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進萬家 基本醫療護大家

糖尿病 民生 社會 蕪湖新聞網 2017-05-26

家住張家山的王阿姨有“三高”慢性病,自從簽約了“家庭醫生”,就有了專人“操心”她的病,從保健講座到定期檢查,從門診到拿藥,安排得井井有條。而在南陵縣三裡鎮,700多名貧困戶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各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樣樣不落下,重病和腿腳不靈便的老人一個電話,簽約的“家庭醫生”還能上門服務。

黨的十八以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在推動基層醫療水平提升上不斷髮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便是提升基層百姓健康醫療服務水平的一劑“良藥”,對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具有積極意義。

百萬人群簽約“家庭醫生”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旨在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加快轉變基層衛生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同年9月,省衛計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提供主體、組織方式、服務對象、簽約方式、主要內容以及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

蕪湖在改革中歷來有先走一步的傳統。早在2012年,我市就在部分基層社區推廣了全科醫生基層服務,組建全科醫生團隊,提供家庭式服務。有了先試的經驗,結合國家和省總體部署,我市更有了底氣。去年,在城區及四縣分別印發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通過優化整合基層衛生、醫院及社區等資源,實現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核心、專家團隊技術為支撐、基層慢性病藥品福利管理為抓手、街道社區等各類資源為保障的慢性病一體化管理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使全科醫生及其團隊成為居民真正的“家庭醫生”,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截至2016年底,全市簽約人數為109.3萬,佔常住人口的29.92%,其中,重點人群簽約人數52.5萬,佔建檔重點人群的47.9%。全市共26萬餘人簽訂有償服務包,佔常住人口數的7.26%。

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我市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提升簽約服務率的同時,結合我市實際,組織疾控中心、醫院、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機構專家,共同商討制定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從孕產婦、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點人群著手,不同人群服務內容有所側重,服務包分為基本包和高級包等,分別涵蓋不同的服務內容,以滿足群眾不同的服務需求。通過簽約服務,進一步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

基層衛生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的匱乏,成為分級診療難以推行的重要原因。而作為專與基層百姓打交道的醫生,家庭醫生在我市的推動中,直接帶動了基層醫療力量和水平的提升。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市要求二級以上醫院組建若干個專科醫師團隊,由具備中級以上職稱的老年病、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科、康復科、中醫科等專家組成;市第四人民醫院選派具備中級以上職稱的精神科醫生,分別參加各個醫院專科醫生團隊。每個專科醫師團隊與若干個基層醫療機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組成一體化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定期參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家庭醫生服務工作,負責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實施慢性病管理及簽約居民雙向轉診工作,落實綠色通道便利服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家庭醫生作為推動全民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一項舉措,還在繼續擴展受益面、完善體系的道路上前進著。未來,我市還將繼續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加強家庭醫生團隊建設,不斷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品質和水平,讓更多的群眾更好地享受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帶來的健康獲得感。

記者 陳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