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鎧甲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人類捕獵,求生,到戰爭的好幫手,不用細表鎧甲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那無與倫比的作用,被武將和士卒視為第二生命,至今鎧甲也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視線,各種不同的防彈衣就是鎧甲在科技發展下更加先進的表現。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華鎧甲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明光鎧。

"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鎧甲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人類捕獵,求生,到戰爭的好幫手,不用細表鎧甲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那無與倫比的作用,被武將和士卒視為第二生命,至今鎧甲也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視線,各種不同的防彈衣就是鎧甲在科技發展下更加先進的表現。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華鎧甲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明光鎧。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明光鎧復原圖

明光鎧在北魏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只是還沒有大面積的推廣,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就關於明光鎧的記錄,被認為是歷史上防護性能最好的護甲之一,在明光鎧胸前背後安裝有橢圓形的金屬甲片,學名為圓護,可以反射陽光,顯得光耀奪目,明光鎧因此得名。但是直到唐朝,明光鎧才真正被重視起來,達到歷史的頂峰,並奉為唐十三鎧之首位。

"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鎧甲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人類捕獵,求生,到戰爭的好幫手,不用細表鎧甲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那無與倫比的作用,被武將和士卒視為第二生命,至今鎧甲也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視線,各種不同的防彈衣就是鎧甲在科技發展下更加先進的表現。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華鎧甲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明光鎧。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明光鎧復原圖

明光鎧在北魏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只是還沒有大面積的推廣,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就關於明光鎧的記錄,被認為是歷史上防護性能最好的護甲之一,在明光鎧胸前背後安裝有橢圓形的金屬甲片,學名為圓護,可以反射陽光,顯得光耀奪目,明光鎧因此得名。但是直到唐朝,明光鎧才真正被重視起來,達到歷史的頂峰,並奉為唐十三鎧之首位。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唐六典》卷十六中記載:“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鳥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鎖子甲,十有三曰馬甲。” 又有批註:“(甲,似物之浮甲以自衛也。《史記》曰:「楚人鮫革以為甲。」《漢書》曰:「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謂上身一,髀禪一,兜鍪一,凡三屬也。今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鎚、鎖子皆鐵甲也,皮甲以犀兕為之,其餘皆因所用物名焉。)”

根據敦煌莫高窟264窟彩塑天王像所著鎧甲復原,由1590片魚鱗甲和644片長條甲編綴而成。明光鎧胸前和背後有金屬圓護,打磨的極光滑,頗似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故名“明光鎧”。-“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

"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鎧甲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人類捕獵,求生,到戰爭的好幫手,不用細表鎧甲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那無與倫比的作用,被武將和士卒視為第二生命,至今鎧甲也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視線,各種不同的防彈衣就是鎧甲在科技發展下更加先進的表現。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華鎧甲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明光鎧。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明光鎧復原圖

明光鎧在北魏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只是還沒有大面積的推廣,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就關於明光鎧的記錄,被認為是歷史上防護性能最好的護甲之一,在明光鎧胸前背後安裝有橢圓形的金屬甲片,學名為圓護,可以反射陽光,顯得光耀奪目,明光鎧因此得名。但是直到唐朝,明光鎧才真正被重視起來,達到歷史的頂峰,並奉為唐十三鎧之首位。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唐六典》卷十六中記載:“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鳥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鎖子甲,十有三曰馬甲。” 又有批註:“(甲,似物之浮甲以自衛也。《史記》曰:「楚人鮫革以為甲。」《漢書》曰:「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謂上身一,髀禪一,兜鍪一,凡三屬也。今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鎚、鎖子皆鐵甲也,皮甲以犀兕為之,其餘皆因所用物名焉。)”

根據敦煌莫高窟264窟彩塑天王像所著鎧甲復原,由1590片魚鱗甲和644片長條甲編綴而成。明光鎧胸前和背後有金屬圓護,打磨的極光滑,頗似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故名“明光鎧”。-“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莫高窟對比復原圖

明光鎧為什麼能在唐朝發揚光大呢?

