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橋,屍淌橋——合肥石塘鎮歷史地理隨筆

作者:張靖華,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學博士,安徽建築大學教師。

石塘橋有一個別稱,叫“屍淌橋”。

傳說楚漢相爭,虞姬和楚霸王訣別,自刎而死,死後,她的遺體一直漂在水上。直到飄到石塘橋村,人們把她的遺體在河邊掩埋,從此,石塘橋又得名“屍淌橋”。


石塘橋,屍淌橋——合肥石塘鎮歷史地理隨筆


圖1:石塘橋虞姬墓


這個傳說的真實性,當然無需過多考究。畢竟在江淮之間,有虞姬傳說之地並非石塘一處。在定遠縣也有虞姬墓,是一座很大的漢墓。上面長滿青草。石塘的虞姬墓形象也似漢墓,但體量要小很多(圖1)。

屍淌橋的傳說,可能和太平天國戰爭直接有關。

咸豐初期,太平軍攻破安慶,將其作為扼守長江中下游的關口,並直接北上。太平軍北上的第一個目標要奪取合肥,之後取得進攻中原的通道。因為這種原因,合肥作為清廷和太平軍較量的主要戰場,被反覆爭奪。1853年,太平軍攻陷安慶,四月,安徽省會遷駐廬州府。1854年一月十四日太平軍攻克廬州。1855年十一月十日,清軍復陷廬州。1858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平軍再復廬州。當年十一月十四日,陳玉成部攻克三河清營,次日兩軍決戰。1861年五月十三日,清軍再度佔領廬州府,仍將安徽省會遷回安慶府。在這8年中,合肥地處太平軍和清軍的夾峙爭奪之中,局部地區人口死亡極為嚴重。當時城外的周孤堆村(即周谷堆菜市場附近),兩次廬州保衛戰期間,周姓家族共死亡二十口。說明戰爭的破壞猝不及防(圖2)。


石塘橋,屍淌橋——合肥石塘鎮歷史地理隨筆


圖2:周谷堆村,在太平天國戰爭中死亡慘重


這種大面積的人口死亡,在石塘鎮更為慘烈。石塘位於合肥到金陵的要道,佔據石塘,就守住了天京支援合肥的通道。太平軍志在必得。而捻軍是時也南下,清軍為了固守合肥,也把石塘作為軍事爭奪的目標。“戊午年,太平軍攻陷廬州,四處焚掠,百姓被虜殆盡,而捻軍又攻陷定遠,南擾石塘……當時,城中太平軍數萬、捻軍也有十餘萬,所過之處,化為赤土。”(《黃氏宗譜》)在捻軍、太平軍、清軍三股力量的聯合包圍之下,石塘成為暴風眼的中心,形勢如熾熱的岩漿。百姓四散奔逃。當時,最為慘烈之事,是黃氏一門,有八口老幼連續投在石塘河中。

對於這段往事,時人胡守寬回憶如下:

“咸豐戊午年,太平軍再次攻陷廬州,長驅東向進攻石塘。妹妹一家到小峴山北邊的白蓮塘避難,七月十九日,又有太平軍從東方來夾攻。當時,妹夫黃亦痴父子和兄弟一家人都走散了,劉太君和兩個媳婦、一個女兒帶著兩個孫女走到了石塘河邊,當時跟著的男性中只有幼童黃瑞五、黃束任二人。這時,太平軍已經緊追到了。妹妹和她的連襟餘氏說:事情來不及了,無法帶著老人再跑了,於是和餘氏帶著餘氏的小姑子和餘氏的兩個女兒投河而死。劉老太君目睹女眷們相率自殺,痛不欲生,奮身也投在石塘河中,瑞五目睹此景大哭,叫老太君不要死,卻挽留不住,於是和她一起投入水中。也死了。

黃亦痴在外得到消息,偷偷的去家人投水處尋找,結果被亂軍所追擊,在老百姓家中自縊而死。這時,妹妹家中已經死了八人。妹妹的另外一個連襟龔氏也帶著兩個女兒在同日投石塘河而死。戰亂稍定,黃亦痴的弟弟黃叔琳把這些河中漂浮的屍體打撈起,埋在河邊。後來,找到了妹妹留下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大的九歲,中間的七歲,小兒子黃昌祜五歲。後來,兩個女兒都夭折了,於是我把昌祜接到我家裡,一直養育至今。”

根據胡守寬的估算,咸豐戊午年的戰亂,合肥婦女自殺達上千人。許多默默無聞。胡為了紀念這段往事,寫就《黃氏闔門殉難記》一文。文章最後說:“如今妹妹去世已經十多年了,我每次撫摸著昌祜的頭,告訴他,你的母親那溫順的樣子,昌祜就淚流滿面,而我的眼淚沒有一次不是隨之涔涔而下。”對於經歷戰亂又得以倖存的石塘人來說,那些在戰爭中漂浮在水上的屍體,或許就此成為永遠難以忘懷的記憶(圖3)。


石塘橋,屍淌橋——合肥石塘鎮歷史地理隨筆


圖3:靜靜的石塘河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即將出版的《湖與山——明初以來巢湖北岸的聚落與空間》一書。

最憶是巢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