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炳煜

在歷史的長河中,泰州是一方富庶太平的風水寶地。除了黃海、長江、淮河三大水資源,給城市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活力外,一代代泰州先民善用天時地利,對城市建設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充滿了聰明智慧。

海陵建縣:依山傍水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表面看來,泰州地區是一馬平川,有水無山。很少有人知道,在長江三角洲衝擊平原與裡下河沉積平原交匯處,就有一條若隱若隱現的蜀崗山脈。

明《(嘉靖)揚州府志》雲:“蜀岡上自六合縣界,來至儀徵小帆山入境,綿亙數十里,接江都縣界,迤邐正東北四十餘里,至灣頭官河水際而微。其脈復過泰州及如皋赤岸而止。” 從地理學上說,蜀岡是一片丘陵,橫跨江淮流域,曾有學者把這片丘陵歸入江淮丘陵,它西去一直伸入到安徽,連向大別山,東行從儀徵的方山、青山開始,經揚州至泰州、姜堰、海安,逐漸消失。這條蜀崗餘脈雖然不很明顯,但確實存生,是貨真價實的山。若以風水中,有“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的理念,稱蜀崗餘脈為山更是無可厚非。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泰州運鹽河滕壩段

值得注意的是,海陵建縣縣址選擇也與蜀崗餘脈有關。海陵縣位於運鹽河北的蜀崗之上,依山而建。同時又距運鹽河一里許,臨河靠水。漢代海陵城選址,從宏觀看,靠海、臨江、接淮;就風水論,在蜀崗餘脈的運鹽河北,依山、面水、朝陽,最為符合山好、水好、方向好的風水三要素。

漢代設置的海陵縣城為此後二千多年泰州城的建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漢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海陵因偏居海邊一隅,無有動亂,北方流民加入,由縣而郡。唐代安史之亂時,包括海陵在內的江南地區未曾受到叛軍破壞。

堆土為山建北山寺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唐寶曆元年(825)蜀僧王屋禪師在海陵城北創建了一座寺廟。

坊間傳說,海陵城南高北低,舊時來此赴任的官員多經運鹽河從南面進入城裡,發現進城後越往北走地勢越低,認為於官於民多有不利,於是按照風水師指點,為改變地望,就在城北堆土為山,以壯地勢,接著在山上建造了佛寺,名開化院(後稱北山寺)。

住持王屋思念四川故鄉,在寺北卓錫開泉,發現井泉裡生出與泰州不同而只有其家鄉才有的四葉浮萍。寺廟建在山上,山下井水竟然與川水相通,令人驚奇。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城北堆土為山,對海陵城帶來了福音,寺廟香火興旺,一時間,縣內人丁興旺,有5萬戶之多,官民平安。此時,海陵鹽業受到重視,上繳國家大量鹽稅。特別是在唐之後的五代十國,舉世動亂,海陵鹽業突起,縣內平安吉祥。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雙水繞城,優化風水

宋代泰州創貢院,開鳳凰池,建望海樓,挖城河,開市河等工程項目,為城市風水優化增添了濃墨重彩。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明萬曆《泰州城池圖》

紹定元年,精於風水的泰州州守陳垓,是泰州城建史的高手。他建泰堂,遷貢院,新學院,開東西北外濠,並浚南濠,所營創者凡六十多處。

宋代泰州城北沒有東西兩壩,上下河水相通,陳垓在城北隅築起了黃龍壩,這是繼范公堤之後,見諸記載的又一重要水利工程。最為值得稱讚的是,陳垓在寶慶三年(1227),將州城外城河的東、西、北三面進行了大規模拓建,南面進行了加深,形成了長13裡(約7.2公里)、寬200尺(61米)、深20尺(6.1米)的城河。此前泰州城河,在建炎三年(1129)通判馬尚修城浚濠時,城河寬只有五丈(約15米)深一丈四尺(約4米),如同城外的一條小河溝。陳垓拓寬的城河比其擴大了四倍,成了一條真正的護城河。