其一,唐朝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人逐漸強大起來,並流行起了輕騎兵奔襲戰術,而同時期中原王朝卻盛行重裝騎兵,因為作戰對手就沒有遇見過像突厥人這樣來去自如的輕騎兵啊。而重騎兵的威力在於衝擊力和防護力,可人家壓根不給你衝擊的機會,你衝過去,人家一溜煙回頭跑了,邊跑邊射箭,你的箭法還沒人家強,保不齊還能把你射成大刺蝟,而重裝騎兵的馬匹負擔太重,走不了多遠的路,機動性實在太差,容易被突厥人放風箏。所以,中原的重裝騎兵在與突厥人的作戰中屢次吃大虧,就這樣,重裝騎兵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步兵與輕騎兵配合的戰術,那麼,問題就來了,步兵對陣騎兵本來就很吃力,如果再沒有好的防護能力,更容易被輕鬆擊敗,就在這種背景下,明光鎧應運而生。歷史記載,唐將李靖在陰山之戰中指揮騎兵向突厥人進攻,由於所有騎兵都身著穿明光鎧,突厥人的箭只殺傷力大減,得以大敗突厥,迫使突西遷。

"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鎧甲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人類捕獵,求生,到戰爭的好幫手,不用細表鎧甲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那無與倫比的作用,被武將和士卒視為第二生命,至今鎧甲也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視線,各種不同的防彈衣就是鎧甲在科技發展下更加先進的表現。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華鎧甲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明光鎧。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明光鎧復原圖

明光鎧在北魏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只是還沒有大面積的推廣,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就關於明光鎧的記錄,被認為是歷史上防護性能最好的護甲之一,在明光鎧胸前背後安裝有橢圓形的金屬甲片,學名為圓護,可以反射陽光,顯得光耀奪目,明光鎧因此得名。但是直到唐朝,明光鎧才真正被重視起來,達到歷史的頂峰,並奉為唐十三鎧之首位。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唐六典》卷十六中記載:“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鳥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鎖子甲,十有三曰馬甲。” 又有批註:“(甲,似物之浮甲以自衛也。《史記》曰:「楚人鮫革以為甲。」《漢書》曰:「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謂上身一,髀禪一,兜鍪一,凡三屬也。今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鎚、鎖子皆鐵甲也,皮甲以犀兕為之,其餘皆因所用物名焉。)”

根據敦煌莫高窟264窟彩塑天王像所著鎧甲復原,由1590片魚鱗甲和644片長條甲編綴而成。明光鎧胸前和背後有金屬圓護,打磨的極光滑,頗似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故名“明光鎧”。-“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莫高窟對比復原圖

明光鎧為什麼能在唐朝發揚光大呢?

其一,唐朝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人逐漸強大起來,並流行起了輕騎兵奔襲戰術,而同時期中原王朝卻盛行重裝騎兵,因為作戰對手就沒有遇見過像突厥人這樣來去自如的輕騎兵啊。而重騎兵的威力在於衝擊力和防護力,可人家壓根不給你衝擊的機會,你衝過去,人家一溜煙回頭跑了,邊跑邊射箭,你的箭法還沒人家強,保不齊還能把你射成大刺蝟,而重裝騎兵的馬匹負擔太重,走不了多遠的路,機動性實在太差,容易被突厥人放風箏。所以,中原的重裝騎兵在與突厥人的作戰中屢次吃大虧,就這樣,重裝騎兵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步兵與輕騎兵配合的戰術,那麼,問題就來了,步兵對陣騎兵本來就很吃力,如果再沒有好的防護能力,更容易被輕鬆擊敗,就在這種背景下,明光鎧應運而生。歷史記載,唐將李靖在陰山之戰中指揮騎兵向突厥人進攻,由於所有騎兵都身著穿明光鎧,突厥人的箭只殺傷力大減,得以大敗突厥,迫使突西遷。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其二,唐時期國力昌盛,有強大的經濟條件作為後盾,唐朝負責製造盔甲的部門是貞觀六年(632年)設置的“甲坊署”,據《六典》,甲坊署長官為令一人,品級正八品下。該部門其他官員有丞一人,品級正九品下;監作二人,從九品下。同時,在北都軍器監,也製造盔甲,成品存入武庫。作為主要的護體用品,鐵甲的製造是相當耗費工時。工序如下:首先將鐵製成甲片;之後打札、粗磨、穿孔、錯穴、並裁札、錯稜、精磨;甲片加工完畢後,用皮革條編綴成甲。裡面還要掛襯裡,防止磨損皮膚。根據日本延長五年(927年)仿效唐制撰定的《延禧式》卷四十九《兵庫寮》,製造一副鐵甲,需要192到265個工作日。修理一副盔甲,都需要41名工人。而按照《通典》的記載,唐朝軍隊穿明光鎧的數量是六成,按照唐開元年間54萬軍隊總量來算,全國的鎧甲保有量最起碼有三十萬之多,可見當時唐朝經濟實力的強大。後來,由於裝飾方面的講究,明光鎧的肩部也相應出現了虎頭、豹頭、龍首等造型的護肩,除了提升防護力,這些玩意兒還能顯得士兵們威武雄壯,起到鼓舞士氣的效果。所以唐滅以後很少再有朝代能有這樣的雄厚財力將其傳承下來了。

