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爭奪權力為何會敗?只因李旦作出這一明智選擇

唐睿宗景雲三年秋七月壬辰(公元712年9月8日 ),李旦把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太上皇,李隆基改元先天。李隆基可謂“受命於危難之間”。當時李唐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武周王朝留下的爛攤子百廢待興,中宗李顯懦弱無能,被韋皇后和武三思以及安樂公主把國政搞的亂七八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喋血玄武門,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擁立李旦上位。這次政變中太平公主功勞最大,李隆基次之。所以李旦封太平公主一萬戶,成為唐朝權勢最盛的公主。一萬戶啥概念,長孫無忌尉遲恭為李世民玄武門兵變首功之臣,實封一千五百戶。同樣擁立新君,差距就是這麼大。李旦又封李隆基為太子,本來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太子應該是老大李憲,可是李憲識火色,知道自己吃不了這碗富貴飯,堅決推辭,朝野上下包括太平公主也一致推薦李隆基,於是李旦順水推舟,立了老三李隆基為太子。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爭奪權力為何會敗?只因李旦作出這一明智選擇

李旦當了皇帝后,也知道自己吃不了這碗富貴飯,李顯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所以李旦做事很謹慎,每天上班先跟太平公主商量,如果太平公主沒上班,就讓宰相去太平公主府請教。每次宰相彙報工作,李旦就問,你們跟太平公主商議過嗎。又問,你們跟三郎(指李隆基)商議過嗎。如果宰相們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此事可行。如果宰相們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此事再議。凡是太平公主提出的要求,李旦沒有不答應的,宰相以下所有官員,只要太平公主一句話,沒有不立即任命的。朝臣一看太平公主這片雲有雨,趨附其門者如市。太平公主幾個兒子全部封王,田園樓閣遍佈郊野,往太平公主府運送珍物寶玩的車輛從嶺南西蜀直到長安絡繹不絕於路,太平公主日子過得比皇帝皇后還要滋潤。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爭奪權力為何會敗?只因李旦作出這一明智選擇

如果太平公主志向僅止於此,那麼李旦的做法還是可行的。因為他在按照政治常規搞平衡。太平公主代表武周王朝舊勢力,李隆基代表急於革新的少壯派,新勢力最終會取代舊勢力,武周餘孽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太平公主會一步步交出所有權力,李隆基順利登基,整合新舊勢力重振大唐聲威,雙方皆大歡喜。但是太平公主卻有其母武則天的志向,也想過幾天女皇癮。可李隆基不是吃素的,手下一幫從龍之徒摩拳擦掌,雙方明爭暗鬥,矛盾日趨激烈,頗有武德年間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劍拔弩張的氣勢。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爭奪權力為何會敗?只因李旦作出這一明智選擇

由於太平公主從武周時期就開始培植勢力,又有擁立之功,因此在鬥爭中處於攻勢,這和武德年間李建成對李世民形成壓倒性優勢也雷同。她先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李旦嫡長子,不該繼承太子之位,並派了好多間諜監視李隆基一舉一動,李隆基如芒在背。接著把支持李隆基的宰相韋安石罷免,又暗示宰相們易太子,幸虧李隆基嫡系宋璟堅決反對作罷。李隆基對此也進行了堅決反擊,暗中授意宋璟姚崇祕密向李旦進言,要李旦將嫡長子李憲和豳王李守禮外放,因為這兩人是太平公主主推的太子後備人選。再免去岐王李隆範和薛王李隆業的左右羽林大將軍職務,讓他們擔任太子府護衛。再把太平公主和其丈夫武攸暨安置到東都洛陽。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爭奪權力為何會敗?只因李旦作出這一明智選擇

熟悉不熟悉。李建成和李世民鬥爭到了白熱化時候,李世民也向李淵提議把自己外放洛陽,以免兄弟相殘,可是李淵不許。這裡是李隆基想讓太平公主去洛陽,李旦也不想讓太平公主去。李旦說,我的兄弟們都死了,只剩下這個唯一的妹妹。我怎麼忍心把她外放到洛陽去呢。只有這條不同意,至於對諸王的安排,我認為可行。李旦雖然懦弱,但是不糊塗,他也怕李隆基兄弟搞出喋血玄武門手足相殘的事來,像李建成李世民那樣。太平公主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當面責問李隆基意欲何為。李隆基怕了,便向李旦奏稱姚崇宋璟挑撥自己與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長李憲李守禮等人的關係,請求對他兩嚴懲。於是李旦將姚崇貶為申州刺史,宋璟貶為楚州刺史。李憲李守禮外放的事也作罷。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爭奪權力為何會敗?只因李旦作出這一明智選擇

李隆基再失一城,左膀右臂也被搞掉了,處境更加危險,不亞於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歷史驚人之處在於,雙方攤牌前的節奏竟然也高度相似,太平公主指使欽天監負責人向李旦彙報,天上出了彗星,帝座很危險,預示太子急於上位,想篡班奪權。這是逼李旦對李隆基下手,就如當初李建成慫恿李淵向李世民下手一樣,沒想到李旦極其清醒,既然上天如此預兆,我敢逆天而行嗎,我馬上傳位給太子。這下太平公主懵逼了,沒想到萬無一失的計策竟然弄巧成拙,馬上極力反對李旦這麼做,李旦很生氣,既然上天都用災異警告我了,你們為啥還反對。當年李顯就是因為不聽上天預警才落得那麼悲慘的下場,你們想讓我步他後塵嗎。於是不顧眾人反對,很快下詔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當了太上皇。李旦在這關鍵時刻作出的明智選擇不僅挽救了李隆基,也挽救了大唐江山,讓老百姓有幸過上了開元盛世的好日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