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政變是誰發動的?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唐隆政變指的是發生在唐朝唐隆元年的一場軍事政變,在這場軍事政變中權傾一時的韋后集團被徹底的清掃乾淨,唐隆政變之後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並且將自己的兒子李隆基立為太子。

唐隆政變是誰發動的?唐隆政變是由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動的,唐隆政變的這一天是公元710年7月21日。


唐隆政變是誰發動的?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唐隆政變是誰發動的?唐隆政變的發動者是李隆基,在這場政變中李隆基聯合了當時頗有勢力的太平公主,所以也可以說這場政變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發動的。李隆基在這場政變中起到了絕對的領導作用。

李隆基生於685年,發動唐隆政變的時候年僅26歲,正是一個男人意氣風發的年紀。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其生母是竇德妃,其爺爺是唐高宗,奶奶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則天,李隆基的性情最像其祖爺爺唐太宗李世民。唐隆政變之後,李旦繼位稱為唐睿宗,712年,李旦將皇位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唐明皇,史稱唐玄宗,開創了唐朝的開元盛世。

太平公主生於665年,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其性情最像武則天,是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李隆基的小姑姑,最受武則天的寵愛,也曾經在權傾一時。在唐中宗李顯在位的時候與韋后發生了權力之爭,與李隆基共同發動了唐隆政變,但是李隆基繼位為皇帝后,姑侄之間再次因為權力鬧翻,被李隆基抓住殺死。

時年,中宗李顯當朝,但他昏庸無能,皇后武三思也被野心驅使,通過韋后的提拔和上官婉兒的幫助,官至宰相,權傾朝野,在朝中逐漸形成了以韋后為首的專權政治。

韋后利用皇后身份,獨攬霸權,干涉朝政,極力抨擊張柬之、敬暉等有功之臣,破壞朝中大臣,加劇了李唐皇族之間的矛盾。當時的太子李重俊,並不是韋后所生,而其女安樂公主卻一心想當皇太女,幫助其母韋后作亂。公元707年,太子發動政變,捕殺武三思父子,但此時中宗還是名義上的皇帝,御林軍臨陣倒戈,太子兵敗被誅。雖然失去了武三思,但韋后的勢力有增無減。而且當時的朝局不穩定,天下並不太平,天災更是頻繁發生,百姓苦不堪言。但韋后把持朝政,大肆培植親信,搞得朝野上下一片混亂。韋后的種種做法引起了忠義之士的不滿和痛恨,其中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為首的勢力非常突出。這就有了後來的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是韋后專權,獨霸朝政,引起正義之士的痛恨與反抗;二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謀劃剷除韋氏黨羽;三是禁衛軍的臨陣倒戈,大大加快了政變的進程;四是政變的成功。

公元710年,即唐隆元年,中宗李顯突然駕崩,外界紛紛傳言是韋后及其女安樂公主所為,畢竟韋后想臨朝已不是一朝一夕。中宗死後,韋后祕不發喪,扶持李重茂登基,改年號為唐隆,而李重茂實為傀儡皇帝。韋后大肆培植親信,並讓親信統領禁軍,臨朝專權之心昭然若揭。

李隆基為人耿直,一心想匡扶李唐江山,開始廣結豪傑之士,共同出謀劃策,為剷除韋氏一族做準備。唐隆元年,李隆基與劉幽求等人攻進禁苑,面對御林軍,細數韋后的所作所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很多都曉大義,臨陣倒戈。韋后一族氣數已盡,皆被誅殺。隨後,李隆基率眾迎接其父李旦入宮輔佐李重茂。之後,李隆基命令關閉宮門,針對韋后及安樂公主的餘黨進行了搜捕誅殺,牽連眾多,甚至連嬰兒也沒留活口。自此,空內外皆已平定。

“開元”和“天寶”,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加上其父唐睿宗李旦禪位時的“先天”,他在位44年間,共用了三個年號。整個唐代,年號變換最多最快者,當數他的祖父高宗李治與祖母武后,兩口子前後執政50餘年,共使用32個年號,其中一年一換者11起,一年兩換者5起,武則天的主意,那個強勢的女人,精力過剩,慾望強烈;絕不安分的她,不搞點驚人舉動,不鬧點轟動效應,是不會漢代的“文景之治”,也是極著名的例子

