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做太陽能的兩位首富:一位百億身家歸零,一位20分鐘損失936億

文:默涵

太陽能是世界上儲量最大、最清潔的能源,而且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此外,太陽能的採集和利用完全不受地域的限制,這就造就了太陽能行業成為了人們競相追逐的對象。基於廣闊的發展前景,太陽能產業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市場的認可,還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於是中國的兩位首富也開始做起了太陽能行業,都想在這個行業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但是這個結果卻各不相同,這兩個人就是李河君和施正榮。

同做太陽能的兩位首富:一位百億身家歸零,一位20分鐘損失936億

在2014年,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坐上中國首富之位。在香港股市上,李河君的漢能薄膜被譽為財富神話,其股價在短短兩年內飆升了1800%,市值超越了華人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

在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漢能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河君以1655億元的淨資產超越馬雲和王健林,再次成為中國首富。但更具傳奇色彩的是,李河君並沒有穩坐首富之位太久。一場漢能薄膜發電公司的做空運動,使其股價下跌47%,20分鐘內其身價損失了約936億元人民幣。

李河君出生於1967年,實際上比徐家印、王健林等人年輕的多,但他的成就足以與他們幾個相提並論。1988年他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後,就沒有想過為別人工作,而是選擇了自己創業。李河君先後到買了電子產品、玩具等生意,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同做太陽能的兩位首富:一位百億身家歸零,一位20分鐘損失936億

當時,李河君已經是一個隱形富豪了,他決定停止從像轉售電子產品這樣的小企業中賺錢,1998年,李河君花了1000多萬元買下了他一生中第一座水電站,對李河君而言,水電站就是印鈔機,每年都會有幾十億現金流。

這座大壩對李河君來說是一個福音,也讓他嚐到了甜頭,李河君繼續投資200億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雲南金沙江上建造了一座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力發電站。這個項目花了八年時間,迄今為止,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營水電站,比中國的葛洲壩水電站大10%,每天的淨現金流超過了1000萬元。

金安橋水電站建成後,李河君沒有停下腳步。他花了將近8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太陽能能源帝國,通過投資500億收購德國和美國的四家能源公司,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公司。

同做太陽能的兩位首富:一位百億身家歸零,一位20分鐘損失936億

值得一提的是,李河君不是靠新能源起家的,而是依靠傳統的水電站。在他大學畢業之後,李河君拿著老師借給他的5萬塊錢建立了漢能集團,從事著與專業並不相符的電子產品行業,不過嗅覺敏銳的他依舊靠著這個行業積累到了人生的第一筆財富,要不是這5萬的創業基金,也就沒有之後的李河君。

事實上,在李河君提出薄膜太陽能計劃之前,有個中國的首富已經在太陽能行業遭遇失敗了,這個人就是施正榮。現在提到施正榮,大家首先想到他是一個商人,但其實之前,施正榮是一個科學家。施正榮在長春理工大學畢業之後,後留學澳大利亞成為了世界太陽能之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馬丁·格林教授的學生,在老師的直到之下,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施正榮榮獲了“玻璃硅薄膜”的專利技術,不得不說,這為他之後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做太陽能的兩位首富:一位百億身家歸零,一位20分鐘損失936億

學成之後,來以歸國者的身份回到中國,此後創辦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開始了自己的經商之路。事實證明,太陽能行業是個有廣闊的市場的行業,僅僅四年的時間,尚德的收入就達到了100億元。五年後,該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施正榮以23億美元的淨資產超過了榮智健家族,成為中國新的首富,被英國衛報評為“能夠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一時間施正榮名利雙收。

當施正榮的財富達到頂峰時,他花20萬美元包機前往達沃斯論壇,併為自己配備了12輛豪華轎車,用來見不同的客戶,還僱了六名保鏢保護自己。

巧合的是,在上市五年後,光伏行業開始盛極而衰,低迷的市場加上美國與歐洲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的“雙反”,公司平均每天都要虧損1000萬元。在遭遇“雙反”的那段期間,尚德作為行業的領頭羊瞬間受到了影響,利潤開始大幅下降,在2012年,尚德的日子越發的艱難,平均每小時虧損40萬以上,公司股價和最高峰的時候相比縮水近90倍,一轉眼,債主堵門、股價跌破1美元,而施正榮的百億身家迅速歸零。

同做太陽能的兩位首富:一位百億身家歸零,一位20分鐘損失936億

是非成敗轉頭空,這兩位首富先後進軍太陽能行業發展,李河君只用了一年的時間身價就增長了785億,而施正榮卻把186億財富瞬間清零!只能讓人嘆息惋惜,只不過我們不能說誰孰是孰非,小編只能說在任何人都要保持謙遜的態度,畢竟就如李嘉誠說過的創業容易,守業難,時刻保持警惕才能規避風險。

本文由逸雲財富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