考泰州城的水,來自於揚州向東經泰州再東去至鹽場的運鹽河。運鹽河的水來到泰州時,從泰州城的西南角分成三支,主要的一支轉彎向南,繞過州城再轉彎向東,接連兩個彎子,至今這裡的地名仍叫“姚(搖)彎。另外兩支一向北進入西城河,一支向東進入南城河。西城河的水沿西城河向北轉向東入北城河,南城河的水從南城河到東城河,再從東城河向西入北城河與西城向東的水相連,城外的水就這樣圍繞城連成一圈。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城河東北角

城河由於雨水流入及河中行船,河底會不斷淤積變淺,距陳垓拓寬前,通判馬尚挖的城濠經過百年時間,已經有的變淺有的淤塞。陳垓將城河拓寬、加深,為後來端平元年(1234)加挖四角月河,將寬度與深度又增加了一倍打下了基礎,為保衛州城增添了一道屏障,以致後來蒙古兵突犯泰州,見城堅濠寬,攻取不易,退出州城。

我們假設,如果沒有陳垓的對城河的開挖拓寬,就可能沒有了後來城河寬深再增加一倍,沒有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城河。宋代,泰州城外的護城河由小到大,繞城一週。

紹興十年(1140)王瑍知泰州,在城裡新開了繞內城的東、西兩條市河,形成了一裡一外雙水環繞州城的城市水系。外城河在戰爭年代保護了城市的安全,內市河給城市居民送來了生命之水。雙水繞城是城市吉祥的重要保證,從風水的角度上說來,使得城市風水更為好。風水師們說,“水流前後循環合抱,環繞而過,繞城之水貴在有情。”

在雙水繞城的泰州,宋代城裡還有一條橫亙其中的玉帶河。玉帶河自太和橋入八字橋,從經武橋而出。形家以為,此河對於古察院與州治,似玉帶橫腰;在道治與學宮,屬水纏玄武。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泰州玉帶河舊貌

城河、市河,水繞城,城抱水,街河並行,水巷幽深。水韻泰州,風光無限,由西向東,朝我而來,秀水朝門,橫財主發,主功顯達;雙水繞城,前後左右,層層環繞,有情朝抱,均為大吉。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望海樓等形勝與文風興衰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明清時期堪輿學盛行,泰州風水倍受重視,首先是望海樓的重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泰州知州在原望海樓遺址,重新建造瞭望海樓。樓建成後,徐嵩寫了篇《重建望海樓記》,記錄其重建過程。

他說:“望海樓在郡城東隅,其西則佛剎與樓親峙,黌序巍乎在中,相去皆百餘步。堪輿家謂龍盤虎踞,系科舉盛衰。宋熙寧、慶曆(1041~1077)間,人文極盛,如許、查、週三姓皆高科膴仕,項背相望,周氏凡二十一人,其他未能悉記。至國朝斯樓惟存遺址,而人才視昔亦衰。”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徐嵩《重建望海樓記》

徐嵩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官至山西佈政史。在他看來,泰州望海樓位於龍盤虎踞的風水寶地,直接關係到泰州的文風興衰。北宋初年因為建瞭望海樓,泰州出現了許、查、週三個大家,每家都有多名進士,周氏一家有二十一人為進士。後來望海樓倒了,到了明朝樓只剩下遺址,泰州的文化也就衰落了。《(道光)泰州志》記載,元朝泰州1名進士,明朝開國至成化二年(1466)的98年間,泰州沒有進士,從成化二年起到徐嵩中進士的正德十六年,泰州才有進士17名。相對於宋朝,明朝早中期泰州進士較少,在徐嵩看來,其原因與望海樓倒塌了有關。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明清名士宮偉鏐

