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

李績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

英國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

李績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真實的徐茂公

李績本為曹州離狐人。隋朝末年,遷居到滑州衛南縣。李績家本是富豪。史稱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與其父徐蓋都是樂善好施之人,救濟貧苦人,不管關係親疏。

隋煬帝大業末年,李績才十七歲,見天下大亂,就近參加了翟讓的軍隊。他勸說翟讓:"附近是您與我的家鄉,鄉里鄉親,不宜侵擾,宋、鄭兩州地近御河,商旅眾多,去那裡劫掠官私錢物非常方便。"翟讓稱善,於是在運河上劫取公私財物無算。有錢就不缺人,不久兵眾大振。隋朝遣名將張須陀討伐,翟讓嚇得要跑,李績止之,與隋軍兩萬多人交戰,竟於陣中斬張須陀,大敗官軍。當時,蒲山公李密參與楊玄感反叛,兵敗逃亡。李績與浚儀人王伯當知道李密為天下英雄,一同勸說翟讓奉李密為主,以收買人心,擴大影響。

隋朝令王世充討伐李密,李世績多次拒戰,以奇計在洛水兩岸幾次大敗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為東海郡公。當時河南、山東大水,饑民遍地,隋朝賑給不周,每天餓死數萬人。李績向李密進言:"天下大亂,本是為飢。如果我們攻陷黎陽國倉,大事可成矣"李密聽計,派李績帶五千人自願武渡黃河掩襲黎陽倉隋朝守軍,當日攻克,開倉招民眾隨便領糧,十天之間,就招募到兵士二十多萬人。一年多後,宇文化及江都弒隋煬帝,越王楊侗即位於東京洛陽,赦免李密諸人,封魏國公,拜太尉。隋廷又授李績右武侯大將軍,命他們一同討伐宇文化及。李績守黎陽倉城,宇文化及率軍四面攻城,形式危急,李績從城中向外挖地道,忽然現身城外,大敗宇文化及,解圍而去。

公元621(武德四年),跟從李世民在東都討伐王世充,屢次交戰都獲大勝。又向東奪取土地到虎牢關,鄭國州司兵沈悅請求獻出虎牢關反正,李績夜間埋伏軍隊接應,佔領了虎牢關,抓獲了鄭國的州刺史荊王王行本。又跟從李世民平定竇建德,降伏王世充,整頓軍隊回朝。論功行賞,李世民為上將,李績為下將,李績和李世民一起穿著金甲,乘著兵車到太廟去報捷。李績的父親從銘州和裴矩一起入朝,李淵見到他們後非常高興,恢復了李蓋的官職爵位。李績又跟從李世民打敗劉黑闥、徐圓朗,連續升遷為左監門大將軍。不久,徐圓朗又佔據兗州造反,朝廷封授李績為河南大總管去討伐圓朗,不久抓獲圓朗,斬下他的首級獻給朝廷,兗州就平定了。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高祖下詔命李績與趙郡王李孝恭一起討伐輔公祏,孝恭率領水師沿長江而下,李績率領步兵一萬渡過淮水,攻取了輔公祏佔據的壽陽,到了峽石。公祏的將領陳正通率兵十萬屯駐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將馮惠亮統帥水師十萬。用鎖鏈連接大戰船,用來阻斷長江的航路,還在長江西岸構築堡壘,分守水陸兩路,以此抵禦官軍。李績攻擊築在長江西岸的堡壘,不久就攻下了它,惠亮單獨乘小船而逃。李績乘勝追逼,正通的軍隊敗散瓦解,正通帶著十多名騎兵奔逃到丹陽。公祏棄城夜逃,李績縱馬追擊,在武康殺了他,江南都平定了。

公元669年(總章二年),李績被加封太子太師,增賜封邑連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戶。這一年,李績臥病,皇帝詔封李績的弟弟晉州刺史李弼為司衛正卿,讓他能夠在京城照看哥哥的病。李績與弟弟李弼特別友愛,家門以內,李績嚴肅得像父親一樣。自從得病,李治和皇太子李弘送藥,就拿來服用;家裡請醫生、巫師,他都不許進門。他的子弟堅決送藥給他服用,李績對他們說:"我只不過是山東的一個田夫,攀附英明的君主,過度佔取富貴,地位達到了三公的頂點,年紀將近八十,這難道不是命嗎?壽命的長短必定是有期限的,怎麼能隨便就醫求活命呢?"竟然拒不服藥。

