說先陰過姚崇,而姚崇是回敬了一下,還算不上什麼。不過,對於其他大臣,姚崇乾的就很過分了。

比如,同樣是在神龍政變和先天政變中立過大功的劉幽求,在開元初年被授予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不久之後,又被任命為太子少保,“罷知政事”。很明顯是被罷相,授予了一個散職。即便如此,姚崇對其還是“素嫉忌之”,“,乃奏言幽求鬱怏於散職,兼有怨言”,上奏誣陷劉幽求不滿朝廷人事安排。結果,劉幽求就被“貶授睦州刺史,削其實封六百戶。歲餘,稍遷杭州刺史。三年,轉桂陽郡刺史”。在赴桂陽郡就任途中,“憤恚而卒,年六十一”。

再如鍾紹京,“玄宗之誅韋氏,紹京夜中帥戶奴及丁夫以從”,也算是玄宗創業老幹部了。玄宗當皇帝后,鍾紹京“拜戶部尚書,遷太子詹事”,但是,“姚崇素惡紹京之為人”。結果,在姚相的運作下,“左遷綿州刺史。及坐事,累貶琰川尉,盡削其階爵及實封。俄又歷遷溫 州別駕”。直到開元十五年,鍾紹京才得以回京,此時姚崇已經死了六年了。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高力士

除了這些人之外,其他如程元振、魏知古等人都被姚崇打擊排擠過。但是,姚崇最主要的政敵還是張說。張說被貶出京之後,很快迎來另一種機會。從地方官調任邊疆軍職,最後做到朔方節度使,在北部邊疆立下赫赫軍功,還為朝廷訓練出一支彍騎精兵。

開元九年( 721 年) 九月, 姚崇病故。同月, 張說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與姚的朋黨之爭也因姚崇的亡故而自然結束。被排擠出朝廷長達 7 年之久的張說又回到玄宗身邊, 而且大受信任。

但是到了開元十四年, 張說便受到來自政敵一方的攻擊, 而且罪名非常嚴重。據舊唐書本傳載,鴻臚卿兼戶部侍郎宇文融與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李林甫一起上疏彈劾張說,舉報他“引術士夜解及受贓等狀”。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張九齡

皇帝於是命有關部門將張說拘押在尚書省審問。在接受鞠問期間, 張說坐於草上, 於瓦器中吃飯, 蓬首垢面,非常難堪。張說的哥哥左庶子張光更是朝堂之上把自己耳朵割了,為弟弟喊冤。最後,由於高力士從中斡旋, 玄宗產生了憐憫之心, 僅僅停兼中書令一職, 然而次年便令張說退休。

張說罷相,直到開元十八年十二月去世。繼承張說相位和衣缽的張九齡為他撰寫了墓誌銘與祭文, 痛惜國失良相,學墜司南。張說確實是能臣良相,但是他被彈劾真的冤枉嗎?僅僅是宇文融、李林甫等人的構陷嗎?其實,張說同樣也是一個貪婪之人,極為貪財戀權。

張說死後大唐政壇很快進入了張九齡與李林甫鬥法時代。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張九齡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二年, 遷中書令, 兼修國史。

"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汝能

大唐開元初年的政事權力幾乎全在名相姚崇的操控之下,這既是因為玄宗的信任,也是由於姚崇個人能力決定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玄宗帝國的穩定和發展是由姚崇奠基的,正如史家所說: “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房、杜,後稱姚、宋。”這裡的“房、杜”是太宗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姚、宋”指的是開元年間的姚崇和宋璟。

按理,姚崇處治全國政事有方,應該得到後人的充分肯定,不過人們發現姚崇大權在握後,除了縱子大肆受賄之外,還竟然將多位大臣傾軋出了朝廷,掀起開元初年權鬥惡浪。在新舊《唐書》中就能隨便找到幾件姚崇排斥異己,傾軋大臣的事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姚崇

其一,將張說趕出朝廷。姚崇和張說之間的鬥爭是開元初年政壇的重要內容。《新唐書》對姚崇政治品格有個“資權譎”的評價,就是善於權謀詭詐的意思。張說早年曾經與姚崇有過節,還攛掇過趙彥詔彈劾姚崇。後來姚崇上位當了宰相,張說就害怕被清算。

張說為了避禍,幹了一件蠢事,他竟然去“潛詣岐王申款”,偷偷跑去找玄宗弟弟岐王李隆範訴苦去了,指望王爺能出面說情。沒想到,這件事還是被姚崇知道了。於是乎,姚崇便使出了一番計謀,開始對張說下手。