"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鎧甲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人類捕獵,求生,到戰爭的好幫手,不用細表鎧甲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那無與倫比的作用,被武將和士卒視為第二生命,至今鎧甲也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視線,各種不同的防彈衣就是鎧甲在科技發展下更加先進的表現。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華鎧甲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明光鎧。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明光鎧復原圖

明光鎧在北魏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只是還沒有大面積的推廣,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就關於明光鎧的記錄,被認為是歷史上防護性能最好的護甲之一,在明光鎧胸前背後安裝有橢圓形的金屬甲片,學名為圓護,可以反射陽光,顯得光耀奪目,明光鎧因此得名。但是直到唐朝,明光鎧才真正被重視起來,達到歷史的頂峰,並奉為唐十三鎧之首位。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唐六典》卷十六中記載:“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鳥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鎖子甲,十有三曰馬甲。” 又有批註:“(甲,似物之浮甲以自衛也。《史記》曰:「楚人鮫革以為甲。」《漢書》曰:「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謂上身一,髀禪一,兜鍪一,凡三屬也。今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鎚、鎖子皆鐵甲也,皮甲以犀兕為之,其餘皆因所用物名焉。)”

根據敦煌莫高窟264窟彩塑天王像所著鎧甲復原,由1590片魚鱗甲和644片長條甲編綴而成。明光鎧胸前和背後有金屬圓護,打磨的極光滑,頗似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故名“明光鎧”。-“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莫高窟對比復原圖

明光鎧為什麼能在唐朝發揚光大呢?

其一,唐朝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人逐漸強大起來,並流行起了輕騎兵奔襲戰術,而同時期中原王朝卻盛行重裝騎兵,因為作戰對手就沒有遇見過像突厥人這樣來去自如的輕騎兵啊。而重騎兵的威力在於衝擊力和防護力,可人家壓根不給你衝擊的機會,你衝過去,人家一溜煙回頭跑了,邊跑邊射箭,你的箭法還沒人家強,保不齊還能把你射成大刺蝟,而重裝騎兵的馬匹負擔太重,走不了多遠的路,機動性實在太差,容易被突厥人放風箏。所以,中原的重裝騎兵在與突厥人的作戰中屢次吃大虧,就這樣,重裝騎兵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步兵與輕騎兵配合的戰術,那麼,問題就來了,步兵對陣騎兵本來就很吃力,如果再沒有好的防護能力,更容易被輕鬆擊敗,就在這種背景下,明光鎧應運而生。歷史記載,唐將李靖在陰山之戰中指揮騎兵向突厥人進攻,由於所有騎兵都身著穿明光鎧,突厥人的箭只殺傷力大減,得以大敗突厥,迫使突西遷。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其二,唐時期國力昌盛,有強大的經濟條件作為後盾,唐朝負責製造盔甲的部門是貞觀六年(632年)設置的“甲坊署”,據《六典》,甲坊署長官為令一人,品級正八品下。該部門其他官員有丞一人,品級正九品下;監作二人,從九品下。同時,在北都軍器監,也製造盔甲,成品存入武庫。作為主要的護體用品,鐵甲的製造是相當耗費工時。工序如下:首先將鐵製成甲片;之後打札、粗磨、穿孔、錯穴、並裁札、錯稜、精磨;甲片加工完畢後,用皮革條編綴成甲。裡面還要掛襯裡,防止磨損皮膚。根據日本延長五年(927年)仿效唐制撰定的《延禧式》卷四十九《兵庫寮》,製造一副鐵甲,需要192到265個工作日。修理一副盔甲,都需要41名工人。而按照《通典》的記載,唐朝軍隊穿明光鎧的數量是六成,按照唐開元年間54萬軍隊總量來算,全國的鎧甲保有量最起碼有三十萬之多,可見當時唐朝經濟實力的強大。後來,由於裝飾方面的講究,明光鎧的肩部也相應出現了虎頭、豹頭、龍首等造型的護肩,除了提升防護力,這些玩意兒還能顯得士兵們威武雄壯,起到鼓舞士氣的效果。所以唐滅以後很少再有朝代能有這樣的雄厚財力將其傳承下來了。

探祕中國鎧甲的巔峰——大唐明光鎧

今天依舊有很多人迷戀明光鎧那曾經的輝煌,嘆惋它的逝去,希望能從複製品上洞察到千年前那個偉大的王朝。我想他們不單單是迷戀那一身雍容華貴,霸氣無雙的明光鎧甲,更是迷戀我大唐王朝是那天朝上國的霸氣,嘆惋那將軍衛國百戰死的英勇與豪邁吧。

僅個人見解,如有異議歡迎留言交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