在宮偉鏐的《微尚錄存》中,有一篇專門論說風水形勝的文章,題為《論形勝盛衰關係秩官人物》。文中說,泰州有精於形勝的一些人,兵備來陽伯就是一位對泰州形勝很注重的地方官。泰州城內市河不通暢,已有一二百年,來陽伯在泰州大膽採取了恩威並用的方法將市河疏通後,不久泰州文人有被鄉薦,有紀孝廉,有考中進士,而來陽伯等相關官員也都得到升任。市河疏通標誌著風水改變,人才很快產生。接著,另一任兵備鄭二陽與知州徐日升又根據地方人士的建議,對泰州的形勝包括尊經閣、望海樓、南山寺塔、鐘鼓二樓、光孝禪院全面進行了修整,使諸名勝“無不坡起風縈,風回水聚。”隨後,有多人考中進士,有多名官員得到提升。“當其時士服詩書之訓,民安樂利之遺,商賈騖趨,財貨頻集,陵暴不作,忤亂無聞,三時順成,百穀蕃植,親族有酒醴之洽,巷尟逋賦之呼,致足樂也。”關乎風水的諸名勝全面興修後,儒士讀書,居民安東,商人多了,財富多了,治安好了,五穀豐收,親屬之間與鄰里之間更親密了,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盛世風情畫,而究其原由,是因為形勝好了,風水好了。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鳳凰元素注入吉祥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與形勝風水有關,最為泰州人所樂道的是鳳凰城。泰州城池內與鳳凰有關的最早的建築,是北宋紹聖年間陸佃知泰州時創貢院,在貢院內挖鳳凰池,至今已有900多年。

北宋紹聖四年(1097),陸游的祖父陸佃來到泰州任知州。州志記載,陸佃到泰州的當年,就建貢院,開鳳凰池,置堂、閣、亭、庵,以經術課士,以平易臨民,事簡政清,人甚感頌。陸佃是位很有作為的州官,用經術的觀念,在城南興建貢院,新開鳳凰池。從此,鳳凰與泰州結緣,鳳凰城逐漸成為泰州城的美好的形象,為城市吉祥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舊貢院前州治南跨長堤的河上有座橋,也取名為鳳凰橋。到南宋寶慶年間,另一位州守陳垓遷舊貢院,並在貢院內開挖了兩個鳳凰池。明正德年間在文廟靈星門外開三池,池中設置了鳳凰墩。此外寧海門(東城門)外,背水朝陽有翔鳳迴旋之勢的地方,相傳昔有鳳凰來集其上,被稱為鳳凰臺。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南門外高橋舊貌

鳳凰池、鳳凰橋、鳳凰墩、鳳凰臺,泰州的鳳凰元素越過越多,鳳凰城的名聲越來越大。明代運鹽河上建起了泰州高橋,從州城的南門去高橋,有一條略斜向西南長長的大路。路間有一座橋叫通川橋。橋建在河上,橋南與橋北因水而隔斷。崇禎九年,兵備副使鄭二陽、知州徐日升從形家言說,泰州名鳳城,橋的位置是為鳳凰城的鳳頸,鳳頸不可斷,於是就拆除了橋,在河上築堤,並在堤旁豎起了牌坊,確保鳳頸永不可斷。泰州南門高橋為鳳首,城北跨北河接新城殿永寧寺處,乾隆十八年知州趙捐廉倡建了一座橋,州人便之,初名趙公橋,風水先生又說,此橋是鳳凰的鳳尾,應改叫鳳尾橋。經過數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人精心打造,泰州城南有高高拱起的高橋,似鳳頭;高橋往北到南城門有狹長街道為鳳頸;入城民房鱗次櫛比,橫平豎直,是鳳身;城內鐘樓巷銅鐘,為鳳膽;城東西兩側各一座高墩,稱鳳翅;城北有鳳尾橋及寶塔,算鳳尾。

泰州城建史上的風水傳奇

鐘樓巷古銅鐘


若從空中俯視,泰州城就是一支從北向南展翅欲飛的鳳凰,活靈活現,鳳凰城美譽可謂當之無愧,唯我獨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