一日散朝,別的大臣都魚貫而出,唯獨姚崇“曳踵為有疾狀”。皇帝就奇怪了,問了一聲。姚崇說:“臣損足。”意思是說,我腳扭了。皇帝問他疼不疼。姚崇來一句:“臣心有憂,痛不在足。”很明顯這是話裡有話啊,要整事兒。進而,姚崇說了一句:“岐王陛下愛弟,張說輔臣,而密乘車出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玄宗

玄宗最忌諱的就是大臣和藩王私下結交,這有結黨營私,甚至密謀篡位的嫌疑嘛。姚崇很精明,抓住了皇帝的痛點。結果,張說被貶為相州刺史。

這件事中,張說和姚崇之間積怨有點時間了,從前因後果來講,是張說先陰過姚崇,而姚崇是回敬了一下,還算不上什麼。不過,對於其他大臣,姚崇乾的就很過分了。

比如,同樣是在神龍政變和先天政變中立過大功的劉幽求,在開元初年被授予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不久之後,又被任命為太子少保,“罷知政事”。很明顯是被罷相,授予了一個散職。即便如此,姚崇對其還是“素嫉忌之”,“,乃奏言幽求鬱怏於散職,兼有怨言”,上奏誣陷劉幽求不滿朝廷人事安排。結果,劉幽求就被“貶授睦州刺史,削其實封六百戶。歲餘,稍遷杭州刺史。三年,轉桂陽郡刺史”。在赴桂陽郡就任途中,“憤恚而卒,年六十一”。

再如鍾紹京,“玄宗之誅韋氏,紹京夜中帥戶奴及丁夫以從”,也算是玄宗創業老幹部了。玄宗當皇帝后,鍾紹京“拜戶部尚書,遷太子詹事”,但是,“姚崇素惡紹京之為人”。結果,在姚相的運作下,“左遷綿州刺史。及坐事,累貶琰川尉,盡削其階爵及實封。俄又歷遷溫 州別駕”。直到開元十五年,鍾紹京才得以回京,此時姚崇已經死了六年了。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高力士

除了這些人之外,其他如程元振、魏知古等人都被姚崇打擊排擠過。但是,姚崇最主要的政敵還是張說。張說被貶出京之後,很快迎來另一種機會。從地方官調任邊疆軍職,最後做到朔方節度使,在北部邊疆立下赫赫軍功,還為朝廷訓練出一支彍騎精兵。

開元九年( 721 年) 九月, 姚崇病故。同月, 張說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與姚的朋黨之爭也因姚崇的亡故而自然結束。被排擠出朝廷長達 7 年之久的張說又回到玄宗身邊, 而且大受信任。

但是到了開元十四年, 張說便受到來自政敵一方的攻擊, 而且罪名非常嚴重。據舊唐書本傳載,鴻臚卿兼戶部侍郎宇文融與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李林甫一起上疏彈劾張說,舉報他“引術士夜解及受贓等狀”。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張九齡

皇帝於是命有關部門將張說拘押在尚書省審問。在接受鞠問期間, 張說坐於草上, 於瓦器中吃飯, 蓬首垢面,非常難堪。張說的哥哥左庶子張光更是朝堂之上把自己耳朵割了,為弟弟喊冤。最後,由於高力士從中斡旋, 玄宗產生了憐憫之心, 僅僅停兼中書令一職, 然而次年便令張說退休。

張說罷相,直到開元十八年十二月去世。繼承張說相位和衣缽的張九齡為他撰寫了墓誌銘與祭文, 痛惜國失良相,學墜司南。張說確實是能臣良相,但是他被彈劾真的冤枉嗎?僅僅是宇文融、李林甫等人的構陷嗎?其實,張說同樣也是一個貪婪之人,極為貪財戀權。

張說死後大唐政壇很快進入了張九齡與李林甫鬥法時代。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張九齡被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二年, 遷中書令, 兼修國史。

唐朝最傑出的名相,也是權斗的高手,林九郎恐怕也不如他

右相

張九齡全面繼承了張說的地位, 擔當起政壇、文苑領袖的角色。張九齡與李林甫之間的鬥爭亦由隱而顯, 逐漸上升為朝廷主要的鬥爭。詩文入仕的張九齡,遠不如姚崇那種文吏的手腕,又沒有張說那樣的軍政經歷歷練出來的治國才能,在權鬥中很快敗給了李林甫。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張九齡被罷相, 次年四月, 出為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八年, 因病去世。李林甫則秉持朝鈞 20 年,成為炙手可熱的一代權相,恐怕靠的不僅僅是揣摩聖意吧?《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林九郎,歷史原型就是李林甫。除了權謀,李林甫也確實能幹!

大唐朝局中的重臣們鬥來鬥去,這何嘗又不是聖人想看到的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