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姐妹30年前拾20萬鉅款而不昧 如今卻想找失主

台州姐妹30年前拾20萬鉅款而不昧 如今卻想找失主

30年前的20萬元現金,你能想像是怎樣一筆鉅款嗎?但是,她和姐妹沒有一絲猶豫地完璧歸趙,也不求一絲回報,更不覺一絲可惜;反而30年來,因為失主介紹她們去學的一門技藝,成為她們賴以謀生的手段,而一直感恩於心……這是一個感恩回饋善意,善意又催生感恩的故事。

椒江老城區建設路兩側香樟林立,在建設菜場旁邊,有一家其貌不揚卻有口皆碑的炸雞店——阿寶炸雞。4月10日上午11點,店主黃菊芬正利落地將烤雞切碎,裝好調料包遞給顧客。“這是仙居三黃雞,賣得很好,一天起碼賣五六十隻,節假日能賣幾百只。”

阿寶炸雞生意興隆,且已持續興隆了27年。

“這要感謝教我們祕方的師傅,還要感謝介紹我們學手藝的溫州商人。”這份感謝,已縈繞在黃菊芬心頭多年,她想找到當年的溫州商人,當面說一聲謝謝。

而這個溫州商人,是30年前,她們撿到20萬元現金的失主。

曾經的施恩者,又成了今天的受惠者,這個受惠者,也是感恩者。

30多年前的一次拾金不昧

黃菊芬來自台州溫嶺,家裡有六個姐妹,她排行老四。1989年,追逐著改革開放的大浪潮,24歲的黃菊芬將2歲的女兒留在家裡,和兩個妹妹一起來到河南駐馬店闖蕩。

湖北開往駐馬店的大客車暫時結束一路顛簸,停下來讓乘客吃飯、上廁所,烏泱泱的人群湧出來又迴流到車上,車子開動。快下車時,小妹黃菊萍注意到前排的位置空著沒人,只留下一個密碼箱,立刻意識到:“不好,漏人了,他沒上來。”

那時候的大客車不等人的,黃菊萍至今還能回憶起來,那是個很高的年輕人,穿著夾克衫,穿著很體面。“車上的乘客一般揹著扁絲袋或者拎包,浙江人才時興用密碼箱,應該是個老鄉。”三姐妹把密碼箱收起來,下車時交給了駕駛員,連連囑咐,“箱子一定要看好了,那是我老鄉的。”

三姐妹沒想過故事會有後續,更沒想到這段遭遇會改變一家人的人生軌跡。

不期而至的再相遇,感恩回饋善意

不久之後,小妹黃菊萍在駐馬店郵局和失主偶遇。失主激動不已:“我一直在找你。那天,我腿都軟了,路都不會走了。箱子裡面有二十多萬現金,還有一些票據,要是丟了,我都沒法活了。”

失主是個溫州商人,在駐馬店經營童裝生意,當天他肚子不舒服,從廁所出來車子已經開走了,他僱車花了兩個小時才追上大客車。找回了箱子,他一個勁道謝。駕駛員告訴他:“要謝就謝你老鄉,車上經常有人丟錢包丟行李,別人撿走了,我也不知道的。”

“我們要是拿走了,他確實不知道去哪兒找。那個年代,又沒有監控,通訊也不發達。”黃菊芬說,但三姐妹沒動過一點這個念頭,“父母從小教我們,不能要別人的東西。”

後來,失主帶著水果和5萬塊現金上門道謝,黃菊萍不肯收,“如果我們肯要,當初也不會把箱子交出去了。”

溫州商人見此就想為她們介紹門路,學習一門獨家手藝。那個年代,有一技之長傍身,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最終,五妹黃菊連的老公去江西南昌學做炸雞。

師傅的生意很火爆,在那個萬元戶都稀奇的年代,一年營業額達到一百多萬,每天五個電子秤一起秤還忙不過來。

台州姐妹30年前拾20萬鉅款而不昧 如今卻想找失主

開了27年的炸雞店,誠信為本

學成後,三姐妹在南昌開了幾年炸雞店,生意很好。後來,黃菊芬因為女兒要上小學,1992年,他們舉家回到椒江,把店也開到了椒江,這一開,就是27年。丈夫阿寶在左邊賣滷味和涼菜,黃菊芬在右邊賣炸雞、炸肉條和酥魚。

又來了客人,黃菊芬將雞肉放進油鍋。

伴隨著鍋內的滋滋作響,香噴噴的炸雞出鍋,金黃的表皮色澤誘人,熱氣騰騰,輕易地勾起人的饞蟲。記者也買了20塊錢嚐鮮,一口咬下去,外皮的酥脆下是細嫩的肌理,油而不膩,一條吃完了,迫不及待吃起了第二條。

“這個時間段客人少,下午人多得忙不過來。”黃菊芬說。

阿寶炸雞的客人都很長情,很多是十幾年的老客。黃菊芬將此歸功於手藝和誠信。第一,賣的東西品質要好,這家店開到現在,從來不會缺斤少兩;第二,待人要和和氣氣,你對顧客尊重,客人也會回你微笑。

“我們家的東西都是當天做當天賣完,從來不賣隔夜的。週一週二生意淡,就少進貨。冰凍過的肉和新鮮的吃起來完全不一樣。”黃菊芬說,像炸肉放到明天絕對不能吃,像白雞爪、豬耳朵放一天味道就差了,萬一賣不完,就送給老客人或者熟人。

誠信二字,始終鐫刻在這家人心中。“開店這麼多年,多少人錢包手機丟在這裡了,我們都收起來還給人家的。”黃菊芬說,有一次菜場一個賣豬頭肉的商家,把錢包丟在這裡了,裡面有千把塊錢,被兒子撿進來,還給了人家。

台州姐妹30年前拾20萬鉅款而不昧 如今卻想找失主

只想當面道一聲謝謝

如今,五妹黃菊連轉行從事雞鴨批發生意,六妹黃菊萍定居南昌,黃菊芬的兒女也都生活順遂,一大家子和和美美。

“如果沒有那個溫州商人介紹我們學手藝,如果沒有師傅盡心盡力把祕方教給我們,就沒有我們今天這麼好的日子。以前忙忙碌碌,通訊不發達,也沒想到要聯繫那個溫州商人。現在生活好了,年紀大了,更懂得感恩兩個字。我只想找到他,當面向他說聲謝謝!”黃菊芬說。

來源:浙江新聞

編輯:王小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