有天,李績忽然對李弼說:"我的病好像稍微好些了,可設酒宴來娛樂一下。"於是堂上女樂工奏樂,簷下羅列子孫。酒宴結束,李績對李弼說:"我自己估量一定是要死的,想與你訣別罷了。恐怕你悲傷哭泣,騙你說病好像好些了,你不要哭,聽我立規矩。我看房玄齡、杜如晦、高季輔辛辛苦苦建成家業立起門戶,也希望把家業傳給後輩子孫,結果都被愚蠢的兒子敗家蕩盡。我有這些犬子,要託付給你,你可要加意防察,有操行不軌、交結邪惡的,立即打死,然後告訴我。又見人死後多埋藏黃金、寶玉,也不必這樣。只用麻布覆蓋的車,載我的棺木,棺中裝殮用平常穿的衣服,只加朝服一套,死後如果有知覺,希望穿上它拜見先帝。隨葬的器物只做馬五六匹,地宮裡的帷帳用黑布做頂,四周圍白紗,帳裡放十個木偶,表示依照古禮用草人草馬殉葬的意思,此外一物不用。姬妾以下,有子女願意留下自己養育的聽任自便,其餘的全都放她們離開。喪事辦完,你就搬進我家居住,撫卹小兒弱女。違揹我的話的,就如同刺殺我的屍體。"說完後什麼話也不再說了,李弼等遵行他的遺言。

669年12月31日(總章二年十二月戊申(初三)日),李績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李治為他舉辦喪事,停止上朝七天,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叫貞武,賜給棺木,讓他陪葬在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楊日方攝同文正卿監護喪事。到了下葬的那天,李治到未央古城,登樓為他送葬,望著靈車痛哭,併為他安置祭奠。李弘也跟著李治給李績送葬,悲痛到極點,使左右的人都受到感動。皇帝命令百官送到舊城西北,所築的墳都依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革建山,用來表彰他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

公元684年(光宅元年),李績得以配享高宗廟受祭。

摺疊

第一,徐茂公不是“軍師”,更不是“牛鼻子老道”,而是不折不扣的一員武將

第二,徐茂公與李密:徐茂公忠心耿耿,好心反而害了李密

1.以特殊方式隨李密降唐

李密不信任徐茂公,派他出鎮黎陽,實際上是半獨立性質。

這樣,倒幫助徐茂公避開了一場禍事。

李密與王世充交戰,初勝後敗,無力支撐。李密不信任徐茂公,故不敢去黎陽,乾脆投靠唐。

徐茂公區區一個黎陽,難以與各諸侯抗衡。故徐茂公不敢自立割據稱王,而要選擇一豪強投之。討論後決定投唐——老徐是有眼光的!

但其向唐投誠的方式出人意表:他的使者到了長安,李淵大喜。然而一問,卻發現使者倒是真的是來協商投唐事宜的,但使者找的人卻不是李淵,而是——李密!這個徐茂公,將黎陽的土地、軍人、老百姓、各類資產,清點造冊,交給了李密!李密已經降唐了,他把這些東西交給李密,意思很清楚:自己也投靠大唐!但是,他卻作出一副追隨李密的樣子,將功勞算在了李密名下!

2.無意中害死了李密

世事總是難料。徐茂公本來是好心,但結果卻是害死了李密!

徐茂公將黎陽交給了唐,李淵就派李密去黎陽安撫。然而李密走後不久,有人就對李淵說了,這個李密並不安分,這樣放他出去,恐怕是放虎歸山。李淵就派人去找回李密。李密心中不滿,又恐懼,就決定反唐,王伯當苦勸,李密不聽。於是李密率兵襲破鄰近的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掠奪畜產向南進入熊耳山,準備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舊將張善相。

這個事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搞不清楚:李淵為什麼找回李密?是不信任還是常規的試探(考驗)?李密為什麼反唐?是早有此心還是害怕小人陷害?

但不管怎麼說,李密進攻桃林,就是不折不扣的倒戈。

盛彥師得知桃林丟失,率兵埋伏在的陸渾縣南邢公峴(今河南省盧氏縣官道口鎮的邢公山)。李密經過時,被飛箭射成了刺蝟。

3.安葬李密

李密死,盛彥師派人割下首級,飛報長安。李淵派人將首級送往黎陽。

徐茂公並沒有急於與李密“劃清界限”,相反向李淵寫信,為李密求情,希望李淵准許李密“入土為安”。

李淵感其忠義,允之,徐茂公安葬李密。

第三,不參與李唐“家事”?

皇家的家事,對於大臣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兒。其前的楊修、其後的岳飛,慘死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摻和了廢立之事。

徐茂公也兩次直面此類頭疼事。

第一次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時已經使用李績這個名字的徐茂公無表現。故凌煙閣功臣中,戰功赫赫的徐茂公位列倒數第二,僅高於同樣未參與的秦瓊。

第二次是唐高宗廢王皇后、立武則天,與宰相班子多次交鋒。班子中其他成員均支持長孫無忌、反對廢立。李績不言,高宗示意,李績心領神會。於是一次退朝時李績以腳疾為由滯後了幾步,簡單了表態“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李治隨機不顧長孫無忌反對,廢了王皇后。

關於這一點,

(1)先說明一下:當時宰相是一個班子,而進了班子以後就不能單獨見皇帝了。這是當時約束皇帝和宰相、企圖讓他們之間相互約束的一個機制。

(2)李績算不算參與李唐“家事”?

李績的這個態度,遭到了後來一些人的指責,認為李績明哲保身、不敢主持正義。

還有人為李績辯護,說他堅持了“不干涉皇家家事”的原則。

其實雙方都不對。個人認為,李績那句話就是表態,但無可厚非。也許是無奈,也許是他本人的態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