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糖尿病讓你傷心絕望時,別忘了這劑“心藥”,我用它挽救了很多糖尿病患者家庭

毛主席生前曾說過“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毛主席這句名言對我們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糖尿病患者要戰病魔,穩定思想情緒、調動自身潛能是關鍵,如果喪失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再好的醫生,再好的藥物都無濟於事。

所以說治病要先治“心”。治病就像打仗一樣,勇者勝。對此我是有深刻體會的。

我1975年被診斷為糖尿病,到現在已經44年,身邊有很多通過戰勝自己內心,重獲新生的糖尿病患者。

當糖尿病讓你傷心絕望時,別忘了這劑“心藥”,我用它挽救了很多糖尿病患者家庭

羅女士吃了“穩心丸”後

緊張、憂鬱、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加速胰高血糖素的釋放,引起血糖上升,增加降糖藥的用量也無濟於事,只有穩定思想情緒才能湊效。

羅女士患糖尿病6年,全家5口人,均無工作單位,老公癱瘓在床,一家人擠在50多平方米的木板房子裡,生活很艱難。

羅女士為此憂心忡忡,常年愁眉苦臉,到醫院檢查,空腹血糖高達23.0mmol/L,尿酮體2個加號,糖尿病併發肺結核,在該縣一家分院住院打胰島素治療,每天需要醫藥費180多元,治了20多天,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病情不見好轉,羅女士有了輕生的念頭。

我在其親人的陪同下趕到羅家,瞭解到以上情況後,我想要治好她的病必須要先治“心”。如果不解除她思想上的包袱,再好的醫療條件都是枉然。

於是我把自已當年患勝肺結核的經驗體會詳細地講給她聽,激發她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並且向她宣講“只要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健康就是財富”,“有了健康就有一切,沒有健康就會喪失一切”等道理,打消她輕生的念頭。

根據她家的經濟條件,為了節省醫療費,我建議她帶藥回家自已打胰島素,服抗癆藥,高蛋白低糖飲食,早晚在自家桔園散步鍛鍊。她聽後面露喜色,十分感激,第二天就到醫院結帳出院,按我制訂的方案在家裡進行調理。

一個月後我到她家回訪,發現她判若兩人。血糖正常,酮體消除,結核好轉,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她心理那道坎過去了。

張女士通過學習重獲新生

張女士,患糖尿病二十多年,併發心臟、腎臟、神經等多種病變,每年要住三四次醫院,花不少醫藥費,2010年醫院給她家屬下達了“病危通知書”,要其親人為她準備“後事”。

2010年下半年她在老公的陪伴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了懷化市糖尿病防治協會,我熱情地接待了她,給她泡茶送水,發學習資料和我寫的醫學書籍,告訴她我與糖尿病博鬥30多年的經驗體會。

她聽得津津有味。從此之後她常來聽我講課,到辦公室向我請教,認真閱讀我寫的書。經過半年調理,身體大有好轉,遠離了醫院,鄰居說她判若兩人。

原來走10步就要坐下歇息,現在往返家和菜市場,2公里的路程輕輕鬆鬆,平時還與小朋友在操場上盪鞦韆。

像這樣不花錢治“心病”見成效的例子還有很多,糖尿病患者要先治好“心病”,才能戰勝糖尿病。

作者:鄧煥新 懷化市糖尿病康復協會榮譽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華夏醫魂》叢書特邀編委 中國糖齡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