可想而知,唐代大詩人杜甫,從他家鄉河南鞏縣來到洛陽賣藥,肯定沒少打“驢的”。在《憶昔》一詩裡,對於他童年、青年度過的年代,留戀之意,依惜之感,那些打心眼裡流露出來的詩句,可是千真萬確的讚美:“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詩人所寫的“小邑猶藏萬家室”,看似平淡,實則意涵深刻,因為反映出的人口繁衍現象,是衡量整個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指標。“邑”,是比都城和省會小,比區、鄉和村鎮要大得多的中等城市。一個小的“邑”,也就是普通的小縣城,居然聚集上萬戶人家,數萬名百姓,這說明唐代的人口直到開元年間,才恢復到前朝隋大業年間的規模。

我們常說“人口紅利”,沒有人口,哪來紅利?所以,史學家錢穆認為:人所稱羨的貞觀之治,其實在經濟實力和人口總數上,都無法與隋煬帝楊廣的大業年間相比。據《資治通鑑》:“隋大業五年,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有奇。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極於此矣。”僅以河南鞏義的洛口倉為例,這一個倉的儲糧竟高達駭人聽聞的24億斤,比起當下的國家糧儲基地,也不覺遜色,可證隋大業朝非同小可的富有程度。然而,隋朝的最高決策者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混賬,從他登上帝位的那一天起,便註定了王朝胡亥,隋敗於二世楊廣。楊廣比胡亥更能“敗”,第一驕奢淫逸,第二窮兵黷武——修建大運河,重蓋洛陽城,親征吐谷渾,三討高句麗。家底再厚,也經不起這十數年的折騰。隨後,民不聊生,舉國叛起,分崩瓦解,陷入動亂、混戰,全中國差不多2/3的人口死於這場災難。

李世民成為皇帝的樣板,有很大程度的誤會。他接手時的江山,元氣大傷,既窮且破,頭幾年因天災,老百魏徵站出來表示不同意見:“今自伊、洛以東至於海、岱,煙火尚稀,灌莽極目”,“隋末大亂之後,戶口未復,倉廩尚虛”。魏徵以直諫出名,李世民儘管不愛聽,可一想,河洛地區麥熟之時,還得把關隴地區的饑民帶出來覓食,儘管很想風光,也不起勁了。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馬週上疏中,還在說:“今之戶口不及隋之什一”,這說明什麼問題呢?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貞觀之治,也未能改變戰爭造成人口銳減的現象。沒有人口,誰來創造財富?戰爭之可怕,就在於殺人容易造人難,要把童稚養成勞動力,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投入,那是極費功夫且急不得的。

直到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戶部尚書高履行奏:“隋開皇中有戶八百七十萬,即今現有戶三百八十萬。”說明唐王朝立國半個世紀,總人口還未達到隋王朝的一半,由此推斷,唐太宗李世民為帝時,全國戶不足三百萬,口不足一千萬。就這份小家業,封哪門子禪啊!所以說,貞觀之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理論建設上有所貢獻,這種盛世,與百姓的肚皮無關,故爾是虛的;而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之治,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全面開花,才是貨真價實的盛世。


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

【原文】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你裝飾珠寶的高高的髮髻,最適合宮中流行的式樣。你的臉龐像蓮花一樣鮮嫩,肌膚白裡透紅散發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畫,天生雙眉入鬢又細又長。

不要倚仗自己有傾國之貌,應該嫁給一個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當青春年少,千萬不要辜負了美好的時光。

註釋

①好時光:詞牌為唐明皇李隆基所創。前後片各四句,共五十五字。前後片的二四句押韻,均用平聲韻。《好時光》作為詞牌名,有其固定的曲調,後世的文人多依據此固定的曲調而填詞。

②寶譬:插戴珠寶的發譬。偏宜:甚合。宮樣:宮中流行的式樣。

③蓮臉嫩:象蓮花那樣鮮豔嬌嫩的臉。

④體紅香:體,即軀體,這裡指女子的肌膚。紅:紅潤。香:馥郁芳香。

⑤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眉黛即眉毛。張敞:漢宣帝時,為京兆尹。曾為妻子畫眉。後來成為夫妻恩愛的典故,傳為佳話。

②倚:倚仗。傾國貌:極言婦女之美貌。



【作品鑑賞】

《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是唐明皇所作,上片著意描繪一位女子的關貌,下片是寫對這妙齡女郎的希望

