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唐古拉山 金沙江 念青唐古拉山 怒江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5-25

來源中國軍網

在拉薩東郊的一棟300多平米的三層樓房裡,住著曲扎和他的老婆,一雙兒女都已是國家幹部,這棟房子是他們安度晚年的新家。

“我的母親叫彭瓊瓊,是索康•旺慶格勒的家奴,自然我和我的妹妹、哥哥也成為隸屬於他們的奴隸。我年幼時,母親被管家活活整死。”曲扎說。

曲扎是一名經歷過西藏新舊兩個社會的藏族人,幼時的陰影讓他再也不想回到過去。

66年前的西藏,仍處黑暗之中,制度落後,等級森嚴,民不聊生。

1951年5月23日,一紙協議的簽訂,西藏人民自此脫離苦海,逃出黑暗,迎接新的曙光。

顧盼往昔,歲月如歌。

66年後的西藏,經濟飛速發展,政治穩定,交通便利,人民幸福。

六十多年的滄海桑田,是誰讓雪域高原從黑暗走向光明,由落後走向進步,由貧窮走向富裕,由封閉走向開放?除了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西藏各族幹部群眾的齊心協力之外,我們不能忘記這樣一群人——駐藏官兵,用青春和汗水守衛這片淨土的英雄們。

今天就讓我們踏入這片神祕土地,領略川藏線的秀美,青藏線的巍峨,阿里地區的靜寂,心懷對“世界屋脊”的崇敬,聆聽這片“生命禁區”裡駐藏官兵的故事。

川藏線:車行六七裡,險情八九回。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三千里川藏線,從成都至拉薩,沿途要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越過14條波濤洶湧的江河,是世界海拔最高、路況最艱險的公路之一,被稱為“西部奇路”。

【主人公名片】原川藏兵站部某汽車團戰士,藏族青年次仁貢布

2006年,18歲的藏族青年次仁貢布入伍來到了川藏兵站部某汽車團,成為了該團入伍的第一批藏族戰士。10年來,同批入伍和後續來團的藏族戰友都先後離隊回鄉,他作為兵齡最長的藏族戰士依然奮鬥在川藏線,奮戰在這條連接內陸平原和家鄉西藏高原的國防運輸線上。從義務兵到上士,從汽車學員到駕駛助教,從戰士到班長,從普通青年到中共黨員,10年的軍旅生涯成為次仁貢布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執行近50趟川藏線運輸任務也成為值得他“炫耀”的資本。

2016年10月,次仁貢布再次隨隊上線,執行最後一趟進藏運輸任務,他要為自己的10年川藏線軍旅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讓我們跟隨鏡頭來感受這位藏族班長從軍10年的成長。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每段路程教練結束,次仁貢布都要及時與駕駛學員溝通,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已是駕駛助教的次仁貢布,在任務途中認真進行駕駛教學。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風雪之中,當地藏民對軍人敬禮感謝。

【主人公名片】川藏兵站部某汽車團六連

4月22日,正在執行進藏運輸任務的川藏兵站部某汽車團二營梯隊東返至西藏波密縣扎木鎮,根據運行計劃,部隊休整一天。一大早,六連指導員王啟舟便走出兵站,他右手攥著寫著“資助金”的牛皮紙信封,左手拎著書本文具,向幾公里外的波密縣中學走去。作為連隊黨支部的代表,王啟舟要將全連一百多名戰友的心意,送給正在讀八年級的藏族姑娘洛珍。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王啟舟詢問洛珍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4年前,家住波密縣娘那村的小洛珍在波密縣小學讀四年級,她的父親很早就去世,家中的三個孩子一直由母親帶大。時任六連指導員的郭承澤瞭解到洛珍的家庭情況後,與她建起了互助對子,第一次將1000元的助學金送到了小洛珍的手裡。4年來,不管執行進藏運輸任務多辛苦,駐站時間多緊張,六連官兵總還記得在波密縣有一位叫洛珍的小妹妹,連隊黨支部每學期都要為洛珍送去助學金和學習用具,每一趟上線都要去學校看看她,關心她的生活和學習。如今,已經15歲的洛珍非常懂事,學習成績更是穩居全校前三名,成為家裡兄妹和母親的驕傲。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王啟舟來到洛珍宿舍併為她送上了早就準備好的英漢字典和學習用具。

這一次,指導員王啟舟再次來到學校,為洛珍送來助學金和書本文具。鏡頭前的洛珍靦腆內向,但再次見到解放軍叔叔,她臉上洋溢的幸福依然動人。

青藏線:翻過五道樑,難見爹和娘。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青藏線沿途的海拔示意圖

由西寧至拉薩,全程要翻越四座大山:崑崙山(4700米)、風火山(4800米)、唐古拉山(埡口海拔5150米)和念青唐古拉山;跨過三條大河:通天河、沱沱河和楚瑪爾河,平均海拔4500米。那莽莽逶迤的崑崙,浩瀚無邊的草原,會使您訇然震撼,心旌搖盪。

【主人公名片】原總後青藏兵站部五道樑兵站炊事員、四級軍士長郭利兵

五道樑兵站海拔4617米,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受特殊的地理環境影響,此處讓人的高原反應倍感強烈。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主人公照片由王先鋒 攝