這是一首仿效民歌寫男青年向姑娘求婚求愛的新詞。它強調了愛情不要倚仗貌美,要選有情有義的郎君來嫁。當然由於封建帝王的審美觀,把一個美女寫得珠光寶氣,宮樣梳妝,脫離了民間姑娘的天生麗質。

上闋集中描寫女子的美豔過人。先寫髮髻,“寶髻”二二字透露出來的是精緻與講究。“偏宜官樣”是側寫其氣質不凡,蓋宮樣髮髻雖時髦好看,但非人人適宜,而詞中女子則天性合適,宛然定製。唐時妝飾風氣往往以宮女為典範,故髮型和服裝的“宮樣”意味著潮流和衛,如劉禹錫《贈李司空妓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書娘”即是指官樣髮型,而白居易《上陽白髮人》詩“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屆細長”,韓《忍笑》“宮樣衣裳淺畫眉,晚來梳洗更相宜”則主要指宮樣服裝。


唐隆政變是誰發動的?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此詞對人物的描寫細膩,抒情含蓄委婉,風格婉約

接下寫臉部,視覺上的臉嫩、眉長與嗅覺上的體香,襯托出一個青春可人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天教人鬢長”一句極力寫出了女子的天生麗質。這裡雖用了張敞的典故,但並非表現戀人或夫妻恩愛的意思,而是著力表現其超乎尋常的美麗而已。《西廂記》中張生第一次見鶯鶯,就這樣描寫道:“則見她宮樣眉兒,新月偃,斜侵入鬢雲邊。”也是被鶯鶯長長的屑線所吸引。有學者認為“體紅香”一句乃是暗寫楊貴妃,因為《開元天寶遺事》“紅汗”條記載:“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但是否能由此將“體紅香”歸為楊貴妃的專有特徵,卻是要打個問號的。因為從結構上來說,整個上闋都是集中描寫頭部和臉部的裝扮,如果插入一句對身體的描寫,不免使文筆顯得枝蔓了。而且“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岑參《敦煌太守後庭歌》),紅妝及脂粉香用於臉部描寫也是常見的情形。

下闋轉入議論。蓋此女子因自恃其過人之艾豔,—般男子難入其眼。但真情可貴,青春短暫,故詞人鄭重勸告:美貌不可恃,青春都一晌,如遇有情郎,不妨付衷腸。此即使以朋友口吻相勸,雖有關切,卻無愛戀。

全詞語言生動、流暢,饒有民歌率真風味又不失含蘊。象“蓮臉嫩”的鮮活比喻,“體紅香”的鮮明生動描寫,眉黛的誇張,下半闋流水般的明快、俊朗、流暢,都是藝術純熟的表現。

【名家點評】

南卓《羯鼓錄》:上(玄宗)洞曉音律,由於天縱。凡是絲管,必造其妙。若製作曲調,隨意而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至於清濁變轉,律呂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雖古之夔曠,不能過也。

顧梧芳《尊前集序》:音婉旨遠,妙絕千古。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則批評此詞“俚淺極矣”。

《開元軼事》:明皇諳音律,善度曲。嘗臨軒縱擊,制一曲曰“好時光”。方奏時,桃李俱發。後所度諸曲皆失傳,唯“好時光”一闋僅存。

劉毓盤《詞史》:玄宗皇帝好詩歌,精音律,多御製曲。今傳者有《好時光》一詞。

李隆基

唐隆政變是誰發動的?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

永昌年間(689年)過繼給李旦的長兄孝敬皇帝李弘為嗣,初封臨淄王,後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別駕。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寶應元年(762年)病逝,終年78歲,葬於泰陵。


唐隆政變是誰發動的?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 本 名
  • 李隆基
  • 別 稱
  • 李三郎、唐明皇
  • 所處時代
  • 唐朝
  • 民族族群
  • 漢族
  • 出生地
  • 洛陽
  • 出生時間
  • 685年9月8日
  • 去世時間
  • 762年5月3日
  • 主要作品
  •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霓裳羽衣曲》
  • 主要成就
  • 剷除韋后勢力,開創開元盛世
  • 年 號
  • 先天、開元、天寶
  • 廟 號
  • 玄宗
  • 諡 號
  •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 陵 寢
  • 唐泰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