青藏線上的汽車兵說,能否安全通過五道樑,是能否通行青藏線的一道“門檻”。可有一名老兵在這道“門檻”上,一干就是十幾年。

這名老兵就是四級軍士長、炊事員郭利兵。臉龐黑紫,嘴脣乾裂,指甲凹陷,這是風雪高原在他身上留下的深深印記。

2001年底,他入伍來到五道樑當了一名炊事兵。這裡方圓數百里沒有人煙,8級以上大風每年要刮120多天,即使在盛夏也常有風霜、雪雨、冰雹光顧。

有一天,郭利兵中午端菜時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心臟像吊著塊石頭一樣難受。經檢查,被診斷為患心臟尖瓣反流和嚴重的靜脈曲張。醫生建議要麼儘快手術,要麼到內地休養。但郭利兵開了些藥,又重返五道樑。

十幾年來,郭利兵出色完成了各類保障任務,最虧欠的是家人。“我和媳婦結婚6年,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到1年。”郭利兵說:“最遺憾的是媳婦懷孕的樣子都沒見過,見兒子第一眼是他在保溫箱裡。”

阿里地區:紫外線強5倍,氧氣含量不足50%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阿里高原,常年積雪覆蓋,紫外線輻射強度是平原的5倍,年均氣溫-10.4℃,被稱為“生命禁區裡的禁區”。

【主人公名片】500名奔赴阿里軍分區邊防一線的新戰士

“趟過了最後那道冰河,翻過了最後那架達阪,走上世界屋脊的屋脊,爬上高原上的高原……”4月17日一大早,阿里軍分區葉城留守處新兵營裡歌聲嘹亮。500名新戰士打起揹包,精神抖擻地登車,向阿里高原進發。這一路,他們要翻越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達阪,穿行700多公里的無人區。然而,上阿里高原有多難?他們上路後才越來越真切感受到。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車隊翻越俗稱“鬼門關”的庫地達阪。

隨著海拔不斷攀升,雪山、冰川漸漸躍入眼簾。獨特的高原風光撼人心魄,但新兵臉上的笑容卻漸漸消失,許多新兵開始出現高原反應。陝西籍戰士趙鬆偉頭3天的路程都是在輸液中度過。第四天,當車隊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界山達阪時,一場暴風雪不期而至,氣溫驟降至-27℃。車隊頂風冒雪艱難前行,有好幾輛車陷入冰河。危急關頭,帶隊領導率官兵們推車前行,奮戰3個多小時後,車隊才脫離險境……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出發不久,新戰士紛紛出現高原反應。

經過5天的艱苦跋涉,4月22日,車隊終於抵達阿里高原獅泉河鎮。在此等候的阿里軍分區官兵為新戰友獻上潔白的哈達,載歌載舞歡迎他們。再過幾天,新戰士們將奔赴邊防一線的連隊哨卡,在高原上為祖國和人民站崗放哨。

昌都地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地處西藏、四川、青海、雲南四省(區)交界,是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的流經之地。這裡群山環繞、空氣稀薄,走路、說話都必須放慢節奏,否則就會感到頭疼、胸悶、喘不上氣。

【主人公名片】北京化工大學的大學生士兵熊書鋒,人稱暖男“多面手”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主人公照片

參加過部隊炊事集訓、做過文書、當過記者、最後重歸班排,熊書鋒這樣的跨界有點“大”。但當別人問他,在炊事班的時候會不會有點失落?熊書鋒說:“完全沒有。相反,兩個月的炊事班任務也讓我對‘做飯’有了更多的認識。戰友們能不能及時吃上飯,能不能吃得乾淨、吃得均衡、吃得熱乎,都取決於炊事班的工作。在高原,我們還需要解決蒸米飯容易夾生,點火不易著等問題。炊事班的‘小螺絲’卻有著大作用。”

“你覺得自己成為一名軍人最大的改變在哪裡?”記者問。沉思了片刻,熊書鋒說:“我想,應該是觀念認識吧。”“這該怎麼理解?”“其實以前我對一些歷史圖片展啊、教育報告啊不願接觸,感覺這些跟自己沒關係,也沒啥意義。可是當我自己成為一名軍人之後,才開始去體味曾經被自己忽視的‘使命’、‘責任’和‘榮譽’。”說到這裡,熊書鋒臉上洋溢出一種自豪的表情。“九三大閱兵的時候,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武警部隊方陣七面旗幟當中,有一面是‘血戰磨河灘鋼鐵連’。而我們這支隊伍的前身就是‘血戰磨河灘鋼鐵連’。老師您在營區門口看到的‘老五團’,那就是我們光榮的名字。”

5·23西藏和平解放日,去感受駐藏官兵的熱血青春

駐藏官兵的故事還在繼續,

暴雪、寒溫、冰雹、缺氧……

一個都不會缺席,

但這恰恰是官兵們的“試金石”,

只有通過考驗的人,

才能獲得高原上的最高榮譽——“雪域雄鷹”。

向奮戰在高原一線的雪域衛士致敬!

(綜合中國軍網記者張歌,通訊員賀嘉慶、劉曉東、王寧、劉剛稿件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